古典舞十大名舞

 我来答
卑微打工人na
2023-05-25 · TA获得超过751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1万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81.6万
展开全部

古典舞十大名舞如下:

1、霓裳羽衣舞。霓裳羽衣舞又称霓裳羽衣曲。是一种唐代的宫廷乐舞。为唐玄宗所作之曲,用于在太清宫祭献老子时演奏。安史之乱后失传。南宋年间,姜菱发现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

2、胡旋舞。胡旋舞是由西域传来的民间舞,此舞的传入,史书中多有记载,主要来自西域游牧民族。胡旋舞节拍鲜明奔腾欢快,多旋转蹬踏,故名胡旋。伴奏音乐以打击乐为主,与它快速的节奏、刚劲的风格相适应的。

3、剑舞。剑舞又称剑器舞,是唐宋时期的民间舞蹈。因执剑器而舞,故名。作为手持短剑表演的舞蹈。

短剑的剑柄与剑体之间有活动装置,表演者可自由甩动、旋转短剑,使其发出有规律的音响,与优美的舞姿相辅相成,造成一种战斗气氛。

4、盘鼓舞。盘鼓舞是一种踏在盘子和鼓上表演的传统舞蹈,起源于中国汉代。舞时将盘子和鼓排列在地上,盘、鼓数目不等,按表演者技艺高低而定。

舞者有男有女,在盘、鼓上高纵轻蹑,浮腾累跪,踏舞出有节奏的音响,表演各种舞蹈技巧。因为一般用7盘1鼓,所以又称七盘舞。

盘鼓舞将舞蹈与杂技巧妙地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舞蹈的特殊风格,内容丰富,且舞姿生动形象,优美矫健。

5、清商乐舞。清商乐舞是中国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俗乐舞的总称,它经过了汉魏六朝直到唐初,不断吸取民间乐舞的营养,代有新作,被认为是华夏正声。

汉魏西晋时代的清商乐舞是女乐歌舞,其间尤以曹魏时期最为鼎盛,西晋武帝也是个酷爱清商乐舞的皇帝,他保留了曹操时期的清商署。

清商乐舞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内容愈来愈多,既包括中原旧曲、汉魏杂舞,又包括了江南新声,直至唐武则天时期逐渐式微。

6、惊鸿舞。惊鸿舞属于唐代宫廷舞蹈,是唐玄宗早期宠妃梅妃的成名舞蹈,现今已失传。惊鸿舞着重于用写意手法,通过舞蹈动作表现鸿雁在空中翱翔的优美形象,极富优美韵味的舞蹈,舞姿轻盈、飘逸、柔美。

唐玄宗曾当着诸王面称赞梅妃“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惊鸿舞曾在著名电视剧《甄嫖传》的第13集出现过,它是甄与允礼爱情的开端,亦成为了本剧的一大亮点。

7、长袖舞。属于中国古典舞中的一种,在秦代之前便已存在。它曾是战国楚国宫廷的风尚,汉人继承楚人艺术,长袖舞更为盛行。

长袖舞以舞长袖为特征,舞人无所持,以手袖为威仪,凭借长袖交横飞舞的千姿百态来表达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舞女多是长袖细腰,有的腰身蜷曲,能使背后蜷成环状。

长袖舞还分为婉约和奔放两种风格,两者各有各的特色,但皆美妙殆不可言,属于中国古典舞中之翘楚。

8、巴渝舞。巴渝舞是西汉初年从西南地区资人(板盾蛮)那里传来的舞蹈,它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战前舞。表演时,舞者自披盔甲,手持矛、弩箭,口唱卖人古老战歌,乐舞交作,边歌边舞,舞者有36人,是群舞。

其伴奏乐器以铜鼓为主,配合击磬、摇露、抚琴,舞曲有《矛渝本歌曲》、《安弩渝本歌曲》、《安台本歌曲》、《行辞本歌曲》等4篇。巴渝舞发展到魏晋,则已完全变成庙堂祭祀性质的舞蹈。

9、浑脱舞。浑脱舞原名《泼寒胡戏》,又名《苏幕遮》,就是波斯语中“披巾”的意思。它是五代十国北周以及初唐舞蹈,起源于伊朗,由龟兹传入中原。

史料记载,北周大象元年腊月在正武殿上使胡人作此舞,以水互浇身子,谓之乞寒。唐代武则天、中宗时期浑脱舞达到鼎盛、不但都市相率为之,宫廷中亦舞《浑脱》。后来《浑脱》和《剑器》二舞同演,甚至一度糅杂在一起。

10、十六天魔舞。十六天魔舞是元代宫廷乐舞,是在宫中做佛事时表演的女子群舞。此舞创作于元顺帝至正十四年(1354年)。这种舞的具体表演方式,据《元史》记载,是十六个宫女,身着妖艳致极,性感的服饰。

每人手执法器,其中一个执铃杵领舞,另外的宫女着白色透明丝衣,头上系着白色丝带,做出各种性感的动作作为伴舞。宫中一有佛事,或顺帝寂寞了,就让他们载歌载舞,祝兴欢乐。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