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工有转正的可能吗?

 我来答
清宁时光17
2022-05-21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91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4.6万
展开全部

劳务派遣始终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重要话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同工不同酬,让劳务派遣者的利益受到了损失,所以主要谈及这个话题,大家一般都会义愤填膺,争着抢着为自己打抱不平,我也表示非常的理解。

在说下“ 劳务派遣工有可能转正吗? ”的问题,我个人觉的转正的可能性非常小,几乎没有人可以转正,这就必须回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企业 为什么要使用劳务派遣工 ?弄清楚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很容易了解劳务派遣工基本不会转正。

一、人事管理便简,企业管理效率高

使用劳务派遣工意味着,甲方企业的管理成本会大大下降,不需要设立专门人员、机构对派遣人员进行具体繁琐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员的聘用、异地劳务关系的处理、档案接转、建立员工档案,员工工资、奖金的统计、发放,各类 社会 保障建立及缴纳、工伤申报劳动纠纷处理等诸多人力资源管理事务性工作由派遣公司负责完成,这样甲方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转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真正的做到“用人不管人,增效不增支”,实现人力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二、用人灵活,成本低下

甲方有用人需求时,如果采取自招自用的方式,肯定会拉长用人战线,导致人员招聘周期长、到岗不及时,但是使用派遣工,这些招人对于派遣公司来说都是家常便饭,所以企业可以在招聘环节剩下一笔成本,同时派遣工的形式使得甲方单位用人进出灵活,不受编制限制,人员进出手续都由派遣公司进行专业服务,充分展现被派遣单位择人和个人择业自主权。

三、规避劳动纠纷,分散用人风险

单位使用劳务派遣工时,因为工人和用工单位无需签订劳动合同,所以在发生劳动纠纷的时候均与用工单位无关,劳动纠纷最终由派遣公司解决处理,这样就避免了用工单位发生不必要的劳动纠纷,加上单位采用派遣形式,所用派遣工可进可退、职位能上能下,机制十分灵活,大大分散用人风险。

所以以上的种种对于用工单位都是有利的,所以甲方单位更加愿意使用派遣工 ,而在实际派遣的工作中,我曾碰见过这样的案例,真是让人不战而栗,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

一位派遣工在A企业提供劳动,已经与劳务公司签署了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第一次签合同的期限是3年,第二次续签合同也是3年,等到第二个3年快要到期的时候,这位派遣的老大哥心中开始窃喜,与同一家单位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到期后,我就可以与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了,一定意义上就可以类比为甲方企业的转正员工了;然后续签的合同即将到期的时候,派遣公司与他重新签订劳动合同时,使用的是另外一家公司;等于合同的主体信息发生了变化,签署的仍然是固定期限合同,老大哥愣住了,没想到劳务公司早都想到了他的前面,所以他内心的窃喜还是没有得逞;通过这一个小小的细节可以看出,劳务派遣工转为正式工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再结合以上使用劳务派遣工的三项好处,派遣工转为正式工几乎是不可能,如果企业想让你成为正式工,在一开始就不会考虑派遣的形式。

如果我告诉你可以转正,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转正呢?什么单位的派遣工可以转正呢?对于派遣工来说,摆在他们面前的,究竟是转正更迫切,还是实现同工同酬更迫切呢?

派遣工有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企业派遣工。

企业的派遣工转正,无非就是跟企业直签合同,脱离派遣公司,与正式工一样,采用企业的那一套人事管理和绩效考评考核方案。同一个岗位,做得多拿得多,做得少拿得少。

当然,怎么样算做得多,怎么样算做得少,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第二种情况,行政单位派遣工。

这种情况下转正的几率是很小的,他需要政策的支持,还需要考试。绝大部分考试是给出复习范围的考试,可是,这种复习范围,跟[申论]和[行测]是接近的。也就是说,即使政策出台了,给你放宽年龄,给你放宽学历去考了,你不一定考得上。

最关键的一点是,你考上了,面试不一定过。(水深)

第三种情况,事业单位的派遣工。

这就很复杂了,因为事业单位的设置本身就很复杂。比如高速公路的收费员,如果让他们转正,转为什么呢?

所以说,如果是事业单位的派遣工,那么最有可能的是分流安置,而不是转正。

那么分流安置有几种可能性呢?当然是有两种可能性,第1种是你接受分流安置不拿补偿,第2种是你不接受分流安置,拿到补偿。

劳务派遣工,作为打工者来说对企业是没有任何归属感的,在工作中也就不会有很强的责任感,工资标准在同意签所谓的劳务合同时就默认同意了,当然也就不会太在意,大不了找到满意的工作再跳槽,这就是打工者的心态。至于企业用劳务派遣工,当然是省去了很多的人力资源的成本,规避了一些企业所应该承担的 社会 责任和义务,在一个企业里正式工有一定的比例也可能有一些学历,工作经验的要求,或者是学校的应届毕业生指定的单位。作为劳务派遣工基本没有转正的可能性,除非特别优秀。劳动法规定同工同酬,但是正式工和劳务派遣工很显然是不可能的,劳务中介的利益都是从派遣工身上剥削来的,其实就是一种贩卖劳动力的组织。像这种畸形的组织搞不懂为什么没有人管理和取缔。

劳务派遣就是新劳动法下形成的怪胎,就国企特别是央企使用劳务派遣工最多,一方面节约劳动成本,在工资总额情况下使用劳务派遣工可以让国企高管捞得更多,另外在工作中出现事故可以推卸责任,按规定国企长期用工的岗位就不能使用劳务派遣,但国企特别是央企有变通的方法,至于同工同酬只是妄想,想转正基本上没有,能转正的都是有背景,有很多设立萝卜转正条件。

职场中千万不要做劳动派遣工,因为更很多公司把劳动外包后,很多员工的福利待遇根本得不到保证,因为外包的都是皮包公司,这些大公司把用工的风险、成本全部转移了出去,很多员工立马从合同工变成了派遣工,说白了你就是临时工,他们可以随意开除,而不用承担任何风险和责任。

一,劳动派遣工待遇不同。

劳动派遣工和合同工虽然干的都是一样的活,但是待遇却相差悬殊,因为劳动派遣工工资不是由用人单位发,而是由第三方皮包公司发,虽然说干的是一样的工作,但是待遇差很多。

二,两者管辖的法律不同。

劳动派遣工与劳动合同工管辖的法律不同,劳动派遣工受《民法通则》、《合同法》管辖,而劳动合同受《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管辖,前者最高是民事责任,后者最高是刑事责任,相对来说前者的违法成本更低!

三,劳务派遣没有工伤保险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给劳动合同工缴纳五险一金,而劳务派遣工没有强制规定,所以在签合同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了,不要将这两种合同混淆了,虽然是一字之差,但是差别非常大,否则吃亏的一定是自己。

劳务派遣工广泛存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中,属于劳务派遣公司第三方派遣,工资在劳务派遣合同上规定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就是拿当地最低的工资标准,并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缴纳五险或多一金!劳务派遣合同一般二或一年一签,属于定向派遣合同,只要派遣工不在派遣岗位上工作了,劳务派遣合同自动解除,工作极不稳定!

劳务派遣工想转正是不可能的,行政机关是公务员编制,事业单位是事业编,你是劳务派遣公司派遣到这些单位工作,并不和派遣单位产生劳动关系,现在公务员、事业单位干部,逢进必考,不可能由于你派遣到以上单位工作多少年后,就给转给事业编或让你当公务员!国企正式工大都要招聘985、211大学的毕业生,也是要面向 社会 公开招考的,劳务派遣工在国企也是没转正希望的!

劳务派遣工转正的希望唯有通过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招考,才能进入体制,取得正式人员的身份!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及办案实践经历,分析如下:

1、劳务派遣的员工系与劳务派遣公司之间形成法律上的劳动关系,劳务派遣公司是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法律规定双方应签订劳动合同期限不少于两年的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里根据不同的劳动合同期限,可以约定不同时间的试用期,试用期满合格即转正为劳务派遣公司的正式员工。

2、经劳务派遣公司安排到具体单位上班,该单位系实际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不存在法律上的劳动关系,劳动者不属于该单位的员工,因此也就不存在由该单位转正为正式员工,只是劳动法为了确保派遣员工合法权益,给予用工单位以同工同酬的待遇对待派遣员工。

首先要明确是什么性质的单位劳务派遣工,在这个前提之下再去讨论转正的可能性才有意义,不然话,都是空话。分以下三种情况:

如果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劳务派遣工, 想靠突出业绩转正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因为编制是逢进必考的,如果没有通过规定的招录考试是不可能有转正的机会的。除非你是高学历或者高职称或者是单位必需急需人才,才有可能以聘用共无言形式转正,除此之外基本上都是“别无他法”。当然,一般情况下的普通劳务派遣工,只能通过公务员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考才可以转正的。

如果是国有企业的劳务派遣工, 转正成为国有企业的正式工概率还是很大的。虽然国有企业一般也都实行统一招考,但是国企的招考和公务员事业编的招考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甚至是不可同日而语。如果你在劳务派遣岗位做出了突出业绩,而且也深受国企领导欣赏,学历又还行的话,那么转正的概率是很大。之前我有个同学以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在县里国企保险公司做授课讲师,奈何人家授课业务能力确实强,很受销售们喜欢,自己又有客户资源,做兼职销售业绩上升也快,被公司老总看中了,后面被公司招录为正式工,专门负责员工培训工作。

如果是一般民营企业的劳务派遣工, 除非是综合能力特别突出、或者有专门技术是民营企业所急需的,不然民企是不会直接招录劳务派遣工的。因为民企用劳务派遣工的本意就是减少企业正式工以减轻企业运营成本,如果随便一个劳务派遣工都可以转正的话,那人家用什么劳务派遣工而不会直接招聘正式工呀?反正用不上手直接开除就是了嘛,也就损失点赔偿金嘛。

综上,所以劳务派遣工想要转正,如果这个劳务派遣工有高学历或者综合能力特别强、有专门技术能力(高职称),即使在机关事业单位也可以以聘用公务员形式转正,更不用说在国企或者民企了,如果没有这些优势条件,那么就甭想着转正这事了。

我先说我个人的答案:

劳务派遣工有转正的可能,现实中也有转正的案例,但是这并非常规,只是凤毛麟角罢了。

我们都知道,劳务派遣工的劳动合同是和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那么在法律层面,劳务派遣工是乙方,劳务派遣公司是甲方,是用人单位是雇主,是雇佣方。

那么劳务派遣工和劳务派遣工最终或实际工作的单位,他们直接有什么法律层面的约束?没有,任何法律层面的约束都没有。

这些实际的最终的用人单位,一般就是常见的国企、事业单位、机关等,它们需要有人来做事,因此他们找到了劳务派遣公司,然后和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用人协议,约定用人的相关事项。

我想大家应该都明白了,劳务派遣工和劳务派遣公司,有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公司和最终的用人单位比如国企事业单位等,有用人协议用人合同。劳务派遣工和最终的用人单位,没有任何法律层面的关联。

那么劳务派遣工转正的意思是什么?

很简单,就是由原来劳务派遣工与劳务派遣公司签署劳动合同,转变为劳务派遣工与最终的用人单位签署劳动合同。

有没有这种可能?我上面说过,有,但是是凤毛麟角。

当然,这个案例不具有普遍性,不能作为劳务派遣工转正的参考。

事实上,劳务派遣工几乎很难转正,这也是为何不少的国企事业单位要用大量劳务派遣工的根本原因。

因为这牵扯的面非常广,也非常的复杂,比如管理体系,用人成本,薪酬体系,用人风险,劳动纠纷等等,牵一发而动全身。

而这些国企以及事业单位等,他们也招聘正式员工,但流程繁琐复杂周期又长。所以他们会在不少的岗位上采取劳务派遣这种灵活的用工形式,既不耽误工作,又能规避风险,还能节约成本。

可见,这些国企事业单位等,肯定会控制劳务派遣员工转正,当然,正确的说法是控制劳务派遣工转为正式工这样的操作。

劳务浱遣是非常不公平的用工制度,,员工普遍对公司没有归属认同感。在国企里,普遍是派遣或外包工工作最辛苦同时工资最低。个人认为,企业想 健康 长久发展,不应建立在盘剥压榨基层普通员工的基础上。而改变这种现象,需要有影响力的媒体呼吁政府的介入。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