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携手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面临怎样的困局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要 您好,世界各国携手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面临以下三个的困局第一、跨国性。气候变化问题无论从影响范围还是治理过程都具有跨国性特点,是单个国家所无法单独应对的全球性问题。第二、长期性。气候变化问题的产生不是近期人类行为的结果,而是自工业革命以来两百多年人类活动累积的结果。因此对于该问题的治理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治理效果的显现也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第三、复杂性。从目前来看,气候变化问题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气象学问题,而是涉及政治、经济、能源、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多元复合问题,对于该问题的应对,不仅影响各个主权国家的经济发展空间,也是影响国际格局演变的重要变量。第四,不确定性。直到现在,对于全球变暖这一问题的争论仍在持续,仍然有人在质疑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依据。上述独特属性是理解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维度,同时也是导致气候变化治理实践步履维艰的重要原因。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12-12
世界各国携手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面临怎样的困局
您好,世界各国携手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面临以下三个的困局第一、跨国性。气候变化问题无论从影响范围还是治理过程都具有跨国性特点,是单个国家所无法单独应对的全球性问题。第二、长期性。气候变化问题的产生不是近期人类行为的结果,而是自工业革命以来两百多年人类活动累积的结果。因此对于该问题的治理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治理效果的显现也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第三、复杂性。从目前来看,气候变化问题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气象学问题,而是涉及政治、经济、能源、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多元复合问题,对于该问题的应对,不仅影响各个主权国家的经济发展空间,也是影响国际格局演变的重要变量。第四,不确定性。直到现在,对于全球变暖这一问题的争论仍在持续,仍然有人在质疑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依据。上述独特属性是理解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维度,同时也是导致气候变化治理实践步履维艰的重要原因。
确切的说,以上为特点主要面临的困境主要为(一)治理结构松散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有赖于联合国机构的有效运作以及各项规制的顺利实践。但是长期以来,联合国却一直面临着 机构臃肿和庞杂的问题,许多机构的职能出现重叠。例如,在气候变化治理中,除了最主要的IPCC、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气象组织等机构外,包括世界银行集团、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其他众多机构和组织均卷入其中,同时它们相互间在很多工作内容上是重复的。这种情况同样存在于多边气候协议的缔约方大会及其辅助机构中。这不仅很大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无形中降低了各机构的工作效率。
此外,尽管在气候变化治理问题上涉及众多的组织和机构,但它们之间却缺乏明确分工和充分协调,往往是众多机构混杂而分散,不能形成合力,所有机构都希望确保其独自界定的行动权力。”气候变化治理机制与经济治理机制之间的协调和互动不充分,特别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经济治理机制引导下的经济行为很可能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结果往往是气候变化治理的效果不佳。资料显示,自1992年以来,世界银行审批的新能源项目与传统的不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比例是1: 25,而且在世界银行的所有项目中,只有不足1/10 接受对环境影响的审查。。这些问题导致联合国在气候变化治理中面临重要挑战,治理结构上的分散导致其治理效率低下,治理效果不佳,从根本上影响联合国的权威和合法性。
(二)治理能力不足联合国的治理能力强调其促使成员国采取集体行动实施有效治理的能力,其中包括协调整合能力、责任控制能力、强制能力、监督能力等几个方面。由从现实角度来看,联合国目前在气候变化方面的治理能力明显不足。首先,联合国的协调整合能力有限。气候变化问题的跨国性要求治理的全球性,因而协调整合多元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应是联合国的主要功能之-,也是全球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随着气候变化谈判中利益集团的分化组合加快,迫切需要加强利益协调来维系脆弱的集体行动,但联合国有限的协调能力并不足以将分散的利益整合起来,也未能在主要国家之间建立起应有的共识和信任,这在历次气候会议的谈判中都有所体现。每当谈判陷入僵局,联合国似乎完全成为一个谈判的平台,基本不能真正发挥协调者的作用,化解僵局往往是少数大国以双边接触代替多边谈判,最终达成的协议多以少数大国的双边或多边安协为基础。其次,监督能力有待提高。气候变化治理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各成员国对减排、资金和技术援助承诺的落实和执行,这有赖于成员国对国内政策的调
整。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联合国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能力,因此无法监测执行情况,也很难评估治理效果。此外,联合国也没有配套的遵约奖惩制度,成员国出现违约情况时,往往采取非约束性和自愿性纠纷解决程序。”这些问题也是导致治理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第三,执行能力低下也是联合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气候变化治理中,主权国家之间围绕治理目标、减排承诺等问题进行着艰难的谈判,共识的达成实属不易,但执行不力往往使得谈判成果的意义降低。减排承诺最终要靠执行才能体现其价值,否则便是一纸空文。 而这正是当前气气候变化治理所存在的问题。
最后,强制能力不足。联合国在气候变化治理中的条约、原则、规范的“柔”性特征非常明显,大多数治理规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主要依靠成员国的自愿遵守,一但成员国基于利益考量不愿遵守,就会导致治理进程停滞不前。总体来看,联合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治理能力还很有限,通过逐步改革努力提升治理能力是其必然选择。(三)地位逐渐边缘化近年来,联合国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的地位呈现边缘化趋势,成为联合国在该问题上面临的主要挑战。从纵向看,如前所述,联合国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进程中的地位并非- -成 不变,而是随着治理的细化和深入而扮演不同角色。20世纪八九十年代,气候变化问题进入国际政治议程初期,联合国作为最具权威和普遍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凝聚国际共识、提升国际认知、推动国际环境法制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均在这一时期通过,联合国推动了气候变化治理框架的形成;另一方面,在联合国的引导下,主权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这一时 期逐渐了解并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将其作为制定国内政策的重要考量,并适时调整国内环保政策。由此可见,联合国在这一阶段中真正处于全球气候变化治
理的主导者地位。但进入21世纪以来,气候变化谈判中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主权国家之间的分歧也越来越大,致使气候变化治理步履维艰、迟滞不
整。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联合国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能力,因此无法监测执行情况,也很难评估治理效果。此外,联合国也没有配套的遵约奖惩制度,成员国出现违约情况时,往往采取非约束性和自愿性纠纷解决程序。”这些问题也是导致治理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前。与此同时,联合国尚未具备超越矛盾与分歧、有效协调各方利益的能力,只能在主权国家的推诿与争论中眼看着自身主导地位的逐步削弱,①甚至出现被边缘化的趋势。从横向看,联合国正日益面临来自其他治理机制的竞争与挑战压力,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其地位的边缘化。随着气候变化治理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性质不同、功能各异的组织和机构开始创设新的治理机制。这些新机制以地区治理为呈向。以协调地区内主要国家间的气候政策为重点,致力于气候。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