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的节日习俗

短的... 短的 展开
 我来答
神奇的太阳花m
推荐于2018-03-06 · TA获得超过29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7万
展开全部
  1、贮财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民间在除夕之夜,家中一切物件皆视为 “财”都宜“贮”之,以保来年财源滚滚,吉利昌盛。
  2、抢银水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川东一带、川西一带。每年正月初一这天,人们争 相早起担井水,称为抢银水。民间认为:谁最早担回水,谁这一年就会最兴旺 发达。满缸清银水,象征财源涌进。有的地方还用抢回的银水烧茶,献于堂屋 的神龛之下,祈求神灵保佑发财。
  3、烧头香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四川部分地区。旧时春节期间,人们习惯于到寺庙 上香。大年初一,许多人竟相赶早,争着到届里上第一柱香,认为这样可带来 好运。
  4、成都灯公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成都地区。每年春节前后举行。早在唐代,成都便 已流行元宵赏灯的习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产后,成都灯会集中到青羊宫举办。 一年一次,新灯会在保留原来灯节特色基础上,从品种、式样、规模、影响等 方面都大大发展了,成为春节期间人们游乐的重要去处.
  5、自贡恐龙灯会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自贡地区。每年春节前后举行。届时,自贡市人民 公园内灯火辉煌,热闹非凡。在灯会使用的灯具中有传统的纸扎彩灯、绢花彩 灯、玻璃彩灯,还有运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制造的瓷器彩灯、霓虹彩灯、水下彩 灯、低压流水灯、气体放电灯、程序控制灯等。内容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 影视故事、民风民俗和科幻人物等。彩灯造形中,恐龙的形式是必不可少的, 且最具特色和魅力,并蜚声海内外。亥习俗现仍流行。
  6、成都花会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成都地区。每年春天举行。由成都花市演变而来。 成都花市在唐宁时便十分兴盛,举办日期为农历二月十五日,民间认为这一天 是百花的生日,百花盛开,最堪游赏。届时,远近的花农们把自已精心培育的 名花异卉运到成都,集中展览和出售。花会期间,成都及附近区县的名小吃均 入园摆摊设点,供游人品尝。
  7、雨水节回娘屋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川西一带。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 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亲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 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 处,据说,这样可保尽快怀孕生子。该俗现仍在农村流行。
  8、梓潼庙会
  汉族节日习俗。又称梓潼大庙庙会。流行于梓潼县一带。每年农历的二月 和八月的初一至十五日先后举办两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庙会一度被禁 止。80年代以来,该习俗重新流传,活动内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以观赏和 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及旅游观光为主。
  9、春社踩桥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安县瞧水一带,每年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届时, 来自德阳、绵阳、什邡、北川、江油、茂县等地的群众,汇聚于瞧水场,到太 平桥进行踩桥活动。

参考资料: 《中华五千年》

精彩百晓生
推荐于2016-01-29 · 知道合伙人数码行家
精彩百晓生
知道合伙人数码行家
采纳数:32167 获赞数:345157
每天进步天天向上。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贮财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民间在除夕之夜,家中一切物件皆视为 “财”都宜“贮”之,以保来年财源滚滚,吉利昌盛。
  2、抢银水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川东一带、川西一带。每年正月初一这天,人们争 相早起担井水,称为抢银水。民间认为:谁最早担回水,谁这一年就会最兴旺 发达。满缸清银水,象征财源涌进。有的地方还用抢回的银水烧茶,献于堂屋 的神龛之下,祈求神灵保佑发财。
  3、烧头香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四川部分地区。旧时春节期间,人们习惯于到寺庙 上香。大年初一,许多人竟相赶早,争着到届里上第一柱香,认为这样可带来 好运。
  4、成都灯公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成都地区。每年春节前后举行。早在唐代,成都便 已流行元宵赏灯的习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产后,成都灯会集中到青羊宫举办。 一年一次,新灯会在保留原来灯节特色基础上,从品种、式样、规模、影响等 方面都大大发展了,成为春节期间人们游乐的重要去处.
  5、自贡恐龙灯会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自贡地区。每年春节前后举行。届时,自贡市人民 公园内灯火辉煌,热闹非凡。在灯会使用的灯具中有传统的纸扎彩灯、绢花彩 灯、玻璃彩灯,还有运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制造的瓷器彩灯、霓虹彩灯、水下彩 灯、低压流水灯、气体放电灯、程序控制灯等。内容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 影视故事、民风民俗和科幻人物等。彩灯造形中,恐龙的形式是必不可少的, 且最具特色和魅力,并蜚声海内外。亥习俗现仍流行。
6、成都花会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成都地区。每年春天举行。由成都花市演变而来。 成都花市在唐宁时便十分兴盛,举办日期为农历二月十五日,民间认为这一天 是百花的生日,百花盛开,最堪游赏。届时,远近的花农们把自已精心培育的 名花异卉运到成都,集中展览和出售。花会期间,成都及附近区县的名小吃均 入园摆摊设点,供游人品尝。
  7、雨水节回娘屋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川西一带。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 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亲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 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 处,据说,这样可保尽快怀孕生子。该俗现仍在农村流行。
  8、梓潼庙会
  汉族节日习俗。又称梓潼大庙庙会。流行于梓潼县一带。每年农历的二月 和八月的初一至十五日先后举办两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庙会一度被禁 止。80年代以来,该习俗重新流传,活动内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以观赏和 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及旅游观光为主。
  9、春社踩桥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安县瞧水一带,每年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届时, 来自德阳、绵阳、什邡、北川、江油、茂县等地的群众,汇聚于瞧水场,到太 平桥进行踩桥活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萌新
2011-03-14 · 西大软工小萌新
小萌新
西大软工小萌新
采纳数:3 获赞数:434
优秀团干,学习进步奖,编程二等奖。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藏族的沐浴节有这样的传说形成:每到夏末秋初的晚上,拉萨东南地上空,新出现一颗十分明亮的星星。这时,藏族人民就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沐浴节。传说那颗星星只出现七个晚上。为什么人们把星星出现的七个夜晚定为沐浴节呢? 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出了一个很有名的医生,他的名字叫宇托.云旦贡布。他的医术十分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治。因此藏王赤松德赞请他去做御医,专管给藏王和妃子们治病。但是,宇托进宫以后,心中仍旧忘不了草原上的百姓。他经常借外出采药的功夫,给百姓治病。有一年,可怕的瘟疫流行,许多牧民卧床不起,有的被夺去了生命。这时,宇托奔跑在辽阔的草原上,为一家家患病的牧民治病。他从雪山和老林里采来各种药物,谁吃了病就会好起来。不知有多少濒临死亡的病人,恢复了健康。草原上到处传诵着宇托医生的名字,人们称他为药王。 不幸的是宇托医生去世了。他去世以后,草原上又遭到了可怕的瘟疫,比前一次更严重,许多人死了。生命垂危地牧民只好跪在地上,向苍天祈祷,希望天国保佑。 说来也巧,一天,一个被病魔折磨得九死一生的妇女,突然做了一个梦,梦中宇托医生对她说:“明天晚上,当东南天空出现一颗明亮的星星的时候,你可以下到吉曲河里去洗澡,洗澡以后病就会好起来。”果然,这个妇女在吉曲河中洗澡以后,疾病立刻消除了。一个又黄又瘦的病人,在洗澡以后变成了一个红光满面的健康人。 这件新鲜事传开以后,所有的病人都来到河中洗澡。凡是洗澡的病人,都消除了疾病,恢复了健康。 人们说,这颗奇特的星星就是宇托医生变的。宇托医生在天国看到草原人民又遭受瘟疫袭击,他又不能来到人间来给人民治病,于是把自己化作一颗星星,借星光把河水变成药水,让人们在河水中洗澡以去处疾病。因为天帝只给宇托七天时间,这颗星星也就只出现七天。 从此,藏族人民就把这七天定为沐浴节,各地的牧民们,每年这个时间,都到附近的河水里洗澡。据说洗澡以后,人就健康愉快,不生疾病。
瑶族的祝著节的民族传说相传古时候,在迤俪的群山中,有两座同样高大的宝山,左边的叫“布洛西”山,威武雄壮似勇士挺立;右边的叫“密洛陀”山,像个拖着长裙的姑娘。两座山每年都要互相靠近一些,经过了999年终于挨到了一起。农历五月二十九日,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震雳,高大英俊的布洛西和亭亭玉立的密洛陀从两山裂缝中走出来,结为夫妻。他们生有三个女儿。时间穿梭般逝去,头发花白的密洛阳遵夫嘱,让三个女儿各自去谋生。大女地扛着犁耙,到平原耕耘,生儿育女,繁衍成汉族。二女儿挑起一担书走了,与子孙形成壮族。三女儿拿着小米、锄头到山里开荒种地,安居乐业,成为瑶族祖先。三女儿通过辛勤劳动,庄稼结出累累硕果。谁知天有不测风云,顷刻间籽粒饱满的果实被鸟兽、地鼠份食殆尽。密洛陀在女儿危难时鼓励她:“天空难免出现乌云,生活也会遭受挫折,狂风吹不倒劲松,困难吓不倒勤劳的人,只要勤奋耕耘,生活是会幸福的。”并给了她一面铜锣和一只猫。来年,庄稼长势更加喜人,她敲响母亲给的铜鼓,惊走鸟兽,放出猫吃尽了地鼠,夺得了丰收,为报祖娘养育之恩,姑娘带着丰盛的礼物于五月二十九日为母亲祝寿共庆丰收。从此,瑶族人民将祖娘生日作为庆丰收的节日。
傣族的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最富有民族特点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泼水节傣语称为“桑罕比迈”,因在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泼水祝福,故名泼水节。云南的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也过此节。 泼水节的来源在傣族民间有着许多神奇的传说。据说在远古时傣族地区有个魔王作恶多端,人们恨之入骨,却又奈何不得。后来魔王抢来七个姑娘作妻子,聪明的七姑娘从魔王口中套出其致命弱点,才将魔王置于死地。但当魔王的头掉在地上时,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一抱起魔王的头,大火即熄灭,为了避免大火燃烧,七个姑娘便轮流抱着魔王的头,一年一换。每年轮换时,人们便向抱魔头的姑娘泼水,以冲去身上的血污,洗去一年的疲劳。此后,为了纪念这七位姑娘,就形成了一年一度的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泼水节。 泼水节的时间在傣历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间,相当于公历四月。这时,犁田、栽秧的农忙季节即将开始,为辞旧迎新,祈求佛祖和天神保佑五谷丰收、人丁兴旺,人们尽情欢乐,互相祝福。节日的前几天,傣家便忙着杀牛宰鸡,清扫房屋,擦洗碗盏用具,缝制新衣,准备节日的食品和祭品。节日活动要持续三至四天,第一天叫“宛多尚罕”,意为除夕;最后一天叫“宛叭宛玛”,意为“日子之王到来之日”,即傣历元旦;中间的一天或两天是介乎两年之间的空白,叫做“宛脑”。节日的第一天清晨,男女老幼都要沐浴更衣,青年们则盛装打扮。有的地区在泼水节的前一天,青年男女还要上山采摘野花和树枝,在佛寺前扎花房或搭花塔,同时还要堆沙塔。泼水节这一天,人们很早就抬着供品到佛寺里赕佛。这时,姑娘们挑来一担担飘着花香的清水,倒进用木料做成的龙身里,香水从龙口中流到佛像身上,为佛洗尘。人们用洗过佛像的水洗眼睛,祈求佛的保佑。老人们用手和树枝洒水,彼此洗尘,互相祝福。年轻人先为老人泼水祝福,后来便用盆、桶泼,边泼边欢歌,越泼越高兴、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和“水——水——水”的欢呼声响成一片。过往行人和远方的来客也要参加泼水,以示祝福。 泼水节期间,还举行赛龙船、丢包、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等。
藏族的望果节 8月(无固定日子)是藏族的望果节。一般在青梨成熟前,历时三至五天。"望果"一词是藏语,意为"转田垄"。 节日里,当地藏民穿上盛装,抬着用青梨、麦穗编成的"丰收塔",举着标语、彩旗,活动在田间地垄。转完地头,举行赛马、演戏、唱歌、跳舞等文体活动。相传一千五百年前,在山南劣结、乃东一带已有转地头庆祝活动。每到庄稼成熟时,乡人绕本村地头转圈,以祈天神保佑丰收。佛教传入西藏后,望果节活动便增加了佛教内容,沿袭至今。
纳西族的三朵节一年里,纳西族的民间有好几个节日:棒棒会、三朵节、火把节、鬼节(河灯节),还有骡马会,但这些节日里面最有民族风情的,当属“三朵节”了。因为只有“三朵节”,才是纳西人祭祀本民族的保护神“三朵”的重要节日,也是纳西族最盛大的节日。
“三朵节”源于丽江白沙玉龙村的北岳庙会,纳西语叫“三朵颂”,就是“祭三朵”的意思。在东巴古籍的记载中,三朵是玉龙雪山的神灵,是能征善战、济困扶危的英雄,千百年被纳西族崇奉为保护神、战神。据说“三朵”属羊,因此在每年的二月初八,各地纳西群众都要到北岳庙(即玉龙祠,又叫三朵庙)祭拜祈福。除在北岳庙举行节庆活动外,纳西族同胞要在自家烹制食品,烧香祭拜“三朵”,正如诗歌中所说:“年年春二月,户户祝三朵。”纳西族同胞认为“三朵”就是玉龙雪山的化身,常常显圣,保护着纳西人的安全,唐代已经开始建祠祭祀,深受纳西人信奉。忽必烈南征大理过丽江时,敕封三朵神为“大圣雪石北岳定国安邦景帝”。明代后,纳西族木氏土司曾大兴土木,拓修三朵神庙,铸大鼎、大钟等重器,详记“三朵”种种圣迹。
侗族花炮节侗族是分布于贵州、湖南、广西三省毗邻地区的南方少数民族,其中以贵州省人口最多,古代文献中称“骆越”、“僚”、“侗蛮”。他们主要从事山坝农业,兼营林业和渔猎,手工业发达。出产“香禾糯”(有“糯中之王”之称)、“稻花鲤”、油茶、杉树,善于编织侗锦,“鼓楼”和“风雨桥”是其特有的精湛建筑艺术,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 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集会地点还唱侗戏、演彩调、吹芦笙、“多耶”、打篮球等助兴。花炮节在侗族人民的心中,是最热闹的节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春风细雨323
2011-03-16 · TA获得超过12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节日名称 日期 说明
过大年/春节 阴历正月初一 俗称过年,传统上从岁末除夕、新年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年时,除夕要守夜,初一要拜年。)
清明节阳历四月五日 祭祖、扫墓
端午节 阴历五月初五 又称端阳节,主题:吃粽子
七夕节 阴历七月初七 又称乞巧节,当日女子拜织女,以求自己心灵手巧,嫁得如意郎君; 男子拜魁星,以求金榜提名,事业有成
中元节 阴历七月十五 又称盂兰节,俗称七月半、鬼节,有祭祀灵魂等民间习俗
中秋节 阴历八月十五 举家团圆节,主题: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 阴历九月初九 敬老节
腊八节 阴历腊月初八 喝腊八粥
小年 阴历腊月廿三
汉族传统节日中西历对照表
腊月
---------------
初七:驱傩日
初八:腊八节
十六:尾牙节
立春节(于立春日)
廿三:祭灶日(小年)
除夕: 除夕夜普遍有阖家团聚吃团圆饭、喝守岁酒的习俗,许多地区家宴中都要安排鱼肴,寓意“年年有鱼”。
北方地区各家各户都要包饺子,江南各地盛行打年糕、吃年糕,分别寓意团聚安康与步步登高。
●正月
---------------
初一:春节(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正旦、正朔)
初七:人日节
初八:谷日节
初九:天日节
初十:地日节
十五:元宵节(上元节、灯节)
二十:天穿节
廿五:填仓节
春分节(于春分日)
晦日:无
●二月
---------------
初一:中和节(太阳生日)
初二:春龙节(龙抬头、龙头节、社日)
十五:花朝节(花神节、百花之神生日)
寒食节(冬至日后一百零五日,清明前一二日)
清明节(于清明日)
十九:观音诞
●三月
---------------
初三:上巳节(女儿节)
●四月
---------------
立夏节(于立夏日)
初八:浴佛节(释迦牟尼诞辰)
十八:碧霞元君节
●五月
---------------
初五:端午节(端节、端五、端阳、重午、蒲节、天中节)
夏至节(朝节,于夏至日)
十三:雨节(关公磨刀日)
二十:分龙节
●六月
---------------
初六:天贶节(六月六、晒虫节、虫王节、回娘家节)
十九:观音会
廿四:观莲节(莲花生日)
●七月
---------------
初七:七夕节(乞巧节)
十四:秋日拔禊
十五:中元节(盂兰盆节、鬼节、瓜节)
廿九:地葬节
●八月
---------------
初一:天灸日(天医节)
十五:中秋节
●九月
---------------
初九:重阳节
十九:观音会
●十月
---------------
初一:寒衣节(授衣节、冥阴节)
十五:下元节(下元水官节)
●十一月
---------------
冬至节(于冬至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山水之间冷知识
2019-11-13 · TA获得超过170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6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4.4万
展开全部

汉族节日,中国汉族人民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节日,有的一直延续至今,有的则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淡化了。中国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腊祭、祭灶、春节、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等。在诸节日中,以春节最隆重。“春节”又称为过年,是中国汉族人千百年来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过年时,除夕要守岁,初一要拜年。立春是汉历(ᑬ/p>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