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字的来历

 我来答
百度网友fa94eba
推荐于2020-05-15 · TA获得超过573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85
采纳率:88%
帮助的人:42.2万
展开全部

“王”字的由来有着很多的解释,孔子认为“一贯三为王。”

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大大的人顶着天地,所以为王。

说文解字中解释说“王,天下所归往也。”似乎和上面的解释有明显的承接关系。董仲舒更明确说道““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

这就是说,古人用一竖链接三横,就称他为王字。三横象征着天地人的道,一竖表示把这天地人的道理贯通,并且能够身体力行。孔子说能够把天意、地事、人情贯通,其实是一个意思。

《释名》是一部从语言声音的角度来推求字义的由来的文字学的经典,在书中这样的解释 “王,天子也。”能把天意、地事、人情贯穿在一起,才能做帝王。

然而,在古老的甲骨文字中,王字还有很多的写法,有的被称为“戴帽子的王”,有的被称为“不戴帽子的王”。 这就给王字起源的解释添加了很多的疑惑,

不戴帽子的王

这些不戴帽子的王,最初被解释为“站立的立”,字,可是,可是这样解释,上古留下的很多词句就没有办法读通,更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直到,罗振玉的《殷墟书契考释》才对这些不戴帽子的王字正了名,上古的很多词句才能读通。

然而,仍然有和很多的王字的写法,给后人想象的空间。

从大篆的字形看,的写法中还可以看出,最下一横开始并不是平直的“一”,而是有一个弧形,上端的两横像斧子柄。

有人推测 “王”这个称号最初指的是上古的军事首领。经过长时间的演变,逐渐成为了国家最高统治者的专名。

《六书故》中就说,拥有天下的人就成为王,帝王是一个意思,直到秦始皇自己称之为皇帝;汉代以后,封同姓为王名称就乱了。

吴大徵先生认为王字的下面像火,火盛像王德,故以为“王”。

凌雨菲
2012-10-30 · TA获得超过2.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68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414万
展开全部
这个问题,我答过!!

中国人很早就对“王”有了敬畏和崇高的认识,在殷商甲骨文中,曾多次出现了“王”字,而且使用的频率很高。王”字原是一把斧头的轮廓。那时的大斧是两面双刃的,显示了它的无所不能。于是它的斧口部分,就形成了“王”字上下部分的两横,斧柄则形成“王”字中部的一横。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王”就成为古代隶书和今天楷书时的样子。“王”字的原义是大斧,大斧既是劈山开路的工具,也是征战杀戮的兵器,谁掌握大斧.谁便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谁就是“王”,这也是祖先以大斧作为权力的象征的原因。王字三横一竖,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管的”王”的不二学说。

在有关王字起源的诸说中,吴其昌先生曾提出“王字之本义,斧也”,其字亦斧之象形。林澐在《说王》一文中,进一步申述了此说,指出斧钺在古代本是一种兵器,也是主要用于治军的刑具,曾长期作为军事统帅权的象征物,王的前身是军事首长。

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藏甲骨拓片中一王字作“□”,说明这一装安鐏的斧钺象形,告诉我们王字是由刃部朝下、□鐏横置、正在执行砍伐功能的斧钺象形来表示的,即“只有执行砍伐功能时的钺,才能表示‘王’”,这亦即《韩非子》所谓“王者,能攻人者也。”

《尔雅•释诂》曰:“王,君也”。《六书•故疑》:“王,有天下曰王。帝与王一也。周衰,列国皆僭号自王。秦有天下,遂自尊为皇帝。汉有天下,因秦制称帝,封同姓为王,名始乱矣”。《书•洪范》:“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王字的本义为“光也”,乃“旺”之本字。甲骨文写作大(佚三八六),大(粹一O二一),似火形,此取清代古文字学家之说,解作“火盛曰王,德盛亦曰王”。

因为“王”字使用的历史很早,又与中华民族最早的文字同时出现,因此,我找了一下中国最早的“王”和最早的姓“王”的人: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王”,当然应该是黄帝,他又是八百五十个氏族部落的首领、领袖和总统,他这个“万王之王”的头衔,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国王的“王”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最早姓“王”的人呢?(也算是“王”姓的起源了吧)

据《庄子/逍遥游》记载:许由是帝尧的老师,尧欲将治理九州的重任托付于许由,而啮缺又是许由的老师,啮缺的老师是王倪。伏羲和黄帝都曾与王倪论道。王倪、啮缺、许由,他们都是逍遥派,都是仙风道骨的长者。王倪与太原王氏的始祖太子晋王侨一样,有点传说中的人物那种特有的、很神秘的气氛。如果传说中的人可以被后人尊奉为始祖,王倪就可谓是中华王氏不争的第一人了。

另一个较早出现在史籍中的王姓人,便是夏朝的冥子王亥,由于王亥的地位很高(夏王室的亲王),史籍中多有提及。王亥的存在,证明了王室即为王氏之源的论点。王亥的世系清晰,为黄帝第三十七世(此前有学者传为十世),夏王大禹的第七世孙。因为王亥的真实性没有问题,他的身分又确实是“王”。所以,由王倪王亥来共同出任没有争议的,中华王氏的形式上的不同世代的第一人,应该不存在问题(法律上的第一人应是大禹、子契、后稷)。

而姬姓王氏的第一人,则非周朝的始祖周太王、古公亶父王业莫属。

http://post.baidu.com/f?kz=17948349
http://www.33jisi.com/zcjp/zp_list.asp?id=33&type=2
(感兴趣的话,就去看看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ack1022
推荐于2018-05-11 · TA获得超过199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05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145万
展开全部
王氏源自古君王(三代),因王得其姓氏,秦以前因王者缘故才有此氏,汉代全国姓氏才统一。一个姓氏(王姓)非个人所为,乃是单个群体或多群体(三代)演变而来! 顾亭林在他的《日知录》卷二十三:《唐书》表王氏则云:“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传、己亦无此事。王氏定著三房,一日琅邪,二日太原,皆出灵王太子晋,三日京兆,出魏信陵君。是凡王皆姬姓矣,乃王莽自为舜后,莽败,其族尚全,未必无后裔。而春秋吴有王犯,晋有王良,范氏这臣王生。战国齐有王斗、王、王,费有五顺,魏有王错,赵有王登,秦有王稽、王、王剪、王绾、王戊,亦未必同出于灵王也。韩文公作《王仲舒神道碑》,文云:“王氏皆王者之后,在太原者为姬姓,春秋时,王子成父败狄有功,因赐氏。”此语却有斟酌。 王目前比较早的可考之祖为“王亥”商朝尊其为“高祖王亥”。王亥在夏朝时期地位非常高(如同亲王)王亥后人以王姓!亥为较早的王氏先公之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tx9ym3
2017-11-24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59
展开全部
中国人很早就对“王”有了敬畏和崇高的认识,在殷商甲骨文中,曾多次出现了“王”字,而且使用的频率很高。王”字原是一把斧头的轮廓。那时的大斧是两面双刃的,显示了它的无所不能。于是它的斧口部分,就形成了“王”字上下部分的两横,斧柄则形成“王”字中部的一横。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王”就成为古代隶书和今天楷书时的样子。“王”字的原义是大斧,大斧既是劈山开路的工具,也是征战杀戮的兵器,谁掌握大斧.谁便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谁就是“王”,这也是祖先以大斧作为权力的象征的原因。王字三横一竖,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管的”王”的不二学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来自仙寓山忠厚的流氓兔
2017-11-09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71
展开全部
中国人很早就对“王”有了敬畏和崇高的认识,在殷商甲骨文中,曾多次出现了“王”字,而且使用的频率很高。王”字原是一把斧头的轮廓。那时的大斧是两面双刃的,显示了它的无所不能。于是它的斧口部分,就形成了“王”字上下部分的两横,斧柄则形成“王”字中部的一横。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王”就成为古代隶书和今天楷书时的样子。“王”字的原义是大斧,大斧既是劈山开路的工具,也是征战杀戮的兵器,谁掌握大斧.谁便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谁就是“王”,这也是祖先以大斧作为权力的象征的原因。王字三横一竖,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管的”王”的不二学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