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好的老师来下 关于宋大叔音乐教学的问题

这是我随便写的二部和声曲我是按宋大叔在第五章第三节课中的内容想问下这里和弦的编配和声的编配合不合理宋老师说要多用3度和6度所以我就都用了但是总觉得很怪为什么低音没用根音呢... 这是我随便写的二部和声曲 我是按宋大叔在第五章 第三节课中的内容 想问下 这里和弦的编配 和声的编配合不合理 宋老师说 要多用3度和6度 所以我就都用了 但是总觉得很怪 为什么 低音没用根音呢? 还有为什么宋老师在教和声时 不管是四部和声还是二部和声都是每个音用一个和弦呢? 是不是每段旋律在编和声时都是 一个音 一个和弦? 还是什么? 望老师解答下 谢谢 展开
 我来答
woodoo004
2013-07-31 · TA获得超过1.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007
采纳率:82%
帮助的人:858万
展开全部
这个东西,单独地一个音来看,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当你把两部分旋律分别来看时,就什么都不是了。
和声的对位不仅要考虑纵向上的合理,还要考虑横向的旋律性。老师说多用3度和六度,但没有说中间不能用别的,也没说每一个声部中不能单独使用和声,像你这样,两个音的独自对位,不是三度就是六度地反复交替,当然地根音和五音必缺其一。这样就使得和声效果不能充分地丰满表达。尤其是结束音作一个纯八度音,少了属音的支撑,基本失去了二声部的意义。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我知道这一定会有很多错误的 。谢谢老师指正。         再问下  横向的旋律性应该怎么看?                还有 每一个声部中能单独使用和声        是什么意思  ?
追答
乐曲本身是具有旋律性的,也就是说若干乐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有组织、节奏的序列。按一定的音高、时值和音量构成的、具有逻辑因素的单声部的进行。在五线谱上,一个声部内先后的音符连接成为一条曲线,称为“旋律曲线”。
旋律首先是要有一定的逻辑性,这种逻辑性往往是由几个音组成的特定的音型(称为“动机”)来确的。旋律即是由这么一个小小的“动机”发源,通过对其进行扩张、缩减、模进、重复、反向等等手法,逐步发展起来的。整个旋律要符合这一基本的逻辑性规律。
其次,旋律在进行上应有自然平缓的过渡,忌讳反复地超过三度音程的大跳。
从你所写的这个作品来看,首先,这两个声部各自的旋律都缺乏基本的逻辑性,找不到其中的动机;其次就是反复地作三度以上的大跳(每个小节都有)。

和声,不仅应用于不同的声部旋律的对位,同一声部内也可使用和声。不必像你写的这样,每个声部旋律的特定位置,只有一个音。这样,和声的效果才更丰满。

另外还需要指出,即便是随意的练习,最好也要遵循记谱规范——最后一个小节没有终止线。
匿名用户
2013-07-30
展开全部
嗯 这么和你说吧 宋大叔教你学音乐这套教程我看过 其中我个人觉得问题很多 但是绝对是学院派的理论 这点我可以肯定 但是问题就出在这 音乐是需要创新的 老是用那些刻板的知识是不行的 当然 那些理论是需要学习 但是不能照搬 譬如说 要多用3度和6度 这一点我就不赞同 我一直坚信音乐是听觉上的东西 只要好听就可以 不是像学数学一样 带公式带出来的 所以这位朋友 不要去照着那些人说的死东西去创作 而是需要你自己去感受 只要你觉得好听就可以了。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我理解你说的      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    我是学吉他的    技术很好        很想学做吉他曲 但是乐理和 和声真的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学懂的    所以现在很吃力啊
追答
嗯 这方面就要去系统的学习一下了 如果你是自学的话 建议你可以看一看李重光编写的《音乐理论基础》和斯波索斌的《和声学》,一般各个琴行都有售,记得我几年前学习乐理的时候老师就是让买这两本书,不过 很容易看乱 所以看的时候要挑自己需要的方面看 看后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去理解 其实和声这东西没什么难的 如果不是写很大的曲子学起来会很快 主要还是需要你多听 听得多了 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掌握一些技巧,如有不懂的可以再追问,我是主修钢琴的,吉他方面我不是很好,不过音乐理论什么的这些还是共通的,以后若碰到什么问题可以私信我,我若上线看到尽量会给你相应的解答。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滕州音乐老师
2022-07-18 · TA获得超过11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09
展开全部
不用每拍都编配和弦、两拍或者一小节配一个就可以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