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莫大焉是什么意思?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9-03-02
展开全部
善莫大焉 (shàn mò dà yān)原文: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出自《左传·宣公二年》。大意是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左传》这句话源自一个历史故事。春秋时,晋灵公无道,滥杀无辜,臣下士季对他进谏。灵公当即表示:“我知过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兴地对他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遗憾的是,晋灵公言而无信,残暴依旧,最后终被臣下刺杀。历史上确有能改过而终成大业的君主。楚庄王初登基时,日夜在宫中饮酒取乐,不理朝政。后来臣下用“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神鸟故事启发他,并以死劝谏,终于使他决心改正错误,认真处理朝政,立志图强。楚国终于强大起来,楚庄王也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解 释: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葵姐是我
高粉答主

2018-03-31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万
展开全部
  • 意思是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指一个人犯了错误后,能够认识并改正错误,就是最好的事情。

  • 出自,《左传·宣公二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拼音:shàn mò dà yān。

  • 《左传》这句话源自一个历史故事。春秋时,晋灵公无道,滥杀无辜,臣下士季进谏。灵公当即表示:“我知过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兴地对他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遗憾的是,晋灵公言而无信,残暴依旧,最后终被臣下刺杀。

  • 三国时期,周处被乡里认为是和大蛟,白额虎同列的三害,周处杀死蛟虎后,却得知自己是最被乡里所忧虑的,因此找到陆云决定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代忠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晴天依旧XT
2016-04-15 · TA获得超过5.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624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166万
展开全部
  意思是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指一个人犯了错误后,能够认识并改正错误,就是最好的事情。
  出自《左传·宣公二年》。《左传》这句话源自一个历史故事。春秋时,晋灵公无道,滥杀无辜,臣下士季进谏。灵公当即表示:“我知过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兴地对他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遗憾的是,晋灵公言而无信,残暴依旧,最后终被臣下刺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wzhq777
高粉答主

2015-03-28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11.1万
采纳率:95%
帮助的人:2.1亿
展开全部
出自《左传·宣公二年》。意思是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指一个人犯了错误后,能够认识并改正错误,就是最好的事情。
1、基本信息
【解释】: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指一个人犯了错误后,能够认识并改正错误,就是最好的事情。
【出自】:《左传·宣公二年》[1]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2、出处

出自《左传·宣公二年》。《左传》这句话源自一个历史故事。春秋时,晋灵公无道,滥杀无辜,臣下士季进谏。灵公当即表示:“我知过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兴地对他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遗憾的是,晋灵公言而无信,残暴依旧,最后终被臣下刺杀。
3、典故

三国时期,周处被乡里认为是和大蛟,白额虎同列的三害,周处杀死蛟虎后,却得知自己是最被乡里所忧虑的,因此找到陆云决定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代忠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李世民之N代
2017-01-04 · TA获得超过12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1.9万
展开全部
善莫大焉,这个善字,不是狭义的“善事、善良”,而是“完美”、“最佳”的意思。它的出处“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善莫大”就是指“没有什么比这最好的办法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