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必要性:
1.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虽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将这些普遍真理应用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却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着特殊的国情,在旧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不仅革命的条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很不一样,而且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也不可能相同;同样,在新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也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也证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不仅因为它是科学,而且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它同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发生了联系,实现了结合,是因为它被中国人民所掌握。
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恩格斯曾明确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加以具体化;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拓展资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在我们党内,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1.当马克思主义欧洲诞生于欧洲之时,中国正处于鸦片战争,并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当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和北美工人运动中传播开来之时,中国人正在向西方国家寻求资产阶级革命的道理。
虽然中国人未曾听说马克思主义,可是马克思、恩格斯两位伟大导师却时刻关注着中国。
从马克思的《鸦片贸易史》、《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以及恩格斯《俄国在远东的成功》等文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无产阶级运动的伟大导师们对中国人民命运的关怀、同情和期待。
以苏俄马克思主义为中介,中国共产党自觉将中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起来,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可以说,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引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路明灯。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它既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内在要求,又深深扎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客观需要之中。
2.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走过弯路,对中国革命也产生过一些负面影响,对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束缚,并为后来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俄经验神圣化提供了土壤,妨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马克思主义的最大特征,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不同的历史条件就会催生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它总是同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因此,研究中国社会的现实矛盾,掌握中国的现实国情,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这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要想使其变成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物质力量,就必须改变其理论形态,实现形式的民族化。
参考资料:
卡尔·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Heinrich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马克思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和社会学家。
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马克思创立了伟大的经济理论《资本论》,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这是“精髓”,后来人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去研究。
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2018年5月,亲笔手稿在北京拍卖。
其次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
再次也是马克思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