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财经、山西财经、安徽财经、哈尔滨商业大学哪个会计专业比较好?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山西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特色和优势学科,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干学科,经、管、法、文、理、工、教相互支撑的多科性财经大学。学校始建于 1951年,前身是山西省银行、财政、供销合作、商业和粮食五所干部学校。1958年9月,五所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山西财经学院,曾隶属山西省、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商业部和国内贸易部领导。1984年12月,成立山西经济管理学院,隶属山西省领导。1997年10月,山西财经学院和山西经济管理学院合并组建山西财经大学,实行省部共建共管。2000年2月,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
学校设有24个教学单位和32个学术研究机构。现有政治经济学、金融学和统计学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4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MBA、MPA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8个本科专业。学校具有高校教师专业硕士学位培养资格和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可在15个本科专业授予双学士学位。拥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4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我校是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单位,金融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招生,现有各类在校学生20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近11000人,研究生1400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 1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2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80余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60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省级中青年学科学术带头人10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学校还聘请了120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或兼职教授,聘请了109名著名企业家担任硕士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
学校位于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山西省会太原市,分坞城、迎泽和平阳三个校区办学,校园占地面积近1100亩,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拥有网络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中心、体育场馆中心、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以及晋商与票号博物馆、ERP实验室、金融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商品学实验室和模拟法庭等现代化教学、科研和实验设施,图书馆馆藏图书235万余册。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特色与综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厚、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建模竞赛、ERP沙盘模拟对抗赛等活动中连续取得优异成绩。建校57年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10万余名大学毕业生。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工作,科研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编辑出版《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经济版)》、《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等学术刊物,主办“山西经济高峰论坛”。近三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44项。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65部,承担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70余篇,其中被五大检索收录63篇。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6项、二等奖39项、三等奖19项,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选派教师到美、英、德、日等国家和地区学习深造或学术交流,与美国西北理工大学、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日本关东学园大学等 3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与德国玛哥德堡大学、德国埃森经济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等开展了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项目。我校政治经济学、金融学和统计学3个专业还具有接受一般访问学者资格。
山西财经大学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修德立信、博学求真”校训,弘扬“明礼诚信、艰苦创业”晋商精神,积极推进“三个转变”,大力实施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现任党委书记为杨怀恩教授,校长为原梅生教授。
类型:财经隶属于:山西省教育厅国家重点学科:12个博士点:3个硕士点:37个
云南财经大学创建于1951年,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已发展成为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法学、哲学、文学、理学、工学等学科协同发展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
学校位于昆明市区,占地1021亩。学校现有硕士生、本专科等全日制学生14700余人。教职工1300余人,专任教师8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00余人,博士170余人。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1人,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0人,省级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4人,省高校教学科研带头人10人。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448万元,藏书152万册,电子图书52万种,中外期刊2186种。校园网现已覆盖所有工作、学习及生活场所。
学校下设19个学院、3个教学部和40多个专兼职研究机构,设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4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方向), MBA、MPA两个专业硕士点,拥有31个本科专业, 10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区项目,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9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重点教学实验室。形成了以本科培养为主,兼有硕士研究生、留学生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校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收本科生。建校以来,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7万余名专门人才。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左右,居云南省高校前列。
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2000年以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0项,省部级课题249项;出版专著、教材301部,发表科研论文5745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8篇;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77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主办有《云南财经大学学报》和《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两种公开刊物。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泰国、越南等10多个国家、地区的高校和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与美国库克大学、澳大利亚查理•斯窦大学合作举办学士学位教育项目;与法国蒙彼利埃高等商学院和瑞士温特图尔苏黎世学院联合培养本科生;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合作举办硕士学位教育项目。2005年,学校被全国高等教育联合会评为“全国一流中外合作办学单位”。
学校大力加强素质教育,多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006年,学校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优秀奖,“蓝色力量协会”被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2004年,学校女子篮球队闯进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决赛,获第14名;女子网球队分获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第九届双打冠军,第十届团体季军,第十一届团体冠军、双打冠军和单打亚军。
“十一五”期间,学校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经世致用人才的中心任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育现代大学精神,加快现代化进程,提高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深化内部改革,夯实发展基础,强化高水平学科专业、人才队伍、育人环境建设,提升教学、科研、服务和管理水平,努力把学校建成在云南有突出地位、在全国有鲜明特色、在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的高水平财经大学,为地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类型:财经隶属于:云南省教育厅国家重点学科:12个硕士点:45个
学校于1959年5月经安徽省委批准创建,当时校址设在合肥市南门外原银行学校旧址(现中国科技大学东校区西院),学校规模800人。1961年迁至蚌埠市交通路校区。1965年学校由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接管,后更名为安徽商学院。文革期间,一度被迫改办中专并先后更名为安徽省财经学校和安徽省供销商业学校。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满中华大地,同年12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安徽财贸学院,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安徽省共同管理,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为主。1983年学校本部迁至宏业路校区(现龙湖西校区)。1984年交通路校区经商业部批准改为商业部安徽商业管理干部学院,安徽财贸学院一个机构两块牌子。1987年“两院”分设,1992年9月“两院”正式合并组成新的安徽财贸学院。学校先后隶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商业部、国内贸易部。2000年2月,国务院决定安徽财贸学院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政府管理为主,面向全国招生、就业。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安徽财经大学,同年9月,学校迁入龙湖东校区。
安徽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跨文学、理学、工学、史学七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高等财经院校,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第二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大学。
学校位于淮河流域中心城市蚌埠市,现有三个校区构成,龙湖东校区、龙湖西校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4A风景区龙子湖两畔,占地面积1521亩,建筑面积70.1万平方米,藏书近180万余册,电子图书52万册,各类中、外文期刊1700余种。有计算机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实验室、语音室、体育馆、游泳池、室外运动场等完善的教学、体育设施以及实行公寓化管理的学生公寓,学习条件良好,生活环境优雅,荣获“安徽省园林式单位”,“安徽省高校学生公寓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不断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办学水平;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坚持育人为本,践行“诚信博学,知行统一”的校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为区域和行业发展做出贡献;坚持发挥优势,突出办学特色,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逐步提高。目前,学校设有13个学院,2个教学部,3个校直属研究机构,10个院所合一的研究机构,40个本科专业,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3个专业学位授予点: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2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拥有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重点学科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教改示范专业4个、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精品课程22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为满足社会的需要,开拓了多渠道多层次的办学形式,改变了单一的普通本科制形式,实行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函授、夜大学、干训生、自学考试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培养制度。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4230人,硕士生978人。建校以来,共向社会输送了10万余名毕业生。
建校近50年来,学校的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070人,其中教授115人,副教授33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安徽省教学名师5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7人,安徽省高校拔尖人才2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3人,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6人。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经常举办全国性经济、管理类学术研讨会,聘有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授课,并选派教师赴日本、美国、意大利、德国、法国、加拿大、英国、奥地利、瑞士、丹麦、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进修、访问和攻读学位,积极推动与国内外院校之间的交流。
学校在抓好教育质量的基础上,教学科研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自2004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51项,其中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0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出版各类科研著作84部;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30项;组织校外专家面向本科生举办学术报告175场。学校学术期刊《财贸研究》成为2008~2009年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果为优秀。根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研究所武书连、吕嘉、郭石林等的《2008中国大学评价》,在全国451所开设经济学专业的大学中,我校排名第45位;在全国572所开设管理学专业的大学中,我校排名第83名。
改革开放30年来,学校的各项建设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新的世纪里,学校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秉承“诚信博学,知行统一”的校训精神,汲取传统商业文化的精髓,承接徽商文化和淮河文化的底蕴,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始终坚持办学特色、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为区域和行业发展做贡献,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经济、管理类学科优势突出,在同类院校中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大学。
学校学科、专业设置情况如下:
(一)授予硕士学位学科专业: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含10个二级学科点:产业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管理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含4个二级学科点:会计学、企业管理学、旅游管理学、技术经济及管理学),1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美术学、专门史、农业经济管理学、社会保障学、情报学),三个专业硕士授予点: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二)本科专业: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贸易经济、保险、金融工程、税务、投资学、法学、国际政治、汉语言文学、英语、新闻学、广告学、绘画、艺术设计、动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审计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商务、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工商管理、法学。(三)7个省级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财政学、企业管理学。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财政学。4个省级教改示范专业: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政学。
类型:财经隶属于:安徽省教育厅国家重点学科:7个硕士点:30个
哈尔滨商业大学始建于1952年,是中国第一所多科性商业大学,1958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始本科教育,1982年开始研究生教育,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2006年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学校坐落在北方名城哈尔滨市,分南北两个校区,南校区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通达街138号,北校区位于哈尔滨市松北区学海街1号。学校占地总面积为113.17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60.03万平方米。
学校设有17个学院、2个教学部,31个科研所(中心),现有本科专业45个,隶属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文学等学科门类。另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及会计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等辅修专业。
学校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有中药学(一级学科)、产业经济学、食品科学3个博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药物研究所);有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MBA)1个;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商品学、会计学等5个国家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食品科学与工程、抗肿瘤药物);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产业经济学、食品科学、中药学、企业管理、会计学等10个省级重点学科;旅游管理、商品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财政学10个省级重点专业。
学校现有教职工1550人;专任教师1115人,其中教授141人,副教授30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2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2人,博士生导师11人,省级教学名师4 人。学校聘请社会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为兼职教授,常年聘请英、日、俄外国专家,是经国家批准的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院校之一。
目前在校研究生、本、专科学生21000余人。建校55年来,学校总计为社会培养了7万余名各类专业人才,其中许多人已成为著名专家学者、成功的企业家和优秀的党政管理干部,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学校建校以来,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50年代研制出中国第一台饺子机,为饺子成为中式快餐和产业化做出了贡献;60年代首创我国三大会计记账方法之一“财产收付记账法”,是新中国使用长达30年适用于各行业的会计记账方法;80年代最早提出了东北亚经济圈协作开发的学术理论,为东北亚经济圈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90年代建立了全国高校第一所货币金融博物馆,推出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90年代后期完成的“商业自动化技术集成及示范工程” 填补了国内商业自动化研究的空白,获国家国内贸易局科技进步一等奖。近几年来,学校在法经济学交叉学科、现代流通理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抗肿瘤药物、绿色食品战略管理、食品研发等方面研究成果显著,为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做出贡献。“十五”期间,学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攻关项目、教育部项目等56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4项。出版专著和教材304部,其中专著200余部。
学校公开编辑出版的刊物有《商业研究》、《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物流科技》等4种学术期刊,其中《商业研究》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学校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的22所高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与英国利兹大学、龙比亚大学、泰晤士河谷大学开展本科生2+2联合培养。学校与俄罗斯的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太平洋国立经济大学、哈巴罗夫斯克经济法律学院以及日本海洋大学、韩国灵山大学和中部大学等开展了多项科研合作。
类型:财经隶属于:黑龙江省教育厅国家重点学科:10个博士点:3个硕士点:38个
学校设有24个教学单位和32个学术研究机构。现有政治经济学、金融学和统计学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4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MBA、MPA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8个本科专业。学校具有高校教师专业硕士学位培养资格和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可在15个本科专业授予双学士学位。拥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4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我校是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单位,金融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招生,现有各类在校学生20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近11000人,研究生1400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 1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2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80余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60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省级中青年学科学术带头人10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学校还聘请了120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或兼职教授,聘请了109名著名企业家担任硕士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
学校位于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山西省会太原市,分坞城、迎泽和平阳三个校区办学,校园占地面积近1100亩,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拥有网络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中心、体育场馆中心、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以及晋商与票号博物馆、ERP实验室、金融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商品学实验室和模拟法庭等现代化教学、科研和实验设施,图书馆馆藏图书235万余册。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特色与综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厚、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建模竞赛、ERP沙盘模拟对抗赛等活动中连续取得优异成绩。建校57年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10万余名大学毕业生。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工作,科研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编辑出版《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经济版)》、《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等学术刊物,主办“山西经济高峰论坛”。近三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44项。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65部,承担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70余篇,其中被五大检索收录63篇。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6项、二等奖39项、三等奖19项,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选派教师到美、英、德、日等国家和地区学习深造或学术交流,与美国西北理工大学、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日本关东学园大学等 3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与德国玛哥德堡大学、德国埃森经济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等开展了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项目。我校政治经济学、金融学和统计学3个专业还具有接受一般访问学者资格。
山西财经大学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修德立信、博学求真”校训,弘扬“明礼诚信、艰苦创业”晋商精神,积极推进“三个转变”,大力实施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现任党委书记为杨怀恩教授,校长为原梅生教授。
类型:财经隶属于:山西省教育厅国家重点学科:12个博士点:3个硕士点:37个
云南财经大学创建于1951年,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已发展成为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法学、哲学、文学、理学、工学等学科协同发展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
学校位于昆明市区,占地1021亩。学校现有硕士生、本专科等全日制学生14700余人。教职工1300余人,专任教师8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00余人,博士170余人。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1人,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0人,省级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4人,省高校教学科研带头人10人。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448万元,藏书152万册,电子图书52万种,中外期刊2186种。校园网现已覆盖所有工作、学习及生活场所。
学校下设19个学院、3个教学部和40多个专兼职研究机构,设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4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方向), MBA、MPA两个专业硕士点,拥有31个本科专业, 10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区项目,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9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重点教学实验室。形成了以本科培养为主,兼有硕士研究生、留学生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校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收本科生。建校以来,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7万余名专门人才。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左右,居云南省高校前列。
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2000年以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0项,省部级课题249项;出版专著、教材301部,发表科研论文5745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8篇;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77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主办有《云南财经大学学报》和《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两种公开刊物。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泰国、越南等10多个国家、地区的高校和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与美国库克大学、澳大利亚查理•斯窦大学合作举办学士学位教育项目;与法国蒙彼利埃高等商学院和瑞士温特图尔苏黎世学院联合培养本科生;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合作举办硕士学位教育项目。2005年,学校被全国高等教育联合会评为“全国一流中外合作办学单位”。
学校大力加强素质教育,多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006年,学校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优秀奖,“蓝色力量协会”被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2004年,学校女子篮球队闯进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决赛,获第14名;女子网球队分获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第九届双打冠军,第十届团体季军,第十一届团体冠军、双打冠军和单打亚军。
“十一五”期间,学校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经世致用人才的中心任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育现代大学精神,加快现代化进程,提高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深化内部改革,夯实发展基础,强化高水平学科专业、人才队伍、育人环境建设,提升教学、科研、服务和管理水平,努力把学校建成在云南有突出地位、在全国有鲜明特色、在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的高水平财经大学,为地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类型:财经隶属于:云南省教育厅国家重点学科:12个硕士点:45个
学校于1959年5月经安徽省委批准创建,当时校址设在合肥市南门外原银行学校旧址(现中国科技大学东校区西院),学校规模800人。1961年迁至蚌埠市交通路校区。1965年学校由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接管,后更名为安徽商学院。文革期间,一度被迫改办中专并先后更名为安徽省财经学校和安徽省供销商业学校。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满中华大地,同年12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安徽财贸学院,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安徽省共同管理,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为主。1983年学校本部迁至宏业路校区(现龙湖西校区)。1984年交通路校区经商业部批准改为商业部安徽商业管理干部学院,安徽财贸学院一个机构两块牌子。1987年“两院”分设,1992年9月“两院”正式合并组成新的安徽财贸学院。学校先后隶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商业部、国内贸易部。2000年2月,国务院决定安徽财贸学院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政府管理为主,面向全国招生、就业。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安徽财经大学,同年9月,学校迁入龙湖东校区。
安徽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跨文学、理学、工学、史学七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高等财经院校,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第二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大学。
学校位于淮河流域中心城市蚌埠市,现有三个校区构成,龙湖东校区、龙湖西校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4A风景区龙子湖两畔,占地面积1521亩,建筑面积70.1万平方米,藏书近180万余册,电子图书52万册,各类中、外文期刊1700余种。有计算机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实验室、语音室、体育馆、游泳池、室外运动场等完善的教学、体育设施以及实行公寓化管理的学生公寓,学习条件良好,生活环境优雅,荣获“安徽省园林式单位”,“安徽省高校学生公寓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不断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办学水平;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坚持育人为本,践行“诚信博学,知行统一”的校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为区域和行业发展做出贡献;坚持发挥优势,突出办学特色,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逐步提高。目前,学校设有13个学院,2个教学部,3个校直属研究机构,10个院所合一的研究机构,40个本科专业,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3个专业学位授予点: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2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拥有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重点学科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教改示范专业4个、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精品课程22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为满足社会的需要,开拓了多渠道多层次的办学形式,改变了单一的普通本科制形式,实行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函授、夜大学、干训生、自学考试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培养制度。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4230人,硕士生978人。建校以来,共向社会输送了10万余名毕业生。
建校近50年来,学校的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070人,其中教授115人,副教授33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安徽省教学名师5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7人,安徽省高校拔尖人才2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3人,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6人。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经常举办全国性经济、管理类学术研讨会,聘有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授课,并选派教师赴日本、美国、意大利、德国、法国、加拿大、英国、奥地利、瑞士、丹麦、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进修、访问和攻读学位,积极推动与国内外院校之间的交流。
学校在抓好教育质量的基础上,教学科研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自2004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51项,其中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0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出版各类科研著作84部;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30项;组织校外专家面向本科生举办学术报告175场。学校学术期刊《财贸研究》成为2008~2009年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果为优秀。根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研究所武书连、吕嘉、郭石林等的《2008中国大学评价》,在全国451所开设经济学专业的大学中,我校排名第45位;在全国572所开设管理学专业的大学中,我校排名第83名。
改革开放30年来,学校的各项建设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新的世纪里,学校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秉承“诚信博学,知行统一”的校训精神,汲取传统商业文化的精髓,承接徽商文化和淮河文化的底蕴,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始终坚持办学特色、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为区域和行业发展做贡献,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经济、管理类学科优势突出,在同类院校中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大学。
学校学科、专业设置情况如下:
(一)授予硕士学位学科专业: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含10个二级学科点:产业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管理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含4个二级学科点:会计学、企业管理学、旅游管理学、技术经济及管理学),1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美术学、专门史、农业经济管理学、社会保障学、情报学),三个专业硕士授予点: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二)本科专业: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贸易经济、保险、金融工程、税务、投资学、法学、国际政治、汉语言文学、英语、新闻学、广告学、绘画、艺术设计、动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审计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商务、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工商管理、法学。(三)7个省级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财政学、企业管理学。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财政学。4个省级教改示范专业: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政学。
类型:财经隶属于:安徽省教育厅国家重点学科:7个硕士点:30个
哈尔滨商业大学始建于1952年,是中国第一所多科性商业大学,1958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始本科教育,1982年开始研究生教育,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2006年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学校坐落在北方名城哈尔滨市,分南北两个校区,南校区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通达街138号,北校区位于哈尔滨市松北区学海街1号。学校占地总面积为113.17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60.03万平方米。
学校设有17个学院、2个教学部,31个科研所(中心),现有本科专业45个,隶属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文学等学科门类。另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及会计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等辅修专业。
学校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有中药学(一级学科)、产业经济学、食品科学3个博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药物研究所);有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MBA)1个;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商品学、会计学等5个国家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食品科学与工程、抗肿瘤药物);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产业经济学、食品科学、中药学、企业管理、会计学等10个省级重点学科;旅游管理、商品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财政学10个省级重点专业。
学校现有教职工1550人;专任教师1115人,其中教授141人,副教授30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2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2人,博士生导师11人,省级教学名师4 人。学校聘请社会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为兼职教授,常年聘请英、日、俄外国专家,是经国家批准的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院校之一。
目前在校研究生、本、专科学生21000余人。建校55年来,学校总计为社会培养了7万余名各类专业人才,其中许多人已成为著名专家学者、成功的企业家和优秀的党政管理干部,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学校建校以来,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50年代研制出中国第一台饺子机,为饺子成为中式快餐和产业化做出了贡献;60年代首创我国三大会计记账方法之一“财产收付记账法”,是新中国使用长达30年适用于各行业的会计记账方法;80年代最早提出了东北亚经济圈协作开发的学术理论,为东北亚经济圈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90年代建立了全国高校第一所货币金融博物馆,推出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90年代后期完成的“商业自动化技术集成及示范工程” 填补了国内商业自动化研究的空白,获国家国内贸易局科技进步一等奖。近几年来,学校在法经济学交叉学科、现代流通理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抗肿瘤药物、绿色食品战略管理、食品研发等方面研究成果显著,为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做出贡献。“十五”期间,学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攻关项目、教育部项目等56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4项。出版专著和教材304部,其中专著200余部。
学校公开编辑出版的刊物有《商业研究》、《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物流科技》等4种学术期刊,其中《商业研究》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学校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的22所高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与英国利兹大学、龙比亚大学、泰晤士河谷大学开展本科生2+2联合培养。学校与俄罗斯的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太平洋国立经济大学、哈巴罗夫斯克经济法律学院以及日本海洋大学、韩国灵山大学和中部大学等开展了多项科研合作。
类型:财经隶属于:黑龙江省教育厅国家重点学科:10个博士点:3个硕士点:38个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