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拳的简介
2016-05-24
李家拳相传为清乾隆四十八年(1782年)发源于惠州鹅埔角火地村(现属惠城区河南岸米村),由村民李义所创,是广东五大名拳之一。该拳集南派功夫之扎实硬朗,融合北派功夫之快捷利落,独具一格。严景山师傅是李家拳的第六代传人。又一说法是少林寺僧人李锡开所创,广东新会李友山在少林五形拳基础上改进所成。距今250年历史,因风格各异而有“新会李家拳”与“惠州李家拳”之分。①新会李家拳,为广东“洪、刘、蔡、李、莫”五大拳种之一,由新会县大泽区七堡乡人李友山所创,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李友山门徒众多,较著名的有伊基合、陈享、林绍乾等。林绍乾于1853年先后在高州、廉江、合浦等地收徒传授武艺。新会李家拳在新会、江门、广州、佛山、惠州等地传播较广。 其流行的拳术套路有五连手、中六连、七连手、哨打、短扣、三十六肘;器械套路有子午连环棍、双头大圈点棍、金锁连环双刀等。其特点为:长桥大马,多肘法,偏身偏步,质朴刚劲。要求沉实稳固,蓄劲充沛,出手迅猛,力点准确。拳诀云:“缩头贴肩两手硬,疾力撮为进步行,团胸虎背二字马,吞肩缩脯即出肘。”即要求身法紧收屈敛,缩小身体面积,以便能钻空打入对方。在劲道上强调先蓄后发,先收后放。②惠州李家拳,为惠州近郊火地村李义(别名存义)所创。
李义生于清乾隆十三年(1708),幼年跟随父亲李玖习拳,9岁随父闯荡江湖,在罗浮山又向玉龙禅师学艺,武技有了长足进步;后又拜北方拳师陈苟息为师。艺成回到惠州火地村开馆教拳,传于李隆(别名林宣),李隆传李国辉(别名金宝)、李国彪、李国山和李素尼四人,此为第三代;李国辉等又传李观寿、李谭锦、李兆坤、李带、李发等人,称为第四代。距今约有二百余年历史。惠州李家拳主要拳术套路有:八卦拳、三门拳、石尊、小十字、大十字、赤练、散手拳等。器械套路有:单头棍、双头棍、单双头棍、中栏棍、长龙棍、卡武双刀,钯头、铁尺、大刀鞭等。对练有铁尺对鲁针、钯头对单刀藤盾、大刀对单刀藤盾、拳对练、空手夺双刀、鲁针对铁尺藤盾、缨枪对铁尺鞭等。因李义有南北拳技的功底,故他创编的惠州李家拳,具有南拳北腿熔于一炉的特点,以单肩、侧身、虚步为主,讲求攻防,掌法多变,多跳跃,擅腿法。动作矫健,以灵活多变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