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施坦因,莫德尔,隆美尔,谁是二战德军最强将领
展开全部
从二战结束至今,关于众多二战名将能力的争议从来没有停止,他们经历的环境不同,面对的对手也不同,我们对他们的评价,应该凌驾于特定的条件下,如果对第三帝国的贡献角度来说,像曼施坦因、隆美尔和莫德尔为代表的德国将领,是可以做出一个合理排名的。
第一位:曼施坦因
主要战绩:1939年参与制定闪击波兰计划,1940年独自完成进攻法国的“曼施坦因”计划。1941年指挥第56军在“巴巴罗萨”计划4天推进200公里。1942年指挥第11集团军面对3丶4倍苏军攻占克里米亚半岛,在塞瓦斯托波尔战役成功反击苏军,俘虏苏军17万,歼灭8万,受封元帅。1943年策划了“反手一击”行动,进攻企图反击的苏军侧翼,在哈尔科夫多次成功打击苏军,7月参加库尔斯克会战。1944年在苏军不断的进攻下被迫西退,期间指挥第1装甲军团跳出了朱可夫的包围圈。1944年4月,因为意见和希特勒冲突被免职。
不足之处:参谋出身的曼施坦因,善谋不善断,总是习惯性给希特勒提出多种意见,然后由希特勒裁决,面对在斯大林格勒被围困的第六集团军,错误的估计了苏军的情况,库尔斯克会战中,面对希特勒的犹豫,不顾古德里安和莫德尔的反对,依旧坚持进攻,造成了德军的重大损失。
综合评价:出身于贵族的曼施坦因是典型的普鲁士将领,其姨夫是德国总统兴登堡,良好的教育,优越的出身,让他具备非常高的职业素养,不赞同希特勒的种族灭绝,也未加入纳粹党,在军事层面,参谋出身的他战略眼光出众,进攻法国的计划堪称军事杰作,在苏德战场上,依旧是战绩显著,塞瓦斯托波尔战役堪称初期德军最大胜利,对于第六集团的救援失败,也有戈林空军的责任,1943年,德军在东线已经不具备优势的情况下,依旧抓住计划,在哈尔科夫反击苏军拉长的侧翼,给予重创,完成了德国在东线最后的胜利,给第三帝国强力续命,曼施坦因一直主张成立东线总司令一职,这成为让希特勒免职的最大原因,在其自传《失去的胜利》一书中,仍然可以看出他对战争结果的遗憾,综合来说,在东西两线均作出重大贡献的曼施坦因,无愧于二战德国第一将领的称号。
“在我儿子牺牲的土地上,我做到了我能做到的一切”——曼施坦因
第二位:莫德尔
主要战绩:在巴巴罗萨行动中,率领第3装甲师,隶属于古德里安,在进攻斯摩棱斯克和进入乌克兰夺取基辅的过程中,屡次成为古德里安麾下的先锋,1941参入进攻莫斯科,在冬季撤退中,以严格近乎有些暴躁的作风保证了军队的全身而退。
1942年1月接掌第9集团军负责防守热泽夫一线,在期间展现出超强的防御战术,顶住了四次苏军大规模进攻,其中朱可夫亲自策划的“火星行动”被莫德尔重创,称为朱可夫最大的败笔。
1943年7月,不赞同希特勒的堡垒计划,事后证明堡垒计划把德军在东线的底牌基本输光了。1944年1月29日,他被任命为德国北方集团军司。诺曼底登陆后,1944年8月,粉碎了盟军的市场花园行动。1945年4月21日 自杀。
不足之处:除了早期指挥小规模进攻,几乎没有大规模进攻成功的例子,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几乎是表现最差的一个。
综合评价:德军的后起之秀,从上将到元帅,只用了6年,他施展军事天赋的时候,朱可夫已经对德军很熟悉了,一个莫德尔竟然让朱可夫栽了个最大跟头,可见其防守功力,逆境中实现成功是艰难的,当时的德军已经完全是防守状态了,所以莫德尔也没机会体现他的进攻,至于库尔斯克会战的失利,完全是因为本人不支持这场战役。和谦谦君子的曼施坦因不同,莫德尔脾气暴躁,经常顶撞希特勒,这反而赢得了希特勒的尊重,在第三帝国大厦将倾的情况下屡次受到希特勒的委托,特别是在最后时刻,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粉碎了蒙哥马利的市场花园行动,更是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其能力。在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留下一句“普鲁士元帅是不可能成为俘虏的,”然后开枪自杀。
“我的元首,是谁指挥第九集团军?是你还是我?”——莫德尔
第三位:隆美尔
主要战绩:1940年进攻法国,率领第七装甲师成为德军中推进最快的部队,赢得“魔鬼之师”的称号。1941年成为德国非洲军军长,到达北非后,立马扭转战局,从利比亚到埃及,一路痛击英军。1943年8月,希特勒任命隆美尔为驻意大利北部B集团军群司令。之后负责构筑“大西洋壁垒”。
主要不足:虽然是元帅,但是没有指挥过大兵团作战,北非战场也一直是德国的次要战场。
综合评价:隆美尔的最大优点是战术思维非常敏锐,步兵出身的隆美尔在二战指挥装甲部队应用自如,在北非,又很快的看透沙漠战争的本质,使用摩托化部队和装甲集群,完全碾压了北非的英军,但是在明知后勤不足的情况下,却一直要进攻埃及,这大大违背了北非战场的战略意义,不幸的是他遇到了一个慎之又慎的蒙哥马利,这更缩小了他的展现能力的空间,至于战后的盛名,离不开西方媒体的宣传,因为作为大英帝国长期的对手,丘吉尔的赞美有一些顺便抬高自己的嫌疑。
第一位:曼施坦因
主要战绩:1939年参与制定闪击波兰计划,1940年独自完成进攻法国的“曼施坦因”计划。1941年指挥第56军在“巴巴罗萨”计划4天推进200公里。1942年指挥第11集团军面对3丶4倍苏军攻占克里米亚半岛,在塞瓦斯托波尔战役成功反击苏军,俘虏苏军17万,歼灭8万,受封元帅。1943年策划了“反手一击”行动,进攻企图反击的苏军侧翼,在哈尔科夫多次成功打击苏军,7月参加库尔斯克会战。1944年在苏军不断的进攻下被迫西退,期间指挥第1装甲军团跳出了朱可夫的包围圈。1944年4月,因为意见和希特勒冲突被免职。
不足之处:参谋出身的曼施坦因,善谋不善断,总是习惯性给希特勒提出多种意见,然后由希特勒裁决,面对在斯大林格勒被围困的第六集团军,错误的估计了苏军的情况,库尔斯克会战中,面对希特勒的犹豫,不顾古德里安和莫德尔的反对,依旧坚持进攻,造成了德军的重大损失。
综合评价:出身于贵族的曼施坦因是典型的普鲁士将领,其姨夫是德国总统兴登堡,良好的教育,优越的出身,让他具备非常高的职业素养,不赞同希特勒的种族灭绝,也未加入纳粹党,在军事层面,参谋出身的他战略眼光出众,进攻法国的计划堪称军事杰作,在苏德战场上,依旧是战绩显著,塞瓦斯托波尔战役堪称初期德军最大胜利,对于第六集团的救援失败,也有戈林空军的责任,1943年,德军在东线已经不具备优势的情况下,依旧抓住计划,在哈尔科夫反击苏军拉长的侧翼,给予重创,完成了德国在东线最后的胜利,给第三帝国强力续命,曼施坦因一直主张成立东线总司令一职,这成为让希特勒免职的最大原因,在其自传《失去的胜利》一书中,仍然可以看出他对战争结果的遗憾,综合来说,在东西两线均作出重大贡献的曼施坦因,无愧于二战德国第一将领的称号。
“在我儿子牺牲的土地上,我做到了我能做到的一切”——曼施坦因
第二位:莫德尔
主要战绩:在巴巴罗萨行动中,率领第3装甲师,隶属于古德里安,在进攻斯摩棱斯克和进入乌克兰夺取基辅的过程中,屡次成为古德里安麾下的先锋,1941参入进攻莫斯科,在冬季撤退中,以严格近乎有些暴躁的作风保证了军队的全身而退。
1942年1月接掌第9集团军负责防守热泽夫一线,在期间展现出超强的防御战术,顶住了四次苏军大规模进攻,其中朱可夫亲自策划的“火星行动”被莫德尔重创,称为朱可夫最大的败笔。
1943年7月,不赞同希特勒的堡垒计划,事后证明堡垒计划把德军在东线的底牌基本输光了。1944年1月29日,他被任命为德国北方集团军司。诺曼底登陆后,1944年8月,粉碎了盟军的市场花园行动。1945年4月21日 自杀。
不足之处:除了早期指挥小规模进攻,几乎没有大规模进攻成功的例子,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几乎是表现最差的一个。
综合评价:德军的后起之秀,从上将到元帅,只用了6年,他施展军事天赋的时候,朱可夫已经对德军很熟悉了,一个莫德尔竟然让朱可夫栽了个最大跟头,可见其防守功力,逆境中实现成功是艰难的,当时的德军已经完全是防守状态了,所以莫德尔也没机会体现他的进攻,至于库尔斯克会战的失利,完全是因为本人不支持这场战役。和谦谦君子的曼施坦因不同,莫德尔脾气暴躁,经常顶撞希特勒,这反而赢得了希特勒的尊重,在第三帝国大厦将倾的情况下屡次受到希特勒的委托,特别是在最后时刻,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粉碎了蒙哥马利的市场花园行动,更是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其能力。在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留下一句“普鲁士元帅是不可能成为俘虏的,”然后开枪自杀。
“我的元首,是谁指挥第九集团军?是你还是我?”——莫德尔
第三位:隆美尔
主要战绩:1940年进攻法国,率领第七装甲师成为德军中推进最快的部队,赢得“魔鬼之师”的称号。1941年成为德国非洲军军长,到达北非后,立马扭转战局,从利比亚到埃及,一路痛击英军。1943年8月,希特勒任命隆美尔为驻意大利北部B集团军群司令。之后负责构筑“大西洋壁垒”。
主要不足:虽然是元帅,但是没有指挥过大兵团作战,北非战场也一直是德国的次要战场。
综合评价:隆美尔的最大优点是战术思维非常敏锐,步兵出身的隆美尔在二战指挥装甲部队应用自如,在北非,又很快的看透沙漠战争的本质,使用摩托化部队和装甲集群,完全碾压了北非的英军,但是在明知后勤不足的情况下,却一直要进攻埃及,这大大违背了北非战场的战略意义,不幸的是他遇到了一个慎之又慎的蒙哥马利,这更缩小了他的展现能力的空间,至于战后的盛名,离不开西方媒体的宣传,因为作为大英帝国长期的对手,丘吉尔的赞美有一些顺便抬高自己的嫌疑。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