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城”,概念跟现在的“城市”是不同的。所谓“城”,即城堡。功能就是防御基地和进攻据点,通常建立在战略要地,生来就是为了控制地域。后来,经济发展后,才在“城”的周边,发展出“市”。就算绕过这个城池,去下个地方,可这个城如果拿不下来,这片地也等于没有拿下。
所以,并不是战争的先进与否决定了“攻城”的必要性,而是“城”的属性,本就决定了其天然地就建立在战略要地上,若要控制敌方地域,攻城不可避免。就算要付出很多的精力伤亡,只要是打仗,就绕不开攻城。城里有钱,有粮有人,算是个很大的据点,拿下眼前城池,才有办法一步步向前推进。不要说古代,即使今天的战争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这个重要的易守难攻的据点,就很容易被敌人包围,很容易被援军干扰。所以必须拿下。
在古代战争中,涉及到行军路线这一问题,我们现在看起来道路四通八达,但是在古代,天险就是天险,关隘就是关隘(当然,现在地形地势对战争也有一定影响)因为人数很多,会组成长蛇形的行进队形,城市是军队获得沿途补给的战略节点,这一点很重要。军队通过后,后勤的部队也会通过这里,进行后勤补给,一切都是有准备有道理的。为了后勤补给线和后方防御的安全,就一定要攻下城池防止被劫,所以是也最好不要绕过城市。
其次,古代人口数量不足,主要生产力和财富集中在城市,农村一是人口稀疏,资源匮乏,二是没有必要的防御手段无险可守(这里主要指平原地区,在山区农村的防御设施也是有一定的防御力量的)
以上决定了古代大战占领地盘主要是攻打城池,是主要,而非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