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手下大将那么多,为什么他还要多次御驾亲征去打仗?
曹操虽然是汉朝的丞相,但他因为是曹魏集团的老大,其实也就是那时候汉朝的老大。照一般的情形来看,他大可呆在后方,派大将出去作战。然而,实际上每次有什么战事,他都会“亲冒矢石”,亲自率军上前线和敌人厮杀。有好几次,比如被张绣追杀,被马超追杀,都差点死在战场上了。
那么,明明可以好好地呆在家中,派大将谋士出去打仗就是了,曹操为什么不这样做呢?难道是曹操这边没有人才吗?显然并不是这样的。三国时期,曹魏集团的人才,无疑是最多的。无论是谋士还是武将,都是蜀汉和东吴没办法相比的。既然如此,曹操这样做,有什么考虑呢?
一、应该。
曹操虽然是曹魏的实际掌权者,但他并不是皇帝。古代皇帝是不能随便离开京城的,皇帝要离开京城,那就是大事。所谓“云从龙,风从虎”,天子要是出行,天下必然风雷滚涌。反之,皇帝要是在路上东奔西跑,东躲西藏,那叫做“天子蒙尘”,都是不得了的事情。
但是曹操不是皇帝,他是丞相。如果是太平年代的丞相,一般也都不会随便离开京城。但是,那是战争年代,曹操是战争年代的丞相。古代仕人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既然要“平天下”,在战争年代,你不去带兵打仗,能叫做“平天下”吗?所以,作为丞相的曹操,无论如何,都应该亲自带兵,前往前线打仗。
二、被迫。
我为什么说曹操带兵打仗,是被迫的呢?因为曹操手下虽然有非常多的人才,但是,真正称得上是帅才的,其实非常少。
要知道,打仗是系统工程。首先要有个很好的设计和配合,整个军队中,哪些人负责打前哨?哪些人负责去诱敌深入?哪些人负责埋伏?哪些人负责断后?打赢了又该如何处理?打输了又该如何处理?还有,谁来负责粮草?谁来准备武器?这些,都需要一个通盘调度。我们所说的“帅才”,就是一个能够进行通盘调度的人。
曹操的手下人才虽然多,执行力也都还可以,但是,要找一个这样的人出来,进行通盘的调度指挥,却非常少。可以说几乎没有。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人能够像曹操那样,同时调动别人。既然如此,曹操就算是想偷懒,过安闲日子,也是不能够的。
三、必须。
以上所讲的两个理由,其实还不是最主要的。曹操之所以每次都会亲自带兵打仗,是因为他必须亲自率兵打仗。为什么这么说呢?
曹操当丞相,表面上是想要“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也就是说,他表面上是想做“周公”,实际上是想夺取汉朝的天下。要想夺取汉朝的天下,就必须做到两点:一是把兵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二是把人才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
如果曹操不亲自带兵上前线,他能够牢牢地把兵权掌控在自己手里吗?如果曹操不亲自上前线,亲自给那些部下们分配任务,他能在那些部下心中建立威信吗?那些部下能听他的吗?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曹操如果把军队交给那些将军去打仗,那些将军立的功劳太大,建立了自己的权威,不是就会取代自己的地位吗?那样一来,自己不是白忙活了一场吗?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实在是太多了,所谓功高震主,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了,任何事情,有利就有弊。每次打仗的时候,曹操都会“亲冒矢石”,也并不一定就是好事。要知道,毕竟曹操这个人比较多疑,又特别自信,同时又绝对不允许哪个部下有做大的迹象。因此,虽然他打了很多仗,但其实他也失去了很多机会。比如当年司马懿就曾向他提过很多很好的建议,但是因为他提防司马懿,觉得司马懿不甘“久居人下”,因此,并不听司马懿的那些计策,以至于很多时候,与战争的胜利失之交臂。
有一个议题,刘邦能够几年功夫就建国,曹操奋斗了三十多年,才得到三分之一的天下。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曹操事必躬亲,不敢大胆用部下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