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了“上学恐惧症”,家长应该这么办
展开全部
上学这件事,对于孩子来说,可以是好玩的,也可能是痛苦的,相信同样走过学生阶段的你一定很了解这种感受。当孩子出现“厌学”问题怎么破?别慌!也不是很严重的事情,就让我们通过几个小案例来了解一下孩子“我不要去上学”的成因以及破解方法吧。
“我不要上学”
美玉是一个新手妈妈,头一次遇见孩子不愿去上学时,可愁坏了!那时候她家的儿子刚升入小学一年级,开学都已经三周了,孩子每天都哭着闹着不愿意去学校。美玉说,每天的生活就像是打仗一样,明明之前还好好的,一听到上学就开始闹,闹得一家子鸡飞狗跳的。
问起孩子不愿意上学的原因,孩子支支吾吾,说是学校的功课很多,都写不完。
美玉猜想,也有可能是一年级要换区就读,换了新学校,班上没有认识的朋友的原因。
然而,就算知道孩子很辛苦,美玉也心疼得不得了,可又不能说让孩子不去上学了,只能每天“押”着孩子去上学。
美玉孩子的这种情况就属于“上学恐惧症”的轻微表现。
什么是“上学恐惧症”?
“上学恐惧症”是近年才出现的一个热门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经过了长时间放松又舒适的假期,忽然进入“开学”状态,导致孩子记忆中累积的关于上学的不良情绪突然爆发,进而产生的一种情绪障碍。常见的表现有:情绪低落、爱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有的还伴有身体上的不适症状。
比较容易出现这种情绪障碍的孩子,有以下几种:
换了新的学习环境,对环境不能很快适应;
学习成绩不佳,学习压力大;
有人际交往困难,不能很快找到伙伴;
在学校有被“欺负”的经历的孩子……
如何陪孩子走出“上学恐惧症”?
①家长心态上的转变
首先,不要把目光都聚焦在所谓的“问题”上。试着延伸自己的视野,去解读问题背后的“学习提示”,而不是只想着赶快解决问题,这样你将会有更多帮助孩子的新想法。
就像案例中的美玉,老师建议她:
“把这次困难看成你正陪伴孩子经历生命中第一次‘面对陌生环境应该如何适应困难’,这样的看法你觉得合适吗?”
“不晓得你过去有没有‘面对陌生环境时感到适应困难’的经历?”
“那时候你是怎么帮自己的,你会做什么事,或跟自己说什么呢?”
“回想这一段经历后,你会说当一个人面对一个陌生环境适应有困难时,哪些是很重要的?”
当美玉跟着老师一起整理完思绪,美玉发现,孩子正面对的原来是自己曾经遭遇过的困境,忽然就有了设身处地的联结感,之后再想给儿子帮助时,提出的建议也更加贴近孩子的生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对于美玉而言,这是一次有意义的陪伴之旅,她学会眼里不只看得到问题,在陪孩子的过程中,也在让自己成为更好的母亲。
②帮助孩子转变对“上学”的态度
如果孩子是这一段时间才开始逃避“上学”这件事,家长可以试着和孩子一起回忆一下以前上学时的一些快乐时光。
生命是一条有序列的“故事线”,用当下的问题困住自己,如同把自己固定在一个“点”上,很容易处于无力又愤怒的一种状态。
当我们置入“线”的概念,把时间拉长,看到问题不曾出现的过去,或者问题已经解决了的未来,往往就可以打开新故事的入口。
正在读小学六年级的小丽,是一个被诊断为有“情绪障碍”的女孩,他在学校里爱发脾气,爱生气,和同学的相处也不是很好,她自己也觉得这样的状态很不好,很焦虑,但又无力改变。她将自己的情绪困扰命名为“红色怪兽”。
老师就引导她说:
“在红色怪兽还没来的时候,你的生活是怎样的?”
“如果有一天红色怪兽可以离你远一些,你猜你的生活会变得如何?”
小丽跟着老师一起回想起幼儿园时,可以开心上学,被真心疼爱的时光,而对未来的设想也是迥异于现在的美丽画面。
从过去到未来,光是回味与想象红色怪兽不在的时刻,就可以看见小丽生命中拥有的众多美好时光。
原来,问题故事真的只是生命中的片刻而已。
③先做喜欢的事情
有些孩子因为学习压力,上学变得了无生趣。孩子若没有投入精力“把书读好”,在大人们的眼里,仿佛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而没能把书读好的孩子,因为得不到主流的肯定与表彰,渐渐地也就不怎么喜欢上学这件事了。
小林就读于明星中学,在高度竞争的氛围里,原本喜爱上学的小林开始无法适应,身陷学习压力的苦恼中。他形容学习压力就像一只“机车怪”,把不快乐带进他的生活。一想到“机车怪”,心里就很重很重,没有力气做任何事情,甚至很多时候都不想上学。而“机车怪”的存在,也让小林的父母感到忧心。
后来,小林自己摸索出了一个改变的好办法:
“先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然后再去面对机车怪。”
每天放学回家后,小林先画画,然后听听音乐,接下来就可以静静地去读一些书了。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聪明的办法。 不急着先去面对问题,而是先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喜欢的故事被丰厚了,就能带出喜欢的自我认同和情绪状态。带着这样的状态再“迁移”到原来的困境里,往往会有不同的回应。
④与老师合作
上学的孩子每天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学校对孩子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自然不在话下。而积极与老师合作,可以创造出更多新故事的空间。
小龙是一个内向的男孩,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他都是自己独处,好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特别喜欢画恐龙,。桌上、书包、课本里、作业簿上都留有他的“大作”,还常常因为这个被老师和家长责骂。上学对他而言,变成了一件不那么开心得事情。
后来,老师想出了一个很有创意的方法——
“在艺术人文课堂上,办一场画恐龙大赛”。
而小龙,也因为对恐龙专业知识的了解和精湛的画恐龙“特长”一鸣惊人,越来越多的同学对恐龙感兴趣,小龙也渐渐融入了集体。为此,老师还特意将这次活动发展成“恐龙周”的系列活动。
在教育这件事上,老师是“专业级别”的,他们是班级管理、课程设计的专家。有些家长可能会觉得:老师看起来很年轻,会不会没经验?老师要管理很多学生,会不会对我的孩子不上心……带着这种不信任甚至指责的态度,合作就不是很愉快了。
家长和老师合作时,要用“请教”与“认同”的姿态和老师对话,让老师有“专业的自我认同”与我们并肩合作,一起思考如何帮助孩子,才有机会让老师、孩子、家长一起站在合作的平台上共同努力。
家长朋友们,看到这里你对如何陪孩子战胜“我不要上学”这个难题,有没有什么新的想法呢?开学的日子就快到了,赶快行动起来吧!
【本文由“宝妈交流育儿知识”发布,2017年09月28日】
“我不要上学”
美玉是一个新手妈妈,头一次遇见孩子不愿去上学时,可愁坏了!那时候她家的儿子刚升入小学一年级,开学都已经三周了,孩子每天都哭着闹着不愿意去学校。美玉说,每天的生活就像是打仗一样,明明之前还好好的,一听到上学就开始闹,闹得一家子鸡飞狗跳的。
问起孩子不愿意上学的原因,孩子支支吾吾,说是学校的功课很多,都写不完。
美玉猜想,也有可能是一年级要换区就读,换了新学校,班上没有认识的朋友的原因。
然而,就算知道孩子很辛苦,美玉也心疼得不得了,可又不能说让孩子不去上学了,只能每天“押”着孩子去上学。
美玉孩子的这种情况就属于“上学恐惧症”的轻微表现。
什么是“上学恐惧症”?
“上学恐惧症”是近年才出现的一个热门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经过了长时间放松又舒适的假期,忽然进入“开学”状态,导致孩子记忆中累积的关于上学的不良情绪突然爆发,进而产生的一种情绪障碍。常见的表现有:情绪低落、爱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有的还伴有身体上的不适症状。
比较容易出现这种情绪障碍的孩子,有以下几种:
换了新的学习环境,对环境不能很快适应;
学习成绩不佳,学习压力大;
有人际交往困难,不能很快找到伙伴;
在学校有被“欺负”的经历的孩子……
如何陪孩子走出“上学恐惧症”?
①家长心态上的转变
首先,不要把目光都聚焦在所谓的“问题”上。试着延伸自己的视野,去解读问题背后的“学习提示”,而不是只想着赶快解决问题,这样你将会有更多帮助孩子的新想法。
就像案例中的美玉,老师建议她:
“把这次困难看成你正陪伴孩子经历生命中第一次‘面对陌生环境应该如何适应困难’,这样的看法你觉得合适吗?”
“不晓得你过去有没有‘面对陌生环境时感到适应困难’的经历?”
“那时候你是怎么帮自己的,你会做什么事,或跟自己说什么呢?”
“回想这一段经历后,你会说当一个人面对一个陌生环境适应有困难时,哪些是很重要的?”
当美玉跟着老师一起整理完思绪,美玉发现,孩子正面对的原来是自己曾经遭遇过的困境,忽然就有了设身处地的联结感,之后再想给儿子帮助时,提出的建议也更加贴近孩子的生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对于美玉而言,这是一次有意义的陪伴之旅,她学会眼里不只看得到问题,在陪孩子的过程中,也在让自己成为更好的母亲。
②帮助孩子转变对“上学”的态度
如果孩子是这一段时间才开始逃避“上学”这件事,家长可以试着和孩子一起回忆一下以前上学时的一些快乐时光。
生命是一条有序列的“故事线”,用当下的问题困住自己,如同把自己固定在一个“点”上,很容易处于无力又愤怒的一种状态。
当我们置入“线”的概念,把时间拉长,看到问题不曾出现的过去,或者问题已经解决了的未来,往往就可以打开新故事的入口。
正在读小学六年级的小丽,是一个被诊断为有“情绪障碍”的女孩,他在学校里爱发脾气,爱生气,和同学的相处也不是很好,她自己也觉得这样的状态很不好,很焦虑,但又无力改变。她将自己的情绪困扰命名为“红色怪兽”。
老师就引导她说:
“在红色怪兽还没来的时候,你的生活是怎样的?”
“如果有一天红色怪兽可以离你远一些,你猜你的生活会变得如何?”
小丽跟着老师一起回想起幼儿园时,可以开心上学,被真心疼爱的时光,而对未来的设想也是迥异于现在的美丽画面。
从过去到未来,光是回味与想象红色怪兽不在的时刻,就可以看见小丽生命中拥有的众多美好时光。
原来,问题故事真的只是生命中的片刻而已。
③先做喜欢的事情
有些孩子因为学习压力,上学变得了无生趣。孩子若没有投入精力“把书读好”,在大人们的眼里,仿佛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而没能把书读好的孩子,因为得不到主流的肯定与表彰,渐渐地也就不怎么喜欢上学这件事了。
小林就读于明星中学,在高度竞争的氛围里,原本喜爱上学的小林开始无法适应,身陷学习压力的苦恼中。他形容学习压力就像一只“机车怪”,把不快乐带进他的生活。一想到“机车怪”,心里就很重很重,没有力气做任何事情,甚至很多时候都不想上学。而“机车怪”的存在,也让小林的父母感到忧心。
后来,小林自己摸索出了一个改变的好办法:
“先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然后再去面对机车怪。”
每天放学回家后,小林先画画,然后听听音乐,接下来就可以静静地去读一些书了。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聪明的办法。 不急着先去面对问题,而是先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喜欢的故事被丰厚了,就能带出喜欢的自我认同和情绪状态。带着这样的状态再“迁移”到原来的困境里,往往会有不同的回应。
④与老师合作
上学的孩子每天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学校对孩子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自然不在话下。而积极与老师合作,可以创造出更多新故事的空间。
小龙是一个内向的男孩,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他都是自己独处,好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特别喜欢画恐龙,。桌上、书包、课本里、作业簿上都留有他的“大作”,还常常因为这个被老师和家长责骂。上学对他而言,变成了一件不那么开心得事情。
后来,老师想出了一个很有创意的方法——
“在艺术人文课堂上,办一场画恐龙大赛”。
而小龙,也因为对恐龙专业知识的了解和精湛的画恐龙“特长”一鸣惊人,越来越多的同学对恐龙感兴趣,小龙也渐渐融入了集体。为此,老师还特意将这次活动发展成“恐龙周”的系列活动。
在教育这件事上,老师是“专业级别”的,他们是班级管理、课程设计的专家。有些家长可能会觉得:老师看起来很年轻,会不会没经验?老师要管理很多学生,会不会对我的孩子不上心……带着这种不信任甚至指责的态度,合作就不是很愉快了。
家长和老师合作时,要用“请教”与“认同”的姿态和老师对话,让老师有“专业的自我认同”与我们并肩合作,一起思考如何帮助孩子,才有机会让老师、孩子、家长一起站在合作的平台上共同努力。
家长朋友们,看到这里你对如何陪孩子战胜“我不要上学”这个难题,有没有什么新的想法呢?开学的日子就快到了,赶快行动起来吧!
【本文由“宝妈交流育儿知识”发布,2017年09月28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