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日常打乒乓球会有哪些误区呢?
乒乓球是一种深受大众喜欢的运动,因为其受场地限制少,运动量也可调节,所以老少皆宜。打乒乓球有很多好处,能够增加身体的协调性,能够锻炼我们的身体,还能保护我们的眼睛,诸多好处,让人民群众时不时就打乒乓球运动一下。作为一种大众运动,我们日常打乒乓球会有哪些误区呢?
一、只注重技术,不注意步伐
打乒乓球是需要手脚配合的,不仅仅需要手上乒乓球技术过硬,还需要一定的步伐来匹配技术的。有不少打乒乓球的人,打球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已经达到了非业务的水平,但是一遇到高手,技术好像就不够用了,手忙脚乱,最后就输了比赛。其实并不是因为技术有多大问题,而是因为步伐跟不上手法,最终导致了失败。所以,要想打球打得好,步伐练习也要跟上。
二、不动脑,不总结
很多人认为打乒乓球仅仅是一种身蔽慧首体运动,和动脑筋无关,其实不是这样的,好的技术是需要用心去琢磨的,也是需要不断分析和总结的,这样技术才能越来越好。每次打球之后,一定要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得失,有哪些失误,有哪些经验,在今后打球的过程中就会有意识地去纠正,这样打球的技术就会越来越好。
三、心态失衡,影响发挥
打球的时候,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心态失衡,即使技术很好,很多时候也是发挥不好的。有的初学者,本身刚开始接触打球,技术就不行,还没有上场,就开始怯场,认为自己会输,自然发挥失常。而不少打球多年的人,技术是宏数相当不错的,但是还没有上场就开始认为自己必胜,上场之后急于求胜,过于冒进,球也自然打不好。所以,打乒乓球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胜不骄败不馁,及时总结,才能把球越打越好。
四、对器材过于依赖
不少初学者打球的时候特别依赖自己的球拍或者球台,换了一个球拍或者球台,就觉得很别扭,打不好球。这种情况会阻碍打球的人技术的进步,让打球者不是分析为什么输球,而是抱怨换了一个环境或者换了一个器械导致的失败,久而久之,失败必然成为一种常态。
五、学习了一些伪技术
有不少自称为高手的打球人教给别人技术,其实这些吹出来的技术都是伪技术,学会了也不能让你的球技有所上升,反而学习了这些不正确的方法,让自己的技术停滞不前,这也是不少人球技提升不上来的一个原因。
以上五个误区是日常打乒乓球常犯的,要想把乒乓球打好,一定要规避掉这些误区。亲爱的朋友们,碧没你还知道哪些打乒乓球的误区?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误区1】追求好的球拍。
很多朋友总认为购买数千元球拍才能迅速提高,其实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甚至还有的朋友还喜欢使用国手使用的球拍,实际上,国手使用的球拍不适合业余爱好者,因为业余爱好者控制能力差,有些套胶不适合就无法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误区2】胶皮需要经常换。
有些朋友认为橡胶应该经常更换,保持粘性,这一点不好,专业球员经常换橡胶因是想发挥效果。而橡胶不利于技术的提高。再加上业余爱好者没有与国家手一样的后勤保障,每次换模型时都保证相同的性能,而且他们不需要唯高碰为自己买单。所以没必要经常换。
【念衡误区3】需要更针对性的训练。
有些人觉得打乒乓球需要练习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但是没有必要。我们不要过分追求正式的训练,一定要熟练掌握好基本动作,通过不断地训练让自己产生自然而然地身体反应。
【误区4】发球旋转越强威胁越大。
发球不需要过于强调绝对旋转,再转的球只要对方看出来就没用了,况且很多选手使用的胶皮不吃旋转,接发球之后球改变旋转而造成自己的失误。发球追求的是多变,观察对方的站位,出其不意而使自己占据有利的抢攻位置。
【误区5】乒乓球力量越大越好。
大力出奇迹,很多朋友都认为力量越大,对手越招架不住。的确,力量在乒乓球里面是很重要的一个要素,但乒乓球讲究的是一个全身协调性,从步伐到发力点、击球点、球的落点,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做到位,不然光用蛮力,是不会出奇迹的。
【误区6】乒乓球越快越好。
快当然好,但绝不指谈是越快越好。越快越容易增加失误,合理控制速度,快慢结合掌控节奏,是最高级的打法。
【误区7】接发球抢攻。
专业是谁先上手谁占据主动;业余的进攻连续差,板与板的衔接慢,在不熟悉的情况下,还是以劈长、撇点为主减少失误效果更好。
【误区8】动作标准化。
动作是没有标准化的,不能以挥拍时手臂夹角呈120度;切球时拍面呈45度等方式去死记硬背。动作是因人而异的,这一点在我女儿学球的过程中深有感悟,一个4岁的孩子身高都没有球台高,你不可能要求她不抬肘之类的,而是在她练球的过程当中一点点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