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选择中哪些选项是明显错误的

比如说:“世界分裂日趋明显,各国都妄图加快称霸世界”等等明显错误的观点。要涵盖整个高中政治。这极有利于政治考试~~谢啦... 比如说:“世界分裂日趋明显,各国都妄图加快称霸世界”等等明显错误的观点。要涵盖整个高中政治。这极有利于政治考试~~谢啦 展开
 我来答
WendyRowling
2009-07-12 · TA获得超过10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一般有“绝对”“肯定”“无疑”等绝对化的字眼有百分之八十是有问题的(除了课本上出现过的原理或显而易见的常识),而带“有时”字眼的有百分之九十是对的。
其实学政治没有那么死啦,这些东西只要多做点题自然而然,不用人教就会懂,关键是自己多思考,多总结,别人的东西再好也是别人的,自己懂了才最重要。
鄙人是广东今年的政治生,专业是政治。不谦虚地说,鄙人学政治还算学得顺利,曾经模考选择题全对。我的诀窍是多看新闻,多关心时事热点而且要搞懂(比如说什么是燃油税啊,征税的对象有哪些啊,征燃油税的意义是什么啊,等等)。这个很关键,因为在大家课本知识都掌握的前提下,你多懂一点时事那就在选择题上赚很多了(非哲学的选择题是很贴近时事的).
当然了,吃透课本才是学好政治的根本之根本。
祝你好运:-D
鸾陪星
2009-07-15 · 超过16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7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村委会是我国基层国家机关 (群众自治机关)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民主权利 (政治权利)

XXX是我国政府依法执政的表现 (依法行政)

中共履行国家职能 (政府)

中共与各民主党派是监督与被监督关系 (相互监督)

中共中央是国家权力机关 (人大)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准则 (平等 团结 共同繁荣)

公民因有更多机会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自我管理)

人民群众可以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间接)

公民越来越成为民主决策的主体 (国家机关)

人大常委会士国家机关的执行机关 (政府部门)

财政是改善任命生活的物质保证 (收入分配 教育公平 社会保障)

充分保障农民土地的所有权 (经营权)

太多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姜姜2009
2009-07-12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太片面,太偏激,太夸张
还有一些常识性的错误,都能很容易就看出来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风行者二代
2009-07-13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537
展开全部
比如高三政治常识中造成发展中国国家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世界旧秩序,根本不是内因变成了外因

参考资料: 哲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yeyou816
推荐于2016-12-02 · TA获得超过64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4.7万
展开全部
经济生活一

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价值才是)
2.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
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4.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有价值)
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6.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单位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量是一定的)
7.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 (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不变)
8.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9.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一定变化。(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lO.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金银是自然物,货币才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11.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是观念中的货币)
12.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未必会引起通货膨胀)
13.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应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4.商品供应量与需求量互相制约。(供求与价格相互制约) ,
15.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
16.价值决定供求,供求影响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17.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不一定每次都一致,而是经常不一致)
18.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
19.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1.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按消费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货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2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取代一说错误)
23.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便不由自主地加入,仿效和重复人家的行为,所以从众心理不可有。 (盲目从众才不可取)

经济生活部分二
1.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应该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3.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劳动者各项经济权利的基础是享有平等就业权。(应该是劳动权)
5.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有的权利可以放弃,但义务必须履行
6.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
7.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 (应该是政府债券)
8.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小。 (商业保险)
9.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
10.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 (按劳动成果分配)
11.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12.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 (效率和公平是不可分割的,说法均具片面性)
13.劳动生产率越高,产量越大,效率越高,效益越好。(劳动生产率与效率、效益是不同概念)
14.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关键是发展经济,调整分配政策,增加财政收入)
15.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固定性是指不经过国家法定程序批准不能随意改变,而不是不能改变)
16.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直接负有)
17.消费决定生产。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18.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合作制。 (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制)

经济生活三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是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2.平等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不能将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混淆)
3.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就是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还包括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4.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 (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是坚持共同富裕)
5.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的功能。(宏观调控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
7.必须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同步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但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
8.我们要坚持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9.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是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的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10.经济全球化是主要通过生产的全球化来实现的。(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来实现的)
11.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基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12.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发达国家是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则面临更大的挑战)
13.面对开放的世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根本基点)

政治生活部分一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人民与公民不能等同,人民一定是公民,但公民不一定是人民)
2.在我国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权利与权力不是一回事)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是全体公民。
(并不是所有公民都有。宪法规定,要年满18周岁,而且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4.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是选举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
5.享有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人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当家作主的体现)
6.公民享有的权利都是一样的。(错的,如全国人大代表享有人身特别保护权和言论特别保障权,并非人人都有)
7.公民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相对应存在的)
8.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都不是国家机关)
9.中国共产党能代替国家行使政府职能。 (政党不能代替国家行使政府职能)
10.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 (政府不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而是宏观调控,间接引导经济活动)
11.合理行政就是合法行政。(都是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有联系,但两者不能混淆)
12.在政府民主决策过程中,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少数人的意见不予考虑。(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尊重少数的原则都是在民主决策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
13.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政治生活部分二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所以人民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不能说我国人民能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2.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也是立法机关。(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制定有关行政法规,但不是立法机关)
3.中国共产党要依法行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是依法执政,政府才是依法行政)
4.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相互监督)
5.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7.在我国,宗教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 (正常的宗教活动才受到法律的保护)
8.我国的宗教性质已发生了根本转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宗教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宗教的性质仍然是唯心主义)
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是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是特别行政区)
11.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3.各国的外交政策都是由本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决定的。(各国的外交政策都是各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决定的)
14.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联合国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15.国家力量相同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共同的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16.国家利益是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权益)

生活与哲学部分

*********哲学概论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有正确错误之分,并不是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
2.哲学决定生活。 (生活决定哲学,哲学反作用于生活)
3.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4.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最一般规律、最普遍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5.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
6.世界是物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7.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反作用,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8.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9.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旧哲学既有唯物论也有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10.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1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2.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唯物论
1.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物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和属性)
2.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任何规律就其内容和作用来说,都是客观的)
3.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内容是客观的,但在形式上这种反映具有能动性,形式是主观的)
4.所有正确的意识都是相同的;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 (认识角度、知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相同;无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
5.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
6.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规律是客观的,物质的,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7.只要实事求是,做事情一定能够成功。(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8.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人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

**********认识论
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2.有用就是真理。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或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3.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

***********唯物辩证法部分
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联系是有条件的)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条件性)
4.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不一定)
5.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 (必须在一定条件下)
6.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系统与要素的关系。(这两对关系不能完全等同,因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只是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即两对关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都相互依赖等方面,而系统中讲的层次性原则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没有)
7.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并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
8.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判断新事物的三个标准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否具有远大前途。不能只用时间标准来判断)
9.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 (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向上的质变)
10.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11.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2.矛盾就是构成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13.矛盾就是事物内部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也包括事物之间的这种关系)
14.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不能将两点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
15.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指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还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联结、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16.矛盾越少越好。(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的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
17.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当中,不能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18.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体。 (普遍性是从特殊性中抽象出来的)
19.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0.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还要注意次要矛盾)
21.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 (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22.抓住了主要矛盾,就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片面理解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
23.事事有矛盾,就是指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统一体中,就不能构成现实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当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时,才能构成矛盾关系)
24.任何事物内部都有主要矛盾。(事物有简单事物和复杂事物之分。简单事物内部只包含一个矛盾,矛盾双方有主次方面之分。复杂事物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矛盾,有主次矛盾之分。可见,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主次方面,但不一定都有主要矛盾)
25.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事物包含多少矛盾,矛盾如何推动该事物的发展,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并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所决定的。因此,并非矛盾越多越好)
26.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 (是辩证否定或称“扬弃”)
27.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1.凡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才是)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社会意识能够决定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的作用始终是第二位的,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3.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矛盾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矛盾)
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6.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7.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就是改变现在的生产关系。 (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8.生产力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9.价值观就是指对人生的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10.价值观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才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11.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两个标准。
(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互相结合,共同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
12.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首先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对社会的贡献。(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看物质贡献,也看精神贡献,把二者区分开来是错误的)
13.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作用的人们。 (只有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才是人民群众)
14.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存在的客观规律,同时还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15.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改造主观世界又影响改造客观世界)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