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好听的小提琴乐曲

要古典,幽雅一点,时间无所谓,把作曲者写下来,顺便赏析下这个音乐。好的加分最好是国外的19世纪前的... 要古典,幽雅一点,时间无所谓,把作曲者写下来,顺便赏析下这个音乐。好的加分
最好是国外的19世纪前的
展开
 我来答
flyinglatios
2009-07-18 · TA获得超过2.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1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383万
展开全部
我推荐 恰空 巴赫
巴赫的《恰空》,是巴赫《无伴奏小提琴组曲第二首》的第五首。该曲规模宏大,写作手法独特,是巴赫作品中极其出名的一首,被称为杰作中的杰作。这首乐曲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几乎使所有的小提琴演奏者为之倾倒,乐曲舒缓柔美,充满了思忆,不经意之间流露出些许的忧愁,令人不得不沉醉于其中。
1952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巴赫研究专家施威策尔曾说:“巴赫用一个简 单的主题呼唤出一个世界!”
吉他大师福田进一说:“恰空就像人的一生,开头是啼哭,然后人生坎坷, 戏剧变化,喜悦,欢愉,胜利——转调之后 衰老,悲伤.....。”
关于《恰空》乐曲的内容,德国音乐史学家斯匹塔曾作如下的描述:“音乐的洪流从难以觉察的来源支配宏伟奔涌而来,显示出作者对小提琴技巧有最深切的了解,同时具备支配宏伟想象的绝对能力,这是任何艺术家难与比拟的。 我们从严肃宏伟的开端经过痛苦不安的第二主题,过渡到一连串鬼怪般的32分音符上下奔驰,阴险地笼罩着的第三主题。那一阵阵颤抖的琶音,缓缓移动,象一道云幕飘悬在阴郁的山谷上。忽然一阵阵狂风袭来,将它团成一个巨球,向森林猛力摔去。树木呻吟摇动,树叶到处飞扬。由此我们进入美丽庄严的D大调。傍晚的阳光照耀山谷,金色的光彩在大气中荡漾,溪水变成流金,倒映着穹宇,庄严夺目的霞光直冲云霄。这位大师的精神激励着我们用乐器去表现不可思议的情景。到 D大调这一大段落将要结束的时候,音乐变得象管风琴,有时候我们有仿佛听到许多小提琴在一起歌唱。从第25变奏开始的第三部分返回 D小调,它犹如是主要段落浓缩后的再现。最后完整地再现主题的原型,在庄严的气氛中结束。”
古典燃情
2009-07-17 · 音乐领域创作者
古典燃情
采纳数:1140 获赞数:763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肖邦的升C小调夜曲(电影《钢琴家》里用的)

肖邦39年短短的生命,是由无数晶莹耀眼的钢琴珠玉小品所镶缀起来的。他生在19世纪前半叶浪漫思想风起云涌的时代,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的色彩,音乐史一般都将他列入浪漫乐派之列。

人们只要一提到肖邦夜曲,就会很自然地使人想到爱尔兰人费尔德(John Field,1782-1837)。因为费尔德才是夜曲的始创者,是费尔德率先将“夜曲”作为钢琴作品的一种创作方式。他在1813年至1835间创作了18首供钢琴演奏用的夜曲,其特征是低音部以波动的伴奏音形,衬托出右手所弹奏甜美的主题旋律。1814年,费尔德的三首夜曲在莱比锡出版,成为肖邦创作夜曲的源头。虽然在史料记载上,肖邦在1833年之前并未亲遇费尔德,但早在1818年肖邦便开始在华沙演奏费尔德的作品。而到达巴黎之后,肖邦更经常用费尔德的夜曲作为音乐会曲目或教授学生钢琴的教材。

肖邦本人在先天上是特别适合演奏夜曲的。在性格上,他不媚低俗的优雅格调和高贵情操,使夜曲在甜美旋律中,能自然表现内在的深刻情感。在体型上,肖邦体弱多病,并不适合演奏高响度的宏伟作品,但其细腻的情感和珠玉般的音乐变化,却成了夜曲的迷人气质。然而,当他的Op.09的三首夜曲初次出版时,却遭到德国著名乐评家列尔斯塔的无情痛击,称肖邦的作品比之费尔德的夜曲有欠自然,加入了过多的“香料和胡椒”。时至今日,我们除了在音乐史资料中见到费尔德的乐谱外,他的作品几乎极少在音乐会上出现,而肖邦夜曲的优美旋律却穿过近两个世纪的巨变时代,还在今天的夜空中闪耀,也许正是肖邦夜曲中的这些“香料和胡椒”才真正满足了现代人的胃口吧?!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mqr1818
2009-07-17 · TA获得超过5594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13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70万
展开全部
莫扎特的《G大调第三号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1775年,时年作者19岁,当年作者共完成了五部小提琴协奏曲。此曲虽然还带有第一和第二协奏曲的痕迹,但这部作品表明了作者的艺术风格已经有了新的发展。与前两部作品相比,第三协奏曲规模变大,技术更为精湛,表现的幅度以及艺术性都有飞速的进展,因而颇引人注目。此曲第一次强烈地展示了莫扎特独有的风格。例如主奏乐器与乐队之间对话式的特点,重用管乐器等,都十分明显。此曲也具有浓厚的法国色彩。例如第二乐章的慢板,可以说是直接来自于当时著名的法国协奏曲的徐缓乐章;此外像终乐章,几乎就是一种法国式的作品,而第一乐章单纯明快的旋律,同样与法国有直接的关系。此外,第一乐章开头的主题,与同年(1775年)4月23日初演的二幕音乐剧《牧人之王》每幕第三首阿敏达咏叹调的管弦乐开头相同。

包括本曲的三首《萨尔兹堡协奏曲》,是迄今经常演奏的曲目,同时也常被用来作为教材。原因是它们形式完整、音色优美,而且内容丰富。是当今被演奏最多的十大小提琴作品之一。

作品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旋律流畅,感情朴实明朗,富有朝气,再现部由一个宣叙调引出,与以往惯用的手法完全不同。

第二乐章:个性鲜明的柔板,加弱音器的第一小提琴织出的开始乐句十分美丽,使得这个乐章显得极其柔美。第一主题叙述极其忧伤的往事;第二主题似乎给人燃起希望之火,但接近结尾时,又回到了悲哀之中。当时,作者正在萨尔茨堡大主教处任宫廷乐手,这种实际上等于仆人的地位使他越来越无法忍受。这一乐章正是作者痛苦心情的自我写照。

第三乐章:带有法国色彩的回旋曲,快板,这个乐章的开头平淡无奇,像一首结构细腻、旋律流畅的小夜曲曲,充满了日耳曼或奥地利民歌的韵味。但很快转入到另一内容,这里作者运用了法国民歌《啊!圣诞树》。中间突然出现阴影,速度放慢,成为行板,但不祥之感很快一掠而过,天真无邪的大调旋律重新回来。由木管吹奏的最后乐句,象漫山飘落的红叶,突然消失在迷雾之中,耐人寻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炮泡炮泡Q8
2009-07-17 · TA获得超过262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0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27万
展开全部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赏析
作品简介 <<梁祝>>创作于1959年.乐曲内容来自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四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家村祝家庄,聪明多情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出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愤死去.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 这首绚丽多彩,抒情动人并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交响作品,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与成功的尝试,在国内外演出均受到热烈的欢迎,群众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在1960年第三次文代会上,与其它一些文艺杰作被誉为:"是一个阶级,一个民族在艺术上走向成熟的标志."它已在欧,亚,美各大洲演出,并以其中华民族的鲜明风格与特点,得到国际公认.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为何占豪和陈钢。
何占豪,1933年8月出生于浙江省诸暨何佳山村。幼时热爱音乐,后考入浙江省文工团当演员。 1957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在小提琴演奏的民族化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1959年与同学陈钢合作创作了基于越剧音调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后,从此成为中国乐坛上的著名人物之一。继《梁祝》之后,又创作了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弦乐与合唱《决不忘记过去》、交响诗《龙华塔》、《别亦难》、《草原女民兵》、《孔雀东南飞》等一大批音乐作品;其作品除了注重戏剧性、抒情性外,还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
陈钢,1935年生于上海。早年,他即师从于父亲陈歌辛和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他又师从于丁善德院长和苏联音乐专家阿尔扎马诺夫学习作曲与理论。1959年,他即以其与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乐坛。此后,他在七十年代创作的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金色的炉台》、《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恩情》和八十年代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等,也都成为著名的中国小提琴音乐文献。他还创作了中国第一首竖琴协奏曲和第一首双簧管协奏曲。陈钢的作品还有交响诗,大合唱和室内乐合奏等。他的作品以浓郁的民族祖宗情调和丰富的当代作曲技巧巧妙地融合而见长。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采用奏鸣曲式,并选取民间故事《梁祝》中的“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作品内容如下:
1.引子
音乐一开始,在弦乐颤音的背景下,长笛吹奏出优美、轻柔的旋律,仿佛描绘了梁祝求学路上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故事背景。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2.呈示部
(1)相爱:在竖琴伴奏下,小提琴奏出传颂千古的爱情主题。此主题取材于越剧的音乐素材。作者何占豪曾在越剧团当演员。据他所知:任何越剧演员,只要唱到这一唱段,都会博得台下阵阵喝彩的掌声。于是作者选取此唱腔作为《梁祝》的爱情主题,并把它作为整个作品的核心音调。此主题的旋律特点不断上行又不断下行,上行时仿佛表现梁祝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下行则好像预示他们生活中的曲折及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痛苦心情。此处由独奏小提琴从高音区转入中音区,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一唱一合”,形成对答,仿佛描绘梁祝“草桥结拜”的情景。接着,乐队以充沛的感情奏出这个主题,充分表现出梁、祝相互欣赏之情。
(2)连接部:为独奏小提琴的华彩乐段。在华彩乐段通常乐队暂停演奏,由独奏者充分发挥其表演技巧。此处的演奏较自由,难度较高,因而也较引人注目。作曲家在此采用华彩乐段使其成为作品的有机部分和有独立特点的段落。
(3)副部:是整个作品中最轻快、最欢悦的乐段。它由越剧的过门变化而来,由独奏小提琴奏出,与抒情的主部爱情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一插部速度采用活泼的小快板,由木管与独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第二插部速度更为轻松欢快。速度是音乐表现的一个重要手段,作曲家在此采用轻快的速度、轻松的节奏、跳动的旋律、活泼的情绪,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梁、祝三载同窗的幸福时光。
(4)结束部:音乐采用惋惜的慢板,其素材由爱情主题发展而来。作曲家在结束部巧妙地运用了两个休止符,使音乐断断续续,细腻地描绘出英台面对前来送行的山伯感慨万分、欲言又止的复杂心情。缠绵的旋律,缓慢的速度,带着无限的伤感与惋惜,使人宛如看见梁、祝十八相送的镜头,真是“三载同窗情深似海,山伯难舍祝英台”。
3. 展开部
(1)抗婚:当人们仍沉浸在梁、祝惜别的氛围中,突然闯进大管和大提琴奏出的低沉音响,定音鼓和弦乐的颤音中夹杂着可怕的锣声,不祥的征兆预示着悲剧即将发生。接着,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一个代表封建势力的主题。这是展开部的第一主题,此主题每一乐句均出现休止符,并采用较强的力度,生动地表现出封建势力的残暴。接着,独奏小提琴以戏曲散板的节奏,叙述英台的惊惶,这是展开部的第二主题。此主题中的乐句采用强烈的切分节奏,同时配合很强的力度,表现了英台誓死抗婚的场面。作曲家此处运用恰当的节奏、力度,使音乐内容得到深化,以达到更富感染力的效果。展开部的第一、第二主题交替出现,并不断激化,接着乐队以强烈的快板节奏,衬托小提琴果断的反抗音调,形成了抗婚的悲壮场面,掀起了全曲矛盾冲突的第一高潮。终于,强大的封建势力占据了优势,音乐突然转入了慢板,独奏小提琴奏出如泣如诉的音调,乐曲由此转入“楼台相会”部分。
(2)楼台会:曲调采用越剧楼台会的合唱旋律为素材,音调缠绵悱恻。此处采用大提琴与小提琴两种不同的音色时分时合,一问一答,使人仿佛看到梁、祝流泪互诉衷肠的感人画面。音色是塑造音乐形象不可缺少的手段,由于大提琴圆润、深沉的音色接近于男声,而小提琴优美、明亮、柔和的音色接近于女声。因此,作曲家用独奏大提琴代表梁山伯,用独奏小提琴代表祝英台,通过两种音色鲜明的对比,栩栩如生地向人们展示楼台会的动人画面。
(3)哭灵投坟:音乐突然急转直下,弦乐采用快速的切分节奏,激昂而果断,独奏小提琴以散板的节奏与乐队齐奏的快板交替出现,运用了京剧倒板和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描绘了英台扑倒在山伯的新坟前呼天号地泣诉的情景。此处,小提琴吸取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和声、配器及整个处理上更多地运用戏曲的表现手法,将英台悲痛欲绝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接着,鼓、板、锣、钵齐鸣,英台纵身投坟,向黑暗的封建势力做出了最后的反抗。此时,乐队以最强的力度倾泻出怨愤与同情,乐曲达到了最高潮。
4.再现部
化蝶:长笛以轻柔的力度、缓慢的速度,使音乐重新回归于安详、宁静的气氛。长笛美妙的旋律,结合竖琴的滑奏,把人们引入了天堂仙境。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下,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令人难忘的爱情主题,仿佛化为彩蝶的梁、祝在鲜花丛中翩翩起舞,诉说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创作背景
1958年秋,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一年级小提琴专业的何占豪、俞丽拿等同学组建了一个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并商议创作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以响应学院党委提出的“解放思想,大胆创作,以优异的成绩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号召。
当时,在选材方面同学们意见不一,于是定下三个题材征求院党委书记孟波的意见。孟波决定“在越剧《梁祝》音调基础上创作”后,何占豪一鼓作气把越剧《梁祝》中的几段唱腔音乐连接起来,用小提琴实验演奏。由于他只是小提琴专业一年级的学生,从未学过作曲。于是他向作曲教授丁善德“求援”。丁教授把作曲系的高材生陈钢介绍给何占豪。从此,陈钢和何占豪“联姻”,与“蝴蝶”同时成对高飞。
《梁祝》在向国庆10周年献礼时独领风骚,声誉鹊起。而孟波为扶持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在何占豪、陈钢进入创作阶段时分别发动院、系的专家给予具体的艺术指导:丁善德对陈钢进行“单独的曲式辅导”,并一次次地审读《梁祝》的每一个乐段,提出修改意见;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毕业的小提琴家赵志华、陈又新向实验小组同学介绍各种小提琴演奏技法,为他们提供艺术示范;国乐家卫仲乐开设讲座,向其小组同学讲解民族乐器的各种演奏技巧,帮学生们实现小提琴演奏的“洋为中用”。当陈钢、何占豪决定将二胡的指法写进协奏曲时,有人认为,“用两条弦演奏不能发挥小提琴功能”“把二胡的滑指用到小提琴上去,是破坏小提琴的演奏法则”。两位学生犹豫了,于是系党支部书记刘品组织全系专家展开论证,最终为两位学生的艺术创造提供了实践与理论依据。
小提琴被誉为“乐器皇后”,有4条琴弦,若以为所有的演奏都必须用4条弦,实际上是忽略了小提琴性能的多样化。韦尔汉根据巴赫咏叹调改编的“G弦上的咏叹调”是在G弦单根弦上奏出的动人曲调。现在将二胡的技巧移到小提琴的两根弦上,是完全可以的。事实上,小提琴的演奏方式经过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各国民族风格的乐曲及演奏方法,为小提琴艺术的发展做出不少贡献。而把中国民族风格的乐曲和演奏技巧用到小提琴上,非但不损害其传统,还能扩大其艺术表现力。 终于,只有中国二胡琴弦上才有的滑指手法首次出现在小提琴演奏上,使《梁祝》在表现满腔悲愤、痛苦欲绝的情感时,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另外,中国越剧、京剧中常用的倒板、嚣板等首次进入协奏曲,使《梁祝》从内容到表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质,小提琴协奏曲在此实现了一次彻底的中华民族化。1959年5月首演成功,这是一个奇迹!这部“为中国创造民族化交响乐开拓一片绿野”的《梁祝》协奏曲,作者都是学生。而且,这两位学生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一部经典之作从选材到创作,直至走上舞台的全过程。
梁祝版本
现今世上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有多个不同版本,较出名的有以下几版:
1.余丽拿演奏,陈爕阳指挥,上海交响乐团协奏(中唱上海)
2.西崎崇子演奏,林克昌指挥、名古屋爱乐乐团协奏(HK Records 1978)
3.盛中国演奏,谭利华指挥,中央乐团协奏(中唱北京)
4.窦君怡演奏,韩中杰指挥,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协奏(PHILIPS 1985)
5.薜伟独奏,汤沐海指挥,柏林电台交响乐团协奏(巨石1990年4月)
6.西崎崇子演奏,甄健豪指挥,捷克电台交响乐团协奏(MARCO POLO 1990年6月)
7.孔朝晖演奏,胡炳旭指挥,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协奏(HUGO 1990年11月)
8.薛伟演奏,黄胤灵指挥,俄罗斯爱乐管弦乐团协奏(Hugo 1997年4月)
9.吕思清第四版演奏,陈燮阳指挥,上海交响乐团协奏(Marco Polo 1997年11月),被誉为当今最佳版本
10.陈军(二胡演奏),胡咏言指挥,广州乐团协奏(Marco Polo 2000年1月)
在所有的《梁祝》录音里面,余丽拿最早在中唱的录音始终占有最重要的位置。余丽拿是当年首演的A角。鲜为人知的是,当年《梁祝》的首演的B角是上音的另外一位青年女小提琴家沈榕,她也曾在六十年代在中唱留下录音。这个可能是她唯一的录音,后来雨果再版过一次,也很快没有了。现在也很少有人提起这位当年的B角。余丽拿的演奏委婉抒情,和B角沈榕的明快流畅比,她更适合演奏这首作品。在西崎崇子的录音出来之前,《梁祝》的录音只有这两个录音,没有其他的选择,而且在“文革”期间,这首作品遭到过封杀,余丽拿的这个录音实际上是很多人认识《梁祝》欣赏《梁祝》的唯一途径。因此,很多乐迷对余丽拿的这个录音是怀有很深的感情的。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余丽拿的演奏是非常认真投入。《梁祝》里面以女性为基调的情绪,表现得真挚感人。陈燮阳和上海乐团的协奏也是这样投入,虽然录音效果已经岁月留痕,当时乐器的音色不好,但那种气氛和感受,相信是以后的录音难以再有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ajun460
2009-07-17 · 超过1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6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4万
展开全部
看了大家的回复都是一长串的,我就不长串长串的说了,直接给曲名吧!

《卡农》,好像是巴赫的,记不清了,但是真的很不错哦!300多年的经典啊!我听了不下一千次了。。。
非常柔和的旋律,让人感到安详
要说明一点的是,这曲子有很多版本,小提琴的,大提琴的,钢琴版的……
要的话回复我,我有钢琴版跟小提琴版的,可以直接发给你

《G弦上的咏叹调》巴赫
让人感到安详,却又有一点点淡淡的忧伤
相比较而言,个人认为这首曲子大提琴版本的比较赞
我电脑上也有,要的话可以传

参考资料: 自己的经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