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好段+赏析

拜托拜托,紧急紧急!我要名人名言的赏析,还有号段的的赏析,最好不要太长的!一经采纳,必有重谢!!!!拜托拜托!紧急紧急!好段100句,名人名言50句,但都得带上520字以... 拜托拜托,紧急紧急!我要名人名言的赏析,还有号段的的赏析,最好不要太长的!一经采纳,必有重谢!!!!
拜托拜托!紧急紧急!
好段100句,名人名言50句,但都得带上520字以上的赏析。我知道要求有些高,所以,答案一经采纳,再追加30分!
拜托拜托!紧急紧急!
展开
 我来答
玉溪樊南独十六
推荐于2017-12-16 · TA获得超过85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3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肯与君王卷土来?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宋·王安石《乌江亭》
  王安石是一位很有个性的人物。后世反对变法的人,对他百般调侃攻击。《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一文中说:“因他性子执拗,主意一定,佛菩萨也劝他不转,人皆呼为拗相公。”看来,坚守定见、不肯易移,是王安石最突出的性格。对此,世人已成共识。王安石写诗爱改前人成句,好做翻案文章,这也与他执拗的脾气有关。他改别人的诗,有的是改好了,有的则弄巧成拙。譬如他的名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源出五代沈彬的“地隈一水巡城转,天约群山附郭来”。他的《北山》:“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本于《过杨氏别业》中的“兴阑鸣鸟换,坐久落花多”。应该说,这些诗改过以后,形象生动,辞意益工,改得好。但也有改糟了的,闹出了笑话。如王籍著名的诗句“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构思奇巧,意境绝伦,可王安石把它改为“一鸟不鸣山更幽”,这实话实说,说得多蠢,正是煮鹤焚琴,闹出了一个大笑话。
  王安石的翻案诗,因有政治家的眼光,立论精深,别具新意,比起文人骚客空泛的见识,的确高明得多。如他的这首《乌江亭》就是一例。这首诗是对杜牧的《乌江亭》的驳难。杜牧说:“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两句诗,作为劝勉在逆境中奋起,不失是一种人生鼓舞。但是,作为对项羽功过的分析和中原兵败的评论,就有不妥之处了。而王安石的立论就不同了,他的发问,振聋发聩:“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在这里,表达了对项羽的政治评价:项羽拒纳人才,刚愎自用,使江东子弟疲劳奔命,枉自捐躯;进咸阳后,大火三月,生灵涂炭。项羽何德何能,能令江东子弟再次为他的霸业卷土北上,血洒疆场?王安石的设问,是冷静的诘难,是愤怒的控诉:为暴君卖命,值得吗?
  杜牧的《乌江亭》,是诗人对历史悲剧的凭吊,是怀古的抒情嗟叹;王安石的《乌江亭》,是政治家对悲剧的沉思,是警世的理性阐析。前者动人情,后者启人思。用情,当对前者心动;论理,会对后者首肯。你说对吗?

  雏凤清于老凤声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唐·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席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

  这首诗有一个长题,讲述作诗的经过,索解如下:韩冬郎,即韩偓,唐末诗人,小字冬郎。他的诗多写艳情,词藻华丽,有“香奁体”之称。韩偓早慧,幼年即能诗。李商隐回忆,在一次送别的宴会上,小冬郎即席赋诗,满座惊叹。事后,李商隐追忆冬郎诗句“连宵侍坐裴回久”,深感词意老成,因此写了两首绝句酬和,并呈献给他的父亲畏之员外。“连宵侍坐裴回久”,裴回,同徘徊。连宵侍坐,徘徊沉吟,应对练达,不似小儿的心态。所以,李商隐说这句诗有“老成之风”。
  “十岁裁诗走马成”,裁诗,裁剪诗章,即推敲作诗。走马成,形容才思敏捷。“冷灰残烛动离情”,离别席上,芯灰凄冷,烛泪半残,离人黯然销魂。“桐花万里丹山路”,《诗》曰:“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梧桐是凤凰的栖息之所。《山海经》记:“丹穴之山……有鸟矣,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丹山是凤凰的诞生之地。桐花满树,丹山万里,都是在祝愿冬郎前程无量,如花似锦。“雏凤清于老凤声”,赞扬冬郎才华出众,青出于蓝,已超越了前辈。“雏凤清于老凤声”这句诗,因其设喻精彩,形象优美,已成为“后来居上”这一人生祝福的经典比喻,是对社会发展、人生进步最美好的祝愿。
  李白诗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孔子的名言“后生可畏”,表明先行者高远的眼界和仁爱的胸怀。对后来者的赞美和期待,正是对“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一代谢规律的欣喜确认。董颖《江上》诗云:“摩挲数尺河边柳,待汝成荫系钓舟。”摩挲河边嫩柳,盼望它早日成材,这是育人应有的心态,可贵的心态,可敬的心态。

  山上惟闻松柏声
  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
  城中日夕歌钟起,山上惟闻松柏声。
  唐·沈佺期《北邙山》
  北邙山,千古墓葬之地。王建诗云:“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张籍诗云:“洛阳北门北邙道,丧车辚辚入秋草。车前齐唱薤露歌,高坟新起日峨峨。”都是在描述邙山的多墓景象。
  “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就是对上述景象的描绘。一个“列”字,极言邙山坟茔之多;摩肩接踵,正合了“邙山无卧牛之地”的俗话。前一句说的是坟茔的空间密集,后一句“万古千秋”则是说坟茔的时间悠远。“城中日夕歌钟起”,歌钟,欢歌狂舞的音乐之声;日夕不歇,指行乐的浸淫沉湎。“山上惟闻松柏声”,自古墓地多种松柏,点明松柏风涛,倍增风声的凄凉萧索。以城中歌舞的钟声与山中松柏的风声对举,对行乐者迷醉心态的警戒,无疑是一声大吕洪钟!
  人事代谢,荣华易逝,转瞬沧桑,徒存墟墓,这是人生警示的永恒主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
  墨客对此发出了感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与沈佺期的《北邙山》正可谓意同词合。李白诗云:“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最巍峨的建筑,最显赫的人物,最终都只能留下一座座寂寞的坟茔。秦宫汉阙,何等崔嵬;秦皇汉武,何等雄武,最后也同样消失在凄迷的乱石荒草之下,流传在凄凉的渔樵闲话之中。请听马致远的咏叹:“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说”……
  那么,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咏叹,提出了一个什么教训呢?唐人吴兢在《贞观政要》中正告:“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即使权倾一时,炙手可热,也要惜时禁欲,修身养性。因为,这一切终将火尽灰灭。大到治国,小至养身,都是一个道理。
  殷鉴在侧,面对邙山的洛阳人更应懂得这层道理。请君抬头北望邙山,不是什么都该明白了吗?
  梦觉流莺时一声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宋·苏舜钦《夏意》
  夏日炎炎,足不出户,在盛夏的寂静中,蝉噪蛙鸣,燕语莺啼,人们听得格外分明。夏天,大自然奏响了一曲虫鸣禽啼的交响乐:“残暑蝉催尽”(白居易),“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日暮长廊闻燕语”(寇准),“阴阴夏木啭黄莺”(王维),正是百禽齐鸣,万籁有声。
  苏舜钦的这首《夏意》描绘闷热的正午,谛听流莺啼唱,带来通体清爽的奇妙感觉。盛夏吟诵这首小诗,读者定有一种如坐清风的凉意。
  “别院深深夏簟清”,别院,指正院侧旁的小院,是休闲的居所。簟,竹席。别院深深,竹席清凉,在夏日的正午,这里别有洞天,是一个惬意的纳凉处所。“石榴开遍透帘明”,窗外的榴花盛开,令人心旷神怡。这句诗,分明化用了韩愈的名句“五月榴花照眼明”,显得格外亮丽。“树阴满地日当午”,虽在正午时分,却因树阴满地,表明了此处暑气甚微,更点明了环境的幽静,为结句呖呖莺啼,营造起阴凉可人、悄然无声的时空。“梦觉流莺时一声”,莺声在梦中啼鸣;抑或莺声惊醒了梦境?莺声引出了梦境的内视觉,使人浮想联翩。诗人在莺声前特意点明“流莺”,把声音流动的节奏美,表现得格外悦耳。

  张问陶诗云:“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这人情,该与心境吻合,心静自然凉,《夏意》表现了苏舜钦当时心境的恬适。苏舜钦27岁进士及第,性格刚正,曾上疏奏劾政弊,直指仁宗燕乐无节这等臣子应忌避的事情。“心曾许国终平虏,命未逢时合退耕。”结果被削职为民。归隐后,苏舜钦以四万钱买来广陵王的花园沧浪亭,欧阳修曾作诗戏谑:“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苏舜钦废放吴中,幽居沧浪亭,与鱼鸟共乐,他在《初晴游沧浪亭》中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正与《夏日》同趣。面对天籁自鸣,正因苏舜钦有这样好的心境,所以才会创造出这样好的诗境。
  不知转入此中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在江西庐山。诗前有序,记叙同游者凡17人,夜宿大林寺,其时为四月初九。大林寺位居庐山顶上,山高地幽,寺内气候要比平地迟滞两个多月。此时,虽已四月天气,可寺内桃树始花,犹如一二月间,这正是本诗的背景。

  “人间四月芳菲尽”,芳菲,指美盛的花草。刘禹锡《春日书怀》诗云:“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撩乱碧罗天。”时序流转,人间四月,花草凋零。“山寺桃花始盛开”,可山寺幽深,桃花迟发,时至四月,犹见春意盎然。这情景,正暗合了唐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境:“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花隐曲径尽头,禅房深处,益显春色的弥足珍贵。

  “长恨春归无觅处”,春去杳然,无处寻觅。惜春的遗憾是人之常情,“春风堪赏还堪恨,才见开花又落花。”唐人雍陶的慨叹,正是对春光匆匆的惋惜。于是,“人情不似春情薄,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宋人管鉴在《醉落魄》中,表达了人情坚贞,不忍花落的一厢深情。惜春无奈,挽留无方,于是百计寻春。黄庭坚诗云:“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落想天真,情深意切,表达了对春天的无限眷恋之情。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在历述惜春寻春之情后,结句别出心裁,另辟新境,给人以发现的惊喜:“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以桃花比拟春光,使人眼前一亮,恍然别造了一个世界。不意烂漫春光竟久违人间,深藏在此。

  写这首诗时,适逢白居易谪贬江州司马。按理说,这正是诗人心灰意懒的时刻。想不开,斤斤得失,天地必如牢笼;想得开,不计荣辱,胸中自有新的天地。这首咏景小诗,恰恰表现了白居易豁达的襟怀。天涯何处无芳草!天地辽阔,是处皆有佳境。这是云水襟怀的胜利,这是自由心境的胜利。
  弄日鹅黄袅袅垂
  南浦东冈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宋 王安石《南浦》
  这首诗,是王安石晚年居金陵时所作,描绘春临南浦的景色。
  严冬过后,春天来临,“天地革而四时成”,万物生机勃勃,正是“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时候。在诗人笔下,初春最常见的描写对象,历来有二:一是春水,二是柳条。冰消雪化,碧水粼粼,是最引人注目的春天景色。所以,姜夔在《淡黄柳》一曲中说:“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韦庄“桃花春水渌”,张籍“长江春水绿堪染”,秦观“燕尾点波绿皱”,众口一词,都在诉说水绿带来了早春的消息。
  鹅黄初露,柳条飘拂,是春天的另一个信号。杜甫说:“漏泄春光有柳条。”说得有趣,既是生活实景的写照,又是画情诗意的展现。许多诗人,也从不同的侧面,表达他们对春、柳同步的感受。李白说“春风柳上归”。杨巨源在《城东早春》中点明,“绿柳才黄半未匀”,绿柳初黄恰恰是早春消息......
  王安石的这首《南浦》,正是通过对春水和柳条的着意描绘,来表现奏的景色的。“南浦东冈二月时”,点明时令,时临二月,早春甫降。“物华撩我有新诗”,物华,指眼前的美景,为后面具体描绘春水柳丝的景色定位。撩,引逗,挑弄,春色撩人,引起我写作新诗的灵感和兴趣。“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这两句诗对仗工整,状物精妙。绿水含风,始有粼粼波起的动态;黄柳弄日,方显袅袅轻盈的舞姿。鸭绿代水,鹅黄代柳,隐而显,用词精妙而意韵悠长,色彩清丽而对比分明。把春水柳条的物状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传王安石对这两句诗十分得意,常常高声吟诵,并说:“此几凌轹春物。”意思是,这两句诗真配得上春天的美景,简直压倒了春天的美景!诗是自己的好,王安石天真的自许,倒也十分可爱。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宋·张耒《夜坐》
  [今译] 梧桐真是不甘心衰谢,那仅有的几张叶子,还迎着秋风发出响声。
  [赏析]
  诗写夜坐时恬静的心境。但这两句在幽静的气氛中透露出一些不平的情绪。秋雨梧桐,是古诗中常常出现的命题,但大都写得凄凉衰飒,可张耒却写得劲挺昂扬,不同凡响。这时也静坐中庭,只听见几片不甘落下的梧桐叶子索索作响,于是他想到顽强抗争的精神,情不自禁地予以赞美。在观察自然中融进人生感想,这是他的独到之处。
  [原作]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古诗词名句欣赏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 ——《浣溪沙》晏殊
  赏析:此两句用景物描写,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生动。是非常工巧的对偶句,却又那样自然,仿佛是信手拈来,一点看不出雕琢的痕迹。表现了诗人很高的艺术技巧,是颇有盛誉的名句。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陆游
  赏析:这是动中即景,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涵着生活的哲理。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杜甫
  赏析: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晴川历历汉阳数,芳草萋萋鹦鹉洲。 ——《黄鹤楼》崔颢
  赏析: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崔颢
  赏析:“乡愁”
  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尾联点题,由上联的转写实景而引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李商隐
  赏析: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向 “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
  (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赏析:此两句运用比喻说就好比用刀切断水流,结果水反而流得更急,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酒醉后反而更能引发内心的愁苦、愤懑。
  (8).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相见欢》李煜
  赏析:“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
  (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相见欢”李煜
  赏析:以丝喻相思,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王维
  赏析:气象极好,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而且大。“孤”字显出人烟的稀少;
  “直”字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都恰到好处。“长河”的形象横亘在画面之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又增加了构图的活泼感,而“落日圆”则被分割的画面涂上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一体的气势。

  (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
  赏析:此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1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
  赏析:诗人睹物伤情,仿佛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伤溅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1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王安石
  赏析: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层。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具有普遍的意义。
  (1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苏轼
  赏析:只希望两人平平安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此两句可用来向离别亲友表达诚挚慰问及祝愿,是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
  (15).造华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望岳》杜甫
  赏析:这是更作一番仔细观察后写出来的,是说大自然造物者集中灵秀之气在此山,自然有无限神妙。这两句讲山色的变幻,写出了泰山的宏伟景色。
  (1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赏析:此二句写雪后美景。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
  (17).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赏析:“曲”、“幽”、“深”,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此而句不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光照中的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
  (1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李商隐
  赏析:诗人以“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谐音的方法,组成了这脍炙人口的名句。此二句一说内心状态,一说外部表情,把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深厚感情表现得格外真切。
  (19).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李清照
  赏析:“莫道不消魂”,意思是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运用发问法,醒人耳目。“帘卷西风”,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人比黄花瘦”,既摹形又传神,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2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陶潜
  赏析:此二句妙在自己无心见山,然悠悠远望,心与物游,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2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望洞庭湖寄张丞相》孟浩然
  赏析:意思是蒸腾的水气把江南江北的云梦泽都笼罩了,波涛的声势使岳阳城都受到震动似的。此二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势。

  饮酒(作者:陶渊明)
  1、名句赏析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两句道出了一个富有深刻哲理的回答:因为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诗人用诗的语言告诉人们:人的形迹是无法脱离现实的,而人的精神却可以超越现实而趋于恬淡虚静,“心远”二字,既是对结庐人的精神素质的挖掘,也是诗人对彻底摆脱世俗社会的精神境界的高度概括。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心与自然的会意和亲近。“采菊东篱下”本是写实,陶家庭院东边有一道篱笆,篱下种着菊花。因为陶渊明爱菊、咏菊,寄托着高洁的情致,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后人只要言菊花就会想起陶渊明。连带着“东篱”这个词也有了一种象征意义,象征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南山”即庐山。庐山拥山川之灵异,历来为高士逸民栖居之地,陶渊明亦常往来于此,又《归园田居》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南山在现实里和陶渊明的精神上都隐然是世俗尘网的对立物。陶渊明以高洁之情怀、悠然之雅兴,会心于南山,物我两契,陶然自乐。
  2、中心意思
  这首诗通过对眼前的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生活的热爱,反映了作者的清高思想和恬静愉快的心情。他实践了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的原则,也接受了道家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蔑视富贵的思想。
  3、写作特色
  本诗最大的特点是语言平淡,不加雕饰,似乎无意为诗,毫不费力,而诗情自然流出,韵味隽永,意远辞淡。显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极高的造诣。
  行路难(作者:李白)
  1、名句赏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句诗仿佛是贝多芬《英雄交响乐》中的英雄主题:冲破阴翳和黑暗,来到一片金色的灿烂朝阳中。诗人壮思飞扬,豪情逸兴,充满对前途和理想实现的乐观信念,使这首悲歌顿时充溢着豪迈进取的激情,喷发出一种壮阔雄浑的气象。我们仿佛看到:踌躇满志,雄视阔步的诗人相信终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扬帆渡海,直达光辉的理想的彼岸。
  2、中心意思
  这首诗充满了隐喻。借乐府古题抒发情志,本来就有慷慨悲歌的韵味,加之诗人对自己政治追求的含蓄表达和形象描述,使诗意更加扑朔迷离。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寰区大定,县清一”。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两年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推敲诗意,这首诗当是李白入长安求仕无路时的作品,所以既作激愤之语,亦存有“长波风破浪”之志。
  3、写作特色
  (1)诗的结构紧紧围绕主观和客观、理想和现实剧烈的矛盾冲突而展开,时而热烈,时而沉郁,时而绝望,时而高昂,开合腾挪,牢笼百态,沛然奇气,充塞其中,充分展示了诗人李白“瑰奇宏廓,拔俗无类”的个性特点。
  (2)在韵律节奏上,时而用对句转折,音节从低沉到高亢;时而长短错落地安排节奏,并运用音色、音势、音长和音重的变化。或复叠高呼,长歌而哭;或高歌遏云,雄扬突起,表现诗人内心情绪的奔腾起伏和忧愤悲喜。在这短章方寸之中,充分驰骋诗人的才情。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