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溢血后遗症的康复功能训练
目前认为脑溢血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经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瘫痪的后遗症,有人把康复看得特别简单,甚至把其等同于“锻炼”,急于求成,常常事倍功半,且导致关节肌肉损伤、骨折、肩部和髋部疼痛、痉挛加重、异常痉挛模式和异常步态,以及足下垂、内翻等问题,即“误用综合征”。
不适当的肌力训练可以加重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一旦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如用患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强化患侧上肢的屈肌协同,使得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复更加困难。其实,肢体运动障碍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
恢复期治疗目的就是改善头晕头痛、肢体麻木障碍、语言不利等症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并降低脑溢血的高复发率。
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可塑性,在大脑损伤后的恢复过程中,具有功能重建的可能性。
目前在日常的家庭护理康复治疗中,国内常使用肢体运动康复仪来对受损的肢体运动恢复。它本身以神经促通技术为核心,使肌肉群受到低频脉冲电刺激后按一定顺序模拟正常运动,除直接锻炼肌力外,通过模拟运动的被动拮抗作用,协调和支配肢体的功能状态,使其恢复动态平衡;同时多次重复的运动可以向大脑反馈促通信息,使其尽快地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重建,打破痉挛模式,恢复自主的运动控制,尤其是家用的时候操作简便。这种疗法可使瘫痪的肢体模拟出正常运动,增强患者康复的自信心,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的肌张力和肢体运动。
1、面瘫的功能锻炼:用拇指自两眉之间经眉弓,经太阳穴到目内眦,再下经鼻翼旁、鼻唇沟、嘴角至下颌角,缓缓按揉,直到发热发酸为止。
2、语言功能训练:要耐心细致地一字一句进行练习,练习时,注意力要集中,情绪要稳定,说话节奏宜慢,先从简单的单字、单词练习。鼓励病人大胆与人交谈,也是一种语言锻炼的方法。
3、半身不遂功能锻炼:
1)坐卧练习:由家属扶病人反复作起坐、躺下动作;或在床的脚端拴一根绳子,让病人健康的手抓住绳子自行作起卧训练。
2)上肢锻炼:护理人员(或家属)站在病人患侧,一手握住患侧的手腕;另一手置肘关节略上方,将患肢行上、下、左、右、伸曲、旋转运动;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手腕,另一手做各指的运动。
3)下肢功能锻炼:一手握住患肢的踝关节,另一手握住膝关节略下方,使髋膝关节伸、屈、内外旋转、内收外展。一手握住患肢的足弓部,另一手做个趾的活动。也可让病人坐在凳子上,进行行走练习,进一步可搀扶病人行走练习。
4)日常生活动作锻炼:家庭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病人达到生活自理或协助自理。逐渐训练病人吃饭、穿衣、洗漱、如厕及一些室外活动,由完全照顾过度到协助照顾,直至
生活自理。
5)脚踏车练习:
瑞士苏黎世大学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患者如果在康复计划中参加电动脚踏车练习,能够提高大脑功能和身体健康水平。来自苏黎世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森大学、马里兰大学和巴尔的摩退伍军人医疗中心的研究者对参加脚踏车练习的37名患者的大脑和身体功能进行了检测比较。这37名病人每周参加三次脚踏车练习,另外有34名病人只做传统的伸展练习,作为控制对照组。经过六个月的练习后,参加脚踏车练习的这组病人的最高行走速度提高了51%,而对照组只有11%。前一组病人的心血管健康水平提高了18%,而后一组病人反而下降了3%。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参加脚踏车练习的病人的身体中有更多携带氧气的血液运送到了脑干和小脑中。约翰·霍普金森大学的神经科学教授丹尼尔·汉利博士说:“这项研究的临床意义在于,即使在患病后很长时间,或是其他常规治疗方法都不起效果之后,再进行脚踏车练习,也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参加试验的病人的平均年龄为63岁,参加脚踏车练习的时间大约是在患病后50个月。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8月29日的美国《中风》期刊上,强烈建议每个脑溢血、中风幸存者把电动脚踏车练习作为标准的康复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