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职中,品级是按照什么划分的

 我来答
繁华有一梦f0d6d8
高粉答主

2017-12-14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8.1万
采纳率:95%
帮助的人:4136万
展开全部
古代官员的品级一般分为九品十八级
1.正一品
1)文京内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京外官:无
2)武京内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京外官:无
2、从一品
1)文京内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各部院尚书(部长)、都察院左右都御使(最高检查院长)、协办大学士。
文京外官:加衔总督
2)武京内官:九门提督(卫戍司令)、内大臣。
武京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以下以a表示文京内官,b表示文京外官,c表示武京内官,d表示武京外官
3、正二品
a: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内务府总管、銮仪使、大理院正卿。
b:各省总督、漕运总督、河运总督。
c:八旗护军统领、(左、右)翼前锋统领。
d:副都统、总兵。
4、从二品
a:内阁学士、散秩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各部院左右侍郎。
b: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c:无
d:副将。
5、正三品
a:都察院左右副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上驷院卿、大理院少卿、太常寺卿。
b: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步军翼尉、各省提学使。
c: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武备院卿、参领。
d: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6、从三品
a:太仆寺卿、光禄寺卿。
b: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参政道。
c: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侍卫。
d:游击、下五旗参领、协领、指挥同知、宣慰使、土游击。
7、正四品
a:通政使司副使、鸿胪寺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都察院六科给事中。b: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盐法道、副使道。
d: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土都司、兵备道、代本。
8、从四品
a: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光禄寺少卿、国子监祭酒。
b:知府、土知府、都转盐运使司运同、参议道。
c:城门领、包衣护军副参领、包衣骁骑副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
d: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9、正五品
a:各部院郎中、太医院院使、左右庶子、佥事道、钦天监监正。
b:直隶州知州、同知、土同知、顺天府治中、奉天府治中、监掣同知。
c:步军副尉、步军校。
d: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抚使司同知、千户、宣慰使司佥事。
10、从五品
a:鸿胪寺少卿、各部院部外郎、翰林院侍讲、翰林院侍读、詹事府洗马。
b:各州知州、都转盐运使司副使、土知州。
c: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骁骑参领、下五旗包衣参领。
d:副千户、宣抚使司副使、招讨使、安抚使、长官司长官使、河营协办守备、守御所千总。
11、正六品
a:太医院左右院判、内阁侍读、左右中允、主事、都察院都事。
b:京府通判、土通判、京县知县、通判。
c:蓝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护军校、前锋校、鸟枪步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d: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招讨使司副使、长官司副长官、百户、土千总、门千总、营千总。
12、从六品
a: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
b:土州同、州同、运判、理同。
c:内务府兰翎长、六品典仪。
d:盛京游牧副尉。
13、正七品
a:内阁典籍、主簿、评事、通政使、太常寺典簿司知事、太常寺博士、御医。
b:知县、京县县丞、顺天府满州教授、训导、土知县、县视学。
c:城门吏、太仆寺马厂协领。
d:把总、土把总、安抚使司副使。
14、从七品
a:五官灵台郎、光禄寺典簿、布政使司都事、翰林院检讨、国子监博士。
b:土州判、州判。
c:七品典仪。
d:卫千总、安抚使司佥事。
在详细点:
古代的等级从品级建立时就有9品18级(9品30阶)。

做级别对比时,只好以几个区域品级对齐了。如巡抚对应省级、知府对应厅级、知县对应处级。 古代官职变动用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1、远古尧时期   司空 掌管水利、建筑的官员   后稷 掌管农业的官员   工师 掌管制銎魑锏墓僭?   虞 掌管山泽的官员   典乐 掌管教育、音乐的官员 2、秦   郎中令 掌管宫殿门户(秦)   督道仓吏 管理官仓内粮食的官员(秦)   御史大夫 制定保管法律、政令的司法官员(秦) 3、汉、三国时期   太史令 职掌文史、星历的官员   大农丞 管领盐铁事务的官员   中郎将 统领皇帝侍从的官员   典属国 掌管少数民族各部的事务的官员   大长秋 皇后的近侍,用来宣达皇后的旨意以及管理宫中事务的官员   武骑常侍 皇帝的侍从   都尉 即郡尉,武官名,掌握一郡的军事,官阶略低于太守,秩比二千石   骑郎将 统帅骑兵的将官,秩比千石   骁骑都尉 禁卫军将官   未央卫尉 未央宫禁卫军长官   长乐卫尉 长乐宫禁卫军长官   前、后、左、右将军 职位仅次于上卿   轻车将军 汉时杂号将军之一   骠骑将军 官位仅低于大将军   长史 大将军的秘书   建章监 监督建章宫羽林军的长官   骑都尉 羽林军长官,秩比二千石   待中郎 在皇帝左右侍奉的官员,汉制,侍中是在原官职上特加的荣衔   国相 相当于太守   常侍 皇帝的侍从近臣,东汉光武帝后都用宦官充任   典军校尉 武官,统领皇帝宿卫兵的长官,汉灵帝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设置了西园八校尉,。典军校尉是其中之一   御使中丞 汉代掌管宫廷藏书之处的官员   兰台令史 在藏书之处典校图籍,管理劾奏等文书档案   太守 专门治理一个郡,掌握生杀大权 4、唐   观察使 管理一道或几个州的地方行政、监察长官   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 中央禁卫军之神策军的最高将领   礼部侍郎 掌贡举、礼仪的行政长官   京兆尹 长安地区最高行政长官   防御使 负责一州或数州军事的地方长官   招讨草贼使 专为农民起义或讨伐逆叛而设置的军事长官   监军判官 监军使下的副职   行营都统 为和讨伐而设置的出征兵统帅   侍御史 负责纠察的官员   右卫将军 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   左神武大将军 中央禁卫军之军事长官   校书郎 太子东宫所属学馆中校勘典籍的官员   尚书右仆射 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长官   率府率 太子东宫侍卫长官   金吾大将军 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   尚书左右仆射 全面负责行政事务的长官   刺史 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折冲都尉 一府之军事长官。统兵两千、一千、八百不等   校尉 一团之军事长官。有兵三百   队正 一队之军事长官。有兵五十   车驾检校官 负责皇帝车驾并开路后保驾安全的安员   转运租庸盐铁使 设置造船厂,保证漕运水上工具(唐,下同)   光禄卿 主管膳食事务的长官   将作大匠 负责营造建筑事务的长官   兵部尚书 主管全国军事政务长官   司农卿 主管农业事务的最高长官   鸿胪卿 负责接待来宾事务的长官   虞部郎中 负责山林绿化的官员   民部尚书 主管财政的最高政务长官   吏部尚书 主管人事的最高政务长官   尚辇奉御 专管御用车辆的长官   中郎将 正四品   郎将 从五品,地方府兵将领   子将 从五品下   中书令 即内史,最高辅政官   右拾遗 咨询建议官员   宗正卿 主管皇族事务的官员   右补阙 咨询建议官员   前锋游弈使 前哨巡逻官   左散骑常侍 议政官之一 5、宋   通直郎 随奉太子的侍从官   承信郎 武职官最后一阶,宋武职共有52阶。   成忠郎 武职官第48阶,充左班殿前侍卫官。   秉义郎 武职官第45阶   武翼郎 武职官第41阶   宣抚使 负责督察军事的重任,职位高于安抚使。   节级 弓手班头,统制弓手,听命于县尉。   巡检 掌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擒捕盗贼事务,属于较高一级官职。   通判 由朝廷中央直接派遣,有权和知州(知府)共同处理事务,并监督行动。   士曹参军 州府六曹之一,掌婚姻、田土、斗殴等诉讼案。   司录参军 书写六曹公文的专职官员。   局务官 掌监造盐、铁等业的官员。   主簿 掌出纳官物、销注簿籍等事的县级官员,官阶次于县丞。   县尉 掌管训练兵丁、防奸禁暴、查缉走私等治安事务的县级官员。   兵曹 六曹之一,置参军一人掌兵事、缉捕等事。   兵马都监 马步军统制官。   都监 有两种,一种是路分都监,掌本路禁军的屯戍、训练和边防事。另一种是州府都监,掌本城军队的屯戍、训练、器甲、差使等事。   监当官 州府所设掌管征收茶、盐、酒税事务的官员。   典级 掌礼仪制度的官员。   胥吏 办理文书的小吏。   都统制 属于御营使,为监护诸军将领协同作战的军事长官。   同都统制 官职相当于副都统制。   御营使 统管全国军事。   保义郎 右班殿前侍卫官。   团练使 州府一级的常设武官,从五品。   钤辖 重要州、郡或路屯禁兵统制官。有路分钤辖、州钤辖。   武经郎 又称西京左藏库副使,即西京(洛阳)供备库副职武官   朝奉郎 又称左、右司谏,即谏议官,位次于谏议大夫下。   宣谕使、抚谕使 中央派往各地巡察民情,处理冤狱,措置营田的监时性官员,即所谓“钦差大臣”。   忠训郎 又叫“左侍禁”即内宫侍卫官。   镇抚使 由中央委派负责一个地区或几个州府军事防务的临时设官。负责辖区军事防务兼理民政、财政等事务。   宜文字 简称“机宜”如同秘书或机要秘书。   龙图阁学士 皇帝侍从的荣衔,掌管御书、御制文集、典籍、属籍、世谱等事。   提举 原意管理,主管专门事务,提举宫观,为安置罢退的大臣而设,光领俸禄不管事。   枢密使 掌全国军机、边备、征战等事的最高军事长官。   大理评事签书判官 掌管刑狱的京官。   参政知事 宰相的辅助,通称“使相”。   起居舍人 又称右使,皇帝的近臣,负责记载皇帝的言行。   中书舍人 地位比起居舍人高,掌管起草诏书。   翰林学士 皇帝最亲近的顾门兼秘书,权力极大,有“内相”之称,往往是“将相之储”。 6、明   尚书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中各部正官。   侍郎 六部中各部的副官。   布政使 一省之民事财务总管。   按察使 一省之司法掌握者。   都指挥使 一省之兵权掌握者。   殿阁大学士 皇帝的顾问人员。以后逐渐权重,成为实际的宰相。   总督 始于明代,凡用兵时派部院大臣总督军务,无定员,也无一定辖区,视军情所至,随时设置。 2 清朝官吏制度一、品级(级别) 1、正一品 1)文京内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相当于政治局CW) 文京外官:无 2)武京内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京外官:无 2、从一品 1)文京内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各部院尚书(部长)、都察院左右都御使(最高检查院长)、协办大学士(政治局W员)。 文京外官:加衔总督 2)武京内官:九门提督(卫戍司令)、内大臣。 武京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以下以a表示文京内官,b表示文京外官,c表示武京内官,d表示武京外官**** 3、正二品 a: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内务府总管、銮仪使、大理院正卿。 b:各省总督、漕运总督、河运总督。 c:八旗护军统领、(左、右)翼前锋统领。 d:副都统、总兵。 4、从二品 a:内阁学士、散秩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各部院左右侍郎。 b: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c:无 d:副将。 5、正三品 a:都察院左右副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上驷院卿、大理院少卿、太常寺卿。 b: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步军翼尉、各省提学使。 c: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武备院卿、参领。 d: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6、从三品 a:太仆寺卿、光禄寺卿。 b: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参政道。 c: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侍卫。 d:游击、下五旗参领、协领、指挥同知、宣慰使、土游击。 7、正四品 a:通政使司副使、鸿胪寺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都察院六科给事中。b: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盐法道、副使道。 d: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土都司、兵备道、代本。 8、从四品 a: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光禄寺少卿、国子监祭酒。 b:知府、土知府、都转盐运使司运同、参议道。 c:城门领、包衣护军副参领、包衣骁骑副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 d: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9、正五品 a:各部院郎中、太医院院使、左右庶子、佥事道、钦天监监正。 b:直隶州知州、同知、土同知、顺天府治中、奉天府治中、监掣同知。 c:步军副尉、步军校。 d: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抚使司同知、千户、宣慰使司佥事。 10、从五品 a:鸿胪寺少卿、各部院部外郎、翰林院侍讲、翰林院侍读、詹事府洗马。 b:各州知州、都转盐运使司副使、土知州。 c: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骁骑参领、下五旗包衣参领。 d:副千户、宣抚使司副使、招讨使、安抚使、长官司长官使、河营协办守备、守御所千总。 11、正六品 a:太医院左右院判、内阁侍读、左右中允、主事、都察院都事。 b:京府通判、土通判、京县知县、通判。 c:蓝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护军校、前锋校、鸟枪步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d: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招讨使司副使、长官司副长官、百户、土千总、门千总、营千总。 12、从六品 a: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 b:土州同、州同、运判、理同。 c:内务府兰翎长、六品典仪。 d:盛京游牧副尉。 13、正七品 a:内阁典籍、主簿、评事、通政使、太常寺典簿司知事、太常寺博士、御医。 b:知县、京县县丞、顺天府满州教授、训导、土知县、县视学。 c:城门吏、太仆寺马厂协领。 d:把总、土把总、安抚使司副使。 14、从七品 a:五官灵台郎、光禄寺典簿、布政使司都事、翰林院检讨、国子监博士。 b:土州判、州判。 c:七品典仪。 d:卫千总、安抚使司佥事。 ******为节约篇幅,七品以下简略,见谅!****** 二、清朝补服图案 1、封爵位 亲王补服图案:身前身后五爪正龙各一团,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 郡王补服图案:身前身后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 贝勒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团 贝子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行蟒各一团 镇国公、辅国公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方 公爵、侯爵、伯爵补服图案:身前身后绣九蟒 子爵补服图案:身前身后绣麒麟 男爵补服图案:身前身后绣狮 2、文官 一品绣鹤 二品绣锦鸡 三品绣孔雀 四品绣雁 五品绣鹇 六品绣鹭鸶 七品绣鸡敕 八品绣鹌鹑 九品绣练雀 3、武官 一品、镇国将军:绣麒麟 二品、辅国将军:绣狮 三品、奉国将军、一等侍卫:绣豹 四品、奉恩将军、二等侍卫:绣虎 五品、三等侍卫:绣熊 六品、蓝翎侍卫:绣彪 七品绣犀 八品绣犀 九品绣海马 三、顶戴(顶珠和花翎) 文武官员的朝冠式样大致相同,品级的区别,一是在于冬朝冠上所用毛皮的质料不同,而更主要的区别是在冠顶镂花金座上的顶珠,以及顶珠下的翎枝不同。这就是清代官员显示身份地位的"顶戴花翎"。顶珠的质料、颜色依官员品级而不同。一品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石,六品用砗磲〔chēq_车渠,一种南海产的大贝,古称七宝之一〕,七品用素金,八品镂花阴纹,金顶无饰,九品镂花阳纹,金顶。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更定官员冠顶制度,以颜色相同的玻璃代替了宝石。至乾隆以后,这些冠顶的顶珠,基本上都用透明或不透明的玻璃,称作亮顶、涅顶的来代替了。如,称一品为亮红顶,二品为涅红顶,三品为亮蓝顶,四品为涅蓝顶,五品为亮白顶,六品为涅白顶。至于七品的素金顶,也被黄铜所顶替。顶珠之下,有一枝两寸长短的翎管,用玉、翠或珐?、花瓷制成,用以安插翎枝。翎有蓝翎、花翎之别。蓝翎是鹖羽制成,蓝色,羽长而无眼,较花翎等级为低。花翎是带有"目晕"的孔雀翎。"目晕"俗称为"眼",在翎的尾端,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以翎眼多者为贵。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曾对花翎作出规定,即亲王、郡王、贝勒以及宗室等一律不许戴花翎,贝子以下可以戴。以后制定:贝子戴三眼花翎;国公、和硕额驸戴双眼花翎;内大臣,一、二、三、四等侍卫、前锋、护军各统领等均戴一眼花翎。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如《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课文《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4、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8、出,指出京受任。《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9、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 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书博鸡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台臣”以对“臧使者”的处分。 11、放,放逐。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即指提升和进用。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如韩愈《送李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13、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14、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15、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 勋官是奖给文武官员的称号。唐制自上柱国至武骑尉凡12转,受勋者即称勋官。宋沿唐制为12转,但已经成为文武官员常加的勋号。 爵即爵位。唐爵有9等,有王、嗣王、郡王和公侯伯子男等。宋划分为12等,即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 食封分为食邑和食实封两种,一般与封爵相结合。唐代食邑自万户至三百户共分9等,宋代自万户至二百户共分14等。有食邑的在唐代“三丁以上为率,岁租三之一入于朝庭”,只有“食实封者,得真户,分食诸州”②。在宋代则食邑完全是空的,只有食实封才享有封户所纳的赋税,因此,宋代实封只从千户到百户分为7等。 赐即奖给文武官员某种政治待遇。唐代没有明文规定,宋代以剑履上殿、诏书不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紫金鱼袋、绯鱼袋等作为赐的6个等级。 号是加赐给文武官员的、旨在表示尊宠的封号。唐代以前没有明文规定,宋代以推忠、佐理、协谋等美称作为推崇功臣的名号,共分40等。 阶即文武官员升迁的秩序。唐代是散官级为阶,宋以职事官“寓禄秩,叙位著”作为资序。在品级之中也有上下阶之分。宋以官易阶,有文、武、内侍阶,其中又各有若干阶差。 位即班位,指朝参行立的顺序。唐代朝班是先按职位,后按爵位,爵位相同则以年龄来区分。宋代则有专门的合班之制,对每个官员的班序都有规定。班序与资品关系密切。宋代曾多次修改班序。班序又与叙迁有一定的联系。同品之内因班位的不同,也作为叙迁的一个等级,无形中扩大了等级层次。 品 即品级,是官吏的级别。有流内、流外各九品,品内分上下阶,故又称为品阶。 检校 在唐代是兼理的任命方法,宋代则改为荣誉职,自太师至水部员外郎分为19等。 宫观 宋代授予休致官员的名誉职位,作为食俸禄的等级。宫观即岳庙祠祭之地,如中太一宫、玉清宫、集椿观、佑神观等,这些宫观各设使、提举、提点等职以分高下。 封君 是皇室女宗室和文武群臣母妻的封号。皇室女自大长公主至县主分为5等。内命妇是后妃之母,有郡、县君之分。外命妇是诸王及文武百官的母妻,自王妃至乡君共分6等。 职 亦称职事。在唐代是“诸统领曹事,供命王命,上下相摄,以持庶绩”,是有职务所掌的官。宋代则于“庶官之外,别加职事,所以厉行义、文学之士。高以备顾问,其次与议论,典校雠。得之为荣,选择尤精”,不完全是有职务所掌的官,而成为推崇文职官员的一种制度。
dymm2006
高粉答主

2017-12-14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2万
采纳率:80%
帮助的人:5869万
展开全部
古代官员的品级一般分为九品十八级
1.正一品
1)文京内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京外官:无
2)武京内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京外官:无
2、从一品
1)文京内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各部院尚书(部长)、都察院左右都御使(最高检查院长)、协办大学士。
文京外官:加衔总督
2)武京内官:九门提督(卫戍司令)、内大臣。
武京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以下以a表示文京内官,b表示文京外官,c表示武京内官,d表示武京外官
3、正二品
a: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内务府总管、銮仪使、大理院正卿。
b:各省总督、漕运总督、河运总督。
c:八旗护军统领、(左、右)翼前锋统领。
d:副都统、总兵。
4、从二品
a:内阁学士、散秩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各部院左右侍郎。
b: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c:无
d:副将。
5、正三品
a:都察院左右副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上驷院卿、大理院少卿、太常寺卿。
b: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步军翼尉、各省提学使。
c: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武备院卿、参领。
d: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6、从三品
a:太仆寺卿、光禄寺卿。
b: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参政道。
c: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侍卫。
d:游击、下五旗参领、协领、指挥同知、宣慰使、土游击。
7、正四品
a:通政使司副使、鸿胪寺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都察院六科给事中。b: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盐法道、副使道。
d: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土都司、兵备道、代本。
8、从四品
a: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光禄寺少卿、国子监祭酒。
b:知府、土知府、都转盐运使司运同、参议道。
c:城门领、包衣护军副参领、包衣骁骑副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
d: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9、正五品
a:各部院郎中、太医院院使、左右庶子、佥事道、钦天监监正。
b:直隶州知州、同知、土同知、顺天府治中、奉天府治中、监掣同知。
c:步军副尉、步军校。
d: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抚使司同知、千户、宣慰使司佥事。
10、从五品
a:鸿胪寺少卿、各部院部外郎、翰林院侍讲、翰林院侍读、詹事府洗马。
b:各州知州、都转盐运使司副使、土知州。
c: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骁骑参领、下五旗包衣参领。
d:副千户、宣抚使司副使、招讨使、安抚使、长官司长官使、河营协办守备、守御所千总。
11、正六品
a:太医院左右院判、内阁侍读、左右中允、主事、都察院都事。
b:京府通判、土通判、京县知县、通判。
c:蓝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护军校、前锋校、鸟枪步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d: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招讨使司副使、长官司副长官、百户、土千总、门千总、营千总。
12、从六品
a: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
b:土州同、州同、运判、理同。
c:内务府兰翎长、六品典仪。
d:盛京游牧副尉。
13、正七品
a:内阁典籍、主簿、评事、通政使、太常寺典簿司知事、太常寺博士、御医。
b:知县、京县县丞、顺天府满州教授、训导、土知县、县视学。
c:城门吏、太仆寺马厂协领。
d:把总、土把总、安抚使司副使。
14、从七品
a:五官灵台郎、光禄寺典簿、布政使司都事、翰林院检讨、国子监博士。
b:土州判、州判。
c:七品典仪。
d:卫千总、安抚使司佥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