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心吃了点鱼,唐代大诗人丢掉性命,什么原因导致的?
幼时,我们在父母的启蒙下牙牙学语: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少年,我们在老师的教诲下大声诵读: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春晓》、《过故人庄》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世人在回环吟诵的时候,往往忽略诗歌背后的大诗人孟浩然。
一如诗中所传达的那样,孟浩然骨貌淑清,性爱山水,不落俗尘,是名副其实的山水田园诗人。
孟浩然出生于襄阳城中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家有薄产。受家庭影响,孟浩然诗文少年,风度翩翩。二十岁那年,与好友登上野花飘香、云雾缭绕的鹿门山,此时孟浩然的田园诗风已经基本形成。诗歌是内心的形象化表达,三年后孟浩然已然决定要隐居在鹿门山。
孟浩然虽要隐居,但作为读书人,入仕才是世俗的正道。孟浩然辞亲远行,开始了漫游求仕的生涯。他足迹踏遍长江流域,广交朋友,干谒名流,以期谋得一官半职。但天不遂人愿,即便是在机会多多的洛阳,他仍然一无所获。
此路不通,孟浩然转而走上科举之路。39岁那年,孟浩然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场科考。造化弄人,孟浩然虽才华不凡,名震京城,但依旧无缘科考。后得好友张说举荐,面见玄宗,孟浩然一句“不才明主弃”,惹得玄宗很不高兴。
或许就没有入仕为官的命,除了后来被张九龄招致幕府后,孟浩然在仕途上几乎无所作为。
在仕途上孟浩然无疑是一个失败者,而在诗歌上他却是一个成功者。
孟浩然在漫游求仕中结交李白、王昌龄等圈内知名好友,大家惺惺相惜,依酒论诗,日子过得倒也逍遥快乐。于诗歌而言,孟浩然与王维一道逐步形成了一个流派——田园诗派。孟浩然因其先于王维,且成就不凡,被誉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
孟浩然的人生履历比较简单,一部分时间在漫游求仕,另一部分在隐居山水。孟浩然隐居山水,无问世事,按理说是应该长寿的。后来却发生了一件事,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王昌龄遭贬官途经襄阳,拜访故友孟浩然。当时,孟浩然患有痈疽,即将痊愈,医生一再嘱咐不可吃鱼鲜。二人相见甚欢,自然要开怀畅饮、大快朵颐一番。襄阳附近汉江中盛产一种味极肥美的查头鳊,孟浩然设宴款待,必然少不了这道菜。故友相见,孟浩然忘乎所以,不自觉中已经吃下了这查头鳊。没过多久,孟浩然因为吃鱼再次引发痈疽,不久就发病而亡了,时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波澜不兴一生,看似隐居山水,与世无争,但他过得并不轻松,正如文学家叶嘉莹所言,诗人也因此“放弃了自己所一向持守的隐,去追求另外一种仕的完成,最终仕隐两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