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74大题)如要做一个关于“情绪与认知关系”的实验,请问你可以采用什么?
展开全部
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它是对人的生物及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例如,当小孩子又累又困,特别想睡觉时,家长非要他学习,他就会表现得很烦躁。如果我们能与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一定会感到幸福。认知则包括感知、思维和决策等一系列的活动,例如我们接触一个人时,对他的外貌、言谈举止的印象,考虑他说的话有什么含义,我们是否想跟他作进一步的接触,等等。情绪和认知虽然都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变化规律,但是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情绪对认知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包括对活动的瓦解或促进。一般来说,正性情绪象愉快、兴趣等,对认知活动起协调、促进的作用,负性情绪象担忧、沮丧等,则起破坏、瓦解或阻断的作用。
具体来说,正性情绪对认知的促进作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取决于情绪的强度水平。研究表明,愉快和兴趣的情绪强度与被试的手工操作效果呈倒"U"型曲线,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下认知操作达到最优水平,过低或过高的愉快唤醒均不利于认知操作。这一不同唤醒水平的情绪对认知活动的不同效应称为"叶克斯-道森规律"(A. Welford, 1974:Yerkes-Dodson Law)。
然而,负性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作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律。由于对成人情绪的诱发和确认都存在相当的困难,这方面的研究很难得出明确的结果。这里我们引用孟昭兰所做的婴儿各种情绪对认知操作影响的研究结果。(孟昭兰,1997:婴儿心理学,p347--p350。)
实验是在如下的条件下进行的:在4个实验中,均以1岁4个月到1岁6个月的婴儿为被试,在实验室内通过人工方法分别诱发实验1:愉快与痛苦;实验2:兴趣与惧怕;实验3:愤怒与无怒;实验4:爆发怒与潜在怒,历时3分钟。然后向婴儿呈现操作任务,性质为问题解决,转动迂回杠杆取玩具或组装机器人。4个实验的结果显示:
(1) 不同性质情绪对认知操作有不同的作用,愉快比痛苦显示更优的操作效果;兴趣状态比惧怕有更优的操作效果;无怒的中性状态比愤怒状态下操作更好;爆发怒比潜在怒的操作效果更好。
(2) 情绪强度差异对认知操作有不同的影响。以愉快和爆发怒为例,在这两种情绪的背景下,认知操作呈"U"型曲线,表明最弱和最强的激活度不如中等强度能使操作效果达到最优。然而在负性情绪背景下(痛苦、恐惧),则发现情绪激活越强烈,操作效果越差。
(3) 情绪对操作策略选择的影响。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婴儿采用的操作策略有所不同。以迂回获取玩具的操作任务为例:愉快状态下婴儿采用有效的迂回获取策略较多,因此在操作中获得成功较快;而痛苦状态下婴儿更多采用径直抓取(难以成功)和被动呆视不动,从而延长了操作时间。
具体来说,正性情绪对认知的促进作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取决于情绪的强度水平。研究表明,愉快和兴趣的情绪强度与被试的手工操作效果呈倒"U"型曲线,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下认知操作达到最优水平,过低或过高的愉快唤醒均不利于认知操作。这一不同唤醒水平的情绪对认知活动的不同效应称为"叶克斯-道森规律"(A. Welford, 1974:Yerkes-Dodson Law)。
然而,负性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作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律。由于对成人情绪的诱发和确认都存在相当的困难,这方面的研究很难得出明确的结果。这里我们引用孟昭兰所做的婴儿各种情绪对认知操作影响的研究结果。(孟昭兰,1997:婴儿心理学,p347--p350。)
实验是在如下的条件下进行的:在4个实验中,均以1岁4个月到1岁6个月的婴儿为被试,在实验室内通过人工方法分别诱发实验1:愉快与痛苦;实验2:兴趣与惧怕;实验3:愤怒与无怒;实验4:爆发怒与潜在怒,历时3分钟。然后向婴儿呈现操作任务,性质为问题解决,转动迂回杠杆取玩具或组装机器人。4个实验的结果显示:
(1) 不同性质情绪对认知操作有不同的作用,愉快比痛苦显示更优的操作效果;兴趣状态比惧怕有更优的操作效果;无怒的中性状态比愤怒状态下操作更好;爆发怒比潜在怒的操作效果更好。
(2) 情绪强度差异对认知操作有不同的影响。以愉快和爆发怒为例,在这两种情绪的背景下,认知操作呈"U"型曲线,表明最弱和最强的激活度不如中等强度能使操作效果达到最优。然而在负性情绪背景下(痛苦、恐惧),则发现情绪激活越强烈,操作效果越差。
(3) 情绪对操作策略选择的影响。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婴儿采用的操作策略有所不同。以迂回获取玩具的操作任务为例:愉快状态下婴儿采用有效的迂回获取策略较多,因此在操作中获得成功较快;而痛苦状态下婴儿更多采用径直抓取(难以成功)和被动呆视不动,从而延长了操作时间。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