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米的《心理罪》读后感(2)

 我来答
正香教育
2022-06-15 · TA获得超过5563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88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37万
展开全部

你可以诅咒雷米对暴力近乎痴迷般的追求,他对于超乎人类想象的残忍似乎具有天生的抵御能力,冷静、客观。然而这样一个对所有令人发指的罪恶都习以为常的人,在他的小说里,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圣徒般悲天悯人的情怀。方木在凌晨的天台夜祭吸血鬼马凯;刘建军对着病房含混不清的“对不起”;泳池边方木近乎癫狂的拯救。通过一个外表冷漠,内心火热的人物——方木,雷米让我们在浑身冰冷的阅读过程中感到了些许温暖。他在冷静剖析,甚至是残忍揭露人类的基本情感之一——嫉妒的同时,也让我们同时见证了另一种情感——友谊与良知的伟大力量。邰伟对方木战友般的情谊;杜宇对室友矢志不渝的信任与支持;乔教授身陷烈火却至死沉默。这让我们在经历了恐惧与震惊的阅读后,仍然可以从容地面对未来。我们知道,即时面前是一片暗藏危机的浓雾,总会有方木、邰伟、乔教授站在我们身边。他们吸着烟,表情疲惫,目光锐利,微笑着对你说:没关系,有我在。

【篇三】《心理罪》读后感

“其实,你跟我是一样的。”这是一句书中经常出现的话。它伴随着主人公方木每一个难眠的`深夜,每一个自我挣扎的时刻。他有过惨痛的经历,以至于他久久不能解脱,至于他选择了一种类似逃避的生活方式。命运,总有着某种意义上的相似性。当他再度面对那心底的恶魔时,他会怎样呢?也许,结局不重要,毕竟人生需要一丝光明来慰藉。但作为画像者,我想方木心中一定会想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总是我?

画像,是一种主体搜寻犯罪分子的过程中的行为。这一行为中,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进入”或某种意义上的“融合”——主体与犯罪分子建立的联系。在联系过程中,画像者必须经过一定的人格的拷问和代入式的场景复制。这一行为,也就更容易导致画像者的迷失,迷失自我灵魂,永远活在挣扎与解脱,正义与邪恶之间。

《心理罪——画像者》就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他由嫉妒而生,又一个命题一直延伸下去:你,一定会成为我?书中,方木的挣扎很是痛苦,他没有真正的快乐,始终停留在过去的岁月中,面对爱情,他始终把现任女友与前任建立联系,面对研究生的生活他的状态始终停留在本科时期。他把灵魂安放在了过去。面对现实,他选择了绝对的冷漠,包括他每次与犯罪分子的谈话记录,他都是冷漠的。这份冷漠导致他忽视了马凯给他的信,他以自认为极其客观的态度面对凶杀现场,面对每一个人,甚至周遭的一切。他的客观性冷漠,让久经画像行为的乔教授也犹豫了。

乔教授,无疑是书中那个最值得尊敬的人。他早方木一步找到了凶手,他有着长者的包容作风和对职业的深层理解。当方木受到全校表扬时,他给予了批评。我想,那时他是对的。他看出了方木有不为人知的过去,方木那时的灵魂不属于现实。他想用科学上的刺激来唤醒方木的灵魂。如果没有乔教授的指点,我想方木也许真得会变成和凶手一样的人,比如乔教授以前的得意门生:孙普。

孙普,大学图书管理员。一个曾经的不算失败的画像者。他的经历受人格上的缺陷影响,使他只能趋于平庸。现实总是痛苦的,当某种才华得不到施展和认可,它便成为了一种魔性,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邪恶,它需要一个客观存在来激发它,从而使它占据灵魂的位置。

人,总有灵魂的。方木把它放在的过去。孙普则把它深深的藏在了内心的暗影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不可抑止的魔性力量。乔教授说孙普是没有灵魂的人。我想他是在唤起方木而不是否定孙普的灵魂,这也就是他为什么知道真相后,还亲自找孙普谈话的原因。乔教授忽略的是孙普的魔性的力度。孙普的过去,让我不由得想起韩国的电影《杀人回忆》。原本温文尔雅的苏探员面对接连的凶案,面对嫌疑犯,他迷失了。他选择了让他原本痛斥的酷刑拷问。那些科学的检测,他都不再认可,他不愿面对被害的女性,更不愿面对自己错误的判断。最后,凶案不再发生,但凶手依旧逍遥法外。孙普正式如此,在无法获得嫌疑犯的认可时,他人格上的缺陷暴露无遗。严刑逼供,以此来获得表面上自我的认可。孙普是一个极度需要自我认可的人。乔教授帮助了他,他其实内心是感激的。如果不是方木的出现,我想这一系列的凶案一定不会发生。孙普一定会老实的做他的管理员。因为,在方木出现之前,他尽管失败了,但他自我感觉至少这世上还有一个人是认可我的,他就是乔教授。这种认可,也许是孙普一厢情愿的,但起码它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孙普,在某种意义上,作为画像者,他是强于方木的。他更善于将自己和另一个人进行融合。当他重新回到讲台上时,他在进行着一种致敬,就像他的作案一直在致敬那些连环杀人凶手一样。他在为那个不再信任他的乔教授做着只有自己明白的祭奠,更是在方木面前做着自己最大程度上的认可。此时,他已把灵魂和那个曾经的乔教授一同压抑在了深不可测的内心深处。他要真正的成为凶手,真正的证明自己强于方木,真正的达到自我的最高认可。他不断的作案,不断的留下信息。他为老师选择了火祭,这一西方宗教上有着崇高意义的祭奠方式。他想听到现在老师的惨叫,同时希望这种惨叫唤醒方木的魔性。可他还是错了。这一系列的环节中,他只犯了这一个错误。他错误的预估了乔教授的承受度。乔教授用无声的力量唤起了方木过去的灵魂,同时又给孙普一个沉重的打击,这是孙普在黑暗中与方木搏斗时以及最后被录音时为何变得如此低级的原因。

从头到尾,其实孙普都是策划者,但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哪怕丁点的错误,他就会满盘皆输。一个能把灵魂藏在深处的人是不惧怕死亡的,因为早在方木出现的那一刻,他就选择了死亡。

黑暗中,那个萦绕在方木耳边的声音一直未曾消失。“其实,你跟我是一样的。”这是一个谜团,同时也是一个启示。乔教授的离去,以后不再有人不断唤起方木停留的灵魂了,他的路在何方?他会不会因为一个契机变成下一个孙普?他的灵魂究竟何处安放?是继续为它选择过去?那么,它会不会变成一种压抑,最终挣扎在人性的善与恶之间呢?

人性,在某种意义上讲是邪恶的,或者说人都有邪恶的一面。只是,我们作为现实的人,在外在压力面前,我们自己选择的是什么?是正视这份邪恶,还是任其自由的发展,或是选择不限制的压抑?这也许是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吧。

《心理罪——画像者》,有些像日本推理作家二阶堂黎人的《地狱奇术师》,同样是黑色的环境,连环的犯罪,同样是类似于百科全书式的推理内容。但不同点在于,书中整体行文没有选择那种哥特式的笔调。这是与文化环境有关的。《心理罪——画像者》,是一部值得回味,值得探讨,代入性很强的推理作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