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根基的朱元璋为什么能当上皇帝呢?这是必然还是偶然?
朱元璋树立大明,他的胜利,说是必然,没错。说是偶尔,也对。一个胜利的人和事,偶尔中透显着必然,必然中存在着偶尔。
当初,要不是和朱元璋一同撒尿和泥的发小,汤和的一封信,朱重八或许要敲一辈子木鱼。要不是韩成代死,鄱阳湖就是朱元璋的葬身之地。历史的偶尔,也可己说是气运始然,是性格培养的必然。明太祖朱元璋灾难的童年培养了他能吃苦肉体,聪明机灵,讨人喜欢,战乱年间,为生存投靠红巾军,遇到贵人郭子兴,得到重用,本人努力成为军王,善用人才如李善长,冯国胜,冯国用,徐达,常遇春,访问学士朱升,他自己是位十分勤政的人。培养了朱元璋从平民到皇帝,是必然的。
朱元璋出身布衣,早年间的阅历,培养了他坚忍,果敢,冷漠,多疑的格性。这些,恰恰是一代雄主所要具备的。要不是他坚忍,早就死于郭子兴父子之手。要不是他果敢,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早杀到应天。正因他冷漠,小明王、大元朝、陈士诚、王保保,都被玩的团团转。正因他多疑,宁可错杀一千,才使大明初始,政清民安。朱元璋虽一介草民,但是在乱世能学会管理,在战争学会作战,发现人才,任用为助,翦灭英雄,壮大本身。先培土深耕,后挥师北伐,战略得当,遂取天下。此其偶尔也。
从草根到皇帝,比不了士族门阀,都是一步一个足迹打出来的,斗争出来的。天下英雄草莽多你一个不算多,少你一个不算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最后剩你一个荣登九五之尊,此中艰苦,后人如何得知。这哪是偶尔,又哪里是必然?
朱元璋的胜利,是因他独具个人魅力,俊杰景从。是因他招贤纳士,广釆良谏,体察民情,注重民意。天道接近,偶尔实乃必然。英雄不问出处,王侯岂是天定。朱元璋的横空出世、大明王朝的树立,让华夏的千年文化、汉人的种族生存得己持续,其功之伟,永传于世。
答案是:朱元璋是通过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后当上皇帝的。
朱元璋25岁才白手起家,八年之后就拥兵十万,十七年后登基称帝,建立了延续276年的大明。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生在一个几尽赤贫的佃农家庭,陪伴他童年的是食不果腹的艰辛和元朝政治弛极的黑暗。朱元璋出身贫寒,从小给地主家放牛从没读过书,在公元1344年春,16岁的朱元璋遭遇了人生第一场重大变故,旱灾和瘟疫在夺走了父母兄长的性命。
朱元璋在用几件破衣包裹父母尸身后发为僧,在皇觉寺做起了行童,数月后又被迫离开寺院流浪,朱元璋在流浪期间风餐露宿,饱经冷暖,经历了世间的各种苦难。
朱元璋是带领义军坐上红巾军的统帅之位后开始读书学习,打仗之余,他坚持两天一讲永不间断,朱元璋让李善长为其讲书授学(即使是后来做了皇帝,也坚持听讲经史毫不松懈)
朱元璋特别重视招贤纳士,储备人才,在他的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得力的文臣武将。朱元璋还有就是能听人言,在这一点上是一个非常大的优点,他可能比刘邦还强。朱元璋笼络了以徐达、常遇春、汤和为首的一帮结义兄弟作为自己的武将,并认交了众多义子、义侄,这些武将为他出生入死、并且十分忠心。
朱元璋在各种人才的帮助下,平定东南,平“汉”、灭“吴”,打败并且降伏了方国珍,打败陈友凉,收取两广,而后收拾队伍北伐,平秦晋,打下大都(今日北京),继而收蜀取滇,朱元璋经过了十五年苦战经营,终成大一统,最后登基称帝,设立国号为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