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历史时期如何划分
汉语的历史发展时期分为:
古代汉语分为:
上古汉语:秦汉以前(包括秦汉)
中古汉语:魏晋至五代
近古汉语:北宋至五四前的文言部分
近代汉语:北宋至五四前的古代白话部分
现代汉语:五四至今
上古汉语
上古汉语存在于周朝前期和中期(公元前11到前7世纪),文字记录有青铜器上的刻铭、《诗经》、历史书书经以及部分《易经》。
据《礼记·中庸》第二十八章记载:“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可见周朝建立时期就开始实行语言文字的统一。
春秋初期,见于记载的诸侯国还有170多个。
至战国时期,形成“七雄”,“诸侯力政,不统于王,……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说文解字·叙》)。
先秦诸子百家在著作中使用被称为“雅言”的共同语。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论语·述而》) 秦朝重新统一之后,进一步规范了文字,以小篆作为正式官方文字。
中古汉语
这种汉语使用于隋朝、唐朝和宋朝(7-10世纪),可以分为《切韵》(601年)涉及到的早期以及《广韵》(10世纪)所反映的晚期。
高本汉把这个阶段称为“古代汉语”。
语言学家已能较自信地重构中古汉语的语音系统。
这种证据来自几个方面:多样的现代方言、韵书以及对外语的翻译。
正如印欧语系的语言可以由现代印欧语言重构一样,中古汉语也可以由方言重建。
另外,中国古代的文学家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来总结汉语的语音体系,这些资料仍然是现代语言学家工作的基础。
最后,汉语的语音可以从对外国语言的翻译中了解到。
近代汉语
近代汉语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以早期白话文献为代表的汉语。
《水浒传》《西游记》等书所用语言即为近代汉语。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语。
1913年,读音统一会通过投票方式确定了“国音”标准,这种标准音习惯上称之为“老国音”。
1923年,当时的国语统一筹备会成立了“国音字典增修委员会”,决定采用北京语音标准,称之为“新国音”。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
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汉语的各种方言,即不同地区的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这些语言都是汉语,只是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而狭义的现代汉语则是指“普通话”,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所代表的标准现代汉语也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