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逐段赏析

 我来答
刺任芹O
2022-09-29 · TA获得超过6.2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38.7万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8814万
展开全部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节诗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

最后的“西天的云彩”,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所以这节诗为整首诗定下了一个基调。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这节诗实写的是康河的美,同时,柳树在古诗里“柳”——“留”,留别有惜别的含义,它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牵挂用“在我心头荡漾”,把牵挂表现得非常形象。

他运用的手法是比拟(拟人、拟物)。这节与第三节诗联系紧密:“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第三节诗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

同时表现一种爱心,那水草好像在欢迎着诗人的到来。还有,它并没有完全脱离中国诗歌的意境,它和中国的古诗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物我合一。

第二节是化客为主,第三节是移主为客,做到两相交融,物我难忘。这两句诗正好表现出徐志摩和康桥的密切关系。这就是所谓的:确定了理想,步入了诗坛,美妙的风光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三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第四节是转折点:“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节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是景物的描写,“虚”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来,“不是清泉,是天上虹”,一片红光,是实写。

扩展资料

新月派诗人徐志摩很赞同闻一多提出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那么其中的建筑美指的是什么呢?是音画之外的内涵与结构,是耳目感觉之上的大脑思维。它也要是美的,就像建筑一样棱角分明、层次清晰、功能明显、历久弥新。

换言之,诗歌不但要中看中听,还要中用,不但为自己所用,为读者所用,还要为后世所用。

很遗憾,此前人们只觉出了《再别康桥》的飘逸与灵动,没有认识到它的建筑的凝重与理性,或许包括本就是建筑学家的梁思成与林徽因。实际上,《再别康桥》跳跃多变的是其意象和音律,主旨则只有一个——倡导西方自由民主的婚恋观!

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说,“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这让我们误以为《再别康桥》仅是写自然美景而已,仅是作者试图远离中国丑陋的社会现实回向康桥式的人生理想而已。

其实徐志摩没有常人想象的那般畅露自剖,也有“微妙的灵魂的秘密”,在他的灵魂深处,中国还有一个人是不丑陋的,甚至比大自然更加完美无缺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再别康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