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120分难吗
高考语文120分难。
只要同学们在平时能够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并且一直坚持到高考的话,考过120分基本不是问题。
1、每天抽出半个小时的时间练习硬笔书法
对于语文这门科目来言,很多人认为只要背诵下来,考试的时候答满就能取得好成绩。但事实上仅仅背下来还不行,还必须能够工工整整地写出来。在高考中,尤其是在语文这一科目上,很多同学之所以考出不成绩,并非是自己不努力,而是吃在了字不好的亏上。
2、整理一套作文素材模板,并且固定下来,反复使用,直到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高考语文科目中,成绩占比最大的一道题目就是作文了。影响作文成绩的因素有很多,既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字体问题,也与同学们的文章水平有关联。高考语文大都是议论文,相信老师在教学中一定会让同学们准备各种素材。
一个学期下来,同学们的素材积累本甚至都能记得满满的,但是同学们依旧不会使用,原因就在于素材模板过多,不够精练。
其实在准备作文素材模板时一定不要贪多,准备上一整套模板,反复使用,直到自己完全能够熟练掌握就可以了。高考作文的立意角度有很多,我们完全可以从模板中找到正能量的角度立意。
3、阅读经典名著,增大自己的阅读量,培养自己的语感和答题思路
对于语文这门科目来说,学习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大阅读量。当然,应该从小的时候就培养出阅读的这一好习惯,不过在高中才开始也并不晚。
高中的课程非常紧,学业压力非常大,可以把阅读作为自己的休闲方式,每当自己学不下去的时候,就拿出名著来读一读。这样既可以缓解学习压力,又可以培养语感,可谓是一举两得。
高考语文注意事项
答题时,做得快,死得快。就是说考生在考试答题中,遇到简单的题目时,过度高兴,精神亢奋,心跳加快,大脑过度活跃,没有保持一颗平常心,影响大脑正常运作,很容易因为这样的急于求成心理导致错题。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考试当中,锻炼出一种平常心的良好心理状态,力求做到不急不躁,不骄不傲、认真慎重。
2009-08-23
我从小就对语言方面的课程有一种偏爱,尤其喜欢语文。唐诗、宋词将文字的种种不同风格的优美都演绎到了极致,而小说、散文、杂文又别有一种令人心动的风采,因此,我对学习语文尤其是学习写作有一种莫大的兴趣。说起来,在很久以前(特别是指高三以前),语文也曾是我的强项之一。但是,自从上了高三,我的语文成绩就开始一落千丈,成为我的一个小包袱。我记得当时每次考试完了,向爸爸汇报成绩的时候,他总是十分不解地问我:“你的语文不是一向挺好的吗?怎么现在成这样了?”而我则只能笑笑,无言以对。说实话,我也一直感到很奇怪,为什么会成这样呢?老师很好也很幽默,讲起课来深入浅出而且极富激情,是我们学校公认的好老师。我学习也颇为刻苦的,为什么成绩反而大不如前了呢?思来想去,有一天终于豁然开朗:原来我对语文的兴趣已经大不如前了。每次看到语文习题,总是觉得十分烦躁,觉得很没意思,很枯燥。而对于作文,我则更有一种近似痛恨的感觉——可能我这样说有些夸张,但是有一段时间我的确是看到作文心里就很不舒服。我对于应试作文一向都是不太感兴趣,总是觉得那些文章太假,太虚伪,充满了华丽的名人名言或是响亮的口号,要不然就是摆出一副历尽沧桑的样子与读者探讨人生哲理问题。我实在是厌烦到极点。也许我这样说对于有些同学来说是不公正的,毕竟他们还是真正用自己的心去写文章的,但是据我所知,绝大部分人无论是考试还是平时写作文都只是根据分数的需要拼凑一篇东西交上去。就我个人而言,从小到大,尽管老师一直在教导我们写作文一定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打动别人,但我写给老师们看的作文没有一篇不是假的。散文还可能有一些真实的东西在内,至于记叙文则是百分之百的瞎编乱造,写议论文的时候,每次都是强忍着心中的恶心硬着头皮写下一些符合评分规则,让老师看着舒服的文字。这种不好的感觉自从我开始有一些所谓自己的、与老师不太相同的想法时就逐渐产生了,到我读高三的时候已经积累了五六年,再加上当时可能是因为我本来就处在学习的迷茫期吧,不知道学习的理由何在,没有方向,没有动力,心情过于烦躁不安,这种种原因集合在一起,终于导致我对语文暂时失去了兴趣,而没有兴趣的直接后果就是我在语文成绩上遭遇滑铁卢。以上啰嗦的一大段决不仅仅是表示我对于应试作文的恶感或是对于语文教育的批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看我这篇文字的人能够明白一个道理:成绩不好的时候不要慌乱,更不要盲目的多背多练,而是应该首先分析自己成绩不好的原因,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然后才好对症下药,这样自然是事半功倍。�
找到自己的症结所在后,我开始了艰难的语文复兴计划。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兴趣低落的问题。我找来几本唐诗、词选,每天读上一两首,让自己重新燃起对语言文字之美的热爱,平时多看看《读者》、《青年文摘》之类的杂志,《语文报》上面的学生作文看不下去,就强迫自己看,还把其中一些写得好的片段、语句摘抄甚至是背下来。名言警句当然也不能放松,每天都要背上几条。(在这里我要介绍我的老师的一个方法:在黑板的一侧开辟一个小小的专栏,每天让一个同学上去写一句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一天一换,有的时候老师上课还会比较当天的感觉):我都已经这样做了,为什么成绩反而越来越差呢?难道我的努力都白费了吗?怀着这样一种心情,我把我的试卷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终于看出了我语文的另一个缺陷:基础知识太过薄弱,一些很基本的题都答错了,阅读也做得不好,尤其是科技说明文和现代文阅读。虽然作文分数比以前提高了一点(有些高兴,毕竟努力没有白费),但是由于这一段日子时间分配不当,没有复习基础知识,导致总成绩不升反降。想到这里,我又振作起来,开始了新一轮对语文的挑战。我先是找来一本成语词典,每天看几十个(这也是我们老师介绍的方法);诗词仍然是每天必读的,除此之外还每天朗读一篇好的文章,议论文、散文都可;遇到不认识的字不再轻易放过,而是将其查个水落石出;对语文基础知识每天都背个十来条;买来一些阅读训练,坚持每天将古文、科技说明文、现代文各做一篇,而且也并非做完就算,而是与答案认真对照(补充一句:建议买有答案详解的练习),分析自己究竟错在何处,让自己的思维方式竭力向答案靠拢……我不否认这样做会使自己越来越模式化,失去自己的个性,但是我也很清楚在当时的情况下孰重孰轻:人总是不可避免的要受社会的影响,并为之而改变,尽管你自己也许并不喜欢。我真的很佩服那些能够坚持自己的道路走下去的人,但是我明白,做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在这一点上,我是个聪明的学生。高考前一两个月的时候,为了进一步提高作文成绩,我和几个好朋友相约练习写作文。我们从《语文报》、《作文通讯》等上面找了一些好题目,写完了以后相互看并且做出诚实的评价,最后再请老师批改指正。本来是准备每天写一篇的,可是坚持了两三天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时间太紧张了,最后只好隔几天写上一篇,大家相互交流。那些天里我对作文的兴趣空前高涨,所写的文章几乎是高三一年的总合,几乎是有些近似狂热了,我的几个朋友也是如此。我想,和同学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既能带动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习变得充实而快乐。
试一下,主要靠勤奋
比方说,你要你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比方说,多朗读,读诵一些句子、文章,有助于你理解(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对这方面的提升是潜在的,只有你读文章的能力上去了,你做题的时候,才知道、才读的出来作者想考你什么,你能读出来,最起码你得读懂文章的意思吧。这就是学习方法。
比方说,作文,作文是怎么提高的呢?我,起码是这样。我很愿意写作文,即使现在,有什么感触了、想法了,感想了,有的时候就喜欢动笔写写,几分钟的事,1000来字就出来了,当然现在喜欢打字。其实,我拿自己的例子说的很明白了。两点,第一,是要真有东西,写出自己的感触来,不要无病呻吟,瞎扯。写出自己的感想来。第二,多积累,多阅读,平常多写一点,背一点,写常了,就写出感觉来了,不吐不快。高考的时候,就随笔而出,很自然的。
阅读和作文是高考的大项,但选择也不容忽视,选择记住一点,细心,谨记。
我保证,你可以考130分,只要你做到了我说的。我当年考了134分还是136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