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中国第一次带到太空的三只动物是8只白鼠(4只小白鼠,4只大白鼠)、两只小狗"小豹"和"珊珊",以及果蝇等生物。
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生物探空火箭“T-7A/S1”在安徽广德发射升空,将这8只白鼠和两只小狗送入高空弹射,并取得成功。这次太空生物实验是中国首次将动物送入太空,目的是研究超重失重、高空弹射、宇宙辐射对生物的影响,为以后载人航天提供重要依据。
除了这次实验外,中国还进行过其他太空动物实验,如1966年7月,两只小狗“小豹”和“珊珊”被送入探空火箭“T-7A/S2”升空。这次实验被认为是最有意义的一次太空生物实验,小豹和珊珊的贡献拍制成纪录片《向宇宙进军:中国航天梦想之小狗飞天》。
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生物探空火箭“T-7A/S1”在安徽广德发射升空,将这8只白鼠和两只小狗送入高空弹射,并取得成功。这次太空生物实验是中国首次将动物送入太空,目的是研究超重失重、高空弹射、宇宙辐射对生物的影响,为以后载人航天提供重要依据。
除了这次实验外,中国还进行过其他太空动物实验,如1966年7月,两只小狗“小豹”和“珊珊”被送入探空火箭“T-7A/S2”升空。这次实验被认为是最有意义的一次太空生物实验,小豹和珊珊的贡献拍制成纪录片《向宇宙进军:中国航天梦想之小狗飞天》。
展开全部
狗
经过不到半年的时间,中国首个初具规模的探空火箭发射场在广德县誓节渡山区建成,包括发射控制室、发动机测试室、助推器装药室、推进剂加注房、发射场坪和发射架、箭头总装总调间、遥测接收站、雷达阵地工程、气象观测室和生活区等.
我国科学探测的第一步,是一群大白鼠在安徽省广德县的上空“迈出”的.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生物火箭“T-7AS1”成功发射.这一成功让中国的航天先驱们对于太空探索有了更足的信心.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中国着手小狗上天试飞实验.叶永烈先生在担任《向宇宙进军》编导时,曾观看过《小狗飞上天》等内部参考影片,他告诉记者,最后上天的两只小狗,是从30多只小狗中遴选出来的,除了身体健康、反应灵敏、性格温和、善解人意外,体重在6000克左右,不胖不瘦.两只小狗一公一母,公的叫“小豹”,母的叫“珊珊”.
非常有意思的是,像后来飞天的航天员一样,这两只小狗在上天之前同样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据叶永烈先生说,这些训练一点不比人的训练轻松.工作人员首先要将小狗捆绑在木板上,然后用手不断地翻转,以保证小家伙适应火箭发射后一边前进一边旋转的状况.而后,还要将它们捆在震动器上接受强烈震动的考验、放在冰箱里接受严峻的低温考验、放在刺耳的大喇叭下接受噪音的骚扰.当然,最为“残酷”的训练是将小狗装进小铁箱里,用离心机高速旋转!
在严格的训练下,“小豹”和“珊珊”表现得十分顽强,最后被国内航天专家一致认为“适合上天试飞”.
“动物天使”最终平安归来
第一个担任上天试飞任务的是小公狗“小豹”.它所乘坐的是比较简单的生物火箭“T-7AS2”,载重量小,发射高度距离地面七八十公里左右.
这枚生物火箭的箭头部分由箭头、生物舱和回收舱组成,里面装有记录“小豹”心率、血压、呼吸和体温等四大生理指标的磁记录器;装有记录“小豹”在飞行中各种姿态的自动摄影系统;生物保障系统中有自动供氧和自动调节二氧化碳浓度的装置.安放小狗的托盘前部还设有条件反射装置,为使小狗“方便”,狗尾部还安有屎、尿等收容器.
1966年7月15日清晨,在安徽广德的火箭发射基地上,运载着“小豹”的生物火箭在震彻山谷的轰鸣声中直冲云际,“飞”出地面大约80公里.地面上的各种跟踪设备不断接收到火箭上传回的各种信息,数据表明,火箭飞行正常.
这时候,两架早已接到命令的空军直升飞机在回收区上空盘旋搜索,随时准备迎候“小豹”的凯旋.一个多小时后,降落伞吊着生物舱,徐徐下降,落在一个山坡上.科技人员当即跑上前去,用竹竿将生物舱抬了下来.
当人们小心翼翼地打开生物舱的舱盖时,“小豹”正安然无恙地趴在托盘上,目光炯炯有神地前来“迎接”它的每一个人,尾巴还在欢快地摇来摇去,仿佛在自豪地讲述着自己神奇的太空经历.
在“小豹”胜利归来之后不久,1966年7月28日,小狗“珊珊”再次被装进“T-7AS2”生物火箭,送上高空,同样平安而归.
经过不到半年的时间,中国首个初具规模的探空火箭发射场在广德县誓节渡山区建成,包括发射控制室、发动机测试室、助推器装药室、推进剂加注房、发射场坪和发射架、箭头总装总调间、遥测接收站、雷达阵地工程、气象观测室和生活区等.
我国科学探测的第一步,是一群大白鼠在安徽省广德县的上空“迈出”的.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生物火箭“T-7AS1”成功发射.这一成功让中国的航天先驱们对于太空探索有了更足的信心.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中国着手小狗上天试飞实验.叶永烈先生在担任《向宇宙进军》编导时,曾观看过《小狗飞上天》等内部参考影片,他告诉记者,最后上天的两只小狗,是从30多只小狗中遴选出来的,除了身体健康、反应灵敏、性格温和、善解人意外,体重在6000克左右,不胖不瘦.两只小狗一公一母,公的叫“小豹”,母的叫“珊珊”.
非常有意思的是,像后来飞天的航天员一样,这两只小狗在上天之前同样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据叶永烈先生说,这些训练一点不比人的训练轻松.工作人员首先要将小狗捆绑在木板上,然后用手不断地翻转,以保证小家伙适应火箭发射后一边前进一边旋转的状况.而后,还要将它们捆在震动器上接受强烈震动的考验、放在冰箱里接受严峻的低温考验、放在刺耳的大喇叭下接受噪音的骚扰.当然,最为“残酷”的训练是将小狗装进小铁箱里,用离心机高速旋转!
在严格的训练下,“小豹”和“珊珊”表现得十分顽强,最后被国内航天专家一致认为“适合上天试飞”.
“动物天使”最终平安归来
第一个担任上天试飞任务的是小公狗“小豹”.它所乘坐的是比较简单的生物火箭“T-7AS2”,载重量小,发射高度距离地面七八十公里左右.
这枚生物火箭的箭头部分由箭头、生物舱和回收舱组成,里面装有记录“小豹”心率、血压、呼吸和体温等四大生理指标的磁记录器;装有记录“小豹”在飞行中各种姿态的自动摄影系统;生物保障系统中有自动供氧和自动调节二氧化碳浓度的装置.安放小狗的托盘前部还设有条件反射装置,为使小狗“方便”,狗尾部还安有屎、尿等收容器.
1966年7月15日清晨,在安徽广德的火箭发射基地上,运载着“小豹”的生物火箭在震彻山谷的轰鸣声中直冲云际,“飞”出地面大约80公里.地面上的各种跟踪设备不断接收到火箭上传回的各种信息,数据表明,火箭飞行正常.
这时候,两架早已接到命令的空军直升飞机在回收区上空盘旋搜索,随时准备迎候“小豹”的凯旋.一个多小时后,降落伞吊着生物舱,徐徐下降,落在一个山坡上.科技人员当即跑上前去,用竹竿将生物舱抬了下来.
当人们小心翼翼地打开生物舱的舱盖时,“小豹”正安然无恙地趴在托盘上,目光炯炯有神地前来“迎接”它的每一个人,尾巴还在欢快地摇来摇去,仿佛在自豪地讲述着自己神奇的太空经历.
在“小豹”胜利归来之后不久,1966年7月28日,小狗“珊珊”再次被装进“T-7AS2”生物火箭,送上高空,同样平安而归.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