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本的航母有多少艘

详细点最好,谢谢... 详细点 最好,谢谢 展开
 我来答
挡刻聿氪流你4344
2005-11-14 · TA获得超过109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2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参加太平洋战争的日本航空母舰,按建造过程大致可分为正规航空母舰、改造航空母舰和改装航空母舰三类。其中,正规航空母舰一开始就是按照标准航母设计建造的,如“翔鹤”级;改造航空母舰是指原本其他舰种的军舰,在施工阶段改变原设计,而以航母的姿态出现在联合舰队序列中,如“赤城”级改装航空母舰则是指将一些服役中或已经完工的战列舰、巡洋舰乃至征用的商船,拆除部分原有结构,增设飞行甲板和操作舰载机设备而成的航空母舰。

  日本海军在条约的限制下,采取了一些可迅速增加航空母舰数量的方法。其中所谓的“航母预备舰”就是在部分军舰的设计中,事先就考虑了未来可能改装成航空母舰的需求,以利于日后的改装工作。另外,日本军方还以投资方式参与商船的设计建造,战时大量征用这些商船,进行改装服役以增强其航母力量。

  由于日本航空母舰的建造受到《华盛顿公约》的限制,而且在早期不像战列舰那样受重视、有计划,因此其谱系相当混乱,只是在命名方面有大致规律可循。在早期,日本的航空母舰都是以特殊的飞禽为名,其中正规航空母舰的舰名中有“龙”或“鹤”字,如“飞龙”、“翔鹤”等;由其他军舰改造而成的航空母舰的舰名中均有“凤”字,如“祥凤”、“瑞凤”、“龙凤”等(但“赤城”号和“加贺”号例外,它们直接沿用了原来战列舰的舰名);由民间船只改造成的航空母舰的舰名中则有“鹰”字,如“大鹰”、“云鹰”、“冲鹰”等。在1943年以后,日本航空母舰的命名方式又有变动,改用日本历史上的诸侯国名或者山名来命名:其中排水量25000吨以上的用国名命名,15000~25000吨级的以山名命名,如“天城”、“葛城”、“笠置”等。从命名方式上可以看出,日本海军对航空母舰的认同是从早期的存疑到后期的重视——在初期的命名方式中,每个舰名的词尾都有一个共同的字,类似于日本海军驱逐舰的命名方式;但到了后期所采用的山名和古国名,则明显是战列舰所惯用的命名方式。而战列舰向是日本人最看中的主力舰。

  “凤翔”号:日本航空母舰的元老和试验舰

  它是日本海军航空母舰中的元老。在该舰动工兴建之前,日本曾改装过一艘运输船“若宫丸”号,以进行水上飞机的搭载试验。而“凤翔”号在建造之初被归为“特务舰”,后来才自成一类,成为海军的第一艘航空母舰。1921年10月在浅野造船厂动工,1922年10月下水、12月完工。测试排水量9494吨,航速25节,有4门140毫米炮、2门80毫米高射炮,官兵550人。

  由于在建造“凤翔”号之前,日本海军没有建造专门航空母舰的经验,许多设计仍在摸索阶段,所以该舰也算是日本航空母舰的试验舰。在原设计中,其前段起飞甲板向下倾斜5度,为的是利于飞机起飞加速,右舷的3根烟囱在飞机起飞时可由垂直转为水平;舰岛前方有专供水上飞机回收使用的起重机等。到1923年,“凤翔”号才一一改正了这些错误设计:前端飞行甲板改平,拆除舰岛,舰桥改在飞行甲板下面。

  在1932年2月5日入侵中国上海的作战中,“凤翔”号所属的13式舰载攻击机首次与中国战机交锋并取得胜利,这是日本海军首次以舰载机击落对手的空战。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凤翔”号再度出没在中国青岛外海,而后从事训练任务。中途岛战役时,“凤翔”号负责主力部队的反潜警戒任务,搭载了6架飞机,未直接参加第一线战斗。1944年,为了搭载新式战机,“凤翔”号的飞行甲板被加长到180.8米。由于改装后的飞行甲板长度超出舰长太多,使得航母的耐波性降低,无法在远洋活动。但“凤翔”号也因祸得福,由于活动减少而得以躲过美军铺天盖地的攻击,存活到日本战败后,于1946年9月被解体。

  “赤城”号:山本五六曾任舰长的名舰

  “赤城”号原本是“天城”级战列巡洋舰中的一艘。“天城”级是日本海军“八八舰队”计划的产物,预定要建造“天城”号和“赤城”号两艘。“赤城”号于1920年12月在吴港海军造船厂动工建造,到了1921年,受《华盛顿公约》的影响,建造中的“天城”级面临停工解体的命运。日本海军在经过一番考虑后,决定将两艘“天城”级战列巡洋舰改建成航空母舰。1923在发生的关东大地震,震坏了放在船台上的“天城”号龙骨,最后只有“赤城”号以航空母舰的姿态面世。由于日本当时只有小型航母“凤翔”号的建造经验,因此在设计这艘排水量比“凤翔”号大近3倍的航空母舰时,煞费了苦心。

  “赤城”号在1923年11月重新开工,1925年4月下水,1927年3月完工。其三层甲板设计相当特殊:最上层为飞机降落甲板;第二层甲板上有舰桥及2门双联装203毫米口径主炮,故称为“炮塔甲板”;第三层为飞机起飞甲板,长56.7米,可搭载60架战机(16架战斗机、16架侦察机及28架攻击机)。测试排水量34364吨,航速31节。

  1938年,“赤城”号进行了一次大改装,拆除原来的炮塔甲板和起飞甲板,将最上层甲板延长变成飞行甲板,舰载机数量增加到91架(96式战斗机16架、96式攻击机51架、96式俯冲轰炸机24架),运送飞机的升降机也由2座增加到3座,飞行甲板左舷增设舰岛。测试排水量增为41300吨,航速31.2节。

  “赤城”号是日本海军的名舰之一。在1928~1929年,日本海军名将山本五十六曾担任该舰舰长,偷袭珍珠港时,该舰也作为机动部队的旗舰,其后,“赤城”号还参加了爪哇海大战和中途岛战役。在中途岛海战中,“赤城”号被美军俯冲轰炸机投下的2枚炸弹命中引起火灾,大火殃及弹药库,连锁爆炸迫使“赤城”号船员不得不弃船,最后日本用自己的“野分”号驱逐舰发射鱼雷将其击沉。

  “加贺”号:关东大地震使它得以顶替上岗

  “加贺”号和“赤城”号虽然不是姊妹舰,但2艘航母从诞生到覆灭的命运却惊人的相似。属于“土佐”级的“加贺”号,真原始设计也是战列舰,同样也是“八八舰队”计划的产物。正当它受到《华盛顿公约》的影响而准备解体时,关东大地震报销掉了“天城”号,“加贺”号得以被改造成一艘航母来顶替。

  “加贺”号于1920年在川崎神户造船厂动工,次年11月下水,1923年11月开始航母改造工程,1928年3月完工。其外观与“赤城”号类似,同样是三层式甲板,排水量33693吨,航速27.5节,可搭载60架飞机。

  1934年,“加贺”号也进行了大改装,于一年后完工。主要是延长飞行甲板,使舰载机的数量增加达到90架(15架90式战斗机、45架89式攻击机及30架94式俯冲轰炸机),航速增大至28.3节,排水量增加到42541吨,续航力得到提高。

  “加贺”号一直与“赤城”号搭配编为日本海军第1航空战队,曾参与侵华战争的所有大规模军事行动;偷袭珍珠港时战果颇丰,在进军南洋的过程中也出力颇多。在1942年6月的中途岛战役时,受到美军俯冲轰炸机的袭击被命中3枚炸弹而引起火灾,数小时后沉没。成军13年的第1航空战队至此全军覆没。

  “龙骧”号:日本海军后续小型航空母舰的典范

  在1924年的日本舰艇补充计划中,准备建造1艘27000吨和3艘10000吨的航空母舰。1925年,为了取代老旧的“若宫丸”号水上飞机母舰,有了建造“龙骧”号的腹案,后来又从水上飞机母舰变更到航空母舰。

  “龙嚷”号最初计划的排水量为9800吨,使用“青叶”级重巡洋舰的舰体,航速30节,搭载约24架飞机。1924年11月,“龙骧”号在横滨三菱造船厂动工1931年4月下水后拖曳到横须贺进行艏装工作。此时军方要求舰载机数量增加到36架,厂方不得不更新设计,增加一层机库,以至于舷高度降低、耐波性变差。1933年5月完工时,测试排水量12732吨、66000马力、航速29节、续航力10000海里(14节),搭载飞机48架、官兵924人。

  “龙骧”号的外形成为以后日本小型航母的典范全通式飞行甲板、无舰岛、露天式舰艏甲板,舰桥位于飞行甲板最前端的正下方。但1935年9月发生了一起日本海军史上著名的“第4舰队事件”:“龙骧”号在演习过程中遭遇台风,由于干舷太低导致舰桥被海浪冲毁。这次事件对日本舰艇设计影响深远。事后,“龙骧”号再度进坞改造,除了重新设计改善了耐波性的舰桥外,新加了层甲板以提高干舷高度。改造后的排水量达到12575吨,航速却降低到28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龙骧”号搭载有18架96式战斗机和12架97式攻击机。它与航母“祥凤”号、征用商船“春日丸”号编成第4航空战队,曾参与入侵菲律宾和进攻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支援行动。偷袭珍珠港时,“龙骧”号负责进攻阿留申群岛的作战。第二次所罗门海战时,“龙骧”号搭载有24架“零”式战斗机、9架97式攻击机,在敬运输船队护航行动中遭到美军航母舰载机的攻击而沉没。

  “苍龙”号:第一艘真正按航母标准建造的航母

  “苍龙”号是日本第一艘真正按照航母标准设计建造的航母,在此之前的航母多半是由其他军舰改造而成的。“苍龙”号的建造过程也是一波三折。根据《华盛顿公约》的规定,当时日本还可建造总吨位21000吨的航空母舰,因而最初设计了2艘各10500吨的航空母舰。但海军方面却要求在10500吨的航母上安装5门203毫米炮、20门127毫米高射炮及100架飞机,这对万吨级航母而言简直是无理的要求。进入预算审核阶段后,这些要求有所减少,航母的自卫武器数量减少到5门155毫米炮、16门127毫米炮。

  1934年,日本海军发生了著名的“友鹤事件”:第21水雷战队的2艘水雷舰在旗舰“龙田”号轻巡洋舰的率领下在日本外海进行夜间训练,返航时海上风速达到15~20米/秒、浪高3~4米,造成“友鹤”号水雷舰倾覆,约100名官兵丧生。事后检讨,导致“友鹤”号倾覆的原因是舰体重心过高,而且几乎所有的日本军舰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个通病。这主要是因为在《华盛顿公约》的限制下,为了尽可能提高单舰战斗力而盲目在舰艇上堆砌过多的武器所致。这次事件和前面提及的“第4舰队事件”对日本后来的舰艇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军方对“苍龙”号的设计要求也变得合理些。

  “苍龙”号于1934年11月在吴港海军造船厂动工,1935年12月下水,1937年2月完工,测试排水量18800吨、152000马力、航速34.5节、续航力7680海里(18节以下),可搭裁飞机72架、官兵1000人。

  该舰服役后与“飞龙”号一同编入第2航空战队,搭载57架飞机(21架“零”式战斗机、18架97式攻击机、18架99式俯冲轰炸机),曾支援日军在中国大陆和南洋方向的侵略行动,并且是偷袭珍珠港的主角之一。1942年6月的中途岛战役是“苍龙”号战斗生涯的最后一幕。该舰在美国航母“约克城”号和“企业”号的俯冲轰炸机的打击下沉入海底,舰上1103名官兵中只有385人生还。

  “飞龙”号:鱼雷“自我了断”,水兵得以逃生

  “飞龙”号是“苍龙”级的2号舰,于1936年7月在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动工,1937年11月下水,1939年7月完工。测试排水量20165吨、航速34.6节、续航力7670海里(18节以下),可搭载飞机72架、官兵1101人。

  该舰在外观上的最大特征是舰岛位于左舷中央(航母的舰岛一般安排在右舷前端1/3处),以便为舰载机提供较长的起飞跑道。舰岛从右舷改在左舷,是因为右舷中央的位置是在烟囱的后方,而烟囱的排烟会影响航行操作、干扰飞机的降落。采用这种设计的还有改造后的“赤城”号。

  “飞龙”号服役后一直随“苍龙”号同进退。在中途岛战役期同,该舰在“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横遭惨祸时躲过一劫,随后在第2航空战队指挥官山口闻多少将的指挥下,出动舰载机对美国航母“约克城”号实施了连续两波次的攻击,使其受到重创。不料在“苍龙”号遭袭6小时后,美机再度光临“飞龙”号上空。该舰被4枚炸弹命中舰桥右侧前方的飞行甲板,前段升降机整个被炸飞到舰桥上井引发火灾。6月6日夜零时15分宣布弃船,包括山口闻多在内的416名官兵丧生。值得提的是,当日本驱逐舰“卷云”号奉命向“飞龙”号旋射2枚鱼雷离去后,被困在“飞龙”号舱底轮机室的70名日本水兵竟从鱼雷命中爆炸后的缺口处奇迹股地逃生,在海上漂泊15天后有34人被美舰营救。

  1942年6月4~6日三天之内,日本海军一下子损失了4艘一线航母及其所搭载的332架飞机和飞行员。从这时起,日本海军开始从进攻传入防御,直到1945年败亡为止。

  “翔鹤”级:鼎盛时期的宠儿、偷袭珍珠港的干将

  “翔鹤”级航空母舰包括“翔鹤”号和“瑞鹤”号。1936年,日本单方面退出伦敦裁军会议,从此海军的造舰工程便如脱缰野马一般全力扩张。“翔鹤”级航空母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翔鹤”号于1937年12月在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动工,1939年6月下水,1941年8月完工。而“瑞鹤”号则于1938年5月由川崎神户造船厂承造,1939年11月下水,1941年9月完工。测试排水量29800吨,可搭载飞机84架、官兵1660人。这两艘航母均属于第1航空舰队的第5航空战队,它们服役于日本海军的鼎盛时期,先后参加了偷袭珍珠港、东南亚和印度洋方向的作战。

  “翔鹤”号在珊瑚海海战中因甲板中弹而无法起降飞机,之后回到吴港大修,第5航空战队因此避开了中途岛战役,免去了覆灭的命运。等到第三次所罗门海战时,该级舰成为日本惟一的主力航母,但由于缺少熟练的飞行员,舰载机损失惨重。在1942年10月的南太平洋海战中,“翔鹤”号再度受损,不得不回到横须贺大修。1944年6月的马里亚纳海战中,第5航空战队再度出击。19日,“翔鹤”号遭到美军潜艇“青花鱼”号发射的4条鱼雷的攻击,导致弹药库爆炸,1263名官兵与舰同沉。

  马里亚纳海战中,“瑞鹤”号被一枚炸弹命中,随后回吴港进干船坞大修。1944年10月20日,“瑞鹤”号投入莱特湾大海战,担任日军北方部队的旗舰。25日,“瑞鹤”号遭到美军舰载机的猛烈攻击,被命中鱼雷和炸弹各7枚,在恩加诺角沉没,1700名官兵中只有970人获救。

  “祥凤”级:名为潜艇支援母舰、实为航母预备舰

  “祥凤”级航空母舰包括“祥凤”号和“瑞凤”号,前身分别是潜艇支援母舰“剑崎”号和“高崎”号,在设计之初已被列为“航母预备舰”。“高崎”号在1939年下水后立即进行航母的改造工作,于1940年2月完工,并更名为“瑞凤”号。“剑崎”号于1939年1月比“高崎”号早下水,但服役到1941年1月才进行改造工作,同年12月完工,更名为“祥凤”号。

  由于是“航母预备舰”,“剑崎”号在充当潜艇支援母舰时就已设置了飞机机库和升降机,最上层甲板除了烟囱、桅杆和小得不成比例的舰桥外,几乎空无一物。改造后的“祥凤”号排水量达13100吨,航速28节,续航力7800海里(18节时),舰上可搭载6架“零”式战斗机、12架97式攻击机及10架99式俯冲轰炸机,合计28架。官兵788人。

  “祥凤”号的第次也是最后班出击是在珊瑚海海战中。在战斗期间,“祥凤”号遭到美机密集攻击而被命中了7条鱼雷和13枚炸弹,1942年5月7日沉没,是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的第一艘航母。“瑞凤”号则在1944年10月于恩加诺角遭到美机轰炸,命中2条鱼雷和2梅炸弹后沉没。

  “龙凤”号:甲板上设置一根烟囱以掩人耳目

  “龙凤”号的前身是潜艇支援母舰“大鲸”号,1933年8月在横须贺开工建造,1934年3月完工,排水量13048吨。它也被列为“航母预备舰”,所以舱内没有安排太多设施;外观上与“剑崎”号相似,最上层甲板平坦且没有主要建筑物,只有为了迷惑西方军事观察家而设置的一根大而不当的烟囱。

  “大鲸”号曾担任第6舰队第1及第2潜水战队的旗舰。1941年底,“大鲸”号开始进行航空母舰的改造工作,1942年11月完工,更名为“龙凤”号。排水量15300吨,航速26.5节,续航力8000海里(18节时),官兵989人。“龙凤”号可搭载21架战斗机和9架攻击机。

  “龙凤”号曾参加了马里亚纳海战,轻微受损后回到日本。其后为搭载新式战机而将飞行甲板延长了15米。1945年3月19日,“龙凤”号停泊在吴港时遭空袭而役失动力,后被充作浮动防空炮台使用,直到日本战败。战后,“龙凤”号被用于运送海外日本战俘和侨民回国,最后在1946年4月解体。

  “大鹰”级:只能用于训练及飞机运输任务

  “大鹰”级航空母舰包括“犬鹰”号、“云鹰”号和“冲鹰”号。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前,就有资助民间航运公司建造大型邮轮的计划,以备有朝一日征用这些邮轮改造为航空母舰。

  1937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上述计划,凡是排水量在6000吨以上、航速在19节以上的客轮、邮轮、货轮,政府均会在建造之中予以“奖助金”。1940年,日本海军急速扩充时,三菱长崎厂的“春日丸”号邮轮即被日本军方征用,当时该船的建造工程已经完成约30%。1941年5月,该舰转移到佐世保海军造船厂改造,于同年9月完工编入第5航空战队,稍后改编入第4航空战队。测试排水量为20000吨、航速21.1节、续航力8500海里(18节时),飞行甲板长172米、宽23.5米,官兵747名。

  由于它是用商船改装的航空母舰,所以在性能上远不及正规航空母舰。完工后从未作为航空母舰使用,多半用于训练及飞机运输任务,只能算是飞机运输舰。1942年中途岛战役后,日本联合舰队第一线航空母舰损失惨重,因此“春日丸”号在1942年8月被更名为“大鹰”号,正式编入日本航空母舰行列之中。“春日丸”号的姊妹舰还有“八幡丸”号和“新田丸”号两艘。“八幡丸”号在偷袭珍珠港前夕被军方征用,1942年初开始改造,同年5月完工,更名为“云鹰”号。“新田丸”号的改造工作也于同年11月完工,更名为“冲鹰”号。

  上述3舰的航速高正规航空母舰甚远,只能为运输船队警戒、护航或充当运输飞机平台,均末参加较著名的战役。“大鹰”号于1944年8月18日在吕宋岛西北方水域被美军潜艇击沉。“云鹰”号于1944年9月11日在东沙岛以东水域被美军潜艇击沉。而“冲鹰”号则在1943年12月4日在日本八丈岛以东水域被美军潜艇击沉。

  “隼鹰”级:整体性能不亚于正规航空母舰

  “隼鹰”级航空母舰包括“隼鹰”号和“飞鹰”号,它们的服役背景与“大鹰”级类似。为应付1940年东京奥运会,日本邮政省决定建造2艘大型豪华田6轮。日本军方愿意提供60%的补助经费,但要求这2艘邮轮必须达到船长210米、宽25米以上的规格,而且航速要在24节以上,排水置在26600~27000吨之间,并且可在3个月之内改装为航空母舰。

  第1艘下水的“僵原丸”号于1939年3月在三菱长崎厂开工,第2艘“出云丸”号则于同年11月30日在川崎神户造船厂动工。1940年‘0月,邮轮的建造工作尚未完成,即被决定改造成航空母舰并由军方收购。“隼鹰”级的改造工程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进行,“僵原丸”号在1942年5月初完工,7月中旬更名为“隼鹰”号;“出云丸”号则在同年7月底完工,命名为“飞鹰”号。测试排水量均为27500吨,水线长215.3米、宽126.7米,飞行甲板长210.3米、宽27.3米,航速25.5节,续航力12251海里(18节时),可搭载飞机53架、官兵1187名。

  “隼鹰”级的舰岛设计新颖,烟囱与舰岛合并向外倾斜26度以减少排烟造成的干扰。日本采用这种设计的航空母舰还有“大凤”号和“信浓”号。虽然该级舰由邮轮改造而来,内部有许多木制装潢隔间必须予以拆除以防火灾发生,但整体性能却足以与正规航空母舰“飞龙”号相抗衡,这一点颇令人意外。

  “隼鹰”号在1942年7月与“飞鹰”号同被编入第3舰队第2航空战队。在中途岛战役结束一个月后,由于日本海军舰载航空兵严重不足,它们由二线预备部队调整到第一线作战;10月份参加了所罗门群岛海战和瓜达尔卡纳尔海战,攻击了美军“企业”号和“大黄蜂”号航空母舰。美军进攻塞班岛时,它们也有出击的记录。

  1944年6月20日,在马里亚纳海战中,“飞鹰”号在舰载机倾巢而出后,被美军舰载机趁虚而人命中1条鱼雷,鱼雷爆炸后破坏了航空燃料库,挥发后的油气弥漫在舰艇内部。2个小时后油气被引爆,随后产生了场无法控制的大火,强烈的爆炸使舰上官兵误认为该舰又被一条鱼雷击中。“飞鹰”号在爆炸后不久便倾覆沉没。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海战中,有3艘日本航空母舰都是被鱼雷攻击后因油气引爆而沉没的。

  在同一天里,“隼鹰”号也被2枚炸弹命中,坦损伤不重。它在修复后直担任训练和飞机运输的任务,未参加针对莱特湾美军舰队的作战,因此免去了被美军穷追猛打的命运。1944年12月9日,“隼鹰”号被美军潜艇发射的鱼雷命中而严重受损。但由于中雷时弹药库和燃料库都是空的,因此幸运地没有步姊妹舰的后尘而发生爆炸。修理完后的“隼鹰”号一直停泊在佐世保港,战后于1946年8月解体。

  “神鹰”号:由德国商船改装的飞机运输舰

  “神鹰”号也是艘由商船改装而成的航空母舰。但比较特别的是,它的前身是一艘德国商船“沙恩霍斯特”号。该船于1935年在德国不莱梅建造,属于德国洛德航运公司远东航线的定期邮轮,排水量18184吨。在次定期航程停泊于日本时碰上欧洲战争爆发,因为大西洋的制海权掌握在英国手里而无法回国,只好滞留在神户。

  1942年被日本军方收购,同年9月进行航空母舰改装。由于该船的原厂材料难以获得,所以改装工作进展缓慢,一直到1944年春季才在吴港海军造船厂完成。测试排水量20900吨,水线长189.36米、宽25.6米,航速24节,26000马力,续航力8000海里(18节时),飞行甲板长180米、宽245米,官兵834人。

  从航速上可以看出,该舰充其量也不过就是一艘飞机运输舰。它于1944年7月编入第1海上护卫队,担任船队的护航任务。1944年11月17日,在一次从日本到新加坡的护航任务中,在黄海济州岛以西水域被美军潜艇击沉,结束了短短5个半月的航母生涯。

  “海鹰”号:从客轮、袖珍航母到训练靶船

  “海鹰”号的前身是属于日本大阪航运公司的“阿根廷丸”号客轮。1939年5月在三菱长崎厂完工,也是日本大型商船“奖助金”支持下的产物。原先排水量12577吨,16600马力航速21.48节,可搭载旅客901人。中途岛战役后,1942年12月由三萎长崎厂进行改装,次年11月完工,更名为“海鹰”号。“海鹰”号排水量16700吨,水线长159.59米、宽219米,飞行甲板长160米、宽23米,是“鹰”字号航空母舰中最袖珍的一款。由于换装了“阳炎”级驱逐舰的52000马力主机,航速增大到23节,续航力7000海里(18节时),可载官兵587人。该船航速太慢,只从事船队护航、运送飞机等后勤任务,未投入到线作战。

  1845年3月19日,“海鹰”号在吴军港外海遭美军空袭受损,被拖回濑户内海的别府湾作为训练用的靶船。同年7月24日在别户府湾遭英国海军航空兵攻击后,搁浅直至战争结束,1946年9月解体。

  “大凤”号:油气“闷炸”使之魂归大海

  这是日本海军最后一艘大型的正宗航空母舰。当时日本海军急需扩充航母力量,以对抗太平洋上的美国海军力量。日本海军认为,美国已拥有5艘大型航母并还将建造2艘,日本则只有6艘一线航空母舰(“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翔鹤”、“瑞鹤”),所以要再建造一艘“大凤”号与之抗衡。该舰由川崎重工承造,于1939年预算通过后即着手设计,1941年完工。

  该舰在设计中吸收了从实战中获得的经验教训,但也产生了新的问题。例如,考虑到飞机出动后对空防御能力薄弱,因此强调加强防护装甲,由于装甲的重量增加而只好减少飞机的搭载数量,原设计的排水量是33900吨,但为了增加消防设备和高射机枪座而增加到34200吨;又因为飞行甲板的装甲加厚、重量增加而导致舰体重心提高,又不得不拆除一层停机库,却因此降低了干舷的高度,所以采用舰艏与飞行甲板合并的封闭式舰艏。遗在日本航空母舰设计上是空前的。

  舰载机合计61架,包括19架“烈风”式战斗机、6架“彩云”式侦察机、36架“流星”式攻击机。由于机库已经满载,有13架必须露天停放在飞行甲板上。该舰航速为33.3节,160000马力,续航力10000海里(18节时),测试排水最34200吨,水线长253米、宽27.5米,飞行甲板长257.5米、宽30米,官兵1751人。

  “大凤”号于1943年4月下水,1944年3月完工,配属在第1机动舰队第‘航空战队。与“翔鹤”号、“瑞鹤”号三足鼎立。第1机动舰队共有航母9艘、飞机450架。当时“大凤”号上搭裁有27架“零”式战斗机、18架“天山”攻击机、27架“彗星”及99式俯冲轰炸机、3架侦察机,合计75架。

  1944年6月,“大凤”号第一次出击,19日出现在马里亚纳海战中,发出第一波飞机后即被美军潜艇发射的鱼雷命中舰岛下方,导致航空燃料库龟裂,挥发的油气充满整个停机库,不得不暂停第二波飞机的起飞作业,用运送飞机的升降机搬运木材以填补燃料库的裂缝。中弹5小时后,“大凤”号上的损管人员犯下个致命的错误:他们启动舰上的通风系统以排除弥漫在舰内的油气,结果电力系统产生的火花瞬间引燃了油气,爆炸的冲击波无法炸穿两幢和飞行甲板的装甲,而是在舰内部造成“闷炸”。惊人的爆炸摧毁了舰内所有较薄弱的结构,但“大凤”号仍在海面上漂浮了1个多小时才沉没。该舰由于“闷炸”而使人员伤亡惨重,阵亡官兵在1000人以上。

  日本在损失“大凤”号后立即改善所有航空母舰的通风漫备,但“大凤”号的沉没对战斗力和士气的打击却永远无法弥补。“大凤”号从完工到沉没,只有短短的3个月零12天。

  “信浓”号:首次出航不到20小时就被击沉

  该舰原本是“大和”级超级战列舰的第3艘,1940年5月动工:但在横须贺造船厂施工过程中,因中途岛战役航母损失惨重而半路改建成航空母舰。1944年11月9日完工。

  由于“信浓”号的舰体有战列舰装甲。所以日本海
faysun223
高粉答主

2015-08-10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万
采纳率:87%
帮助的人:8827万
展开全部
  日本自1922年拥有第一艘航空母舰起到1945年战败为止,总共建造了25艘航空母舰。
  其中20艘在战时被击沉。到了太平洋战争末期,日本的生产能力已经跟不上损失的速度。在1944年1月,日本虽然拥有13艘航空母舰、可搭载496架舰截机,然而实际拥有的舰戴机数量却始终这不到这个数字。
【轻型航空母舰 】
凤翔号 、龙骧号 、龙凤号
瑞凤级:瑞凤号、翔凤 号
千岁 级:千岁 号、千代田
【护航航空母舰 】
神鹰 号、海鹰 号
大鹰级:大鹰号、云鹰号、冲鹰号
水上飞机母舰 有:
若宫号、能登吕号 、日进号
瑞穗 号、秋津洲号 、神威 号
此外还有
伊—400型潜水航空母舰 :伊400\401\402
航空战列舰 :伊势号 、日向号
另外,G6,第5021号舰级,G18。其中,G6是按照伦敦条约 计划的,后来放弃;5021是大凤的改进,一共计划5艘,第5021号舰,第5022号舰,第5023号舰,第5024号舰,第5025号舰;G18是计划代替“云龙 ”的战时急造航母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hypercontrol
高粉答主

2019-12-22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4万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396万
展开全部
航母 日本海军自明治维新到1945年战日本有25艘航母。12艘是改造而成,4艘在二战结束时还未完工.日本陆军也建造了“神州丸”等4艘属于日本陆军的航空母舰,还有一艘战争结束时仍未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俱小狐魂9961
2005-11-14 · TA获得超过41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日本自1922年拥有第一艘航空母舰起到1945年战败为止,总共建造了25艘航空母舰。其中20艘在战时被击沉。到了太平洋战争末期,日本的生产能力已经跟不上损失的速度。在1944年1月,日本虽然拥有13艘航空母舰、可搭载496架舰截机,然而实际拥有的舰戴机数量却始终这不到这个数字。

以下详细资料

参考资料: http://lph.za.net/read.php?tid=1381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王大瓜
2005-11-14 · TA获得超过135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3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91万
展开全部
不应为25艘,至多有20艘参加了二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7)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