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斗剧为什么通常以清朝作为时代背景?
清朝等级森严,前面几个皇帝活得又长,而且皇位继承并没有立长子的规矩,大臣都是皇帝的奴才,对立谁为继承人没有决定权,大家都可以挣一挣,所以夺嫡,宫斗是比较合理的,也容易写出戏剧性。再加上建筑、服装道具之类都有全套现成的参照物,不容易穿帮出现重大疏漏,拍摄成本与难度也小得多!
总的来说,清宫剧在正剧吃香且观众精神普遍贫瘠的时期贡献出几部正剧,爆火的同时拥有了一批对清朝感兴趣的爱好者;在戏说泛滥的时期,又捧出了几部优秀的作品,成功带动了几个系列,拉足了清宫剧的关注度,降低了拍摄成本在言情剧碧枣纤吃香的时期,早期正剧拉来的爱好者写出了一系列叫好叫座的小说,小说形成风气又拉动翻拍,继续推动清宫剧走向高潮。
不得不说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早些年一些剧其实承担着造势的作用。譬如《雍正王朝》,力图改革。后来也有一部《郑和下西洋》,同样的演员也有类似的意思,但关注度大不如前。
地利:戏说的兴起应该有香港那边的影响。香港的《戏说乾隆》、《金枝欲孽》等其实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和前者相结合,成功拉低了拍摄成本。
人和:唐国强三大突破:丞相雍正和教员。铁三角等优秀演员现在也少见了。现在几乎不可能找到宁静这类能帮着把言情演出正剧风的演员了。
私以为,与基数相应对的,清宫剧里叫好卖座的片子也很多。正剧向有《康熙王朝》、《走向共和》,戏说向有康熙系列、纪晓岚系列,言情但隐约透出正剧风的有《孝庄秘史》、《甄嬛传》,言情向有《步步惊心》、《宫》,更别说还有一个bug级别的《还珠格格》系列。就这个比例来看,清宫剧真是花团锦簇爆款频出。
你换到明朝,除了朱元璋朱棣嘉靖万历,其他皇帝大多短命鬼,而且岩滚明朝皇帝子嗣也不太行。明朝的大臣也比清朝对皇帝的限制力大很多悔仿,除了朱元璋的继承人和正德的继承人外基本没有太大悬念,所以夺嫡就没太大的写的价值。宫斗就更没意思了,早期明朝是有殉葬的,后期像活的长得嘉靖是个修道的,万历几十年不上朝,拍他怎么在后宫玩么。我觉得以女性视角明孝宗到是可以拍一下,一夫一妻,描写夫妻感情深厚,这估计还算有点意思。其他朝代就太久了,除了个别极度知名的时期和人物,其他的时代观众对背景完全不了解,代入感就会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