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分享?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分享?
一、考研择校与定专业
选择比往往比努力的过程更加重要,在选择院校和专业前一定要综合自己的实际能力全方位的考虑,选对了适合自己的院校与专业考研便已经成功了一半。具体要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考研院校与专业和本科院校与专业是否对口。
众所周知,难度最低的选项当然是报考本科学校的本专业,不仅仅专业对口,因为熟悉学校教师资源所以复试的时候找导师也会更加方便,成功率是最高的。报考不同的学校但是专业一样这种情况是最多的,这个就要重点考虑下面说的第二条了。如果是同学校跨专业,需要提前在学校里面联系老师,问清楚往年具体的报录比了解难度,确保信息渠道畅通,难度也不一定会很大。如果是不同学校又跨专业难度就比较大了,这个决定做出之前一定要谨慎,我主要是指理工科跨考经管类和法学专业这种情况,我身边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甚至有考了3年依旧失败的,因为经济管理法律类专业相对而言比较热门,国家线也远高于理工科类,做这个决定前一定要和家长与老师沟通,量力而行。
2.本人自己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与报考院校和专业的综合水平是否挂钩。
这一条讨论的是报考专业与本科同专业或类似的情况。考研可以报考学硕和专硕,两个区别不小,首先初试科目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英语科目学硕一般要求是英语一,专硕一般要求是英语二,两个英语的难度差异还是有不小区别的,尤其体现在最后的英文翻译和作文上,如果英语成绩较差,一定要考虑自己能否过国家线,可以做往年真题测试一下,如果感觉英语一吃力,建议换成英语二,因为单科过线是前提,不过线连调剂的资格都没有。一个是报录比不同,即竞争激烈程度有差异,最后的一志愿分数线也区别较大,这也是直接决定你考研的难度,虽然很多学校有学硕被刷可以调剂去专硕,但这一步能避免还是尽量避免,风险较大。选择院校的时候可以去学校的官网查看往年的一志愿录取分数线,对比一下比国家线高出多少,看是否和自己真实的学习水平吻合,可以想办法去找到想报考学校的学长学姐了解具体情况。一般难度都是985院校高于211院校高于普通本科,但也会存在某个学校专业非常强竞争激烈从而导致这个专业的录取分数线要高于这个学校的平均分数线,所以信息渠道要保持畅通才能少走弯路。
3.报考院校的考试科目要求。
基本上所有学校的所有专业的四门初试科目里面前两门一定是101思想政治理论和201英语一或204英语二;很多理工类院校第三门考试科目是301数学一或302数学二,经管类会考303数学三;最后会有因不同院校不同专业而异的一门专业课。政治与英语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后两门选择性较强;如果数学基础很差,有的学校专业是可以考两门专业课的,例如我报考的北京化工大学里面的一些化学专业就可以选择不考数学考另一门化学专业课的方向;专业课的选择也根据本科的学习情况而定,可以去学校官网查看专业课试卷的样题作为参考,一定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
4.报考院校的地理位置以及父母的态度。
偏远地区的学校肯定大部分人都不想去,因为涉及到交通以及后期就业等等各方面问题,大部分人还是选择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学校,但偏远地区竞争会相对而言小很多,如果自己的成绩不够理想但也有考研梦,不妨试试。当然父母的态度一定要考虑,不能只顾自己的想法,父母的支持可以减少阻力。
5.个人情况
我本科是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考研报考的就是北京化工大学的材料与化工专业,专业完全对口,考试科目除了政治英语,还有数学二和860物理化学,专业课物理化学就是我本科擅长的科目,加上我本科老师与化工大学老师交流较多,复试找导师会容易点所以我选择考取化大。北京化工大学是一所211学校,材料学院的材料专业又是一流专业,这两年越来越热门,考研难度算是中等偏上。以今年的招生简章为例,材料学院今年拟招收506人,其中推免生名额占105人,其考研名额里有9个非全日制名额,但报考人数每年都会达到小数千人,竞争也比较激烈,去年的一志愿分数线学硕是325,专硕是315,比国家线263要高出不少。
二、初试复习经验
1.初试科目学习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考研政治建议去听网课,推荐徐涛,资料可以买徐涛的核心考案,最后模拟测试可以买肖秀荣的8套卷与4套卷。
英语:建议直接做真题,平时做题一定要把握好时间和考试一样放在下午2点到5点这3个小时去完成,资料可以买黄皮书。
数学:建议听网课,有张宇、汤家凤等名师可以参考;熟能生巧,平时一定要有大量的训练,最后买李林的8套卷和6套卷。
专业课(860物理化学):重点讲述物理化学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首先要求学校的官网下载考试专业课的大纲,这个至关重要,大纲是学习的主线,大纲没有要求的内容就不用学,重点要求的就要重点学习。以北京化工大学860物理化学大纲为例,总的是分为热力学、电化学、动力学三条主线,也是涵盖了试卷的大部分内容。学习的顺序也是先学热力学再学电化学再学动力学。
其中热力学又是最重要的,是占卷面分值最高的,包括基础的物质的 p、V、T 性质以及最重要的热力学两大定律,并且由单组分系统热力学延伸到多组分系统热力学以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化学平衡),相平衡虽然较为独立但基础也是热力学,相图的基础理论也是多组分系统热力学知识,热力学里面还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模块统计热力学,分值占比不高,规律性比较强。
说完热力学,就要说另一大重点电化学,虽然章节内容在物理化学教材里面只占一节,但是重要性与卷面分数不可小觑,最后都会有一道电化学的大题。原电池的电动势的产生及电动势的能斯特方程是电化学的重点内容,还有电极电势包括标准氢电极、参比电极;电极电势及其计算;电极电势与电池电动势的关系,内容繁多,计算量大,难度不低。
然后是化学动力学,这一章的灵活性非常大,题目难度也是参差不齐,但是规律性很强,对数学要求相对较高,需要用到简单的积分,重点内容是零级、一级、二级及n级反应的特点以及它们的积分形式,还有速率方程的确定方法微分方法、积分法、半衰期法等。而且化大很可能还会出一个用平衡态近似或者稳态近似方法的速率方程的推导题。
然后还有两个独立的内容,一个是界面现象,一个是胶体化学,其中表面现象除了选择填空,还可能出一个小的计算题8分左右,胶体化学只出一个选择题或者填空题,相对而言都比较简单,踏实准备这部分是可以拿满分的。
最后说一下试卷的分数分布,化大的物理化学每年的题型会有微小的变换,但大体上是选择填空题占30分左右,剩余的全是大大小小的计算题,最近几年已经不怎么出简答题了,而计算题首先热力学两大定律就会出一个20分的大题放在第一题,难度较大容易拉开差距,第二道大题一般是一个20分的化学平衡的题目,然后是一个20分左右的相图题,然后是20分的电化学题,然后是20分的化学动力学题,然后会有两个小计算题,要么是界面现象,要么是统计热力学的证明题,要么是动力学的推导题一般也是20分左右。
2.专业课参考书目
[1]《物理化学》上、下册。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李松林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第五版。
[2]《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北京化工大学编张丽丹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年第一版。
[3]《物理化学例题与习题》北京化工大学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年第一版,2006 年第二版。
[4]《大学化学实验》北京化工大学编柯以侃等,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年第二版。
[5]《物理化学》上、下册。
[6] 《物理化学》(第四版),王正烈等修订,高等教育出版社。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天津大学的物理化学的教材,这个是学习用的主要工具,要精读细读;另外《物理化学例题与习题》俗称蓝皮书,化大物理化学命题经常从里面出题,算是一个题库,一定要善加利用,网上就可以买到。主要就是以这两本书为学习工具,其它的仅供参考本人也没有用过。大家如果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辅导班,比如新祥旭考研全科一对一私人订制VIP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考研初复试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是非常明显的。
3.复习中的困难与解决方案
最主要的困难还是在开头热力学的部分,这部分又难又重要,还是后面的基础,一定要把这部分学透了再继续下面的,不然后期知识都是学的一知半解,当热力学这个硬骨头啃完了以后后期压力会小很多,而热力学的知识都是串成一条线的,要注重把握内在的规律并做题加以练习而不是死记硬背。
三、复试准备经验
1.复试内容、难度、命题方向(以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为例)
满分一直都是500分,2020届研究生之前是200分笔试加300分面试;2020届与2021届因为疫情原因改为线上复试,面试成绩占500分。有笔试的时候笔试考高分子物理与高分子化学各占100分,面试问专业英语与专业课知识。网上复试后流程是三步:第一步专业英语面试,先读一篇专业文献片段并且翻译成中文,然后考核口语,方式是用英语回答一个日常生活问题;第二步是专业知识考核,电脑投屏3个简答题,分别是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以及一个综合题,每个题可以思考2min;第三步是老师问答,一般先自我介绍一下,然后老师会问一下专业知识,例如材料分析方法的知识像红外法核磁共振法等等。整个面试时间在15min到20min。
复试题目偏基础,难度较低,命题偏向就是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专业英语大家差距也较小,对老师的提问大家的反应也差不多,所以网上复试总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主要还是看初试成绩的差距。
2.复试情况
以去年2021届考试为例,材料学院材料专业学硕复试线325分,专硕315,除去保研名额与非全日制名额基本上录取人数为390人左右,复试采取差额复试比例一般是1:1.2,所以进入复试人数为460多人左右,最后会刷70人左右;最后录取是按照初试复试成绩1:1然后总和排名。
3.如何筹备复试
初试成绩出来后首先要去联系导师,可以利用本科学校老师关系去推荐,然后报考学校老师可能会拉你进入微信群里面会有一些师兄师姐,具体的细节就可以去问师兄师姐们。复试的教材和大纲可以去学校官网查询,复习的时候和初试有所不同,复试更看重对基础概念的理解,都是要口述出来的,所以计算证明题不是重点可以不用花太多精力,重点在一些语言文字的简答题上,面试的时候老师都很公正客观,坦然面对即可无需过度紧张。
四、最后寄语
考研之路漫长又艰难,一定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可能会有一些技巧让学习便的轻松,但记住一定没有捷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祝学弟学妹们都能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