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答案
1. 九年级下人教版语文古文的阅读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1)无从致书以观 致:__________ (2) 硕师名人与游__________
(3) 不敢出一言以复__________ (4) 日再食__________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手指不可屈伸 猥自枉屈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先帝不以臣卑鄙
D.未尝稍降辞色 色愈恭,礼愈至。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认为自己“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话)。(1分)
15.作者的读书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2分)得到 取得;交往;回答,还言;两次
12. (2分) D
13. (2分)①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②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
14. (1分)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5. (3分)示例: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学习热情却比不上他。因此,应该向他学习,勤奋守信,诚心从师,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2.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有没有 最好一篇是课本里的一篇是课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乙】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①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②三百闾,张袂③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傧者①: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②: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袂③:就是衣裳的袖子。1.解词(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岂直五百里哉?(3)傧者更道 (4)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2.译句(1)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2)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3.晏子的语言让你感觉他是一个怎样的使者? 4.乙文中晏子绵里藏针的回敬是因为楚王的轻慢无礼,那么甲文中唐雎的“挺剑而起”是因为秦王的什么言行呢? 5.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6.读了【甲】【乙】两文这些“士”的故事后,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具有哪些共同的品格?。
3. 求初中语文人教版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 七年级到九年级的,谢谢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②_______,_____________,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1.写出画线处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翻译①②两句。
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学①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②知③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④知也。”
23.解释红色字。
①而________ ②知_________ ③而___________ ④知___________
24.写出画线处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下列各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的是学与思的关系
B.“人不知而不愠”强调的是学习知识在于提高自己。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显示了孔子为学的谦虚风度。
D.“温故而知新”强调了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解释文言语句中红色词语有误的一组是:(2分)
A.不见曦月(日光) 披发文身(画着文彩)
B.属引凄异(连接) 毳衣炉火(鸟兽身上的细毛)
C.夏水襄陵(漫上) 乘骑标枪舞刀于水面者(举)
D.吞天沃日(用水淋洗)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 词语中红色字与“民弗从也”中的“从”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力不从心 B.投笔从戎
C.欣然从命 D.言听计从
13.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___________________
14. 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
15. 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中曹刿与鲁庄公关于“何以战”的对话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B.曹刿在“彼竭我盈”的情形下发出“逐齐师”的号令。
C.“可以一战”、“故克之”和“故逐之”都表明曹刿善于把握作战时机。
D.“惧”齐师在败绩之时“有伏”是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的原因。
上面的给你参考。
你应该从基础入手,把测评、练习册中的东西弄好,在有相关知识的情况下看看虚词并灵活应用,就能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