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文学看历史

 我来答
爱创文化
2022-10-29 · TA获得超过9904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4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9万
展开全部

假如给钱钟书的社会身份定位,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研究古代文学的学者,不管在他写作《围城》之前,还是之后。

区别在于,写作《围城》之前他几乎“鲜为人知”(此处指的是进入大众的视野。

),而在《围城》之后,钱钟书几乎是妇孺皆知。

于是在大众眼里,其学者身份逐渐被小说家这一第二身份所取代,“业余”爱好给予了他“主业”所不能给予的一切:名誉、骄傲与财富。

同样是钱钟书的著作,《管锥编》与《谈艺录》的出场就没有这许多喧哗,而是淡薄地躺在少数人的书架上,不去计较能否斩获众人的心灵。

这一点也不奇怪,通俗文学就是这样散射出它的魅力之光,并把围绕其周围的人也笼罩其中,有时分辨不出生活与文学的界限,是非真假的判断也有了与理性不同的感动标准。

三国时期的历史遭遇也一样,它一直存在着,作为事件曾经是鲜活的,但是最终也与所有的历史一样以静默的方式沉淀下来,直到被一些喜欢与过去纠缠的人挖掘、书写、陈列。

陈寿,就是那群喜欢与过去纠缠的人中的一位,他企图从历史的尘埃中把这一批英雄唤醒,但是遗憾的是这批英雄只是存在于《三国志》与少数人的书架中,英雄没有活在人心中,便也都是静默的英雄。

直到一大批“三国故事”的出现,并最终促成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诞生,这批几百年前的英雄突然在现实世界里活跃了起来,面目清晰,个性鲜明,于是重又战马嘶鸣、杀声震天了起来。

因此人间才会出现“满村听说蔡中郎”的盛况,在这一“听说”的过程中,现实的苦难与烦恼仿佛逐渐远离,农人关注的重心第一次逾越了现实的自我。

这又一次印证了文学的穿透力的无比强大,它的辐射超越了阶级、学识、性别、年龄,所有人的情感在这里得到共鸣。

其实,能够证明文学威力的远远不止这些,对于那些但凡受过文学启蒙的孩子来说,他的整个世界可以说都是由文学建构的。

比如白帝城不在重庆而是在杜甫的诗歌里,汨罗江不在岳阳而是在屈原的辞赋里,丹麦存在于安徒生的童话里,捷克在《鼹鼠的故事》里,鬼狐仙怪活跃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甚至飞逝的时光与转换的四季都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存在,而是通过朗朗上口的语句潜伏在我们的想象里。

我们的世界几乎无一处不印有文学作用的痕迹。

文学对于亲近他的人所表现的作用力是巨大而不可抗拒的,它的另一种能力我们也决不能忽视,那就是改造历史的能力,尤其在文学与历史结缘之后。

罗贯中《三国演义》激发了大众对于三国历史的注意与兴趣,但是真正为人们所关注的却绝不是三国的“历史”,也不是《三国志》中的“历史”,而仅仅是《三国演义》中描绘出的“历史”。

举曹操为例,作为书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三绝”之一,所谓“奸绝”者曹操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文学改造与重塑历史的巨大威力。

文学的魅力在于打动人心,手段之一是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鲜明到达其极限就是“绝”:“奸绝”、“义绝”、“智绝”。

既然称“绝”,就需要提纯的功夫,而提纯必然要删汰去一些不能称“绝”的因素,于是历史演义就手持一把虚构的剪刀做着剪裁历史的生意。

仅仅比照一下《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的两个曹操,我们甚至无法相信前者竟然是后者的母体。

《三国志》所写也并非三国的真正历史,其中的曹操也是经过陈寿之笔给我们呈现的曹操,从史料来源讲还是第二手的,第一手的曹操只有经曹操之笔才能真实呈现。

然而,陈寿所录的哭袁绍,迎文姬,马上马下手不释卷,注《孙子》,写兵书体等等事件中所体现出曹操的衷情贵义、勤奋好学已经大大溢出了“奸”所能涵盖的范围。

假如我们不为娱乐,而是真心实意地想与历史较个真,那么不妨去读读曹操为我们留下的第一手资料,尝试着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以自己的理解看曹操。

《短歌行》之“对酒当歌”章,为我们呈现出他的求才渴望、致治天下的政治理想,与周公相比毫不逊色;“龟虽寿”章所表达出他对于生之眷恋与死之忧伤,与倚门而叹的孔子何异?《蒿里行》表达出他对于生民的关怀,是早于杜甫数百年的榜样;《让县自明本志令》,毫不隐瞒自己的政治抱负与理想,表现出他的坦诚与恳切。

所有这些被文学所删汰的“杂质”,都是我们亲自触摸到的原生态的曹操,与罗贯中想要给我们呈现的那个猥琐、奸诈、冷漠、狂妄的曹操判若两人。

至于“智绝”诸葛亮,待我们耐心读完《前、后出师表》后,恐怕你得到的印象也远非一个在政治与外交上仅会以“智”运作投机政治家,而是一个待人宽厚,对刘禅满怀期望与忧心忡忡的忠厚长者。

至于在《三国演义》中被作为诸葛亮主要功绩而大肆渲染的赤壁之战,其创意成果应归属鲁肃,而“温酒斩华雄”这一出好戏也并非是关羽所上演的。

总之,所有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在罗贯中的手里都变成了一个个零件,在他的思想意志支配下重新组合,于是一部冠以三国之名的新的“历史”诞生了,而且它很快带领着各路兵马浩浩荡荡地开进了人们的心里。

在经过这一番探究后,你可能会如梦初醒,惊叹自己差一点上了罗贯中的当,受了他这么久、这么深的蒙蔽。

可是换言之,如果不是罗贯中,有多少人会对三国感兴趣?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的心理,孔子早已替他道出:“知我者《春秋》,罪我《春秋》”,功过由人评说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