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资料,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展开全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
每个孩子都有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是每个家庭的愿景,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人力资本积累和共同富裕的基础。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任务。
均衡的基本内涵应该从地理均衡转向群体均衡,使教育资源与人口流动、学龄人口的空间分布动态匹配。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城镇外流人口3.31亿人,其中乡村外流人口2.49亿人。
2023年城镇化率超过64%,适龄教育人口由农村转移到城镇,在校学生城乡分布变化较大。
但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的速度跟不上城市化的步伐,教育相关资源无法顺应人流动态配置。
与此同时,“城市大而拥,农村小而空”问题突出,城市大班额、大专文凭不足,但部分农村教育资源因人多地少而空。
另一方面,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没有充分考虑常住人口的分布和流动人口的因素,一些地方政府承担了过重的流入人口义务教育支出责任,教育资源与常住学龄人口不匹配。
结果导致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出现不应该出现的“社会排斥”,严重损害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效果。
新时代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教育资源规划配置要彻底改变静态地理思维,注重与人口流动的一致性,动态社会资源配置要“以人为本”。
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统筹进行义务教育资源规划配置。
根据城市化进程、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科学预测学龄人口数量和空间分布,早期研判学位供求变化,分析教育资源承载能力,合理编制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健全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编制统一配置和区域动态调整机制,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有效性
建立新的教师补充机制,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短缺和城镇教师短缺问题。
完善农村校舍处置的法律依据,盘活农村闲置校舍等存量教育资源。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整治和能力提升工作,在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有需要的农村小学校和教育基地基本办学条件的基础上,着力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办学能力,提高办学质量。
二是改革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合理确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保障标准和统一保障水平。
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分配制度,根据学生人数、教育成本、地方政府财力等因素合理确定转移支付标准,增强补助资金与学生规模、城乡教师结构和地方财政教育发展保障能力的匹配性,改革基于户籍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式。
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经费的义务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支持义务教育发展。
办好义务教育要走群众路线,不能遏制人民群众参与办学的积极性。
三是逐步加强“钱随人走”的政策力度。
义务教育经费的“可携带”资金包括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和“两免一补”资金。
目前,学生平均公共经费标准为小学650元/年、初中850元/年,“可携带”教育经费对流入地教育经费支出杯水车薪。
以外来人口较多的广东省为例,2020年普通小学和普通中学生一般公共预算公共经费分别为3047.22元和4282.69元,较大的经费支出压力使得地方政府解决人口流入地义务教育问题的积极性不高。
为此,要改革完善义务教育经费负担机制,适当转移地区流动所引发的义务教育事权和支出责任,逐步扩大经费可支配范围,加强“钱在人为”政策的实施力度。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每个孩子都有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是每个家庭的愿景,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人力资本积累和共同富裕的基础。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任务。
均衡的基本内涵应该从地理均衡转向群体均衡,使教育资源与人口流动、学龄人口的空间分布动态匹配。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城镇外流人口3.31亿人,其中乡村外流人口2.49亿人。
2023年城镇化率超过64%,适龄教育人口由农村转移到城镇,在校学生城乡分布变化较大。
但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的速度跟不上城市化的步伐,教育相关资源无法顺应人流动态配置。
与此同时,“城市大而拥,农村小而空”问题突出,城市大班额、大专文凭不足,但部分农村教育资源因人多地少而空。
另一方面,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没有充分考虑常住人口的分布和流动人口的因素,一些地方政府承担了过重的流入人口义务教育支出责任,教育资源与常住学龄人口不匹配。
结果导致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出现不应该出现的“社会排斥”,严重损害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效果。
新时代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教育资源规划配置要彻底改变静态地理思维,注重与人口流动的一致性,动态社会资源配置要“以人为本”。
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统筹进行义务教育资源规划配置。
根据城市化进程、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科学预测学龄人口数量和空间分布,早期研判学位供求变化,分析教育资源承载能力,合理编制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健全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编制统一配置和区域动态调整机制,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有效性
建立新的教师补充机制,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短缺和城镇教师短缺问题。
完善农村校舍处置的法律依据,盘活农村闲置校舍等存量教育资源。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整治和能力提升工作,在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有需要的农村小学校和教育基地基本办学条件的基础上,着力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办学能力,提高办学质量。
二是改革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合理确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保障标准和统一保障水平。
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分配制度,根据学生人数、教育成本、地方政府财力等因素合理确定转移支付标准,增强补助资金与学生规模、城乡教师结构和地方财政教育发展保障能力的匹配性,改革基于户籍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式。
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经费的义务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支持义务教育发展。
办好义务教育要走群众路线,不能遏制人民群众参与办学的积极性。
三是逐步加强“钱随人走”的政策力度。
义务教育经费的“可携带”资金包括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和“两免一补”资金。
目前,学生平均公共经费标准为小学650元/年、初中850元/年,“可携带”教育经费对流入地教育经费支出杯水车薪。
以外来人口较多的广东省为例,2020年普通小学和普通中学生一般公共预算公共经费分别为3047.22元和4282.69元,较大的经费支出压力使得地方政府解决人口流入地义务教育问题的积极性不高。
为此,要改革完善义务教育经费负担机制,适当转移地区流动所引发的义务教育事权和支出责任,逐步扩大经费可支配范围,加强“钱在人为”政策的实施力度。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