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如何根治?
我弟弟是2004年耳朵灌水了,后来就流脓,到医院检查,买了一些药物,后来脓没有流了,我也不知道当时有没有治疗好,今年去游泳,可能灌水了,脓又开始流了,到医院看医生说是中耳...
我弟弟是2004年耳朵灌水了,后来就流脓,到医院检查,买了一些药物,后来脓没有流了,我也不知道当时有没有治疗好,今年去游泳,可能灌水了,脓又开始流了,到医院看医生说是中耳炎,用医生开的药后,第一天用药后,上药水里面有脓流出来,第二天就没有,不知道好了没有啊,他的另一个耳朵,有轻微的疼,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啊?到底严重不?
展开
28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中耳炎一定要一次就拿下 否则反复发作到影响听力的时候 后悔的机会都没有了 甚至对身体有很大危害!
偏方:鲜韭菜汁5钱,加入明矾*半钱,溶化后滴入耳内,一次1~2滴,一日2次,连用5天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主要为改善中耳通气,清除中耳积液及病因治疗。
(1)改善中耳通气:首先,宜保持鼻腔及咽鼓管咽口通畅。可用1%麻黄素滴鼻,或用1%麻黄素与0.5%可的松喷雾至鼻咽部,每日3~4次;亦可在急性上呼吸道炎症控制后采用捏鼻鼓气法、波氏球吹张法或导管吹张法进行咽鼓管吹张;或经导管向咽鼓管咽口喷入强的松龙等类固醇激素药液,以减轻局部水肿。
(2)清除中耳积液:
①穿刺抽液:一般用7号长针头在无菌操作下,从鼓膜后下方或前下方刺入鼓室,以空针抽吸积液;或于抽液后注入地塞米松。
②鼓膜切开术:若积液粘稠,抽液无效者可做鼓膜切开术。鼓膜切开后,吸尽鼓室内积液;积液粘稠者,可用透明质酸酶1000单位溶于1ml生理盐水中注入鼓室。
③鼓室置管术:如经抽液或注入酶制剂、激素等无效,可做鼓膜置管术,经鼓膜留置通气管,但2岁以下儿童慎用。此外,红外线及短波透热治疗可改善中耳血液循环,促进积液吸收。
(3)祛除病因:应积极治疗鼻咽及鼻腔疾病,特别是腺样体肥大者,可切除腺样体。在急性期,可选择红霉素0.25g,每日 3次,口服;氨苄青霉素0.5g,每日2次,肌肉注射,以控制感染。加入地塞米松或强的松等口服,作短期治疗效果更好。
中医认为分泌性中耳炎属“风聋”、“耳胀耳闭”、“耳胀痛”、“耳痹”的范畴。其病机多为风邪侵袭,经气痞塞,或痰湿浊邪,上聚耳窍或邪毒滞留,气血瘀阻。其辨证施治的要点是:
(1)风邪滞窍:感冒之后自觉耳内胀闷或微痛,耳鸣及听力减退,自声增强,鼓膜内陷,色红肿胀或见液平面。伴发热恶风,鼻塞流涕等。治宜疏风散邪,行气宣痞。方用银翘散合通气散:金银花20g,连翘12g,桔梗10g,薄荷10g,淡竹叶10g,荆芥10g,淡豆豉10g,牛蒡子15g,芦根10g,川芎15g,柴胡20g,香附10g。鼻塞重者加辛夷、苍耳子各10g;耳胀闭甚者加藿香、菖蒲各10g;若鼓室内有积液者,可加木通、泽泻各10g。若为风寒雍遏肺经,全身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清涕,耳内闷胀,听力下降;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治宜宣肺散寒通窍。方用三拗汤合苍耳子散加减:麻黄10g,杏仁10g,苍耳子10g,辛夷10g ,白芷10g,薄荷10g,荆芥10g,防风10g,甘草3g;水煎内服。
(2)痰湿聚耳:耳内胀闷闭塞感较重,听力下降,自声增强,摇头时耳内有水响声。检查见鼓膜有弧形水平线或鼓膜外凸。全身多有头重头晕,倦怠乏力,口淡腹满;舌淡苔腻,脉濡或滑。宜健脾升清,利湿通窍。方用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加减: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0g,柴胡10g,当归10g,陈皮12g,辛夷12g,茯苓15g,泽泻15g,石菖蒲10g,车前子15g,葛根20g,木通10g;水煎内服。
(3)气血瘀络:耳内有闭塞感,听力减退,耳鸣渐起,日久不愈。鼓膜内陷明显,或有增厚,钙质沉着,粘连萎缩;舌质暗红,脉涩。治宜活血通络,聪耳开窍。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 ,当归12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全蝎12g,地龙12g,黄精15g,葛根15g,丝瓜络 15g,路路通15g。若兼有头晕,腰膝酸软,为肾精虚弱,可加用六味地黄丸或耳聋左慈丸,内服。
偏方:鲜韭菜汁5钱,加入明矾*半钱,溶化后滴入耳内,一次1~2滴,一日2次,连用5天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主要为改善中耳通气,清除中耳积液及病因治疗。
(1)改善中耳通气:首先,宜保持鼻腔及咽鼓管咽口通畅。可用1%麻黄素滴鼻,或用1%麻黄素与0.5%可的松喷雾至鼻咽部,每日3~4次;亦可在急性上呼吸道炎症控制后采用捏鼻鼓气法、波氏球吹张法或导管吹张法进行咽鼓管吹张;或经导管向咽鼓管咽口喷入强的松龙等类固醇激素药液,以减轻局部水肿。
(2)清除中耳积液:
①穿刺抽液:一般用7号长针头在无菌操作下,从鼓膜后下方或前下方刺入鼓室,以空针抽吸积液;或于抽液后注入地塞米松。
②鼓膜切开术:若积液粘稠,抽液无效者可做鼓膜切开术。鼓膜切开后,吸尽鼓室内积液;积液粘稠者,可用透明质酸酶1000单位溶于1ml生理盐水中注入鼓室。
③鼓室置管术:如经抽液或注入酶制剂、激素等无效,可做鼓膜置管术,经鼓膜留置通气管,但2岁以下儿童慎用。此外,红外线及短波透热治疗可改善中耳血液循环,促进积液吸收。
(3)祛除病因:应积极治疗鼻咽及鼻腔疾病,特别是腺样体肥大者,可切除腺样体。在急性期,可选择红霉素0.25g,每日 3次,口服;氨苄青霉素0.5g,每日2次,肌肉注射,以控制感染。加入地塞米松或强的松等口服,作短期治疗效果更好。
中医认为分泌性中耳炎属“风聋”、“耳胀耳闭”、“耳胀痛”、“耳痹”的范畴。其病机多为风邪侵袭,经气痞塞,或痰湿浊邪,上聚耳窍或邪毒滞留,气血瘀阻。其辨证施治的要点是:
(1)风邪滞窍:感冒之后自觉耳内胀闷或微痛,耳鸣及听力减退,自声增强,鼓膜内陷,色红肿胀或见液平面。伴发热恶风,鼻塞流涕等。治宜疏风散邪,行气宣痞。方用银翘散合通气散:金银花20g,连翘12g,桔梗10g,薄荷10g,淡竹叶10g,荆芥10g,淡豆豉10g,牛蒡子15g,芦根10g,川芎15g,柴胡20g,香附10g。鼻塞重者加辛夷、苍耳子各10g;耳胀闭甚者加藿香、菖蒲各10g;若鼓室内有积液者,可加木通、泽泻各10g。若为风寒雍遏肺经,全身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清涕,耳内闷胀,听力下降;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治宜宣肺散寒通窍。方用三拗汤合苍耳子散加减:麻黄10g,杏仁10g,苍耳子10g,辛夷10g ,白芷10g,薄荷10g,荆芥10g,防风10g,甘草3g;水煎内服。
(2)痰湿聚耳:耳内胀闷闭塞感较重,听力下降,自声增强,摇头时耳内有水响声。检查见鼓膜有弧形水平线或鼓膜外凸。全身多有头重头晕,倦怠乏力,口淡腹满;舌淡苔腻,脉濡或滑。宜健脾升清,利湿通窍。方用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加减: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0g,柴胡10g,当归10g,陈皮12g,辛夷12g,茯苓15g,泽泻15g,石菖蒲10g,车前子15g,葛根20g,木通10g;水煎内服。
(3)气血瘀络:耳内有闭塞感,听力减退,耳鸣渐起,日久不愈。鼓膜内陷明显,或有增厚,钙质沉着,粘连萎缩;舌质暗红,脉涩。治宜活血通络,聪耳开窍。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 ,当归12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全蝎12g,地龙12g,黄精15g,葛根15g,丝瓜络 15g,路路通15g。若兼有头晕,腰膝酸软,为肾精虚弱,可加用六味地黄丸或耳聋左慈丸,内服。
展开全部
本病属
中医
的
耳疮
范畴,多因
风热
侵袭或
热毒
望盛所致,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1.内服药
银翘丸、
牛黄解毒丸
口服每次1九日2次。
2.外用药
①
黄连膏
、紫金锭
外耳道
涂敷。
②
中药
菖蒲、
附子
等量共研末和香油滴耳。
③如伴有耳周围肿胀。可以水调散外敷(即
黄柏
研末后加等量石膏和凉开水调成糊状涂布耳周肿胀处或以
湿热
毛巾敷
局部
)。
常用
西药
1.急性外耳道炎;红霉素或螺旋霉素1日3次口服,宜适当服用止痛药物如去痛片等。
2.外耳道局部可涂布
醋酸去炎松
霜、
可的松
软膏
等。
3.超短波、红外线理疗。
中耳炎
病因症状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
粘膜
的
炎症
。
病菌
进入鼓室,当
抵抗力
减弱或
细菌毒素
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
恶寒
、
口苦
、
小便红或黄、
大便秘结
、
听力
减退等。如
鼓膜穿孔
,耳内会流出
脓液
,疼痛会减轻,
并常与慢性
乳突炎
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
慢性中耳炎
,随
体质
、
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
“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临床上以
婴幼儿
多见,主要是因为
小儿
从耳通到
咽喉
的通路--
耳咽管比
成人
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儿易患
感冒
等
呼吸道疾病
,得病后易引起
耳咽管炎症,
细菌
进入中耳而发病。另外小儿饮食时,发生呛咳、呕吐时,食物应
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产生炎症。
耳疼、
头痛
、
头晕
、发热、轻者低热,重者发热、
体温
可高达40℃,可伴有呕吐
、腹泄、不食等全身症状。不会
说话的婴儿
哭闹不安,常抓耳朵。1-2天后耳内
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
耳痛
等症状减轻,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很容易转成慢
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臭耳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延六周
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脓、
耳鸣
、耳痛、头痛、头晕等。可分为
三种类型。①单纯型:炎症未破坏
骨质
,
耳内流脓
为粘脓性或粘淮性,无
臭味
。②
坏死形:炎症已侵润到骨质,耳内流出物如干酪样(豆渣样),量少,有
血丝
。③胆
脂瘤型:由于炎症的长期刺激,
上皮
增生活跃,耳内流出物夹杂有上皮脱屑,及黄
白色有恶臭的油片状物。后两种类型如不及时治愈,会造成
不良后果
。
自疗注意事项
(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2)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
鼻腔
,不能同时压闭两只
鼻孔
,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3)挖取底部
耳垢
,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
(4)游泳上岸后,
侧头
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
棉签
吸干水份。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休质,减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热性
补药
,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
(10)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
芹菜
、丝瓜、茄子、
荠菜
、蓬蒿、黄
瓜、苦瓜等。
(11)小虫进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虫后捉取。
自治
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头孢拉定胶囊,每次1-2粒,每日4次。
(2)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黄连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
(4)穿心莲内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验方自疗法
(1)忍冬藤30克、
生甘草
1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4日。
(2)蒲公英、车前草、
紫地丁
各30克、每日1剂,分3次煎服,
连服3-4日。
(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参15克、泽泻15克、白花蛇舌草30
克,分2次煎服。
(4)大蒜1瓣,蒸馏水10毫升,将大蒜洗净捣烂,取汁与蒸馏水混匀,滴耳,
每日数次,1次数滴。本方适用于中耳炎,尤为
化脓性中耳炎
效果更佳。
3.饮食自疗法
(1)糖冬瓜30克、鲜
九龙吐珠
叶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剂,连
服5天。本方对慢性中耳炎更佳。
(2)薏米18克、金银花12克、
柴胡
9克、鳖甲15克、红糖适量,将金银花、
柴胡、鳖甲煎汤取汁,与另二味
煮粥
服食,每日1剂,连服5剂。
4.外治自疗法
(1)取蛋黄1枚,放锅(不要用铁锅)内加热翻炒,片刻油出滤出即可,炒时防
焦。待冷却后取其油滴耳,每次3滴,每日2次。
(2)蚯蚓5条,剖开后洗净,放白糖10克左右,30分钟后用洁净
纱布
滤出清
液滴耳,每次4滴,每日3次。
(3)新鲜猪胆汁(或鸡胆汁)50克,冰片5克,滴耳。
(4)烂耳散少许,吹入耳内,每日3次。
(5)生大蒜2只,丝瓜1只,共捣烂,布包挤汁,滴耳,每次3-4滴,每日3
次。
(6)胡桃肉捣油加冰片少许,滴入耳内。
中医
的
耳疮
范畴,多因
风热
侵袭或
热毒
望盛所致,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1.内服药
银翘丸、
牛黄解毒丸
口服每次1九日2次。
2.外用药
①
黄连膏
、紫金锭
外耳道
涂敷。
②
中药
菖蒲、
附子
等量共研末和香油滴耳。
③如伴有耳周围肿胀。可以水调散外敷(即
黄柏
研末后加等量石膏和凉开水调成糊状涂布耳周肿胀处或以
湿热
毛巾敷
局部
)。
常用
西药
1.急性外耳道炎;红霉素或螺旋霉素1日3次口服,宜适当服用止痛药物如去痛片等。
2.外耳道局部可涂布
醋酸去炎松
霜、
可的松
软膏
等。
3.超短波、红外线理疗。
中耳炎
病因症状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
粘膜
的
炎症
。
病菌
进入鼓室,当
抵抗力
减弱或
细菌毒素
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
恶寒
、
口苦
、
小便红或黄、
大便秘结
、
听力
减退等。如
鼓膜穿孔
,耳内会流出
脓液
,疼痛会减轻,
并常与慢性
乳突炎
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
慢性中耳炎
,随
体质
、
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
“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临床上以
婴幼儿
多见,主要是因为
小儿
从耳通到
咽喉
的通路--
耳咽管比
成人
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儿易患
感冒
等
呼吸道疾病
,得病后易引起
耳咽管炎症,
细菌
进入中耳而发病。另外小儿饮食时,发生呛咳、呕吐时,食物应
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产生炎症。
耳疼、
头痛
、
头晕
、发热、轻者低热,重者发热、
体温
可高达40℃,可伴有呕吐
、腹泄、不食等全身症状。不会
说话的婴儿
哭闹不安,常抓耳朵。1-2天后耳内
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
耳痛
等症状减轻,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很容易转成慢
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臭耳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延六周
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脓、
耳鸣
、耳痛、头痛、头晕等。可分为
三种类型。①单纯型:炎症未破坏
骨质
,
耳内流脓
为粘脓性或粘淮性,无
臭味
。②
坏死形:炎症已侵润到骨质,耳内流出物如干酪样(豆渣样),量少,有
血丝
。③胆
脂瘤型:由于炎症的长期刺激,
上皮
增生活跃,耳内流出物夹杂有上皮脱屑,及黄
白色有恶臭的油片状物。后两种类型如不及时治愈,会造成
不良后果
。
自疗注意事项
(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2)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
鼻腔
,不能同时压闭两只
鼻孔
,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3)挖取底部
耳垢
,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
(4)游泳上岸后,
侧头
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
棉签
吸干水份。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休质,减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热性
补药
,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
(10)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
芹菜
、丝瓜、茄子、
荠菜
、蓬蒿、黄
瓜、苦瓜等。
(11)小虫进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虫后捉取。
自治
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头孢拉定胶囊,每次1-2粒,每日4次。
(2)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黄连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
(4)穿心莲内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验方自疗法
(1)忍冬藤30克、
生甘草
1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4日。
(2)蒲公英、车前草、
紫地丁
各30克、每日1剂,分3次煎服,
连服3-4日。
(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参15克、泽泻15克、白花蛇舌草30
克,分2次煎服。
(4)大蒜1瓣,蒸馏水10毫升,将大蒜洗净捣烂,取汁与蒸馏水混匀,滴耳,
每日数次,1次数滴。本方适用于中耳炎,尤为
化脓性中耳炎
效果更佳。
3.饮食自疗法
(1)糖冬瓜30克、鲜
九龙吐珠
叶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剂,连
服5天。本方对慢性中耳炎更佳。
(2)薏米18克、金银花12克、
柴胡
9克、鳖甲15克、红糖适量,将金银花、
柴胡、鳖甲煎汤取汁,与另二味
煮粥
服食,每日1剂,连服5剂。
4.外治自疗法
(1)取蛋黄1枚,放锅(不要用铁锅)内加热翻炒,片刻油出滤出即可,炒时防
焦。待冷却后取其油滴耳,每次3滴,每日2次。
(2)蚯蚓5条,剖开后洗净,放白糖10克左右,30分钟后用洁净
纱布
滤出清
液滴耳,每次4滴,每日3次。
(3)新鲜猪胆汁(或鸡胆汁)50克,冰片5克,滴耳。
(4)烂耳散少许,吹入耳内,每日3次。
(5)生大蒜2只,丝瓜1只,共捣烂,布包挤汁,滴耳,每次3-4滴,每日3
次。
(6)胡桃肉捣油加冰片少许,滴入耳内。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中耳炎的治疗:先用干净的棉签擦干净耳朵里的脓水,然后在用棉签蘸“3%双氧水”将外耳道的脓液洗干净后,滴用“硫酸新霉素滴耳液”,每天1--2次。用"1%呋麻液滴鼻液"或"盐酸奈甲唑啉滴鼻液"滴鼻;成人量一次口服"百炎净"和"碳酸氢钠"片2片,非那根片12.5毫克,一天2次,"阿莫西林"片0.5克,一天3次,饭后服5天.服药期间多饮水,
中耳炎注意如下几点:
1.洗澡洗头时注意不让水进入耳内。
2,少食辛,辣,炸,炒之属热性之品.如辣椒,生姜,炸油条,烧饼,饼干,快餐面等.同时海鲜及冰冻鱼,鱿鱼,虾米等咸海产品容易刺激透发炎症,这类食品最好不食.
3.饮食多样化.多食含维生素较多的蔬菜,水果.如平果,新青菜,菠菜,胡萝卜等.
4,.起居劳作有度,注意休息,上网不要通宵达旦.
5,积极锻炼身体,最简单有效锻炼方法是坚持晨跑,以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6,预防感冒,感冒往往引起中耳复发,为此若患外感应及时及早治疗
中耳炎注意如下几点:
1.洗澡洗头时注意不让水进入耳内。
2,少食辛,辣,炸,炒之属热性之品.如辣椒,生姜,炸油条,烧饼,饼干,快餐面等.同时海鲜及冰冻鱼,鱿鱼,虾米等咸海产品容易刺激透发炎症,这类食品最好不食.
3.饮食多样化.多食含维生素较多的蔬菜,水果.如平果,新青菜,菠菜,胡萝卜等.
4,.起居劳作有度,注意休息,上网不要通宵达旦.
5,积极锻炼身体,最简单有效锻炼方法是坚持晨跑,以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6,预防感冒,感冒往往引起中耳复发,为此若患外感应及时及早治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你好!中耳炎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目前,医院里治疗中耳炎的方法一是用各种消炎药,但很难根治中耳炎,经常复发。所以不建议采用药物治疗;目前临床上是采用鼓室成型疗法治疗中耳炎,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c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中耳炎绝对可以治疗,一般来说治疗效果也不错。 1、药物治疗:消炎、激素、抗过敏药等 2、滴鼻:让鼻腔通气好和咽鼓管肿胀消退,保证中耳腔通气压力平衡 3、中耳已经积液的可以鼓膜穿刺抽液 4、一般1~2周病情好转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