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赫鲁晓夫生平简历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赫鲁晓夫
1971年9月11日因赫鲁晓夫心脏病去世。
赫鲁晓夫于1894年4月17日出生在一个矿工家庭。24岁时,赫鲁晓夫加入布尔什维克党。由于他具有高超的政治工作才能,逐渐从基层党务工作者中脱颖而出。1935年,赫鲁晓夫已成为莫斯科州委第一书记兼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莫斯科州和莫斯科市的党组织都在他的绝对控制之下。
1952年苏共十九大被选为中央主席团委员兼中央书记。1953年9月,赫鲁晓夫被任命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在1956年苏共第20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发表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揭露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现象。报告提出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为肃反扩大化所造成的冤假错案平反昭雪,这在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乃至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打破了长期形成的凝固、僵化的局面,开始了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思想解放的新阶段。
赫鲁晓夫执政后,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的经济体制,改善国家的经济状况。他以农业为突破口,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接着进行了以改组上层经济管理机关为中心的工业、建筑业改革。
1957年6月,赫鲁晓夫成功地挫败了马林科夫、卡同诺维奇、莫洛托夫等人反对改革、企图撤换中央领导人的行动计划。1958年3月,赫鲁晓夫出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集党、政大权于一身。
在经济改革的同时,赫鲁晓夫还进行了政治改革。他提出必须经常更换党的领导机关成员的主张。并将其写进新党章。他还废除了每月发给高级官员津贴的规定。为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他把统一完整的党分成两个平行的党,一个管工业,一个管农业。
在赫鲁晓夫长达11年的执政期间,进行了不间断的改革。虽然改革取得一些成就,但也造成了许多错误。赫鲁晓夫生性急躁,缺乏考虑,急于求成。这使得许多从原则上说是正确的改革措施,结果却事与愿违。他还主观地认为社会主义在苏联取得了完全和最后的胜利,苏联已进入全面开展共产主义建设的时期,提出了许多超越现实的口号和目标。赫鲁晓夫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央集权和计划经济的旧体制,也没能有效地推行政治体制改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是一个失败的改革家。
1964年10月15日,赫鲁晓夫被迫退休,1971年9月11日,他在莫斯科因心脏病复发溘然长逝。赫鲁晓夫是第一个敢于向社会主义旧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他的改革实践对整个社会主义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
1971年9月11日因赫鲁晓夫心脏病去世。
赫鲁晓夫于1894年4月17日出生在一个矿工家庭。24岁时,赫鲁晓夫加入布尔什维克党。由于他具有高超的政治工作才能,逐渐从基层党务工作者中脱颖而出。1935年,赫鲁晓夫已成为莫斯科州委第一书记兼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莫斯科州和莫斯科市的党组织都在他的绝对控制之下。
1952年苏共十九大被选为中央主席团委员兼中央书记。1953年9月,赫鲁晓夫被任命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在1956年苏共第20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发表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揭露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现象。报告提出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为肃反扩大化所造成的冤假错案平反昭雪,这在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乃至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打破了长期形成的凝固、僵化的局面,开始了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思想解放的新阶段。
赫鲁晓夫执政后,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的经济体制,改善国家的经济状况。他以农业为突破口,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接着进行了以改组上层经济管理机关为中心的工业、建筑业改革。
1957年6月,赫鲁晓夫成功地挫败了马林科夫、卡同诺维奇、莫洛托夫等人反对改革、企图撤换中央领导人的行动计划。1958年3月,赫鲁晓夫出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集党、政大权于一身。
在经济改革的同时,赫鲁晓夫还进行了政治改革。他提出必须经常更换党的领导机关成员的主张。并将其写进新党章。他还废除了每月发给高级官员津贴的规定。为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他把统一完整的党分成两个平行的党,一个管工业,一个管农业。
在赫鲁晓夫长达11年的执政期间,进行了不间断的改革。虽然改革取得一些成就,但也造成了许多错误。赫鲁晓夫生性急躁,缺乏考虑,急于求成。这使得许多从原则上说是正确的改革措施,结果却事与愿违。他还主观地认为社会主义在苏联取得了完全和最后的胜利,苏联已进入全面开展共产主义建设的时期,提出了许多超越现实的口号和目标。赫鲁晓夫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央集权和计划经济的旧体制,也没能有效地推行政治体制改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是一个失败的改革家。
1964年10月15日,赫鲁晓夫被迫退休,1971年9月11日,他在莫斯科因心脏病复发溘然长逝。赫鲁晓夫是第一个敢于向社会主义旧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他的改革实践对整个社会主义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
展开全部
赫鲁晓夫年表
(1894—1971)
1894 年 4 月17 日,赫鲁晓夫生于库尔斯克省(今库尔斯克州)
卡利诺夫卡村。
1908 年 赫鲁晓夫的父亲携其全家迁居到乌克兰顿巴斯矿区的
尤索夫卡(后改名斯大林诺,现名为顿涅茨克),其
父在那里当矿工。
1909—1912 年 赫鲁晓夫为养家开始在尤索夫卡鲍谢工厂学习金属装
配工手艺。
1912—1918 年 在法国资本的鲁钦科夫和帕斯图霍夫矿场的发电厂中
当金属装配工。
1917 年 代表矿工参加政治集会和群众集会,第一次与拉扎
尔·卡冈诺维奇会面。
1918 年 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
1919 年 参加红军。
1919—1921 年 成为第九步兵师的士兵和俄共(布)党的工作者,那
时第九步兵师属于布琼尼第一骑兵军。
1921 年 赫鲁晓夫的第一个妻子死于饥饿和伤寒。
1922 年 国内战争结束,从前线回到尤索夫卡。在尤索夫卡党
组织的安排下,担任鲁钦科夫煤矿副经理。被提名为
帕斯图霍夫煤矿经理,但申请去尤索夫卡工人学校学
习。
1924 年 开始在尤索夫卡党组织中担任各种职务。与尼娜·彼
得罗夫娜结婚。
1925 年 任斯大林诺(前尤索夫卡)省彼得罗夫斯科—马林斯
克区委书记。
出席卡冈诺维奇王特的第9 次乌克兰党代表大会。
以列席代表身份出席了在莫斯科召开的第14 次全苏
党代表大会。
1926 年 在哈尔科夫乌克兰党的会议上作第一次有记录的公
开演说。
1927 年 作为代表出席第15 次全苏党代表大会。从斯大林诺
的区级机关提升到省一级党的机关工作。
1928 年 被卡冈诺维奇提拨到哈尔科夫任乌克兰中央委员会组
织部副部长,继而又被其提升为基辅党组织的组织部
长。
1929 年 申请赴莫斯科斯大林工业学院学习,时年35 岁。
1929—1930 年 在莫斯科斯大林工业学院学习,同斯大林的妻子、党
的工作人员娜杰日达·阿里卢那娃相识。
1931 年 当选为鲍曼区第一书记;六个月后被提升为红色普列
斯尼亚区第一书记。
1932 年 学业中断,担任由卡冈诺维奇领导的莫斯科市党委第
二书记。
1933 年 任莫斯科市委第二书记。
1934 年 在第17 次党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1935 年 接替卡冈诺维奇的职务,任莫斯科市委和莫斯科州委
第一书记。
1938 年 任乌克兰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1939 年 出席二月中央全会。
3 月,任中央政治局正式委员。
以乌克兰第一书记和基辅军事委员会文职成员的身
份进入西乌克兰。
1940 年 主持西乌克兰的苏维埃化。
1941—1943 年 以军事委员会委员和中央政治局代表的身份,先后在
前线的几个方面军中担任战时中将军衔的政治委
员。从事恢复乌克兰经济和重建乌克兰党组织的工
作。
1944 年 任乌克兰部长会议主席,同时留任乌克兰党委第一书
记。
1945 年 在莫斯科与艾森豪威尔会面。率领专家团去波兰帮助
重建华沙。
1946—1947 年 被降职,卡冈诺维奇接替了他的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
记的职务。
1948 年 官复原职;重新在乌克兰执掌全部大权。
1949 年 赴莫斯科任莫斯科党组织领导人。
1952 年 在第19 次党代表大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1953 年 排名在马林科夫、莫洛托夫、贝利亚和卡冈诺维奇之
后。
9 月,取代马林科夫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1954 年 偕同布尔加宁访问北京。
垦荒运动开始。
1955 年 访问南斯拉夫,与铁托和解。赴日内瓦参加最高级会
议。
1956 年 2 月,在苏共第20 次代表大会上作《反对个人迷信
及其后果》的报告,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
4 月,访问伦敦。
10 月,发生匈牙利事件。
1957 年 与反对派的第一次较量。
7 月,将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等人打成
“反党集团”。
10 月,撤销朱可夫元帅国防部长的职务。成功地发
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1 月,莫斯科召开了“世界各国共产党及二人党会
议”,毛泽东主席出席了会议。
1958 年 3 月,兼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1959 年 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能技术。
9 月,生平第一次访问美国,与艾森豪威尔在戴维
营会谈。
1960 年 击落美国U-2 侦察飞机并俘获了美国飞行员。
5 月,参加巴黎最高级会议。
11 月,在世界各国共产党莫斯科会议上“关起门来”
攻击中国。
1961 年 在维也纳与肯尼迪会晤。
10 月,将斯大林遗体迁出陵墓。
1962 年 古巴导弹危机,战争一触即发。
1964 年 10 月14 日,被解除所有职务。勃列日涅夫担任苏共
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柯西金升任部长会议主席。
1971 年 9 月11 日,病逝,葬于莫斯科新圣母公墓。
(1894—1971)
1894 年 4 月17 日,赫鲁晓夫生于库尔斯克省(今库尔斯克州)
卡利诺夫卡村。
1908 年 赫鲁晓夫的父亲携其全家迁居到乌克兰顿巴斯矿区的
尤索夫卡(后改名斯大林诺,现名为顿涅茨克),其
父在那里当矿工。
1909—1912 年 赫鲁晓夫为养家开始在尤索夫卡鲍谢工厂学习金属装
配工手艺。
1912—1918 年 在法国资本的鲁钦科夫和帕斯图霍夫矿场的发电厂中
当金属装配工。
1917 年 代表矿工参加政治集会和群众集会,第一次与拉扎
尔·卡冈诺维奇会面。
1918 年 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
1919 年 参加红军。
1919—1921 年 成为第九步兵师的士兵和俄共(布)党的工作者,那
时第九步兵师属于布琼尼第一骑兵军。
1921 年 赫鲁晓夫的第一个妻子死于饥饿和伤寒。
1922 年 国内战争结束,从前线回到尤索夫卡。在尤索夫卡党
组织的安排下,担任鲁钦科夫煤矿副经理。被提名为
帕斯图霍夫煤矿经理,但申请去尤索夫卡工人学校学
习。
1924 年 开始在尤索夫卡党组织中担任各种职务。与尼娜·彼
得罗夫娜结婚。
1925 年 任斯大林诺(前尤索夫卡)省彼得罗夫斯科—马林斯
克区委书记。
出席卡冈诺维奇王特的第9 次乌克兰党代表大会。
以列席代表身份出席了在莫斯科召开的第14 次全苏
党代表大会。
1926 年 在哈尔科夫乌克兰党的会议上作第一次有记录的公
开演说。
1927 年 作为代表出席第15 次全苏党代表大会。从斯大林诺
的区级机关提升到省一级党的机关工作。
1928 年 被卡冈诺维奇提拨到哈尔科夫任乌克兰中央委员会组
织部副部长,继而又被其提升为基辅党组织的组织部
长。
1929 年 申请赴莫斯科斯大林工业学院学习,时年35 岁。
1929—1930 年 在莫斯科斯大林工业学院学习,同斯大林的妻子、党
的工作人员娜杰日达·阿里卢那娃相识。
1931 年 当选为鲍曼区第一书记;六个月后被提升为红色普列
斯尼亚区第一书记。
1932 年 学业中断,担任由卡冈诺维奇领导的莫斯科市党委第
二书记。
1933 年 任莫斯科市委第二书记。
1934 年 在第17 次党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1935 年 接替卡冈诺维奇的职务,任莫斯科市委和莫斯科州委
第一书记。
1938 年 任乌克兰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1939 年 出席二月中央全会。
3 月,任中央政治局正式委员。
以乌克兰第一书记和基辅军事委员会文职成员的身
份进入西乌克兰。
1940 年 主持西乌克兰的苏维埃化。
1941—1943 年 以军事委员会委员和中央政治局代表的身份,先后在
前线的几个方面军中担任战时中将军衔的政治委
员。从事恢复乌克兰经济和重建乌克兰党组织的工
作。
1944 年 任乌克兰部长会议主席,同时留任乌克兰党委第一书
记。
1945 年 在莫斯科与艾森豪威尔会面。率领专家团去波兰帮助
重建华沙。
1946—1947 年 被降职,卡冈诺维奇接替了他的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
记的职务。
1948 年 官复原职;重新在乌克兰执掌全部大权。
1949 年 赴莫斯科任莫斯科党组织领导人。
1952 年 在第19 次党代表大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1953 年 排名在马林科夫、莫洛托夫、贝利亚和卡冈诺维奇之
后。
9 月,取代马林科夫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1954 年 偕同布尔加宁访问北京。
垦荒运动开始。
1955 年 访问南斯拉夫,与铁托和解。赴日内瓦参加最高级会
议。
1956 年 2 月,在苏共第20 次代表大会上作《反对个人迷信
及其后果》的报告,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
4 月,访问伦敦。
10 月,发生匈牙利事件。
1957 年 与反对派的第一次较量。
7 月,将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等人打成
“反党集团”。
10 月,撤销朱可夫元帅国防部长的职务。成功地发
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1 月,莫斯科召开了“世界各国共产党及二人党会
议”,毛泽东主席出席了会议。
1958 年 3 月,兼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1959 年 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能技术。
9 月,生平第一次访问美国,与艾森豪威尔在戴维
营会谈。
1960 年 击落美国U-2 侦察飞机并俘获了美国飞行员。
5 月,参加巴黎最高级会议。
11 月,在世界各国共产党莫斯科会议上“关起门来”
攻击中国。
1961 年 在维也纳与肯尼迪会晤。
10 月,将斯大林遗体迁出陵墓。
1962 年 古巴导弹危机,战争一触即发。
1964 年 10 月14 日,被解除所有职务。勃列日涅夫担任苏共
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柯西金升任部长会议主席。
1971 年 9 月11 日,病逝,葬于莫斯科新圣母公墓。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 鲁晓夫,1894—1971”。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