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回答
展开全部
大家都知道,在三国这段历史中有很多典故,“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就是其中之一。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就是受到徐庶的指点,而徐庶也是诸葛亮的一个好朋友。因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绝大多数人认为徐庶离开刘备,是为了诸葛亮出山做铺垫,这是最大的误解。
事实上,徐庶离开刘备,可是刘备一生中最危难的时刻之一。小说中的徐庶在离开刘备时,刘备颇为不舍,徐庶哭泣着说道:“某才微智浅,深荷使君重用,今不幸半途而别,实为老母故也。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
那么,徐庶投到曹操麾下后,真的一言不发(献计)吗?很遗憾,徐庶好像还是献上了一计。在《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中就有记载,
“庶蒙丞相收录,恨无寸功报效。请得三千人马,星夜往散关把住隘口;如有紧急,再行告报。”据说曹操听了很高兴,“若得元直去,吾无忧矣!”可惜这是小说的虚构,真实的徐庶在归了曹操之后,在政治军事上几乎湮没无闻。
由于徐庶并不是陈寿关注的重点,他在《三国志》中没有单独为徐庶立传,只是存在于诸葛亮传记中,但也只是交代了徐庶离开刘备的原因。不过,裴松之注引了一段《魏略》,里面就有徐庶的记载。
《魏略》里记载徐庶归降曹操后的官位,“福(徐庶原名单福)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魏略》没有说明徐庶是因母亲被曹操劫走后,才迫不得已归降曹操,只是说徐庶、石韬两人在诸葛亮跟随刘备后来投靠曹操。
诸葛亮后来获悉徐庶归降曹操后,也颇为感慨,“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结合前面徐庶的官职,徐庶跟了曹操之后,没有一言不发的动机。可以猜测,徐庶如果不提出策略,不可能获得官位的。
尽管《三国演义》一直渲染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可这并不是真实的历史。徐庶之所以离开刘备,唯一可以解释的原因就是他对刘备信心不足,认为只有曹操才是雄主,才有可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事实上,徐庶离开刘备,可是刘备一生中最危难的时刻之一。小说中的徐庶在离开刘备时,刘备颇为不舍,徐庶哭泣着说道:“某才微智浅,深荷使君重用,今不幸半途而别,实为老母故也。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
那么,徐庶投到曹操麾下后,真的一言不发(献计)吗?很遗憾,徐庶好像还是献上了一计。在《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中就有记载,
“庶蒙丞相收录,恨无寸功报效。请得三千人马,星夜往散关把住隘口;如有紧急,再行告报。”据说曹操听了很高兴,“若得元直去,吾无忧矣!”可惜这是小说的虚构,真实的徐庶在归了曹操之后,在政治军事上几乎湮没无闻。
由于徐庶并不是陈寿关注的重点,他在《三国志》中没有单独为徐庶立传,只是存在于诸葛亮传记中,但也只是交代了徐庶离开刘备的原因。不过,裴松之注引了一段《魏略》,里面就有徐庶的记载。
《魏略》里记载徐庶归降曹操后的官位,“福(徐庶原名单福)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魏略》没有说明徐庶是因母亲被曹操劫走后,才迫不得已归降曹操,只是说徐庶、石韬两人在诸葛亮跟随刘备后来投靠曹操。
诸葛亮后来获悉徐庶归降曹操后,也颇为感慨,“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结合前面徐庶的官职,徐庶跟了曹操之后,没有一言不发的动机。可以猜测,徐庶如果不提出策略,不可能获得官位的。
尽管《三国演义》一直渲染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可这并不是真实的历史。徐庶之所以离开刘备,唯一可以解释的原因就是他对刘备信心不足,认为只有曹操才是雄主,才有可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徐庶为刘备谋士,辅佐刘备对抗曹操。曹操将徐母挟持到曹营,并假借徐母的名义写信召徐弃刘奔曹。徐母以为他背叛刘备,怒恨而死。徐庶深感刘备知遇之恩,从此他在曹营对政事始终一言不发。”这段故事衍生出一个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徐庶本是辅助刘备,辅佐刘备治理新野,并先后出计帮刘备打败曹军。曹操吃了亏,觉得这不是刘备的本事啊。就打听了一下,知道是徐庶帮刘备出的主意,很欣赏徐庶。派人招揽不成,这时程昱出了个主意,说徐庶是个非常孝顺的人,何不派人把徐母骗到许都来呢,这样就不愁徐庶不归降了。于是曹操派人以徐庶的名义把徐母骗到许昌。徐庶无奈,只能跟了曹操,但临行前,身刘备保证,绝不帮曹操出任何主意。徐庶来到曹操这里后,徐母发现上了当,很生气,说徐庶不应该因为老母而放弃忠义,就自尽了。徐庶十分伤心,终生在曹营没出任何计策。这就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来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可他为什么能得善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看三国演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