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在工作中如何教育引导问题学生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问题学生”,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是直接影响学校和班级的不安定因素,这包括造成教学秩序的混乱,影响教学质量,加大管理难度等。由此可见,“问题学生”是班级生活的重要隐患,存在影响其他学生身心健康的潜在危险。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在班主任的工作中占有极大的比重。
一、“问题学生”的类型
在不少人的心目中,“问题学生”是与差生,或不遵守社会规范的学生划上等号的。其实,将“问题学生”单纯地等同于差生或不遵守社会规范的学生是不恰当的,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由此,也形成了“问题学生”的不同类型:
1.品德型问题生
这类问题生一般来源于破碎家庭、道德不良家庭或教育严重失误家庭。他们往往有自己的群体,是家长、教师、同学眼中的“坏孩子”,对学校、教师带有敌意,具备一定的反社会人格,与社会上的不良分子有密切接触,并容易融入其中,甚至进入犯罪分子的行列。
2.心理型问题生
这类问题生的逻辑不合常理,行为也较“出格”,令人捉摸不透。常伴有抑郁、自卑、狂躁、攻击性等特点。遗传、家庭教育、童年经历等是造成这类型问题生的主要原因。
3.行为习惯类问题生
这类问题生的特点是自控能力差,对家长、教师没有敌意和抵触情绪,对自己犯的错也能有所认识,只是不能管住自己,同样的错误反复犯,经过教育进行改正时,往往坚持不了多久,形成屡教不改的问题。这类学生在问题生中占绝大多数,他们的问题往往是家长过度宠爱造成的。坏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正。
二、“问题学生”产生的主要原因
1.家庭原因
单亲家庭: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婚率逐渐提高,单亲家庭的数量正在逐年上升。这类家庭存在更多的经济问题和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往往认为孩子是累赘,在教育上常常出现互相推委的现象,造成了对孩子心理上的极大伤害,是孩子成为“问题学生”的重要原因。
过失家庭:这类家庭的家庭成员本身就存在道德品质问题,孩子受到影响,难免成为“问题学生”。
留守儿童:这类情况目前呈上升趋势。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父母外出务工,孩子缺乏有利的监管和教育,在精神上和行为上都形成了较多的问题。
2.学校原因
受应试教育影响,不少学校为追求升学率,将教育重点放在所谓“好学生”的培养上,忽视了“问题学生”的教育,甚至还歧视“问题学生”,使这类学生心理上受到更大的创伤,造成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紧张,问题越来越严重。
3.社会原因
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消费观的形成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逐渐进入校园,导致不健康的道德观念腐蚀了学生的思想。
三、“问题学生”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的关系
1.“问题学生”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班主任的工作包括:班级的日常管理、班级活动的指导、协调学生与同学、教师以及学校的关系等等。这些工作的开展都与“问题学生”相关。每个班级中“问题学生”的比例都不高,但是对班级日常秩序和师生关系的负面影响却是非常大的。因此,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几乎都是围绕这几个问题学生开展的。想要实现对班级的轻松管理,只需要将“问题学生”解决好就可以了。
很多班主任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只重视“好学生”的管理,经常会出现工作越来越难做的现象,这就是缺乏对“问题学生”的管理造成的不良后果。由于对“问题学生”采取不闻不问的消极态度,很容易造成班级中的“问题学生”越来越多,管理工作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因此,班主任应将对“问题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重要的任务,对学生一视同仁,与问题学生进行深度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并协调好问题学生与班级其他学生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讲,问题学生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是可以走上正轨的,班主任应找出问题所在,完成“问题学生”向“好学生”的转化。
2.“问题学生”教育能有效提高班主任的各项能力
前文对“问题学生”的类型和原因的分析说明了“问题学生”形成的复杂性。要解决这类问题,对班主任的管理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方面,不能简单粗暴地用同一种方法处理所有的问题,班主任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这就要求班主任具备各项能力,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行为、学习以及道德品质等多方面的纠正,这无疑是对班主任能力的考验和锻炼。在日常工作中,对“问题学生”的教育需求,能促进班主任的自我提升,逐渐成为一个具备强大综合实力的合格、成熟的班主任。
3.“问题学生”教育是班主任工作艺术的重要体现
实现对“问题学生”的教育,首先需要解决班主任的教育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同,这就需要班主任在进行教育工作时注意方式方法,即工作的艺术性。在不少教育心理学著作中,教师对学生的谈话、表扬、批评等行为,都需要运用一些方法进行艺术性地处理,以达到让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这也是班主任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
四、“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
对“问题学生”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的关系进行梳理,其目的是更好地解决“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针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教育策略上,应进行以下几点的具体工作:
1.创造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
纠正对“问题学生”的轻视、排斥态度,要用爱护的心态对“问题学生”进行照顾和关心,建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平等关系。在学习方面,针对问题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问题学生”跟上学习进度。创造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引导“问题学生”走向健康的发展之路,并消除“问题学生”滋生的土壤。
2.提供特殊的教育方式
“问题学生”的出现涉及到深层的人格心理问题,用对待普通学生的方法教育“问题学生”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因此,班主任应针对“问题学生”的特殊需求,提供特殊的教育方式。对“问题学生”不放弃、不隔离,帮助他们融入集体,逐渐解决自身问题,并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3.制定具有可行性的学习目标
“问题学生”的改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可实现的学习目标,把短期目标、阶段目标、长期目标结合起来,让“问题学生”逐步接受教育并进行改正。这样能激励“问题学生”通过每一点进步树立起改正的决心和毅力,最终实现问题的完全解决和转化。
4.采用多样化的转化方式
“问题学生”的形成,其背后的原因非常复杂,因此想要实现问题学生的转化也需要采用多种手段。在进行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反复的问题,这需要班主任正确对待和处理,不能因为出现反复就放弃教育。同时,在进行教育时,应把握好尺度,并制定严格的奖罚制度。对学生的进步要进行表扬,对学生的反复要给予充分的耐心。
一、“问题学生”的类型
在不少人的心目中,“问题学生”是与差生,或不遵守社会规范的学生划上等号的。其实,将“问题学生”单纯地等同于差生或不遵守社会规范的学生是不恰当的,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由此,也形成了“问题学生”的不同类型:
1.品德型问题生
这类问题生一般来源于破碎家庭、道德不良家庭或教育严重失误家庭。他们往往有自己的群体,是家长、教师、同学眼中的“坏孩子”,对学校、教师带有敌意,具备一定的反社会人格,与社会上的不良分子有密切接触,并容易融入其中,甚至进入犯罪分子的行列。
2.心理型问题生
这类问题生的逻辑不合常理,行为也较“出格”,令人捉摸不透。常伴有抑郁、自卑、狂躁、攻击性等特点。遗传、家庭教育、童年经历等是造成这类型问题生的主要原因。
3.行为习惯类问题生
这类问题生的特点是自控能力差,对家长、教师没有敌意和抵触情绪,对自己犯的错也能有所认识,只是不能管住自己,同样的错误反复犯,经过教育进行改正时,往往坚持不了多久,形成屡教不改的问题。这类学生在问题生中占绝大多数,他们的问题往往是家长过度宠爱造成的。坏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正。
二、“问题学生”产生的主要原因
1.家庭原因
单亲家庭: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婚率逐渐提高,单亲家庭的数量正在逐年上升。这类家庭存在更多的经济问题和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往往认为孩子是累赘,在教育上常常出现互相推委的现象,造成了对孩子心理上的极大伤害,是孩子成为“问题学生”的重要原因。
过失家庭:这类家庭的家庭成员本身就存在道德品质问题,孩子受到影响,难免成为“问题学生”。
留守儿童:这类情况目前呈上升趋势。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父母外出务工,孩子缺乏有利的监管和教育,在精神上和行为上都形成了较多的问题。
2.学校原因
受应试教育影响,不少学校为追求升学率,将教育重点放在所谓“好学生”的培养上,忽视了“问题学生”的教育,甚至还歧视“问题学生”,使这类学生心理上受到更大的创伤,造成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紧张,问题越来越严重。
3.社会原因
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消费观的形成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逐渐进入校园,导致不健康的道德观念腐蚀了学生的思想。
三、“问题学生”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的关系
1.“问题学生”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班主任的工作包括:班级的日常管理、班级活动的指导、协调学生与同学、教师以及学校的关系等等。这些工作的开展都与“问题学生”相关。每个班级中“问题学生”的比例都不高,但是对班级日常秩序和师生关系的负面影响却是非常大的。因此,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几乎都是围绕这几个问题学生开展的。想要实现对班级的轻松管理,只需要将“问题学生”解决好就可以了。
很多班主任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只重视“好学生”的管理,经常会出现工作越来越难做的现象,这就是缺乏对“问题学生”的管理造成的不良后果。由于对“问题学生”采取不闻不问的消极态度,很容易造成班级中的“问题学生”越来越多,管理工作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因此,班主任应将对“问题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重要的任务,对学生一视同仁,与问题学生进行深度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并协调好问题学生与班级其他学生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讲,问题学生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是可以走上正轨的,班主任应找出问题所在,完成“问题学生”向“好学生”的转化。
2.“问题学生”教育能有效提高班主任的各项能力
前文对“问题学生”的类型和原因的分析说明了“问题学生”形成的复杂性。要解决这类问题,对班主任的管理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方面,不能简单粗暴地用同一种方法处理所有的问题,班主任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这就要求班主任具备各项能力,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行为、学习以及道德品质等多方面的纠正,这无疑是对班主任能力的考验和锻炼。在日常工作中,对“问题学生”的教育需求,能促进班主任的自我提升,逐渐成为一个具备强大综合实力的合格、成熟的班主任。
3.“问题学生”教育是班主任工作艺术的重要体现
实现对“问题学生”的教育,首先需要解决班主任的教育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同,这就需要班主任在进行教育工作时注意方式方法,即工作的艺术性。在不少教育心理学著作中,教师对学生的谈话、表扬、批评等行为,都需要运用一些方法进行艺术性地处理,以达到让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这也是班主任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
四、“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
对“问题学生”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的关系进行梳理,其目的是更好地解决“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针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教育策略上,应进行以下几点的具体工作:
1.创造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
纠正对“问题学生”的轻视、排斥态度,要用爱护的心态对“问题学生”进行照顾和关心,建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平等关系。在学习方面,针对问题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问题学生”跟上学习进度。创造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引导“问题学生”走向健康的发展之路,并消除“问题学生”滋生的土壤。
2.提供特殊的教育方式
“问题学生”的出现涉及到深层的人格心理问题,用对待普通学生的方法教育“问题学生”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因此,班主任应针对“问题学生”的特殊需求,提供特殊的教育方式。对“问题学生”不放弃、不隔离,帮助他们融入集体,逐渐解决自身问题,并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3.制定具有可行性的学习目标
“问题学生”的改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可实现的学习目标,把短期目标、阶段目标、长期目标结合起来,让“问题学生”逐步接受教育并进行改正。这样能激励“问题学生”通过每一点进步树立起改正的决心和毅力,最终实现问题的完全解决和转化。
4.采用多样化的转化方式
“问题学生”的形成,其背后的原因非常复杂,因此想要实现问题学生的转化也需要采用多种手段。在进行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反复的问题,这需要班主任正确对待和处理,不能因为出现反复就放弃教育。同时,在进行教育时,应把握好尺度,并制定严格的奖罚制度。对学生的进步要进行表扬,对学生的反复要给予充分的耐心。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