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要问》的作者是谁?
课文解读
1、初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一下“私塾”的教学特点是什么?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先生只让学生背诵所学内容,从不讲解书里的意思。)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是围绕哪些人物展开的。
孙中山;私塾先生;孙中山的同学。
3、孙中山所在的私塾,私塾的先生,给你一种怎样的印象?从文中的哪句话中可以体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从动作和语言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个严厉的先生。)
4、再读课文,说说孙中山小时候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心理描写:他乐于思考,令人佩服。)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因为当时的学生读书只是“读”和“背”,没有人“问”,孙中山是为了弄懂所学知识而鼓起勇气提问。这一大胆的举动体现了他要弄懂所学知识的决心。)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你从这段话中看到了孙中山怎样的学习态度?(善于思考,敢于提问。)
5、对比孙中山与同学们的学习态度。班上同学们的反应是怎样的?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说明在私塾里从来没有人敢向先生提问。从侧面反衬出孙中山渴望理解所学的知识及他的勇敢。)
6、面对孙中山的提问,私塾先生做出了解答吗?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这一动作表明先生态度的转变,也是对孙中山主动提问、敢于提问的精神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