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生活水平
人均生活水平
人均生活水平,随着中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发展,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可以说是越来越好的,中国的贫富差距也相对来说缩小了一些。下面一起来看看人均生活水平是什么意思。
人均生活水平1
人均生活水平,是指与人们的收入水平或消费水平相关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客观条件或环境的变化。
生活水平通常通过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健康、教育、文化、娱乐、社交等反映人们生活条件或环境的客观指标来进行测量与评估。主要环绕“需要、匮乏、工作、生产、收入、消费”等层面,这些概念被视为可量化。
衡量和比较生活水平的一个主要指标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恩格尔系数。所谓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的支出占家庭总支出或总收入的比例。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了一个用恩格尔系数判定生活发展阶段的一般标准: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
生活水平不同于生活质量。生活水平是指自己能控制、改进和维持其生活质量的物质资源和非个人资源,而生活质量是对社会需求的满足感。后者可以用主观指标来评价,前者只能用客观指标来评价。
居民生活水平的定义
又称生活程度。具体内容包括: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劳动的社会条件和生产条件、社会服务的发达程度、闲暇时间的占有量和结构、卫生保健和教育普及程度等等。
生活水平的确定包括 3个要点
①以群体为标准,如家庭;
②以实际的消费状况为标准,即直接衡量占用的社会产品和劳务的多少;
③以平均的消费数量为标准。生活水平与生活费用、生活标准不同,生活费用指维持特定生活水平的货币支出,生活标准则指期望达到的生活状况。
人均生活水平2
“小康”生活是几千年以来中国人孜孜以求的理想生活,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这只能是人们的梦想。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城乡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连续上了几个大的台阶,消费结构和消费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城乡居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80元,比1957年增长了25.7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253元,比1957年增长了29.8倍。
随着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居民手中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8.6亿元,猛增到64332亿元,增长了7400多倍;人均储蓄存款由1.5元猛增到5082元,也就是说,全国每17万人的年末储蓄存款余额就相当于全国的储蓄存款余额。
居民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每人每年消费水平为76元,为3415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提高了6倍多。消费结构基本改变了多年来以吃、穿等生存资料为主的单一格局。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用于吃、穿的开支占全部生活费支出的比重分别由解放初期的80%和90%下降为的49.2 %和54.9%。
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10.3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了6.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24.8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了16.7平方米。住房质量和配套性能不断提高,城市煤气、液化气普及率由1957年的1.5%提高到的'84.2%,居民生活的舒适程度大大提高。
居民家庭对现代化的耐用消费品的拥有,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普及程度迅速提高。人们对消费品的购买从50-70年代的百元级 “老四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80年代千元级的“新六件”(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电冰箱、电风扇、收音机)
到90年代万元级、十万元级的电脑、小汽车、商品房,消费档次大大提高。
到底,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色电视机117台、电冰箱80台、洗衣机91台、照相机38台。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自行车120辆、电冰箱12台、彩色电视机49台、洗衣机29台。
人均生活水平3
人均生活水平怎么算
人均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
计算方法
由于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物价上涨的因素,使得相同的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生活消费品和社会服务的数量与基期相比相应减少,造成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货币贬值。
因此,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时,必须要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在目前国家统计部门所编制的各种价格指数当中,最能反映物价对人民生活影响程度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时,都是扣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具体的扣除方法,用公式表示为:
* 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可支配收入=实际收入-家庭副业生产支出-记账补贴-个人所得税
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生活费收入)即用家庭可支配收入(或生活费收入)除以家庭人口。
一般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水平成正比,即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生活水平则越高。
国内生产总值(英语:Gross Domestic Product,英语简称GDP;亦称国内生产毛额、本地生产总值),是一个领土面积内的经济情况的度量。
它被定义为所有在一个国家内一段特定时间(一般为一年)里所有生产产品和货物的总值。它与国民生产总值(英语缩写:GNP)不同之处在于,国内生产总值不将国与国之间的收入转移计算在内。也就是说,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是一个地区内生产的产品价值,而国民生产总值则计算一个地区实际获得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