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研究·展望
天文学·研究·展望
当代的天文学史具有双重身份,漏此它同时在科学史和天文学两大学科中占有正式的分支学科位置。天文学史在多学科交界之处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它已与许多学科发生了密切关系,并进入相互影响的多边互动过程中,以下略举其中较重要者为例:
天文学史为天文学前沿课题提供古代资料,这从五十年代起就一直吸引着一些研究者。最近的一个例子是利用中国古代星占文献解决了困惑着天体物理学家百余年的“天狼星颜色问题”。但是不必讳言,在这个方向要想取得像昔日《古新星新表》那样辉煌的成果,可能性已经非常之小了。
天文学史可以为历史学、考古学解决年代学问题。这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在于,许多古代曾发生过的天象,都可用现代天文学方法准确回推出来。因此那些记载着足够多的天象细返世迅节的古籍、重大历史事件等(比如《左传》成书于何时、武王伐纣在哪一年之类),都有可能借助于天文学史研究以确定其年代。当然这类工作也有其局限性,主要是因为古代对天象的记载往往不能提供现代推算所需要的全部细节条件,这就使推算结果不能完全确定。
在较为新兴的研究方面,有中外文明交流史,天文学史在其中扮演着特殊角色。因为天文学在古代是几乎唯一的精密科学,所以在古代文明交流史中,虽有许多成份难以明确区分它们是自发产生还是外界输入,但与天文学有关的内容(如星表、基本天文参数、天文仪器等)则比较容易被辨认出来,这就能为扑朔迷离的古代文明交返凳流提供某些明确线索。
在宗教史研究领域,天文学史日益受到特殊的重视。在历史上,宗教的传播往往倚重天文—星占之学,以此打动人心,取重当局,远如六朝隋唐时代佛教(尤其是密宗)之输入中土,近则明清之际基督教之大举来华,都是明显的例子。近年有些国际宗教史会议特邀天文学史专家参加,就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天文学史研究随着“外史倾向”的兴起,日益融入文化史研究的大背景之中,构成科学—文化交汇互动的历史观照。与先前的研究状况相比,如今视野更加广阔,色彩更加丰富,由此也就对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和学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简单说来,今日的天文学史研究者必须既受过正规的天文学专业训练,又具备至少不低于一般人文学者的文化素养。在文、理科日益分家的今天,上述苛刻的条件极大地限制着天文学史研究队伍的补充——所幸这样的一个分支学科并不需要很多研究者去从事,而满足上述苛刻条件同时又自甘清贫寂寞者,以中国之大,还是会有的。
2024-11-30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