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自我?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全面认识自己
全面认识自我是形成健康自我意识的基础。自我认识的难处在于自己(主体我)认识自己(客体我),自我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认识的客体,要使认识具有全面性、正确性,就要打破自我封闭,拓宽生活范围,增加生活阅历,扩大交往空间,才能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自我。
1.通过他人评价法来认识自我
个体的自我认识要受他人评价和态度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人的评价和态度。大学生要重视熟悉自己或与自己打交道较多的人的评价,如同学间的互评,教师给予的具体而有个性的正确评价,父母对自己的看法,都有助于自我认识能力的提高。当然,这并不是简单的接受别人的评价,评价者和评价者所作的评价,都会影响大学生对他人评价的接受。大学生在接受他人评价之前,总要分析评价者及其所作的评价,然后才有选择地接受他人的评价,形成关于自己的评价,达到自我认识。
2.通过比较法来认识自我
个体对自我的认识不是孤立的进行的,而是常常与他人相比较才能实现的。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个体才能认识到自己能力的高低,道德品质的好坏,追求目标是否恰当等。在比较中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达到取长补短,缩小差距的目的。大学生不仅要与自己情况差不多的人比,更要与自己的过去和将来比,通过把目前的“自我”与过去或将来的“自我”相比较来进一步认识自我。过去的成就水平越高,个体越容易积极的评价自己,而指向未来的抱负水平越高,个体越不容易满足,越难对自己做出肯定的评价。所以,大学生不要满足现有的成绩,要不断地超越自己,同时,也要确立适当的抱负水平,不要一味地和自己过不去。
3.通过内省法来认识自己
内省法就是通过反省自己、分析自己来了解自己的方法,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自己对自己的观察与思考也是自我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能力,应经常反思自己,自我检查得失功过,严于解剖自己,敢于批评自己,在自我解剖和自我批评中,更深刻地认识自我。要一分为二的分析自己。对自己估计过高,盲目自大,或是对自己估计过低,过于自卑,都会使人丧失适合自己发展与成功的机会。
二、积极悦纳自己
当大学生学会认识自己以后,还有一个悦纳自己的问题。积极悦纳自己,就是无条件接受自己的一切,包括好的、差的、优势和劣势。
1.合理定位理想自我
要有适当的目标水平,合理的理想自我定位。目标水平过低虽然很容易达到,但所取得的成就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感,而且也抑制了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不切实际的过高奋斗目标,个人再努力也难以实现,会降低自信心。因为每个人的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一个人不能客观估量自己的能力范围,仅凭良好的愿望与热情,结果会使目标落空,个人心理蒙受打击,产生挫折感。因此大学生应尽可能调整自己的目标,使之与自己的能力及各方面条件相匹配,既能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又有实现预定目标的可能性。
2.积极的评价自我
有不少大学生总以别人的长处比较自己的短处,觉得自己不行,那样只能越比越糟糕,不会有任何激励作用,反而会加重自身的心理负担。因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身上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与不完善的地方。如其貌不扬,身材矮小、肢体残疾、家庭经济困难等,许多客观缺憾和环境是不能改变的。有的大学生由此产生自卑情绪,能认识自己却不能接受自己,就必然会增加自己的不安与痛苦。要改变这种心理现状,就要避免以惟一的标准进行社会比较,要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对自己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评价,坦然地、积极地接受现实中的自我。
3.扩展自己的交往空间
广交朋友,积累经验,扩展自己的交往空间,也是悦纳自我的途径。这是培养健康自我意识的需要,大学生应积极主动地扩大人际交往。多接触一些人和事,多交一些朋友,关心自己,也关心别人、关心社会,就会赢得别人的喜爱和认可,精神生活就会丰富、愉快,一个被别人接受的人反过来也更容易接受自己。通过人际交往,可以同他人交流思想、感情,相互启发、相互疏导、相互帮助,增进相互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人际交往的时间与空间范围越大,就会得到越多的社会支持,从而建立起充分的安全感、信任感,促进自我的进一步肯定。
三、努力完善自我
1.努力提高现实自我
提高现实自我是大学生不断修正现实自我的行为和相应的心理活动,使之朝着正确理想自我的方向发展。为了不断战胜旧的自我,重塑新的自我,就要努力发展自己,积极主动地为社会服务,勇挑历史重担。只有立足社会需求,从个人实际出发,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准则和要求,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
2.锻炼自我调控能力
自我调控是大学生主动地定向地改变自己的心理品质、特征以及行为的心理过程。首先,要制订完善的行动计划和程序,使自己的行为有条不紊,避免盲目性,但同时也要注意制订计划后严格执行,不能朝令夕改。
3.培养健全的意志品质
意志健全的人,在行动中表现出较强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和顽强力,而对自我的有效监督和控制,离不开意志的力量,只有意志健全的个体,才能做到对自我的有效控制,从而最终实现理想自我。因此,大学生都应在日常的生活中,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培养自我健全的意志品质。
总之,自我意识的完善,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它是每个追求卓越的人的终生课题。
全面认识自我是形成健康自我意识的基础。自我认识的难处在于自己(主体我)认识自己(客体我),自我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认识的客体,要使认识具有全面性、正确性,就要打破自我封闭,拓宽生活范围,增加生活阅历,扩大交往空间,才能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自我。
1.通过他人评价法来认识自我
个体的自我认识要受他人评价和态度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人的评价和态度。大学生要重视熟悉自己或与自己打交道较多的人的评价,如同学间的互评,教师给予的具体而有个性的正确评价,父母对自己的看法,都有助于自我认识能力的提高。当然,这并不是简单的接受别人的评价,评价者和评价者所作的评价,都会影响大学生对他人评价的接受。大学生在接受他人评价之前,总要分析评价者及其所作的评价,然后才有选择地接受他人的评价,形成关于自己的评价,达到自我认识。
2.通过比较法来认识自我
个体对自我的认识不是孤立的进行的,而是常常与他人相比较才能实现的。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个体才能认识到自己能力的高低,道德品质的好坏,追求目标是否恰当等。在比较中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达到取长补短,缩小差距的目的。大学生不仅要与自己情况差不多的人比,更要与自己的过去和将来比,通过把目前的“自我”与过去或将来的“自我”相比较来进一步认识自我。过去的成就水平越高,个体越容易积极的评价自己,而指向未来的抱负水平越高,个体越不容易满足,越难对自己做出肯定的评价。所以,大学生不要满足现有的成绩,要不断地超越自己,同时,也要确立适当的抱负水平,不要一味地和自己过不去。
3.通过内省法来认识自己
内省法就是通过反省自己、分析自己来了解自己的方法,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自己对自己的观察与思考也是自我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能力,应经常反思自己,自我检查得失功过,严于解剖自己,敢于批评自己,在自我解剖和自我批评中,更深刻地认识自我。要一分为二的分析自己。对自己估计过高,盲目自大,或是对自己估计过低,过于自卑,都会使人丧失适合自己发展与成功的机会。
二、积极悦纳自己
当大学生学会认识自己以后,还有一个悦纳自己的问题。积极悦纳自己,就是无条件接受自己的一切,包括好的、差的、优势和劣势。
1.合理定位理想自我
要有适当的目标水平,合理的理想自我定位。目标水平过低虽然很容易达到,但所取得的成就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感,而且也抑制了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不切实际的过高奋斗目标,个人再努力也难以实现,会降低自信心。因为每个人的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一个人不能客观估量自己的能力范围,仅凭良好的愿望与热情,结果会使目标落空,个人心理蒙受打击,产生挫折感。因此大学生应尽可能调整自己的目标,使之与自己的能力及各方面条件相匹配,既能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又有实现预定目标的可能性。
2.积极的评价自我
有不少大学生总以别人的长处比较自己的短处,觉得自己不行,那样只能越比越糟糕,不会有任何激励作用,反而会加重自身的心理负担。因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身上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与不完善的地方。如其貌不扬,身材矮小、肢体残疾、家庭经济困难等,许多客观缺憾和环境是不能改变的。有的大学生由此产生自卑情绪,能认识自己却不能接受自己,就必然会增加自己的不安与痛苦。要改变这种心理现状,就要避免以惟一的标准进行社会比较,要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对自己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评价,坦然地、积极地接受现实中的自我。
3.扩展自己的交往空间
广交朋友,积累经验,扩展自己的交往空间,也是悦纳自我的途径。这是培养健康自我意识的需要,大学生应积极主动地扩大人际交往。多接触一些人和事,多交一些朋友,关心自己,也关心别人、关心社会,就会赢得别人的喜爱和认可,精神生活就会丰富、愉快,一个被别人接受的人反过来也更容易接受自己。通过人际交往,可以同他人交流思想、感情,相互启发、相互疏导、相互帮助,增进相互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人际交往的时间与空间范围越大,就会得到越多的社会支持,从而建立起充分的安全感、信任感,促进自我的进一步肯定。
三、努力完善自我
1.努力提高现实自我
提高现实自我是大学生不断修正现实自我的行为和相应的心理活动,使之朝着正确理想自我的方向发展。为了不断战胜旧的自我,重塑新的自我,就要努力发展自己,积极主动地为社会服务,勇挑历史重担。只有立足社会需求,从个人实际出发,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准则和要求,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
2.锻炼自我调控能力
自我调控是大学生主动地定向地改变自己的心理品质、特征以及行为的心理过程。首先,要制订完善的行动计划和程序,使自己的行为有条不紊,避免盲目性,但同时也要注意制订计划后严格执行,不能朝令夕改。
3.培养健全的意志品质
意志健全的人,在行动中表现出较强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和顽强力,而对自我的有效监督和控制,离不开意志的力量,只有意志健全的个体,才能做到对自我的有效控制,从而最终实现理想自我。因此,大学生都应在日常的生活中,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培养自我健全的意志品质。
总之,自我意识的完善,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它是每个追求卓越的人的终生课题。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