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立春会在春节之前?

就像2010年(好像还有2007年),都说有立春这个节气,但是在春节之前,农历一年"无春",什么意思啊?拜托解释一下,还有阴历阳历和这个问题的关系~~~太乱了..... 就像2010年(好像还有2007年),都说有立春这个节气,但是在春节之前,农历一年"无春",什么意思啊?
拜托解释一下,还有阴历阳历和这个问题的关系~~~
太乱了..
展开
 我来答
生活小助手小刘
2020-01-31 · TA获得超过2.1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万
展开全部

立春民间又称打春,来源于古代的“打春牛”!现许多少数民族区域还较完整的保留其形制!俗语:春打六九头。只要春节在六九之前的日子,立春就在春节后。春节在六九后的,当然春节就在其后了。今年是两个五月,就等于阴历是13个月了,这样春节推后所致。2010年的春节在立春后,可2011年的春节又在立春之前,所以叫一年无春!和阳历没有好大关系,和阴历有关系,主要是立春是根据阴历来计算的。

在中国古代,“春节”这一称谓原本就是在立春这个节气过的“岁节”,而非指现在正月初一过的“年节”。民国初年,作为“岁节”的春节被改到正月初一,成为“年节”;原本是“年节”的“元旦”被挪到了阳历1月1日。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又名立春节、正月节、岁节、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上古“斗柄指向”法,以北斗星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现行的“定气法”划分节气,以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干支纪元,以立春为岁首,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秦汉以前,礼俗所重的不是阴历一月初,而是立春日。

重大的拜神祭祖、纳福祈年、驱邪攘灾、除旧布新、迎春和农耕庆典等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几天举行,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

华德新型多功能榨油机
推荐于2017-09-02 · 知道合伙人生活技巧行家
华德新型多功能榨油机
知道合伙人生活技巧行家
采纳数:1670 获赞数:12677
毕业于齐鲁工业大学,榨油机行业从业经验十余年,精通榨油机械制造与油脂加工工艺,任职山东华德榨油机厂。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在中国古代,“春节”这一称谓原本就是在立春这个节气过的“岁节”,而非指现在正月初一过的“年节”。民国初年,作为“岁节”的春节被改到正月初一,成为“年节”;原本是“年节”的“元旦”被挪到了阳历1月1日。由此引发了“元旦问题”、“春节问题”、“立春问题”等一系列节俗问题:是否应将“春节”改回,还给立春?能否将元旦复归正月初一?迄今在民俗学界仍存在争议……

“年节”元旦挪到阳历1月1日

孙中山发布《改历改元通电》

“黄帝纪元”4609年11月13日为元旦

所谓“元旦问题”,是指元旦到底该放在哪一天的问题。

元旦,指年、月、日“三元”开始之日,亦指新年的第一天,过去实际上是指阴历正月初一,就是现在所说的春节。从汉武帝正式确立,到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中国人一直是按这个历法过年的。将元旦挪到阳历1月1日,缘于中华民国改元。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推翻满清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后,废除所有旧制,在纪年方面则废除了“年号制”,推行“公元制”。公元制又称“阳历”、“西历”,与中国传统的“阴历”相对应。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正式建国的次日,即发出《改历改元通电》:“各省都督鉴: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在孙中山这一通电后,中国流行两千多年的元旦,由阴历正月初一挪到了阳历1月1日,历史从此改变。

阴历,又称夏历、农历,怎么又冒出一个“黄帝纪元”?所谓“黄帝纪元”,是以传说中的中华人文始祖黄帝诞生年为元年的纪年方法,由反清人士刘师培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公1903年)在《国民日报》公开提出,反对年号制,“黄帝纪元”遂成了一种革命符号。

黄帝纪元是以公历为基础,推算出来的。传说黄帝出生于公元前2698年,用此年与1911年相加,正好是4609年——中华民国建国元年。黄帝纪元4609年是公元1912年,1月1日对应阴历,是清宣统三年十一月十三日。

历史上“元旦”曾有五个不同日子

汉武帝颁行《太初历》

将“元旦”定在阴历一月一日

孙中山将元旦改定在阳历1月1日,在“新文化运动”大兴的20世纪初年,顺应了历史的大趋势。况且,将“元旦”改换日子,在中国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先例,且不止一次。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将“元旦”定在阴历一月一日乃汉武帝刘彻所为。在此之前,汉代一直沿用秦历,元旦设在阴历十月一日。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经司马迁等人提议,汉武帝下令改定历法,编修《汉历》。元封七年,《汉历》修成。这年五月,汉武帝改年号为“太初”,颁行《汉历》,后世因此将汉武帝的《汉历》称为《太初历》。

《太初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规定一年等于365.2502日。其重大改变,是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以元月为岁首,并采用有利于农时的“二十四节气”,设“闰月”。

《太初历》以孟喜月(一月)为岁首元月,这与上古夏朝的历法是一致的,故民间仍习惯认为是《夏历》。与《夏历》不同,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岁首元月,周朝的《周历》又提早一个月,以冬月(十一月)为岁首元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再提早一个月,以阳春月(十月)为岁首元月。

古人习惯以十二地支来命名十二个月份,十月为亥月、十一月为子月,十二月为丑月,元月为寅月,故史书上有“秦建亥”、“周建子”、“商建丑”、“夏建寅”的说法。

由此可见,包括目前的元旦在内,中国至少已有阴历十月初一、十一月初一、十二初一、一月初一和阳历1月1日等五个不同的元旦日。由于民国初年将元旦改为阳历1月1日,“春节问题”也就跟着复杂了。

古代“春节”原本为“立春日”

古人过立春“岁节”

热闹程度超过“年节”元旦

“春节”古代全名为“立春节”,就是因立春而产生的节日。立春乃“二十四节气”之首,“立”乃开始之意,意思是从立春这天起,时序就进入春季了,故名。作为传统的农业国家,古人相当重视立春,在这一天会举行多种活动,逐渐形成了“春节”。

今天意思差不多的“岁”和“年”,在古代是有严格区别的:从上一个冬至到下一个冬至,或从上一个立春到下一个立春,共365日,称为“一岁”;从上一个正月一日到下一个正月一日,平年354日,闰年384日,谓之“一年”。

因为立春为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故古人视立春为“岁始”。这时的春节,也因此被称为“岁节”。而以一月为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在一月一日过年的元旦,则被称为“年节”。

“立春”与“元旦”,在古代是两个相邻很近的节日,前后天数相差不多,但大都不在同一日,如最近的1992年,立春刚好在正月初一,两节重合,而下一个重合要到2038年才出现。

古人过“岁节”,往往比过“年节”的声势还大。在春节那天,从皇家到民间都要举行多种活动,皇帝会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郊祀“迎春”,以祈求丰收。唐代诗人沈佺期《奉和立春游苑迎春》中所谓“东郊暂转迎春仗,上苑初飞行庆杯”,说的就是这种风俗。

古代春节的主题是“鞭打春牛”、祭祀春神“勾芒神”,以示春耕开始,有劝农之意。春节打春牛风俗汉代已有,王充《论衡》中已提到“立土牛”风俗,唐宋流行开来,一直到明清仍然盛行。这么热闹、重要的立春节日被改,“春节问题”也由此而来。

岁节变年节立春成了单纯的节气

袁世凯圈定“四季节假呈”

确定阴历一月一日为春节

孙中山在将“元旦”调到阳历1月1日后,并没有动“春节”。因为春节的存在对农业生产相当重要,有标志性意义。但两年后,“春节”也被移到了阴历一月一日。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一月二十一日,时任内务总长的朱启钤致时任大总统的袁世凯《定四季节假呈》:“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四季节假呈”很快获得袁世凯批准,因为“春节”移植给以前的元旦,持续了两千多年的立春节庆活动逐步消失,立春变身为普通的节气。

有人怪袁世凯和朱启钤把中国重要的“春节”搞乱了。实际上袁世凯的初衷是想保留传统的节日风俗,这在《定四季节假呈》中说得很清楚:“乘时布令,当循世界之大同,而通俗宜民,应从社会之习惯。”

那么,既然“应从社会之习惯”,袁世凯为何不把元旦恢复到阴历一月一日?因为袁世凯有顾忌。如果调回,无异于否定革命,势必遭革命党人的抨击,而让民间将春节当“年”过,与孙中山的元旦阳历年“叫板”似乎隐晦得多。新的春节安排颁行后,民间很快流行起“过春节”,以前的“岁节”彻底变成了“年节”。

“立春节”消逝留下生肖难题

古人视立春之日

为新旧生肖属相的转换点

从孙中山改“元旦”到袁世凯易“春节”,流行了两千多年的“年节”形成了两个:阳历年和阴历年。当时,公职人员过元旦阳历年,老百姓过春节阴历年,出现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这一从未有过的怪现象,官文化与俗文化势不两立。

为此,民国政府不止一次下令“禁过春节”,提倡过元旦节。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十二月八日,国民党中执委便提出了《中央对普用新历废除旧历协助办法》,“禁过旧年”,禁春节贴春联、放鞭炮等传统年俗活动。但两千多年的节俗岂是一纸禁令可以改变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确定阳历年和阴历年都合法,使得“元旦问题”和“春节问题”迎刃而解,但“立春节”仍然是个遗留问题。第一,古代立春的重农、劝农节气功能,因“春节”的转移而弱化;第二,因不再有“岁节”,使以岁纪年和干支历为基础的生肖文化容易出现混乱。

生肖文化是用12种动物代表出生年的一种民俗,古以春节为转换点,从立春那天起算新生肖。如2015年的阴历是乙未羊年,阳历2015年2月4日立春,对应阴历,为甲午马年腊月十六。虽然离羊年还有14天,但新出生孩子已属羊,而不属马。

现在仍以“春节”为生肖的转换点,但此春节已非彼春节,老百姓一直“将错就错”,把正月初一看成是生肖的转换点。但历书上又“正确”地以立春来区别生肖,由此导致生肖轮换的混乱。因此,近百年来民俗学界希望元旦、春节复归原位,岁节、年节各行其道的呼声从未断过。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买卖人儿
推荐于2017-10-09 · TA获得超过3.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39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58万
展开全部
立春民间又称打春,来源于古代的“打春牛”!现许多少数民族区域还较完整的保留其形制!
俗语:春打六九头。只要春节在六九之前的日子,立春就在春节后。春节在六九后的,当然春节就在其后了。今年(09年)是两个五月(称:闰月),就等于阴历是13个月了,这样春节推后所致。
2010年的春节在立春后,可2011年的春节又在立春之前,所以叫一年无春!
阳历和阴历的关系字数太多,几句话说不清,你百度一下“阴历阳历”看一下就行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zhang19950605
高粉答主

2020-01-31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85
采纳率:41%
帮助的人:41.8万
展开全部

在中国古代,“春节”这一称谓原本就是在立春这个节气过的“岁节”,而非指现在正月初一过的“年节”。

民国初年,作为“岁节”的春节被改到正月初一,成为“年节”;原本是“年节”的“元旦”被挪到了阳历1月1日。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攘灾、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瓦未食
2019-07-20 · TA获得超过35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5万
展开全部
第一.以前岁首是立春逢朔不是立春立春逢朔当时的岁首算法就是指正月初一.这在史记历书里说的很清楚.第二,生肖也好年也好都是正月初一变得.立春在过去只是作为一个节日庆典.立春逢朔做岁首是行三正之说:夏正以正月.而不是说立春那天做为岁首。
为了把冬月初一(子正就是正月)的冬至岁首改成现在的正月初一...而子正冬至岁首和寅正立春岁首都是指冬至逢朔、立春逢朔所以春节按照过去说法确实应该是立春,立春节但生肖也好年也好都是正月初一变得,和立春那天没什么关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