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国画中的"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啊?

 我来答
looker07
2015-10-06 · TA获得超过3.5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4万
采纳率:76%
帮助的人:5183万
展开全部
  1、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由于书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笔、线条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结,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
  2、"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一语,出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是他赞扬顾恺之的人物画所作的评语说明画者的意图,包括着主题的构思,形象的刻划,笔墨的运用,在动笔之光,已经都考虑成熟,这样在落笔时才可以脱颖而出,画作完了,画者精密而深透的意图在画上也永存下来了。这句话还说明构思一经成熟,下笔后才能“意在笔先”,“不滞于手,不凝户心一”,"画尽意在,象应神全"。
  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唐代画家张躁关于画学的不朽名言。《历代名画记》记载说:“初,毕庶子宏擅名于代,一见惊叹之,异其唯副县长秃笔,或以手摸绢素,因问躁所受。躁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毕宏于是阁笔。”“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八个字概括了客观现象——艺术意象——艺术形象的全过程。这就是说,艺术必须来自现实美,必须以现实美为源泉。但是,这种现实美在成为艺术美之前,必须先经过画家主观情思的熔铸与再造。必须是客观现实的形神与画家主观的情思有机统一了的东西。作品所反映的客观现实必然带有画家主观情思的烙印。张躁一句话扼要地道破了艺术形象形成的全部秘密,乃至传诵至今,历万古而犹新。
  4、“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指出艺术家必须向生活学习,向社会学习,向自然学习,方能有与“山川神遇而迹化”的美妙感受,才能领悟艺术的真谛与精髓。对于一个优秀的艺术家来说,读万卷书固然重要,行万里路却更为重要。
十兆
2006-09-21 · 超过1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8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2.7万
展开全部
孙子兵法中“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就是这个道理,所谓“意到笔不到”更多在于创作者的思考,更多是禅理的体现!完全可以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解释其中的奥妙,也可以用周易的阴阳八卦来解释,如果你想深切的体会此中含义,不如我提到的这些都去研究一下就会明了。这些就是所谓“外师”,必须要经过你心中消化综合才会成为你挥毫泼墨的“意”恣意创作的“源”
中国画是综合哲学思维的艺术形式,没有横向的积累只会成为画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卫玉成gj
2006-09-21 · TA获得超过107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1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48万
展开全部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只的是国画中的写意.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关于艺术创造的理论.

我觉的楼上懂就回答,不懂就过,人家这是要考试的,不要误导
这是艺术概论的常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王杰1986
2006-09-21 · TA获得超过33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6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5万
展开全部
这个要怎么说呢!
大概就是说“画之前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知道完成之后的结果是怎样的!画虽画完但是要有意境,使画的氛围很好!!
”由老师引导,一些精髓的东西还是自己体会得来的”
解释就是这样的!还有些只有你看着这些意思去自己领会了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