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育孩子学习

 我来答
北域名医
2022-10-29 · 百度认证:长春市锐途文化传媒官方账号
北域名医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教育孩子爱学习的做法有:
:1、鼓励孩子积极学习,增强孩子学习的自信心。
2、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减少考试压力。
3、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4、帮助孩子设定学习目标。
玄姐谈AGI
推荐于2017-09-23 · TA获得超过107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8万
展开全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方法等于成功了一半。家长有时候让孩子好好学习的方法根本就不对,或者根本就没有。家长经常的做法是,第一,恫吓。“你要不好好学习,你长大以后就掏大粪扫大街,你没前途。”这话一点用没有。第二,机械监督。只要孩子在屋里,甭管他写什么,家长就放心了。你过去看看,他写呢;你走了,他看别的书,要不就听音乐。等你一进来,他又在那写。很多家长犯这毛病,最后造成什么呢?这孩子不但学习没上去,还养成了拖拉习惯,每天作业要写三小时。再比如吃饭教训孩子,拿孩子跟邻居的孩子比,总说:你看人家孩子怎么怎么了,我告诉你……其实这些方法一概没用。 我觉得我们首先就得明确孩子良好的学习状况来自何方。孩子学习好,状态不错,主要原因是什么?我认为,一般情况下是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学习动机,这是孩子学习的根本动力。
对于孩子来讲,所谓动机就是需要,需要就是欲望,小孩学习来源于什么?来源于两个愿望,第一是求知愿望。今天老师讲的课很有趣,人原来是从水里来的,爬上岸,变成你和哺乳动物了。这孩子就想知道,他上课就认真听讲。第二欲望。什么欲望呢?成功欲望。今天老师课上表扬他了,或者他考试考班里第一,他还继续努力,下回他还争取考第一。孩子要努力学习,一个很重要的欲望就是成功的欲望,他受到表扬,他获得成功,他就高兴。从内在动力来讲,这是孩子学习的最本质的动力,别的都不管用。说你考第一,我怎么着,我给你点吃的,那都不能解决他根本的动力,学习动机特别重要。
第二个原因,学习成绩要好,最根本的就是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中学的教学内容没有什么太难的,实际上孩子们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你说“我这姑娘笨”,那是瞎说。学习成绩的好坏最关键的是看学习习惯,比如注意力、严谨的学习态度、紧张度、认真的精神,这一些都直接关系到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
现在有些孩子成绩不好,上课他就没听,坐那儿玩,老师说什么都不知道。他不注意听,回家付出双倍的劳动都不行,而且他养成了坏毛病:他从来不认真听,他以后也不能迫使自己认真地做事。
第三原因,良好的身心状态。
比如说他没有压力,比如说他跟同学关系不错,等等。孩子因为小,他的情绪经常会受到一些影响,如果他的身心状况不错,那么他的学习状态就特别好。
孩子上课不想听、不爱听,他就是没兴趣,这个没兴趣可能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的可能是老师的问题,有的可能是同学的问题,但是有一个不争的事实:你没兴趣,肯定你学习的程度就差远了。很难要求每一个学生对基础课都感兴趣,但是只要把兴趣和成功的强烈需求结合起来,它就能够互长。他如果没兴趣,但是他知道这个很重要,听完这个就考第一,那么在成功强烈的需求下,这两者就互相推动互相影响,就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家长怎么辅导孩子学习呢?我认为家长只能做四方面的事,其他都没有用,骂孩子没用。
第一方面,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
有的人天天带孩子去办公室,大人们在办公室里胡说八道,这个孩子就学不好。还有的家长让孩子在屋里做作业,她自己在那里看电视,还咯咯地乐,孩子一会儿出来了,她就说:“回去,做作业去。”孩子想:我妈看什么呢?她乐什么呢?这最大的毛病是会养成孩子不能专心学习的习惯,这对他以后影响巨大。但不是说为了孩子你就半年不看电视,你可能需要的是认真地训练孩子集中精力的习惯。话要跟他说清楚,有的时候在训练的最早期,你就得牺牲一些。你认为非常有意思的电视,等孩子做完作业睡觉你再看,这是可以的。通过你的训练,让孩子逐渐能明确:我要尊重父母的娱乐需求,他们有他们的需求,我有我自己的。但是让孩子小的时候形成这样一种观念是很难的,那么双方就可能需要互相妥协,慢慢形成这样的状态。你如果不注意,整天让孩子做作业,自己在那儿看电视,这对孩子内在学习品质的影响非常大。
什么是好的学习环境呢?我认为应该满足这五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光线充足,空气流通。这很简单,但是很重要,城市里很多家庭能达到,但是都不注意,不开窗户,屋子黑糊糊的。
第二个条件,安静,没有骚扰。你在外面看电视乐,那就是搔扰。有的爸爸从回家进屋就在电脑上斗地主,不下线,玩得高兴。孩子心里就想:你凭什么老坐那儿玩。所以这个没有骚扰,包括精神方面的,包括物质方面的的,包括很多方面。
第三个条件,有符合孩子年龄特征的合适的桌椅板凳。这是最基础的要求,保证了孩子身心的健康。
第四个条件,备有足够的文具用品。这个“备”不完全是家长备的,比如孩子坐那儿做作业,他就进入一种状态。孩子要对这种状态作好充分的准备,这对孩子影响特别大。
第五个条件,有放置个人学习物品的地方。孩子自己可以很整齐地放自己的学习物品,自己收拾。
第二方面,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家长要让孩子保持很好的身心状态,这是学习的前提。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有五个具体方法:
第一个方法,不给孩子过分的精神压力。切忌说:“你回去复习功课,这回考虑你要再考上次那样的成绩,你等着,你小心,等你爸出差回来,我告状,你看着。”经常妈妈管不了孩子,就说这话,这就叫过分的精神压力。或者说:“你今年期末要考不到多少分,你等着,压岁钱我一分都不给你;你奶奶给你的,我也都得没收。”这么说根本不管用,而且它无端地给孩子增加了压力。
第二个方法,保证孩子适当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那个晚上12点才睡觉,也做不完作业,第二天早上5点就起床做作业的孩子,他不可能有好的精神状态。
第三个方法,孩子每周一定要有固定的文体活动时间来舒展身心。要把这个作为制度,作为你们家的制度定下来。每周由父亲或者母亲带着孩子,比如到公园跑一次步,或者跟父亲在院子里踢球,放松心情。
第四个方法,在学习辅导中启发孩子自觉学习,不急躁,不替代。有的家长一着急就说:“笨死了,你都笨成什么样了,你看你。”这实际上真不管用,所以要不急躁,不替代。
第五个方法,用一切办法保证孩子在学习当中的轻松情绪。让他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种轻松状态,这有助于调动他的积极性。孩子只有精神健康、身心健康,他才能好好读书。
第三方面,激发培养孩子积极的学习动机。
你得让孩子自己去学,怎么激发呢?我介绍八条建议:
第一条建议,不断表扬孩子在学习上的进步。哪怕这个进步特别微小,比如上回他考倒数第三,这次他考倒数第四,这也是进步,这也得表扬。再比如上次他考60分,这回也考60分,但这一次他因为马虎扣的分比上回少3分,这也是进步,也要表扬。这对孩子来讲太重要了,鼓励孩子要具体,这样他才能有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条建议,与孩子订立短期的、孩子有能力达到的目标。家长不要动不动就说:这学期咱们努力,原来你考第20名,这回咱争取考前五名,前五名咱们就怎么着。这话没用,为什么?因为,第一,孩子的努力时间太长,孩子没那么大常性。第二,考不考前五名还取决于别人,这不是他能够做到的。所以要订短期的、孩子有能力达到的目标。
比如孩子马虎,你就可以给他定一个目标,先以一周为限,两个人签一个协议:这一周如果你的作业没有因为马虎出现错误,那么你本来每周上网两小时,现在多给你半小时。其实孩子的思维很简单,他为了这半小时,一定就尽量不马虎了,这回他就不错了。这样训练一周,再一周,有三周的时间,他马虎的毛病一定就改了。
再比如孩子拖拉,一做作业就做三小时,你就跟老师沟通一下,看看作业量到底多大。如果老师说不会超过一个小时,那你就从一个小时训练起,你可以承诺孩子,两周时间内只要他在一个小时内完成作业,错误率不能超过多少,你就给他什么奖励。
家长要承诺,孩子做到,家长就要做到。我主张家长和孩子都签上字,贴在屋里一张,贴在父母房里一张,大家都遵守。这实际上就是让孩子主动去改变自己的过程。他能达到,他获得了,他成功了,他快乐了,下回他还努力。你老说他笨蛋,他就真笨给你看,他就笨了。
第三条建议,鼓励孩子,让他有信心去面对困难。少揪“辫子”,多指出路。
第四条建议,帮助孩子分析纠正失误,切忌劈头盖脸的责难和挖苦。如果孩子这次考差了,你要做的就是帮助他分析:你哪个地方不对?你的问题出在哪儿?而不要说那些完全没用的挖苦话。我记得小时候,我的班主任教数学,他老诬蔑我,还总挖苦我们班另一个同学,我印象特深。他说:“长得倒挺漂亮的,一肚子狗屎。”你想,孩子听了这话,能好好学习吗?挖苦一点用处都没有,你要帮助他分析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第五条建议,切忌过分挑剔和鄙视孩子的各种表现。所谓鄙视挑剔,就是贬低人格。很多家长容易犯这毛病,他们的口头禅就是“笨死了你”,这就是贬低人格,这对孩子的伤害很大的。
第六条建议,有计划地经常带孩子参观一些博物管、科技管,听一些音乐会,看一些演出。讲历史,讲现实,这会激发孩子对很多问题的兴趣,很多人的成功就在于不经意当中激发了他某一方面的兴趣。
第七条建议,你要有能力具体地直接地帮助孩子解决功课上的困难和问题,但不是替代他做。你要帮助孩子分析清楚他的问题在哪儿,帮助他解决。用这样的方法让孩子情绪振奋,处于一种学习的积极状态,这样才能谈到成绩慢慢变好,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学习成绩上的飞跃。否则真的很麻烦,你也觉得累。孩子也觉得累,孩子整天情绪低落,你也着急。我开玩笑地说:你家里有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你算落着了。家里要是有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家长就急死了。但是家长使用的方法常常不对,不对就一点用都没有。
第八条建议,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怎么培养?我介绍三个具体的方法:
第一,跟孩子一起订立做功课和复习的时间表,每天监督孩子完成。要让孩子每天在时间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作业、复习好功课,下学后几点到几点干什么,几点到几点复习功课。你可以一月一月地定,如果孩子一个月坚定不移地做到了,那你要适当地奖励孩子,要实现承诺。
第二,用奖惩的方法训练孩子在指定的时间内集中精神完成作业。这个一定要训练,特别是对那些马虎、拖拉、磨磨唧唧做功课的孩子。比如家长跟孩子说:“一个月内,你要能做到每天回家做功课的时间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超过一个小时,爸爸就带你去看一场足球寒,你觉得可不可以?”孩子如果说:“不可以,我不看。”那可以让他提别的要求:“我不看,我要买一个好的游戏。”“行。”定下来之后,你看孩子能不能约束自己每天集中一小时把作业做完,应该能。这样经过一个月、两个月,你让他做三个小时作业,他也不写三个小时了。
第三,对于那些不能完成作业的孩子,家长在开始的时候要和老师建立联系制度,每天督促孩子当天完成作业。这段时间家长就咬着牙下功夫,天天督问,天天限制时间。但是同时,你一定让孩子能够得到一些东西来满足他的一些合理要求。你让他提要求,他做到,就实现他的要求,家长要给他一种期望。你如果说:“你就得这样,不这样我揍你。”这肯定不管用。
第四方面,培养、训练复习、预习的习惯。
这一点很重要,它能够帮助孩子把今天的知识和明天要学的融会贯通。有人说孩子提前知道明天上课要学的东西更不好,其实不是这样。当老师提问的时候,他有可能举手,因为他作准备了,但是他预习的书本的东西和老师讲的会有很大差别。逐渐地,他会用自己复习、预习的状态去对应老师的状态,这会提高他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另外,开始的时候,逐天询问孩子上课学习的内容和重点,这会推动孩子养成理解的习惯。很多孩子说不清楚,比如他听了我的课,回家你问他:“今天老师讲什么了?”有的孩子就说:“老师就讲点小玩笑。”这是不行的。这就是理解问题,究意我讲的核心东西是什么呢?家长如果每天跟他进行这样的训练,一段时间以后,就能够帮助他抓住他上课听的核心东西了。这对一个人的思维和能力,包括掌握知识至关重要,但是刚开始,家长得下点工夫,你要天天跟他讨论。
还有就是,用奖惩的方法训练孩子做作业的认真态度。认真做作业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品质,有的孩子特认真,有的就很马虎随便,那么怎么训练呢?你先别说他对错,就以他不因为马虎犯错为标准,不错就鼓励。
这些都是很具体的方法,但是我个人认为,它对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甚至改变孩子学习的落后状态,都是有用的。关键是你要深下工夫,把这个工夫下到地方,避免没有用的、强制性的。我相信每个孩子的智力都是没有问题的,只要家长努力,谁都能培养出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秒懂心理学
2019-12-16 · 秒懂心理,秒懂生活
个人认证用户
秒懂心理学
采纳数:1646 获赞数:5270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我们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无论是旁观者也好,还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下面介绍下怎样正确教育孩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6-08-29
展开全部
父母之爱——力量的源泉 孩子小的时候都把父母看作是巨人,什么都会,什么都能,常常说“我爸爸如何如何——”或者“我妈妈怎样怎样——”。 一个在外留学的女孩子在自己的厨房里煮开水,一不小心烫伤了手,她不知道做任何处理,却抓起电话打给远隔重洋的妈妈,“妈妈,我该怎么办?”而在几年后,当她自己成为一个小女孩的母亲的时候,她的小女儿受伤的时候,她却迅速的作出了反应,进行了一系列安全而恰当的处理。事后她回忆到,她自然的知道怎么做,虽然没有受过训练。 是的,父母不是完美的,在我们逐渐长大的时候,我们确实可以认识到父母并不是知识和真理的唯一来源,甚至很多人会推翻父母的权威性。但是,父母一直给了儿童无条件的关注与支持,从父母那里,儿童首先知道世界上有人爱自己,有人支持自己,在了解世界的同时也接纳自己。对自己的接纳与热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想一想,如果一个人自己都不爱自己,那么他还会努力改变自己与发展自己吗?那么他也不会热爱生活,热爱我们这个世界。 人们对自己的接纳源于父母对其的接纳。父母之爱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之一,它不仅会树立孩子的信心、自尊心、面对生活的勇气与决心,而且它本身也使父母具有强大的力量,尤其是在面对危险的时候。所以,请珍惜你成为父母的机会,并且努力的爱你的孩子。 家长应培养孩子坚韧的性格 人的一生总会碰到不少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坚韧的性格。 首先,要教会孩子正确看待造成自己失败的原因,父母亲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分析遇到的问题,教孩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事物,抓住问题的关键。 其次,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了解并发挥自己的长处。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而正在成长的孩子们就更需要时间来体验挫折,享受成功,进而认识自己。 家长们除了教孩子正确分析和理解造成挫折的原因外,也要帮孩子做应付困境的心理准备。 只要父母注意从小培养孩子以积极的心态来应付自己周围的一切,孩子的生活就会时时充满了阳光,当他遇到困难时,就不会总是感到自卑和畏缩了。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注重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呢?以下几个方面可为您提供参考: 第一,密切同孩子之间的感情。在培养快乐性格的过程中,友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耍,让他们学会愉快融洽的人际交往。 第二,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机会和权力。快乐性格的养成与指导和控制孩子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要设法给孩子提供机会,使孩子从小就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决策权。 第三,教孩子调整心理状态。应使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快乐,其秘诀在于有适应力很强的心理状态,这使他们能很快地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在孩子受到某种挫折时,要让他知道前途总是光明的,并教孩子注意调整心理状态,使他恢复快乐的心情。 第四,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因为给孩子东西太多会使其产生“获得就是得到幸福的源泉”这样一种错觉,所以应结合事例教育他们,人生的快乐不能仅与物质财富的占有划等号。 第五,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平时注意孩子的爱好。为孩子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孩子必要的引导,孩子的业余爱好广泛,自然容易拥有快乐的性格。 第六,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和谐。家庭和睦,也是培养孩子快乐性格的一个主要因素。有资料表明,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成年后能幸福生活的比在不幸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多得多。 过去常说"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其实,孩子生下来之后心理状况也如一张白纸一样,家长的心理素质、教养方式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心理发展方向。有些家长带孩子来咨询时总是诉说孩子这不好那不好,殊不知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家长的病态心理造成的。 首先,家长的过分要强、虚荣心过高会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让孩子的身心承受超负荷的压力,最终导致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甚至疾病。例如,有位家长把一个七岁孩子所有的课余时间都安排了各种各样的训练课程,钢琴、绘画、英语、书法、下棋、作文等等,结果孩子由于过于紧张造成抽动-秽语综合症。还有的孩子在家长的严密监督下仿佛学习考试都是为了家长,平时学习还可以,一到考试就紧张得不得了,失眠、厌食、歇斯底里发作等,有的临近考试竟要放弃。 第二,家长的过分挑剔、完美主义造成孩子许多心理障碍。例如,家长对孩子写作业要求甚多,孩子写一笔要反复描,擦了写,写了擦,结果动作拖拉,有时考试都写不完,严重的还会造成强迫行为。 第三,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会传给孩子。有的孩子从小体弱多病,家长非常担忧,经常抱怨、烦躁不安、絮絮叨叨,对孩子过分关注,结果孩子变得敏感多疑、自卑、退缩、神经质。 第四,家长对孩子总是否定,让孩子失去自信心。家长总希望孩子要表现得和自己小时候一样好,甚至更好,稍有一点缺点就横加指责,把打骂当成家常便饭。有个5岁的孩子经常发脾气,做事没有长性,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老做不好,挨妈妈说,一天要说三次,没有表扬,所以想发脾气。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要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家长要容忍孩子有缺点,耐心等待孩子成长。当发现孩子的问题时,先反省自己的问题,放松一点,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孩子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自己解决不了,可以找心理医生帮助分析和矫正。 美国人教子十二法则 1、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2、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3. 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4. 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5. 声言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6. 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是巨大的。 7. 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8. 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9. 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10. 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11. 二十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至少保持二十码的距离。 12. 四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回家。 如何对待儿童的不合理要求? 孩子逐渐长大之后,随着各种需要的出现,对环境的探索会不断的深入,慢慢的就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表现出任性的行为?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儿童的任性呢? 这种时候,父母只有两种办法。首先是绝对不能满足儿童的不合理要求,第二是转移儿童的注意力。 拒绝儿童的要求,可能会引发儿童的一系列行为,如哭闹、打滚,以不做某某应当做的事情相威胁等等,这时候有些父母面对这些招数往往束手无策,可能坚持一会儿就妥协了,最后以孩子的胜利而告终,这是万万不可的。这样通常滋长了孩子的气焰,降低了父母的威信,使孩子学会了下次还要如法炮制,结果往往后患无穷。孩子会越来越任性。所以呢,父母从一开始其就要坚持住,绝对不向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妥协,要把握好自己的立场,千万不能认为,只有这一个孩子,让着它吧! 拒绝儿童的不合理要求的方式要尽量委婉,尽量给儿童摆事实、讲道理,用儿童可以理解的方式来表达;有的家长知道不能答应儿童的不合理要求,但却采用了简单粗暴 的方式来加以拒绝,甚至对儿童体罚,这样也是不合适 的。在儿童哭闹不休的时候,父母可以避开,没有了观众,小孩子哭哭也就累了,这时候要真的避开,可不要躲在门后偷听,一旦儿童发现你在窥视它说不定哭个更起劲了,小孩子还是满聪明的。 在儿童的不合理要求被拒绝而哭闹的时候,可以采取某些方法来转移它的注意力。比如说些别的事情啊,但是这种转移注意的方式应该是中性的,不应该是一种正强化。 父母跟孩子说理的技巧 循循善诱,充分的说理,是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跟孩子说理不仅需要有耐心,还应 结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古语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跟孩子讲道理,应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再对孩子的过错予以纠正,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如果一味地数落孩子,责怪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其次,所讲的道理要“合理”。跟孩子讲的道理应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说,也不能苛求孩子,因为大人信口胡说,孩子是不会服气的,大人的要求过分苛刻,孩子是办不到的,比如生活中有的父母自己喜欢吃零食,却对孩子大讲吃零食的坏处,如此,孩子是不会听从的。 其三,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跟孩子说理时,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辩解,大人应给予孩子申辩的机会。应该明白,申辩并非强词夺理,而是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孩子才会更加理解你所讲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四,要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孩子和大人一样,情绪好时比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见,不高兴时则容易偏激,因而跟孩子讲理,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在其情绪较好时,对其进行教育,若在孩子情绪低落时跟他说理,是不会奏效的。 帮孩子消除心理压力 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励人奋进向上,完全没有压力会使人疲乏、懒散,但压力太大又会使人因无法承受而出现心理问题。目前,不仅是成年人有心理压力,孩子也不例外。作为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因为对孩子来说,父母应该是他们最重要、最信任的人。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心理压力呢? 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要想帮助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是什么、压力来自何处。所以,父母首先要聆听孩子的倾诉,要抽出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要专心认真地听孩子说话。只有父母肯把自己的心交给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给父母。这样,你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也才能针对问题给孩子以实际的帮助。 帮助孩子克服恐惧 有时候,孩子会因为自己和有些同学做得不一样而被孤立,比如有的男孩子不愿跟着别人一起逃学、不愿在考试时跟同学一起作弊、不愿偷着学抽烟等等。他们会因此而受到嘲笑,甚至被孤立,也会由此感到恐惧、不知所措。这时,父母应当教育孩子坚持原则,不对的事就一定不能做;要让孩子知道,能够做到不随波逐流是很不容易的,这正是一个人成熟勇敢的表现,也是有主见、有头脑的表现。 让孩子分享自己的经验 要孩子知道,压力人人都会有,父母也常常会有烦恼的时候。这样,可以避免说教之嫌,孩子对父母的话也就比较容易听进去了。同时,父母也应该告诉孩子自己是怎样应对困难、克服压力的,给孩子树立一个实际的榜样,以增强孩子的勇气和信心。 培养孩子的自尊 这样可以加强孩子抗拒各种不良诱惑的定力,也有助于他们勇敢地面对逆境与挫折。在遇到一些具体事情时,多让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把一些适合孩子做的事交给他们,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去做;尊重孩子的想法,在对一些是非问题的讨论中多让孩子发表意见等等;这些都是培养孩子自尊的好办法。孩子有自尊就会有勇气、有胆量,就会有较强的明辨是非的能力。 关心孩子的成长 鼓励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平时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这对疏导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大有好处的。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总是强迫孩子在课后去学这个、学那个,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根据他的兴趣及所长理性地进行选择和培养。 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父母能够及早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加以适当的引导,便会有效地缓解或消除孩子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愉快地健康成长。 当孩子有过错时,不宜在吃饭的时候责备或打骂他,这样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和消化。 因为人的高级神经系统活动,对胃肠的消化功能有影响。当进食时,由于条件反射的作用,胃肠的消化液分泌旺盛,胃肠蠕动增强,食欲很好。在人们情绪不好时,大脑皮层对外界环境反应的兴奋性降低,使胃肠分泌的水分液减少,胃肠蠕动减弱,从而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降低。这样就使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时间延长,使人没有饥饿感,吃不下饭,即使勉强吃下去,也常感到肚子不舒服。 另外,也不要让孩子边听故事边吃饭,边看电视边吃饭,这些都会影响消化,而造成孩子食欲不好,消化不良等。 孩子懒惰与否,不是取决于遗传因素,而是环境造成的。其中,家长的因素起着决定作用。有的家长,孩子从小到大都如珠似宝,孩子想自己做点什么事情,不是怕它做不好,就是怕弄脏衣服,再不然怕孩子浪费时间。结果等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时才悔之晚矣。 培养儿童的劳动习惯和动手能力,应该从儿童很小的时候开始。孩子小时候,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很好奇,总是跃跃欲试,帮大人扫地、洗碗啊什么的,这时候家长只要注意引导就可以使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 首先,在儿童自己做了什么事情的时候,不管做的结果如何,也不管事情有多小,家长都要热情的加以鼓励,这样,孩子才会体会出自己动手 的乐趣。 让孩子参与到自己的劳动中,比如妈妈洗衣服的时候,也要求孩子一起加入,洗红领巾之类,使工作变的有趣一些;同时也趁机教会孩子一些劳动的技能。 充分利用榜样的作用,密切配合老师的活动。儿童特别喜欢模仿,可以适当的在其面前表扬一下其他孩子如何勤劳等等,同时不要忘了告诉他,“只要你愿意,也能和他一样,咱们一起试试吧?”在这方面。老师往往做的很好,很多儿童在幼儿园或学校里都很勤快,在家却什么都不做;在这一点上,家长应该向老师们学习,正确引导孩子,但是提供榜样也要适可而止,不要引起儿童的逆反心理。 如果要观察四五岁以上的孩子自发性是否发展顺利,父母们应注意一下,孩子是否很愿意与小朋友一块儿玩耍。如果与小朋友玩得既活泼又淘气,那么就可以认为孩子的自发性发育顺利。 这样的孩子在玩耍的时候,经常会和小伙伴的意见发生冲突,出现吵嘴、打架的事情。这种情况证明孩子有了自我主张,做父母的应当持信任的态度予以关注。孩子们即使是狠狠地打了一架,第二天也会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又在一起玩了。 在这一点上,孩子显然与大人不同。大人之间要是吵了架,就很难和好了,有时候甚至还会断绝交往。 当孩子发现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比自己一个人玩更有趣时,他们会用自己的思考方式,找出这样那样的方法来解决好冲突。 如果妈妈在孩子们争吵的时候出场了,会怎么样昵? 大多数的母亲会仲裁谁对谁错。可是,孩子的吵嘴和打架决不是坏事情,所以,被指定为坏孩子的那一方,心中会留下创伤。 还有的母亲会各打五十大板,即让双方相互说“对不起”。然而,由于孩子的吵嘴打架并非坏事情,所以这种做法依然会在两个孩子的心中留下阴影。 充满活力的孩子会在争吵中学会与朋友相处的方法。争吵,然后和好———经过这样无数次的反复,孩子渐渐地能够理解对方,同时也学会设法让对方理解自己,从而建立起朋友之间的相互信赖关系。 过去,在空地或公园里,常常可以看到成群结队地玩耍的孩子们的身影。没有大人的介入,他们在群体里相互争吵、打架,然后又自己和好。就在这一来一去之中,孩子的交友能力便锻炼出来了。可是,现在已经没有了这样的场所,孩子们很少能够成群结队地玩耍,锻炼交友能力的机会也变得越来越少了。 说起吵嘴、打架,为此而烦恼的家庭还真是不少。兄弟姐妹之间,年纪越是小,年龄越是挨得近,就越容易争吵、打架。不过,这种争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变得少起来,所以,只要没有什么危险,父母还是不要干预的好。 例如,妈妈看见大的孩子打了一下小的孩子,于是,妈妈就说:“是哥哥先动手的吧,哥哥不好。”然后就让大的孩子承认错误。可是这却错了。因为大的孩子出手的时候,正好被妈妈看见了,而在这之前,小的孩子已经踢了哥哥一脚了。这是常有的事情。 事件是连续发展的,无法只取其中一部分来进行裁判,而且这种裁判的本身也并非正确。如果要裁判的话,必然其中一方要做“坏人”,可是,父母是不应该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坏人的。 此外,自发性发展顺利的孩子,会对家务事、特别是烧菜表现出兴趣,很想帮妈妈做事情。这时候,如果不嫌麻烦地给他当帮手的机会,并教他烹调的方法,孩子的技术会逐渐变得好起来,甚至自己一个人也会做简单的菜。 当孩子能够独自不费劲儿地做出荷包蛋时,他们的自信心将一下子增强起来。可是,当孩子想来做帮手时,却被妈妈拒绝:“别来添乱子了。”这样的话,孩子会失去做家务的兴趣,变得在妈妈想要他帮忙时也不答应了。 少年时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也是一个人心理成长最关键的时期。有关专家指出:一个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应注意三方面:第一、家长要经常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尊重孩子,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第二、注重孩子情感方面的需求;第三、家长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家长应注意不要给孩子“精神虐待”。 据报道,有调查表明,目前在北京、上海、武汉等4座城市里:90%以上的家长认为最高兴的事是孩子学习成绩好,几乎100%的家长认为最苦恼的事是孩子学习成绩差,而身体好,思想好都排在后面。可见高期待已成为我国未成年子女的父母的重要情绪结。这种情绪结一旦产生,就会容易产生对孩子进行“精神虐待”。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精神虐待”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溺爱,也大于打骂体罚。 而有过“精神虐待”的孩子,会出现很多心理行为上的障碍,比如自卑、焦虑、自私等心理疾病,难以适应社会。 精神虐待”有多种表现。有些家长为了给孩子施加压力,或者发现了孩子的思想违背了自己的意愿,便采用警告、恐吓、揭短、讽刺等方式来治服孩子,这极大地束缚孩子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精神。有些家长为了防止孩子产生骄傲情绪,便常用挖苦的形式拿别的孩子的优点来比照自己孩子的缺点,这使得自卑这团乌云遮盖了孩子的心灵空间。众多的精神虐待并没有使家长感到满意,继而家长又加大了 “精神虐待”的强度,导致了恶性循环,并且诱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使两代人的隔阂越来越深,甚至产生敌对情绪。 因此,孩子的心理发育应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千万不要给孩子“精神虐待”。 在幼儿园门口,常有一些家长恼怒但又必须装着笑容哄那些哭闹着不肯入园的小孩。这些孩子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家淘气、在校胆小怕事、偏食、怕见生人,语言表达能力差等问题。 这个年纪的孩子人际关系不佳,可能有下列几种因素:一是智力或基本能力有问题,以致不知如何表达自己意思,或表达不好,怕人嘲笑,于是更胆小;二是因交友受挫,导致害怕与人交往;三是没有交友的动机,不觉得朋友有何好处,觉得自己玩也可以,或纯粹个性内向,不喜欢与小朋友玩。 就外界因素而言,则存在以下情况:楼房代替了四合院,邻里之间不相往来;老人怕孩子出危险,不让孩子出去玩;保姆代替了父母的劳动,却弥补不了父母的情感,造成孩子的情感饥饿…… 怎样才能帮助小朋友不再“害怕”和他人交往呢? 在日常生活中,可训练孩子沟通表达的能力。比如以非权威式教养方,让孩个多有表达自我的机会,让他试着回答“你希望吃什么”之类的问题。 对小孩子要多鼓励,建立其信心。另一方面,可多问他在学校或幼儿园的情况,让他报告一下同学们的动态,如孩子抱怨某人对他不好时,可反问他:“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同学较好?”“你不喜欢他对你这样,有没有和他说?”让孩子想想该如何确切地表达自我,让别人明白他的情绪和想法;然后和孩子“模拟”一番,在何种情况下该怎么做,怎么说。 还要经常带小孩出去与人交往,比如周末带小孩到好朋友家过夜,让小孩体味到与人交往的快乐;母亲要尽量自己带孩子,尽管孩子还不会说话,也要多与他交流,多拥抱和爱抚孩子。如果已经出现了人际交往问题,可以通过心理训练来解决,如让孩子在款垫子上浪翻。爬行,用软毛刷刷孩子的身体,让孩子骑着羊角球跳等,严重的,就需要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 下面这项练习是利用各种情绪激烈的状况,来测验母处理手法认知的能力。它也提供你一个练习如何对孩子消极的感受做情绪辅导式的反应。 在每一个项目里,提供了一人"错"的父母反应。然后要求你在这种情况下,猜测孩子的感受及讨论父母的处理方式。最后,要求你提供一个新的、确认孩子情绪的做法。 实例:孩子在一家大的百货公司里走失了,而家长十分替他担忧,过了一会儿,一名店员寻获一个明显不安的孩子,并帮他找到父母。 错的反应:"你这个笨小孩,我为了你都快发疯了。我不会再带你逛公司了。" 讨论家长的处理方式:家长吓坏了,处理的方式是为了孩子安全,同时是为了防止同样的情形发生。 孩子的感受:恐惧 对的反应:"你一定是受了极大的惊吓,我也被吓坏了。来吧,让我抱着你一阵子,然后再谈谈发生的事情。" 1、孩子放学回家后:"我永远不再去那所学校上课!老师在我的朋友面前向我吼叫。" 错的反应:"你做了什么事才叫老师向你吼叫?" 讨论家长处理方法: 孩子感受: 对的反应: 2.在浴盆里,你的孩子说:"我恨我的伙伴。我希望他去死。" 错的反应:"这话太吓人了。在这屋子里,我们是不这样子说话的。你不恨你的伙伴,你是喜欢他的。我不要再听到你这样子说话。" 讨论家长的处理方法: 孩子的感受: 对的反应: 3.晚餐时,你的孩子说:"哎呀,我讨厌这道菜,我不吃。" 错的反应:"你有得吃就吃,你还要喜欢它!" 讨论家长的处理方法: 孩子的感受: 对的反应: 4.你的孩子外出回来说:"我恨那些小孩。他们不跟我玩,他们对我真小气!" 错的反应:"假使你不是一个胆小鬼,他们会愿意跟你玩耍的。不要小题大做。你要起来反击? 讨论家长的处理方法: 孩子的感受: 对的反应: 5.你的孩子说:"我希望今晚不是你来陪我,我希望×××来陪我。" 错的反应:"多么可怕的话!你是个不关心别人的小孩。" 讨论家长的处理方法: 孩子的感受: 对的反应: 6.你孩子的朋友来访,我孩子说:"我不想跟你一块儿玩这个玩具。你不准玩它!" 错的反应:"你是个自私的小孩,你应该学习去与别人分享。" 讨论家长的处理方法: 孩子的感受: 对的反应: 答案 1.讨论家长的处理方式:家长希望孩子在学校有杰出的表现,并且得到老师的喜欢。家长担心孩子在学校犯了错,引起老师的不满。 孩子的感受:难受。 对的反应:"那一定让你很难受" 2.讨论家长的处理方法:家长希望他和伙伴和睦相处。 孩子的感受:愤怒。 对的反应:"我知道你的伙伴有时候确实让你气愤和烦燥。发生了什么事情?" 3.讨论家长的处理方法:家长希望孩子喜欢已准备的食物,同时家长不希望再下厨。 孩子的感受:厌恶。 对的反应:"今天的菜似乎不对你的口味。你想吃些什么?" 4.讨论家长的处理方法:家长希望孩子可以与其他的小孩愉快相处,同时不要使他或她的感情那么容易被伤害。 孩子的感受:忧伤。 对的反应:"那一定伤透你的心,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 5.讨论家长的处理方法:家长希望孩子对父母今晚所花的时间与精力有所感激。 孩子的感受:忧伤。 对的反应:"我能够了解你确实想念×××,我也想念着×××。" 6.讨论家长的处理方法:家长希望孩子与访客可以共同分享乐趣,并且表现大方。 孩子的感受:愤怒。 对的反应:"有时候要分享一样心爱的玩具是很困难的。让我们把这个玩具收起来,拿别的你愿意与别人一块儿玩的玩具吧。" 你应该怎样批评孩子? 儿童的教育中,批评与奖励的作用同样重要,都是塑造儿童良好行为的手段。但是,对儿童的批评,要讲究一定的艺术,主要要注意一下几点: 首先,要注意批评的时间和场合。 批评孩子不要在自己和孩子都气急败坏的时候,应该在双方都心平气和的时候进行。当孩子大发脾气的时候,对于父母的批评往往会顶嘴,至少在心里大唱反调。即使是金玉良言,他也听不进去。不要把饭桌作为批评的场所,在饭桌上批评孩子很可能会造成儿童的厌食,而且也得不到教育的效果。 批评孩子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尤其要避开客人和小朋友。在客人和小朋友面前批评孩子,会大大的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而且往往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让孩子觉得以后没脸面对这些人。这是个惨痛的经验,希望你不要让自己的孩子经历。可以把孩子单独唤到自己面前,心平气和但是郑重的指出他需要改进的地方。 批评要及时。孩子犯了错误之后,要及时的给予批评,不然,你说什么,他却已经忘到恼后了,不记得自己曾经做过这样的事情了,那么还有什么批评的意义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双瞳鬼鸢
2014-03-17 · TA获得超过295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88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111万
展开全部
1、及时复习的习惯。人的记忆分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2、主动识字的习惯。采用儿童诗识字、韵语识字、词串识字、阅读识字等途径,能为学生识字提供多样的语境,有利于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记忆的效果越好。
3、提前预习的习惯。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还能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 4、善于提问的习惯。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辅导孩子学习时,多启发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对孩子的提问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给以鼓励,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不能着急。
5、 规范书写的习惯。尽管电脑日益普及,但硬笔书写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递信息和知识的技能,写一手好字或者写一手规范的汉字仍是一个优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6、经常阅读的习惯。当孩子有阅读的愿望时,家长和老师要及时抓住这个时机,尽可能提供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材料,选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让“阅读”成为“悦读”。 7、口语交际的习惯。家长或老师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有“教育”的觉悟和意识,引导孩子用普通话交谈,说规范的语言,培养孩子准确把握语言的能力。

其实教育孩子重在引导!
首先家长应该调整心态,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那样。孩子生活在巨人世界里,内心非常脆弱。在具体操作上,以正向激励为主,告诉孩子怎么去做,指明孩子的发展方向;适当的提醒作为补充,既给孩子面子,也要让孩子有一定的心理体验。

原则之一:信任孩子——学会崇拜,学会自豪。
学会信任: 充分给孩子信任的眼光,手势、语言和信任的力量。在孩子表现不尽人意时,更需要家长支持,让孩子看见家长就浑身充满力量。
学会自豪:就像是孩子刚出生,每个家长都为自己创造的“生命”——孩子,而感到自豪。自豪到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也会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他自豪一样。
学会崇拜——因为我们的孩子是天下最好的孩子。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无可比拟的。就像黄山上的松树,各有所长,彼此不同。还是回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状态,看到的不是孩子身上的不足而是美好前景。孩子就在这种充满欣赏的环境里成长,最终不知不觉学会了说话和走路。

原则之二:尊重孩子——学会倾听,学会请教
尊重:如果仅信任孩子而不尊重,居高临下的信任是苍白无力的,孩子也不会认可。要看得起孩子,不要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他,替他做主,不关注他的 心理需求,当他是自己的私有财产,随意打骂
学会倾听:倾听是尊重的标志之一。注意听孩子讲话,关注孩子的心情,在学习生活方面,替他排忧解难。通过倾听,你了解了孩子,他也锻炼了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还培养他豁达坦诚的品格。
学会请教:向孩子请教,就是研究孩子是怎么想的,最容易接受的方法是什么,教育是互动的过程。就像农民种庄稼要知道需要什么最好的养料一样,孩子最喜欢的教育方法才是最好的。

原则之三:理解孩子——学会感激,学会陪伴
理解:就是换位思考,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学会感激:孩子小时,哪怕在大人身上拉屎拉尿,家长都毫无怨言。孩子大了,家长不在感激孩子的生命,也不在爱孩子,而是爱分数,爱自己的面子,孩子内心充满失落。 学会陪伴:多与孩子平静的谈话。不在用时多少,而在用心多少。只有陪伴才有沟通,了解孩子、引导孩子。孩子也可以增长知识,学会沟通的本领。一个善于沟通的人肯定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这三个原则是每个孩子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这三个原则体现了一个“爱”字,对人不对事情。

原则之四:激励孩子——学会发掘,学会分享
激励:在看得起的前提下,告诉孩子怎样去做,指明孩子的发展方向。不要只是禁止孩子不许做什么,应当做什么却还是不知道。
学会发掘:家长要有一双善于捕捉孩子身上闪光点的火眼金睛,对闪光点不断赞赏,反复激励,给孩子被发现、认可、重视的感觉。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在这方面找出闪光点,甚至可以小题大做、无限夸张。
学会分享:共享孩子成功的喜悦,要不断的让孩子看到成功,这样孩子才会坚持努力。过去说的是:不努力就不成功;现在应该是:不见成功就不会努力!我们应该与时俱进。

原则之五:宽容孩子——学会反思,学会等待
宽容:不等于放任,该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满足孩子精神需求。而不是无条件的满足物质需求;宽容意味着先接纳、后升华。
学会反思: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得人。遇到问题不是问孩子怎么了?而是我们自己怎么了?
学会等待: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欲速则不达,冰化三尺也非一日之暖。孩子改缺点的规律是:在前进中反复,在反复中前进。

原则之六:提醒孩子——学会批评,学会分担
提醒: 孩子犯错误,要适当提醒作为补充,让孩子有一定的心理体验。也可以直接批评。但要平等朋友式的,这样孩子才容易接受。
学会批评: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是前提。如:故事性批评;幽默性批评
学会分担: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分担忧伤,继而鼓励他从失败中站起来,在分享他的坚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8)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