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怎样写好
展开全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音乐像一缕和煦的春风,一滴甘甜的雨露,悄悄地滋润人们的心灵,开启人们的心智。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1)说明大的道德品质修养要从文艺开始,以德为准绳,最后体现于具有音乐的涵养,它深刻地揭示了音乐教育有修德的社会功能。
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的音乐,蕴涵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热爱音乐?如何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到美的内蕴、得到美的启迪、受到美的教育?我认为以情感人,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情感效应,是上好音乐课的有效方法。
一、音乐艺术最大特性——情感性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对象所持的态度和体验,音乐就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情感性是音乐艺术中最大的特点。哲学大师黑格尔这样评述音乐情感性:“音乐能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情感,灵魂中的一切深浅不同的欢乐、喜乐、谐趣、任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不同的焦躁、烦恼、忧愁、哀伤、痛哭和惆怅等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热爱之类的情绪都属于音乐表现所特有的领域。”可见,音乐和人的感情有着多么的紧密的关系!那句“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传神的描述了被韶乐弄得神魂颠倒的孔先生;陆游的“情知言语难传恨,不是琵琶道的真”与王士熙的“莫对琵琶思往事,声声弹出断人肠”都是描述音乐以情感人的佳句 。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抓住音乐艺术情感性,以情感动孩子,以乐感染孩子,充分调动他们的音乐兴趣,在情感教学中引导他们走进音乐美的世界。
二、音乐情感教学的传递者与共鸣人
1、音乐情感教学的传递者——教师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同时也是情感的传递者。在音乐课堂上,教师激情四射才能感染学生。每一个音乐作品都包含丰富的思想情感,教师要以自己的情带动学生的情,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刻地理解音乐的思想情感,以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首先教师应认真备课,对音乐作品的风格、内涵、思想性、艺术性等具有充分的理解。先做音乐作品欣赏者,再做音乐作品传播者。其次,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以丰富的语言;动人的演唱;精彩的课件等方式生动丰满地塑造作品形象,努力培养学生聆听音乐、表现音乐的兴趣。
2、音乐情感教学的共鸣人——学生
“音乐如感情一般,有波涛汹涌的时刻,也有宁静温和的时刻;有狂暴,也会安静,它就象我们的情绪,能象征、能反映、能传达……”(2)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领略音乐作品的丰富情感。首先要让学生在情感上获得共鸣,在作品中找到自己的生活感受:或喜、或悲、或怒、或郁;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以自己的心态来补充、来联想,使学习音乐由简单的感知上升为理性的情感升华,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情感,提高他们对真善美的识别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塑造美好的心灵。只有学生的情感和音乐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才会在音乐的教与学中受到美的感染、美的教育。《琵琶行》中,一曲琵琶独奏,令“满座重闻皆叹息”,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足见聆听者与作品的情感共鸣是多么感人。
三、情随音至,润物无声——情感体验法
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我们要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提高审美情趣,陶冶美好的情操,起着很好的美育教育效果。
1.“以声带情”法
“歌唱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3)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在各项教学内容中,歌唱教学占去课堂教学大部分时间,其他教学领域也大都配合歌曲的学习进行。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我们在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在教学中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并以教师饱满的激情范唱歌曲,或用器乐如钢琴、提琴、笛子等演奏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和风格,进而引导学生用音乐表现手段来表达歌曲的情感与风格。在歌唱教学中,还要重视音乐资料的选用,尽可能地选用优秀歌唱家的演唱磁带、CD、VCD等,让学生真正能在美的声音、美的旋律中得到美的熏陶。
2.“欣赏入情”法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调动学生音乐情感、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欣赏教学要适应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尽量采用综合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
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围绕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歌唱、演奏、身体动作和表演等方式,“参与”到音乐中去,如唱一唱欣赏曲的主题或主要片段、用乐器演奏欣赏曲的主题或片段,结合音乐进行表演和舞蹈动作,随音乐击拍、脚踏、拍手、做各种即兴动作等。我们应该采用这种综合性的、生动活泼的欣赏教学方法,避免欣赏教学单纯依靠听觉、过多讲述,使欣赏教学产生死板乏味的现象。
3.“创作动情”法
音乐本身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它能为学生提供发展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机会。古今中外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艺术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爱因斯坦、托尔斯泰等,他们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在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情感、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他们在音乐的灵感诱发中,使自己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激发大脑的兴奋点,把思维引向深处。爱因斯坦说过:“我如果没有青少年时代的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我现在这些科学成就。”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因他爱人蒋英是著名音乐家,家庭音乐的氛围使他接触到很多优秀的音乐,他感慨地说:“正是这些音乐使我避免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束缚”。钱老正是从音乐中获得启迪,成就了他的科学梦想。
创造意识,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几乎是一种天生的本能。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置身于丰富多彩、色彩斑斓的人类环境,便有无数个问号和“为什么”在心中萌生:天为什么是蓝的?鱼儿为什么生活在水里?爸爸为什么长胡子?等等。他们在寻求各种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会生动的编唱一首歌,编讲一个故事,即兴画一幅画,跳一段舞,并把真挚美好的情感完全寄托在其创造的“作品”里。在没有任何陈规束缚的想象中,狮子变成了人的伙伴,大海里隐藏着一个蓝色的宫殿,稻草人和麻雀开始对话,星星在眨眼,月亮在梳妆……创作活动让他们与音乐产生共鸣,在共鸣中体会音乐的情感。
乐由情而发,情由乐而动,音乐与情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强调以情感人,以乐动人,以美育人的情感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音乐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让学生在浓厚的情感教学氛围里,在音乐与师生的情感互动中,探索音乐之美,感受音乐之情,才能让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听之音、动之情、感之形、晓之理,从情感的共鸣中找到美的体验,得到美的升华。
让音乐之声去开启人们的智慧,陶冶人们的心灵,让我们的孩子在音乐教育的春风中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的音乐,蕴涵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热爱音乐?如何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到美的内蕴、得到美的启迪、受到美的教育?我认为以情感人,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情感效应,是上好音乐课的有效方法。
一、音乐艺术最大特性——情感性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对象所持的态度和体验,音乐就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情感性是音乐艺术中最大的特点。哲学大师黑格尔这样评述音乐情感性:“音乐能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情感,灵魂中的一切深浅不同的欢乐、喜乐、谐趣、任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不同的焦躁、烦恼、忧愁、哀伤、痛哭和惆怅等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热爱之类的情绪都属于音乐表现所特有的领域。”可见,音乐和人的感情有着多么的紧密的关系!那句“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传神的描述了被韶乐弄得神魂颠倒的孔先生;陆游的“情知言语难传恨,不是琵琶道的真”与王士熙的“莫对琵琶思往事,声声弹出断人肠”都是描述音乐以情感人的佳句 。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抓住音乐艺术情感性,以情感动孩子,以乐感染孩子,充分调动他们的音乐兴趣,在情感教学中引导他们走进音乐美的世界。
二、音乐情感教学的传递者与共鸣人
1、音乐情感教学的传递者——教师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同时也是情感的传递者。在音乐课堂上,教师激情四射才能感染学生。每一个音乐作品都包含丰富的思想情感,教师要以自己的情带动学生的情,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刻地理解音乐的思想情感,以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首先教师应认真备课,对音乐作品的风格、内涵、思想性、艺术性等具有充分的理解。先做音乐作品欣赏者,再做音乐作品传播者。其次,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以丰富的语言;动人的演唱;精彩的课件等方式生动丰满地塑造作品形象,努力培养学生聆听音乐、表现音乐的兴趣。
2、音乐情感教学的共鸣人——学生
“音乐如感情一般,有波涛汹涌的时刻,也有宁静温和的时刻;有狂暴,也会安静,它就象我们的情绪,能象征、能反映、能传达……”(2)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领略音乐作品的丰富情感。首先要让学生在情感上获得共鸣,在作品中找到自己的生活感受:或喜、或悲、或怒、或郁;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以自己的心态来补充、来联想,使学习音乐由简单的感知上升为理性的情感升华,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情感,提高他们对真善美的识别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塑造美好的心灵。只有学生的情感和音乐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才会在音乐的教与学中受到美的感染、美的教育。《琵琶行》中,一曲琵琶独奏,令“满座重闻皆叹息”,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足见聆听者与作品的情感共鸣是多么感人。
三、情随音至,润物无声——情感体验法
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我们要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提高审美情趣,陶冶美好的情操,起着很好的美育教育效果。
1.“以声带情”法
“歌唱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3)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在各项教学内容中,歌唱教学占去课堂教学大部分时间,其他教学领域也大都配合歌曲的学习进行。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我们在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在教学中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并以教师饱满的激情范唱歌曲,或用器乐如钢琴、提琴、笛子等演奏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和风格,进而引导学生用音乐表现手段来表达歌曲的情感与风格。在歌唱教学中,还要重视音乐资料的选用,尽可能地选用优秀歌唱家的演唱磁带、CD、VCD等,让学生真正能在美的声音、美的旋律中得到美的熏陶。
2.“欣赏入情”法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调动学生音乐情感、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欣赏教学要适应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尽量采用综合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
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围绕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歌唱、演奏、身体动作和表演等方式,“参与”到音乐中去,如唱一唱欣赏曲的主题或主要片段、用乐器演奏欣赏曲的主题或片段,结合音乐进行表演和舞蹈动作,随音乐击拍、脚踏、拍手、做各种即兴动作等。我们应该采用这种综合性的、生动活泼的欣赏教学方法,避免欣赏教学单纯依靠听觉、过多讲述,使欣赏教学产生死板乏味的现象。
3.“创作动情”法
音乐本身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它能为学生提供发展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机会。古今中外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艺术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爱因斯坦、托尔斯泰等,他们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在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情感、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他们在音乐的灵感诱发中,使自己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激发大脑的兴奋点,把思维引向深处。爱因斯坦说过:“我如果没有青少年时代的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我现在这些科学成就。”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因他爱人蒋英是著名音乐家,家庭音乐的氛围使他接触到很多优秀的音乐,他感慨地说:“正是这些音乐使我避免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束缚”。钱老正是从音乐中获得启迪,成就了他的科学梦想。
创造意识,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几乎是一种天生的本能。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置身于丰富多彩、色彩斑斓的人类环境,便有无数个问号和“为什么”在心中萌生:天为什么是蓝的?鱼儿为什么生活在水里?爸爸为什么长胡子?等等。他们在寻求各种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会生动的编唱一首歌,编讲一个故事,即兴画一幅画,跳一段舞,并把真挚美好的情感完全寄托在其创造的“作品”里。在没有任何陈规束缚的想象中,狮子变成了人的伙伴,大海里隐藏着一个蓝色的宫殿,稻草人和麻雀开始对话,星星在眨眼,月亮在梳妆……创作活动让他们与音乐产生共鸣,在共鸣中体会音乐的情感。
乐由情而发,情由乐而动,音乐与情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强调以情感人,以乐动人,以美育人的情感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音乐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让学生在浓厚的情感教学氛围里,在音乐与师生的情感互动中,探索音乐之美,感受音乐之情,才能让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听之音、动之情、感之形、晓之理,从情感的共鸣中找到美的体验,得到美的升华。
让音乐之声去开启人们的智慧,陶冶人们的心灵,让我们的孩子在音乐教育的春风中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