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秦孝公欲传位于商鞅”和“刘备欲传位于诸葛亮”?
秦孝公相对要真心一些。他依靠商鞅变法图强,他很清楚,自己去世之后秦国需要一个继续奉行这个路线的君主。变法触及了很多人的利益,这些人伺机反扑,但他对后代都很失望,认为他们继位后很难坚持下去。所以他是从有利于秦国发展的立场出发,想传位商鞅,让变法的成果得以延续。
而刘备的传位,却是试探更多,无非是我刘家的社稷,你诸葛如此多谋,我离开后,幼子刘禅岂不让你玩弄于鼓掌之间?与其将来你挟制我儿子,不如现在就跟你挑明。所以刘备出于狭隘的心理,提出让位,诸葛岂能不知?所以给刘备吃定心丸,发下誓死辅佐幼主的誓言。
前者是很可疑的,但是后者见于正史正文。
商鞅在秦孝公生前就得罪了很多贵族,这一点赵良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史记中有原文记载。商鞅不可能不知道秦孝公身后自己必死。当秦王是商鞅唯一的机会了。
商鞅本人并不是道德楷模,不可能为了道德拒绝秦孝公。后来秦惠王要杀他的时候,他也知道先逃跑,逃跑不成功就回封地起兵。要说他道德高尚,不肯做不该做的事情,这是说不过去的。
商鞅也并不是不惜命,不是“只要我的法律在,人死了也没关系”。从赵良和商鞅的对话看,商鞅对自己的生命安全看得特别重。
商鞅也学过帝王之术,知道禅让在当时不是大逆不道之举。
所以商鞅没有任何理由拒绝秦孝公。即使秦国的史书没有被秦始皇烧掉,即使司马迁一直在秦朝的地盘上当官,也没有把这件事写入史记。这即使不能否定,也足够质疑这个故事了。
后者可能是真的,但是诸葛亮是不可能接受的。
诸葛亮在刘备刚死的时候威望不高,功劳不显著。就算刘备逼着诸葛亮当皇帝,诸葛亮也控制不住其他人。刘禅这个幌子一定是要的。
诸葛亮是道德楷模。蜀汉全体官员里面,有的是早年跟随刘备的(关张赵),有的是被迫跟随刘备的(益州官员)。只有诸葛亮一个人是因为心怀汉室,出于忠心跟随刘备的。只要刘禅不杀他,他不可能做出夺位的事情。即使刘禅要杀他,说不定他也像蒙恬一样束手就擒。
诸葛亮称帝会彻底毁了蜀汉。蜀汉的力量不足,其基础在于继承正统的正义性。而正统就是刘家皇帝。诸葛亮如果称帝,那么蜀汉存在的基础就不存在了。很可能下场类似战国的燕国子之篡位。
诸葛亮即使不称帝,也可以通过控制刘禅的方法事实上控制权力。他没有必要争这个名义。
这时候已经有了王莽、曹操两个篡位者了,禅让的信誉已经破产了。
刘备以知人善任著称,他当然也知道这些。所以他即使说了,也不过在诸葛亮功小威弱的情况下,提高诸葛亮的地位,迫使他人服从诸葛亮。同时刘备知道刘禅不猜忌,和诸葛亮不会生嫌隙。刘备的本意并不是真的要诸葛亮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