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自学中医?
先从《中医基础理论》开始,首先要弄明白中医最基本的理论,比如阴阳、五行、精气血还有中医的整体观念中医对五脏的认识等等。弄懂了这些,就可以适当看一看《黄帝内经》了,因为中医的理论基础就源于《内经》,当然,在这期间应该先学一下医古文,方便之后的阅读,要学好中医,熟读典籍是非常必要的。
然后是《中医诊断学》,唤亩李中医学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诊断方法,比如脉诊、舌诊,要好好地学习领悟。
然后可以学《中药学》,要掌握常用中药的功效、性味、归经、用法、用量、禁忌症等等,书上都有,基本就靠背了。
然后是《方剂学》,怎样对症组方是一门大学问。
最后是《中医内科学》,内科学是以上各科的汇总,包括了从对各个疾病的鉴别诊断到组方下药。
中医的课程还有很多,这些只是最基本的,要想学好中医学,除了临床实践,最重要的就是读书,从古到今各大医家的医学著作,不仅可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开拓我们的思路。中医治病,思路很重要,和迟从一个方向走不通,或一个角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希望你学业有成!
您好,我来解答您的问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来说,中医学习肯定是要到中医药大学进修学习会获得更系统,更专业的学习效果,如果是本着喜爱中医,希望进行自学,首先要对中医的整体框架有所了解。这里咱们针对喜爱中医的朋友分享一下,很多朋友都知道《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这些经典的确非常好,但是如蔽乎漏果入门来说,没有一些基础,想真正理解这些书籍是非常困难。而且之所以这些书籍称为经典,就反复阅读,每次都有新的收获。如果自学,首先还是建议先看一些相关的中医教材,或者是名师的课程。然后建议系统化的读经典图书。
一、首先来说一下框架:
①中医基础理论:
对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等相关概念首先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②中医诊断学:
了解脉诊、望诊、闻诊、问诊,学习中医诊病的方式及方法
③中药学:
了解中药、中宏烂药学的概念,中药的起源和发展;学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顷橡药材的概念,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与方法;中药药性的概念、中药治病的机理,中药配伍的目的等相关内容
④方剂学:
方剂学主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和临床运用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是专门研究药物配伍与提高临床疗效的学科,同时也是中医药学各类专业必修基础课程。方剂学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相关原则,选择恰当的药物合理配伍,酌定合适的剂量、剂型、用法。
⑤中医针灸推拿学:
经络是中医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针灸推拿学,可以更好了解中医经络,穴位,很多中医常说一句话“不明经络,举手投足都是错”。中医中很多药物也是非常讲究归经的。因此学习推拿是非常重要的。
⑥中医内、外、妇、儿具体学科:
有了前面的理论做支撑,这个时候才能进入到内外妇儿的学习。
二、名师课程推荐:
潘毅、郝万山、李灿东、朱文峰等老师的课程都是非常推荐的,可以网络搜索资源进行学习
三、考取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
如果仅仅是喜欢中国传统文化,自己学习就可以,但是不能进行诊疗疾病,喜欢中医,并立志成为中医的朋友还是一定要通过正规院校学习,并考取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祝您成功!
温馨提示:
合理膳食及健康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基石。如果您患有疾病或正在服用药物及其它特殊情况,请在改变您的饮食及生活方式前咨询您的医生,本内容仅作为知识分享,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本内容不得取代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及用药指导。任何食物营养、生活方式干预均不得取代药物及医院医生的诊断治疗,为了确保您的健康,提醒所有的朋友在进行任何与疾病相关的治疗及干预前,请到医院咨询专业的医生!祝您健康!
,这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中医就不难的。
自学中医最有效最捷径的办法就是跟个好中医边学习理论边跟着实践,不然你把书读的滚瓜烂熟也没有用的,中医在实践的基础上学习比较有兴趣比较好理解接受的,学习的更快中医院校而言,一般是从中医基础理论开始,然后中医诊断学,接着中药、方剂。不过就自学而言,我建议首先肯定是要看中医基础理论的,不然喊埋很难理解中医,然后多背,《黄帝内经》是必看必背的,太深的书先不要看,把基础打好在去看,不然就像学长说的看也是白看,因为根本看不懂。师传的一般都是先背书,几大经典著作都背了再上临床跟着学如果是自学,我交你一套我们大学时期的教学方法吧,首先你要买一套教材,我把基本的教材列出来,中医基础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这只是基本的,我自己的学习经验,整理一下希望能帮助你,我觉得对于自学比较容易入门。比较快的能认识中医学的理论以及思路。第一门课程你需要学习中医基础学,这是中医的基本理论必修的,会有很多看不明白,没关系,一直看到第五章节你就会比较容易接受中医的理论了,中医的学科是抽象的,第二门课程你要学习中药学,没什么诀窍,死记硬背,当然条件允许最好能卖点带图像的中药书籍来加深印象,第三门课程,方剂学,没什么诀窍,死记硬背,书里面附有方歌,最好能把常用的方子记下来,比如麻黄汤,桂枝汤,六味地黄汤,四物汤,八珍汤等,大概有几百个方子,把重点的方子记下。这三门课程归纳为理论课程,就好比打仗你现在已经掌握如何用枪了,下一步应该学习如何射击,如何打中把心。第四门课程,中医诊断学,这课程很重要,是理论步入实践的桥梁,把中医诊断学学会,后面的课程如鱼得水,中医诊断学主要讲的是如何分析疾病,如何诊断疾病。第五门课程,中医内科学,必修的,郑凳蚂中医内科学属于实践课程,里面讲解很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还有其他的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外科,中医骨科,都属于实践的课程。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来学习,比如想学习治疗儿科的疾病,就多专研。医院也不是每个医生样样都精通的,所以这时候你需要选择自己的想专研的课程,(正规院校内,外,妇,儿,是必修的,自学的就可以选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来学,太大量自己也消化不了)如果想往针灸推拿方面发展,在第四门课程的时候还需要同时学习经络学,学完经络学在学习针灸学,经络学是理论学科,针灸推拿学属于实践课程。学完这些,你以及是个中医的入门学生了,想治病厉害,救死扶伤,你还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医学院校这时候是在医院学习一年或者两年,临床实践很重要,你最好能找个诊所之类的跟个老师学习一两年,就当是你的医院实习。在学习中医最好能同时学西医的课程,(我们当时也学的)第一门解剖学,第二门生理学,粗含第三门,病理学,第四门药理学,如果时间多,最好把生物化学也学了,这课程讲解DNA排列,维生素的作用,以及人体所需要的一切物质,以及自身合成还有需要饮食补充。人体需要多少热量,一天消耗多少,需要喝多少水,里面都有详细的分析。西医至少学这5门课程
想学到有比较完整理论体系的必须学:医古文,和局早难经,易经,黄帝内经。
想学到能以医学理论指导用药必学:中药学,方剂学,伤寒论。
遇到中医爱好者挺开心的~~
首先,入门课程有《中医医史学》(了解中医历史), 《中医各家学说》,《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
然后,必须掌握的是《医古文》,《内经选读》,《伤寒学》,《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内科学》,
药的方面要掌握:《中药学》《方剂学》
这是基本够一个普通中医的水平了。
如果还有精力,可以继续学习的是《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伤科学》《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急诊学》
如果仍然有精力:《正常人体解剖学》,《针灸学》,《唤雀组织学与胚胎学科》,《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
够详细了吧?中医不是一两本书可以看会的~~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形成的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至于教材:我们学校选用的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或者《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教材
全部学完可以腊吵在我们学校考几个学士学位了~~(笑)
全部精通的话就基本接近医神了~~(笑)
PS:医神并不是不可能的,我们学校的前辈已经解决了股骨头坏死重生,重症肌无力等重病,甚至邓老教授在非典时期能用中医药治疗非典,不像西药激素治疗一样留下后遗症,只能坐轮椅(绝非吹水,有事实为证)。
首先,再你摸索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机缘好的话,拜个明师。傻傻的好好学。这样的决定也会让你付出很多,家庭责任,亲人的理解,几乎家人不会接受的。如今的社会压力就不一一阐述了,,,等你学有小成的时候,医师资格证,又是你眼前一道不可逾越的山,但不是没可能,喻之千难万险,也不为过。有可能你所追求的狂想,会付出你一生的时间,结果不好说。
其次,如今的医疗体系为中医结合的情况下,中枯知斗医才会更好发展。记得有次去中医院看医生,一位主任带着两个中医学院的的实习生,医生说你们连伤寒论都不读吗?那怎么临床?后来才知道,中医大学的学生学的很多,中西都要学的。多而全,就是杂,从中医教育就能看出,制定教育大纲的是西还是中。既然是结合,到底谁结合谁,这个就不用多说了。中医走到今天,就像个委屈的年轻人一样,受尽了各种委屈,各种不被认可,想在这样的环境下混,谈何容易。
如果你是真的已经入迷了,觉得这就是自己想走的路。以上这两点会让你彻夜难眠一段时间。
刘力红老师的 思考中医
李老的 圆运动古中医学
张仲景的 伤寒论
本草
孙思没磨邈 千金方
阴阳 五行 很有说头,建议多阅览这方面的内容,不要迷进去,要把你体会到的,能落到实处。了解天地运行,死生之本,经络运行,时势分合,了解这些,不为别的,为你以后看 内径素问的时候不会犯糊涂,看灵枢的时候知道那是那,再回过头看伤寒,本草的时候,会有另外一帆感受。
首推李老的书,能看到中医的魂。勃勃生机,强大厚重的推力,雄心壮志,黑色裂变 再造中医,用老师的话说就是,复兴中医,舍我其谁。喊出的是自信,喊出的是不服。
有了这样的精神面貌,能让你更快的接近中医,书很多,不一定都能入你眼,高手也有,不一定能看得见你,如果真的是爱这一行,什么阶段看什么书,遇到什么人,这都不是问题。只要心意不退,就永远在前进,前进到一定的阶段,有些事真的就不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