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读后感500字
心理罪读后感500字
《心理罪》以小说的形式,为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的实践意义提供了有力佐证。以下是我整理的心理罪读后感500字,欢迎查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心理罪读后感500字(一)
连续几周时间终于把心理罪这个系列全都看完了,不能说不精彩,只是对于我这种看见bug就浑身不舒服的人来说真的不是一次特别舒心的阅读。
总体来说,也许本系列是想表现出心理对犯罪的重要性,而很多地方刻意削弱减少了科学技术在破案中所占的比例,看法证先锋里说的话有一句很认同:一个人做错事,犯了罪,就必定留下蛛丝马迹,被人发现是迟早的事。而纵观整个心理罪,这样的情况基本是没有,法证法医基本就是判定个死亡时间,犯人不但是狡猾狡猾滴,而且现场永远什么都没有无法指控,最后都必须是男主角单枪匹马闯进去用非法律的手段解决犯人才行。一个普通大学的法学院学生就会知道这么多犯罪心理的知识吗,男主角也就罢了,他的同学、老师为什么也都是一副这么精通的样子,学院里会教这些?是欺负读者里没有法学院的大学生吗?
也许是我受TVB同类型剧的影响太深了,总觉得无论是方木或者是作者对于事件的解决并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用英雄主义来解决。比如城市之光中,对于这种自以为是正义化身的杀人犯,作者即使到最后也没有给出可信的论据让读者觉得他是恶的,还是举法证先锋里一个例子:有人按照法医古sir里恶有恶报的方式去杀人,做死亡判官,古sir很迷惑自己是不是应该还要写下去,汀汀是这么告诉他的:“可是我觉得你应该继续写,还要把你的经历写成小说,你要更深入告诉读者,什么是错误,什么是正确,这样才是一个负责任的作家。”而我觉得心理罪里面恰恰缺的就是这个(特别是城市之光),难道中国的法律真的只能让方木用自己的死才能终止这种恶吗,以暴制暴,以恶制恶才行吗?当然,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无需用小说来指引我们做人,也不会因此就觉得黑暗的社会无救,只是希望如果作者的本意是揭示黑暗的话,请彻底并合理,即使无法给出真是正确的路,也不是用暴力来抑制暴力。
再借用法证先锋里的一句话给书里那些自以为是替天行道的凶手:你不是替天行道,你是滥杀无辜,你可曾想过,这些死者的家属,其实就是当年的你!你也是因为你的家人错误处理感情问题才会造成悲剧,这些死者跟他们的家属他们全是无辜的,希望你下半生在监狱里好好地忏悔。
最后还有一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在第七个读者里面,凶手说杀了第二个人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信在自己的床底下,接着杀人只是因为方木发现了借书单。可我明明记得借书单是在第三个死者死后才发现的啊,那凶手为什么啥第三个凶手还用了那么费力的方法,为什么啊为什么啊为什么啊什么啊么啊啊……
心理罪读后感500字 (二)
我几乎是在一天之内看完《心理罪》的,我必须承认,它的确强于《十宗罪》。心理罪可以说是方木的成长史,方木确实是在一个个圈套和陷阱中逐步成熟起来的。很残忍,成熟的代价是见证着一条条鲜活生命的消失,而自己却无法制止。第七个读者案、孙普案、城市之光,这三个案子中的凶手都是冲着方木而来,于他们,那些公众眼中残忍至极的谋杀都只是出给方木的考题,看看这心理界的天才到底有多大能耐,是否能预判出自己的下一步动作。他们的最终目标从来不是那些被害者,只有方木。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部分被害者都是因方木而死。但这又怪不了方木,他何尝不痛苦,明明知道,却又无能无力。
第七个读者案是全部事件的开端。如果孙梅没有和吴涵发生不正当关系,或者她没有把那封信放进吴涵的书包,一切的一切是否就不会发生了呢?事实上,并没有人看到那封信,而周军却为自己的口无遮拦付出了最为沉痛的代价,成了第一个死者。但是,依照吴涵的出身和性格来讲,即便没有人知道他和孙梅的关系,他也迟早会干出出格的事。自卑,是他的自卑导致了这一切。因为自卑,所以渴望以特别的方式为他人所关注。杀人,确实可以吸引目光。我们无从得知吴涵究竟是否有欲望杀到祝老四和王健,还是方木所提出的“死亡借书卡”的设想推动了他。于是他将杀人进行到底,顺便可以看看方木是否有他想象的那么聪明。整个校园因为自己而终日惶恐,心理学天才为此寝食难安,不可否认,站在凶手的角度,这简直再完美不过。终于一切都了结,方木未曾来得及的告白只能永远烂在肚子里,陈希永远不会再醒来,师大男生二舍再也没有352。那些封存在岁月里的伤痛,就都交由方木来回忆。
在孙普案之前有一起强J案,当方木查看位于建筑顶层的犯罪现场时,他察觉了罪犯的意图。全篇下来,唯此句印象深刻。
关于孙普案,这篇大概算是方木和邰伟的主场,两个人在最后和孙普的斗争中成为生死之交。这个案子是不同于第七个读者的,吴涵是中途决定考验方木的。而孙普,则是精心策划,他的作案,完全是对方木进行的一场测验。孙普是模仿作案,很可惜,模仿是没有灵魂的。主观地说,我特别不待见孙普,既不像江亚一样有悲惨的童年,也不似其他凶手生活在社会底层。所以,这他妈就是个败类。魏巍对这种败类痴心不改九年之后仍为其复仇也真是叫人难以捉摸。
教化场一案在此不作提及。只是那个用自己昂贵的书包交换别人廉价的奥特曼书包的小杨展,骗别人自己叫做贺京的小杨展,在家里大口大口喝着听装可乐只因为廖亚凡说易拉罐能卖钱的小杨展,,不应该死。他说了,要带廖亚凡走。很多时候,我们不该尝试去理解这个世界。因为我们永远永远无法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