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四大误区,快看你中招了几个,跟着名医学控糖,血糖稳当当

 我来答
花椒科普
2022-09-01 · TA获得超过283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1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4.9万
展开全部

如今,糖尿病已经成为影响人们 健康 与生活的慢性病之一,国际糖尿病联合会于2015年发布的糖尿病图谱报告显示,每十一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患糖尿病,世界范围内相应有4.15亿人患病。

这样的数字让人们从懵懂无知变成了“谈糖色变”,但每年的患病人数依旧只增不减,无形之中,你的“不了解”早已成为了自己的“催命符”。规避糖尿病的四大误区,让你把“催命符”换成“免死牌”。

糖尿病是“突发”的慢性病?

现代人已开始有体检的意识与习惯,但是仍旧有许多糖尿病患者表示,一年前的体检结果并没有任何异常,过了几个月莫名其妙的就得了糖尿病,以致于很多人认为糖尿病是“突发”慢性病,其实不然,糖尿病并非是没有前期的。

糖尿病是因人体胰岛功能衰退而引发糖、蛋白质、脂肪及水等代谢紊乱的综合征,说白了,就是身体内对糖的代谢功能紊乱导致糖尿病,而 糖代谢紊乱 也被称为 糖尿病前期 ,只要在糖代谢紊乱期间进行控制饮食与改善生活习惯,是完全可以避免成为糖尿病患者的。

这个“潜伏期”实际上比很多人想象的要长很多,据国外统计,当糖尿病确诊时,糖代谢紊乱甚至可能存在了 5年之久 ,而如今每五个成人中,就有一个糖代谢异常者。

但这一时期的隐蔽性却很强,这一时期的血糖数值并不一定总是“超标”,所以很大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在做体检或自测时候,单次的血糖正常就认为自己的糖代谢是正常,进而误判自己的身体情况,而据调查显示,有 50% 的2型糖尿病患者因缺乏明显的临床病症而未被诊断。

所以,糖尿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就一定要有“长线”思维,需要 定期的监测 自己的糖代谢或者血糖的长期变化曲线是否稳定,从糖尿病的引发根源进行监测,才是最好的防治手段。

糖尿病只有“1型遗传”?

糖尿病分型一般分为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糖尿病、妊娠糖尿病 。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在我国最多,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而在传统认识中,认为只有1型糖尿病才会遗传,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主编的《 健康 管理师》所述——中国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遗传度为51.2%-73.8%,一般高于60%;而1型糖尿病的遗传度为44.4%-53.7%,可见两型的遗传是各自独立的,而 2型糖尿病具有更强的遗传倾向。

“需要提醒的是,2型糖尿病发病隐匿、且危害性大,很多患者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所以很容易被忽略。” 中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邢小燕表示,80%—85%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属于超重或肥胖,并且它与遗传有很大关系,所以 家族病史者、体重肥胖者 也是 糖尿病的高发人群 ,不仅要定期体检,更必须要做好日常的糖代谢监测。

糖尿病不痛不痒,不要命?

“血糖高了就高了反正也没有什么症状,想吃就吃,想喝就喝”,这是很多糖尿病人的“切身感受”,但实际上,糖尿病本身确实不要命,真正的“杀手”是各种并发症,其对人体的危害十分严重。

糖尿病的并发症多达 100多种 ,是已知慢性病中并发症种类最多的疾病。糖尿病并发症分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其中,急性并发症包括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等;慢性并发症包括 视网膜病变 失明、糖尿病肾病 (严重的导致肾功能衰竭)、 糖尿病足 (严重的导致截肢)、 大血管病变 (严重的导致心肌梗死、脑血管病)等,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并发症,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都是极高。

通常情况下,患病10年后有 30%~40% 的人至少会出现一种并发症。在患糖尿病的人群中, 40%-50% 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病10年后发生视网膜病变,约有2%的患者在发病15年后完全失明,有 20% 的人最后要靠肾透析生活,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的几率是非糖尿病人的 2倍~3倍 ,神经病变患病率在糖尿病病程为5年、10年、20年后分别可达到 30%~40%、60%~70% 90%

据调查,全球每30秒就有一条腿因糖尿病足而截肢,而在我国,每年由于糖尿病导致的截肢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每年的截肢患者中约50%是糖尿病患者。

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光伟 强调说,糖尿病不痛不痒,但危害十分严重。但只要控制好血糖,糖尿病患者可以 终生带病生存 。因此,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强化血糖的 综合控制 ,进行血糖和糖代谢的 连续监测 ,是减少糖尿病病变和死亡发生风险的最有效措施。

糖尿病“不能吃甜”?

“这个太甜你不能吃,那个太甜你不能吃”,这应该是糖尿病人平常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因为这点,许多糖尿病患者因为忌口的问题苦不堪言,“一刀切”的忌口,也是大部分人无法忍受甚至放弃控制的原因。

其实,甜度和血糖升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食物的甜度是一种味觉单位,而真正影响我们血糖的是 食物的升糖指数 ,而很多时候这两个数值并不是正相关的,比如罗汉果,其甜度是蔗糖的300倍,但升糖指数并不高。而相反的,没有什么甜味的油条其升糖指数为75,是口味较甜的樱桃的3倍多(樱桃升糖指数为22),哈密瓜的1倍多(哈密瓜升糖指数为41)。

所以说, 升糖指数 ,这种反映食物引起人体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标,才是 糖尿病人真正应该控制的 。但是每个人因为体质和代谢能力的不同,即便是同一种食物,不同人的升糖量也会不同,因此,通过餐后2小时的糖代谢曲线或者血糖数值变化来判断隐形的升糖指数,发现自身对不同食物的升糖情况,这样才能最大的减轻糖尿病及高危人群在“忌口”上的痛苦,也更容易配合控制。

为了让你在降糖的过程中少走弯路,BTV 养生 堂专栏,邀请到著名的营养专家左小霞主任,带你走进糖的家族,认识不同的糖,帮你逐步改变饮食习惯,合理减少糖的摄入,远离糖尿病的危害。

为了帮助你成为“控糖专家”,能打造出最适合自己的控糖、稳糖饮食,左小霞主任将20余年的临床控糖实践营养经验,加上几百期临床营养医生和超级大厨合作的 美食 节目精华,打磨成了本期精品课程——《解码血糖/降糖饮食疗法》,你只需每天学一课,就能在21天解码血糖,学会饮食控糖方法论。

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一刀切难免出问题,为了教会你吃,课程还会教你“私人定制”,根据自己的身高体重等基础数据,计算出自己的基础代谢和每餐热量,从选材到搭配到烹饪等关键技能一网打尽,给自己定制个性化食谱,并能避开误区,找对控糖点,将 美食 、营养、控糖完美结合。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